一个特殊的元宵节。后面说点红楼吧,但终也躲不过颓废的怪圈

一个少了欢声笑语的,特殊的,元宵节。

记得小时候,过正月十五比过年还有乐趣,正月十五可以放烟花、打灯笼、放“滴滴今儿”(山东方言,不知学名是什么,就是一根根拿在手里放的很小的那种小烟花样式的东西)。

元宵节那天晚上,我妈说,你打着灯笼挨个儿把房间照一下,连厕所都要照到。对我来说这是件极开心的事,因为好像这事只能我来做、别人替代不了的感觉。不光要照,嘴里还要念着咒语一样的东西,“照、照、照毛虫,针锥扎、麻线缝,看看你腚疼不腚疼”。这是一项专门属于我的特殊工作,我很有使命感的把它完成后,就可以回屋里吃饺子了。

元宵节的灯笼呢,我很小的时候都是在镇上的大集买的,一块钱还是两块钱一个来着,是下面这样的。等稍微大些了,才有那些装电池的、还自动放歌的各式各样的花灯笼。

有的朋友会问,皇帝家都没有为啥他家有?

开玩笑,皇宫里的宝贝还不是各地上贡的。

那贾府为什么会有呢?

作者曹雪芹他爷爷是江宁织造,你说他为啥有。

所以,这个璎珞,这件装饰品,就像上一个音频讲的茄鲞,用一个生活用品写出了贾府的豪华富贵。

当天晚上听了一出戏叫《西楼·楼会》,写的是于叔夜和妓女悲欢离合的故事。两个人在西楼相会,书童文豹来传于叔夜父亲的命令,叫他出去,他就只好和自己的心爱的妓女告别了,赌气就去了。唱书童文豹的小戏子就自己发挥了:“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中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贾母听了哈哈大笑,薛姨妈说:“好个鬼头孩子,可怜见的。”凤姐说,“这孩子才九岁了。”贾母说“赏”。

这时,三个媳妇就拿着簸箩,把桌子上的钱丁零当啷撒向戏台说,老祖宗、姨太太、亲家太太赏文豹买果子吃的。

看看人家老太太是怎么享受生活的,听动静不听音乐,偏听钱响哈哈哈。

最后说点贾母的世界观。

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里,贾母对文学创作说了一番自己的世界观。

听戏听完了,就安排了两个女先儿,女性的说书人,他们来讲故事给贾母听。女先儿说,我们现在有一个故事是残唐五代的,叫《凤求鸾》。女先儿还没唱完,贾母就猜到了结局。

贾母长篇大套地说了一番不以为然的话。这就充分显示了贾母杰出的口才和文学戏剧修养,她说“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就想起终身大事了,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写,贾母说道,“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

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应该是贾府钟鸣鼎食、富贵繁荣的高潮,从第五十五集开始,情景急转直下,贾府这座封建贵族的大厦也慢慢地倾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