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宫崎骏曾说,最好的动画,在中国。

童年时,我们守在电视机前看《黑猫警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这些我们童年看的动画陪伴我们一路长大。我记得我家里有《黑猫警长》和《哪吒闹海》的光碟,我放假一直翻来覆去的看。

但是我发现有一部,一直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动画,它夹在《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时间夹缝中,很少有人提起它,但它的的确确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荣光。也就是今天我要说的的动画《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动画发展的辉煌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更让中国的动画锦上添花。1978年在《大闹天宫》已经获得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之际,《天书奇谭》于1983年诞生。这部影片的诞生正好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动画的制作已经进入鼎盛时期。这部动画就是集结了当时有想法,又有硬核实力的中国动画人制作的一部有着中国特色的思想结晶。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这部动画讲述的是,一位看守天书的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零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

这部动画被誉为中国动画的绝唱,比中国史上的神作《哪吒闹海》(豆瓣9.0分)的成绩更高(豆瓣9.2分)。堪称中国动画史上的杰作,实至名归。

而剧中的管穿线就是天书,盗取天书----丢失天书---追回天书,为什么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想得到天书,因为天书中有一百零八条法术,它变化无穷,可以变出你想要的一切,简直太有诱惑力了。天书中的内容就是知识,稀缺性知识。那是否知识一定就要共享?知识一定就能带给我们便利?知识究竟是让我们渴望还是产生焦虑?


凿壁刻书----知识共享or知识付费

《天书奇谭》的袁公,只是一个天庭看守天书的小官,连去瑶池参加宴会的资格都没有,但却是整个天庭中最有智慧的人。他主张知识共享,想把天书传播给人类,于是在石洞中的墙壁上刻上书中内容。他捡了一个蛋,耐心教化他,取名为蛋生。一个心系天下,又尊重生命的人物就这么鲜活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一个中国版的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为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也是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他作为人类的维护者参加了众神的会议,因为他欺骗了宙斯,宙斯拒绝向人类提供他们赖以生存的火焰。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受到了惩罚,被绑在高加索山脉上,让一只饥饿的雄鹰天天啄食他的肝脏。在普罗米修斯那里,创造和知识就意味着冒犯了神,冒犯了神就必须赎罪。

袁公也一样,作为一名天书的守护神。他矜矜业业守了3000年,却依旧不受天庭重用。同时他又认为知识是可以共享的,拥有了知识和能力,人类或许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动画中的袁公,他主张知识共享。天上的神仙,主张知识存储,都不是知识付费,是把它供起来,不能让任何人看到。那么知识共享和知识付费这两种对待知识的态度值得我们来说一说。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而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就是前人经过几千次甚至几万次的失败而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验证和推翻,才最后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存储在头脑中。这算是知识共享,我们共享了前人的智慧结晶,分享了他人的研究成果。而如果要追溯到前人的那个时代,同样,他们的知识有些也是垄断的,比如爱迪生的灯泡发明,他用他头脑中的知识创造了电灯泡,一提到电灯泡大家就会想到说是爱迪生,市场流通的电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他用他的知识垄断了电灯泡的市场,同样也是知识付费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前提,知识共享和知识付费,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本质都是知识共享或者付费。既然要讨论这个问题,就要明确一个大环境,这是基于现代社会环境下才有的议题。

国内学者喻国明认为,知识付费所提供和分享的知 识,主要包括:“低频度使用的知识”“跨 界度高的知识”,以及“降低或减省人 们获得知识的时间付出、精力付出以及 增强人们理解力的知识”和“有借鉴意 义的个体体验性内容、个性化量身定制 的知识”。这些知识类型无一例外,都 体现了稀缺性,不仅是知识本身的稀缺 性,还包括了获取的稀缺性。而这两方 面的稀缺性,恰恰构成了知识付费产品 的价值来源,也支撑起人们的支付意愿。

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知识的付费所体现的价值就在于稀缺性,你的付费行为是在为你的注意力,时间和效率买单。《认知天性》中就强调了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呕尽心血的过程,如果你学习得越吃力,你所得到了长期回报也就更多。

而现在的付费产品,直接把他试错过的路径直接抹掉,直接教会你一条正确的道路,你用金钱购买的是你的试错成本。同时,知识付费的本质,在于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其实是在建立一种人和知识的有效连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打破了信息流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优质的课程和高质量的知识产品可以在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到达每一个被网络连接起来的人身边。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正如片中所展现的那样,天书中的一百零八条术法,就是稀缺知识的展现。里面包含了如何练习这些术法的秘诀和方法,只要你一看这本天书你就能习得里面所有的知识,你只要按照书中所讲的方法,就一定是正确的。这本书降低了人们的试错成本和时间成本。正是这是一本几近于是真理之书的存在,里面知识的稀缺性就更为凸显,天上的神仙也怕啊。只有在他们手中才有的稀缺资源为什么要落入到凡人之手?如果他们的到了这本天书,岂不是和我们平起平坐?我们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知识共享就无从谈起了。而且这些神仙也不是为了用知识谋利,只是用稀缺知识彰显其优越性。在他们眼中,他们本身就代表着稀缺,不会用共享这样的意识存在。

而在现代社会中,稀缺资源的共享是可见的。他们用知识为自己谋取物质条件,只要你支付与之等价的金钱,你就可以得到稀缺知识。《天书奇谭》虽然是1983拍摄的动画,但其中所表达的内涵让如今的我看了依旧有所反思。一部优秀的动画无外乎如是。


三只妖狐------知识共享的后果

动画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莫不是那三只狡猾的狐狸。他们偷入洞府,偷吃仙丹,幻化成人形。并习得了天书中的术法。他们三只就是知识共享成果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干了什么?他们得到了天书,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一边享受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为自己谋利。同时又运用知识的稀缺性,去做一些和道德相悖的事情。同时知识共享的成果还有一人,就是从蛋里出来的蛋生。他同样也习得了天书的术法,也是稀缺知识的既得利益者。他干了什么?他用术法帮助百姓,斗法狐妖。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这里有一个现象,都是稀缺资源的受益者。但有人用知识去危害社会,为自己谋利。有人用知识去造福社会,建设国家。两个很极端的后果。也可以说是知识造成的后果本身就是极端的。前提是什么样的人去感受。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差异。

就像我之前读的《人间便利店》的女主角,她从小就是一个和常人不同的个体,她的本身情感就极其淡漠,并且道德底线极低。无法感知他人带给她的温暖和基本的社交礼仪。小时候大家都觉得路边死了的鸟很可怜,只有她兴高采烈,她认为这只鸟死去了,它的生命结束了,就应该把它烤来吃掉,而不是埋掉,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她是这样想的。

发现了吗?这种人从小就是这样,他们受环境影响的程度极低。他们不会被知识或者是教条所折服,因为她这个本身生来就是这样。如果是书中的女主角,你让她学习知识,她都不会改变,她会融入到社会中,模仿他人说话的口吻,让自己看起来是正常的,但她本质依旧是不正常的,这只是假象罢了。对于这种本身就不正常的个体来说,知识对于她而言并不会带来任何影响,她不会用知识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也不会用知识去帮助别人,你要要求一个连自我都没有人去做什么呢?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那我自己来说,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动漫,我把我从书中所看到的观点和信息放在我的素材库中,运用到我的写作中,写作所产出的阅读量可以为我某得一点金钱上的安慰。我用我自己从各个渠道获取的知识,为自己谋福利。

不管是动画中的那三只狐狸,还是《人间便利店》的女主,还是我自己。都是知识共享这个大环境下的受益者,我们汲取知识,获得成长,知识有的人用知识做坏事,有些人不会运用知识,有些人用知识为自己谋利。这都是个体的差异性。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就决定了它如何使用知识,他用知识来做什么,我们无法获取每个人的想法,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在这个知识共享的大环境下汲取更多对自己有益的知识。


无字天书----- 知识渴望还是知识焦虑

在动画中,不管是三只狐妖还是蛋生他们都对天书中的知识有强烈的渴望。狐妖是渴望拥有了这些知识后就能更好的获取利益,蛋生是渴望拥有知识后,如师父所说的一样,造福天下苍生。无论怎样,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动机,不管是否好坏,他们的动机就是渴望。

而在现代社会中,用户花钱购买的并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附着在知识上面的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因此,越是用户稀缺的知识和内容,越能够获得用户的支持和关注。然而,这种对稀缺属性的追求,却容易导 致“买椟还珠”式的价值错位,引发虚假学习的风险。人们蜂拥般地购买知识 付费产品,一旦将其揽入怀中,就仿佛 已经占有这些知识,至于花没花功夫去学习、到底有没有学到知识,反而关注不足。知识付费让人陷入一种心理消费 的幻象之中,将付费行为等同于学到知 识,只注重心理感觉上的满足,徒有缓解焦虑之架势,而无实际获得,成为一 种虚假的学习。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在这种现象面前,虽然看起来动机很明显,就是为了让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但有太多的付费知识吹得天花乱坠,都买下来心理上好像是我就拥有了这些知识,但这些知识根本没时间看完,就会引发焦虑。前几天去书店,看到的畅销书封面太多都是,汽车的漫画史,三分钟了解某某某,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就能了解你想了解的,用更明了的漫画形式呈现。难道现在大家的时间已经连一本书都无法真正看下去了吗?而看这些书虽然也有利于了解想要了解的知识,但都是浮与表面的浅显的知识啊,如果无法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同时又想一步登天,了解事情的全貌,这怎么可能呢?

人类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分享呈现出扁平化、碎片化、几何级增长等特征。美国学者克莱·舍基提出“认知盈余”的概念,指出人们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不再只是用于消费,而会用于共享和创造。一旦满足专业领域的知识、 自由支配的时间、接入互联网的条件和主动分享的热情等四个条件,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公众就能在互联网上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形成蔚为壮观的知识传播浪潮。“认知盈余”构成的知识世界犹如排山巨浪,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却始终有限。无限知识和有限注意力之间的张力,不仅构成用户知识焦虑的来源,而且提高了人们甄别、 筛选和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所以从上述的现象看来,现带社会对知识的渴望和知识的焦虑都是55开的情况,人们即想获取知识,又想要在很短的时间类获取它。而两者无法兼得的情况下就产生了焦虑。

而在《天书奇谭》这部动画问世的时候,我们在看这部动画的小时候,我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动机还是基于书本,是很纯粹的动机。就像《大江大河》里面的宋运辉一样,对知识的获取途径就仅限于图书馆,那时候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没有那么多,才塑造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头脑,从这些头脑中诞生出的动画作品才那么层出不穷。

回到动画的结尾部分。

最终,因为泄露了天书,袁公要被天庭抓走。蛋生哭哭啼啼,袁公却很平静,只说:“我的心愿已经了了。”但被绑走的一瞬间,袁公突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留下了一句悠长的呐喊:“蛋生,你要好自为之啊。”

《天书奇谭》:我播下火种,心愿已了

我把知识的火种已经留在了人间,你要好自为之啊。

但他的心愿真的了了吗?

这颗火种是否在人间成燎原之势,一个接着一个的传下去?他无从得知,也没有办法再看到了。


参考资料:《形成“连接”是知识付费的核心功能》

《知识付费的多种属性和本质特征》

《天书奇谭花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