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中科院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极少数情况下会被撤销)。对于中国大部分高校教师、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而言,无不以当选“两院院士”为荣,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833人、外籍院士108人。

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乍看之下,中国科学院院士数量并不算少,但分摊到全国2956所高等院校(教育部2019年数据),以及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校,其实每一位院士都十分珍稀。院士的当选难度之高也由此可见一斑,再细分到各个领域、学部,竞争之激烈堪比古代“范进中举”。

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按照制度,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其中,2011年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院士竞选更是大咖云集。就连当时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多次在《自然》和《细胞》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英国牛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都未能入选!

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与此同时,来自武汉大学的舒红兵与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张明杰却顺利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武汉大学副校长舒红兵大家已十分熟悉,小编在此不再赘述。那么,与舒红兵同时力压施一公、饶毅、高福的张明杰又有什么来头呢?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2011年中科院院士生命学部增选名单

一、求学经历

1966年9月,张明杰出生于浙江宁波,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84年,18岁的张明杰以优异成绩被复旦大学化学系录取。复旦化学历史积淀深厚,始建于1926年,由原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震旦大学与复旦大学七所名校的化学系在1952年合并而成,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仅次于北大、清华、中国科大。

经过复旦化学系四年的锤炼,1988年,张明杰到上海生化所读研,因为一颗异常躁动的心,仅仅读了三个月他便选择了从上海生化所退学并走出国门,远赴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求学深造,彼时他兜里仅有30加元,不得不佩服大神的勇气。1993年,张明杰取得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博士学位。

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二、回国工作

与施一公、饶毅、高福、舒红兵不同,张明杰在国外完成博士学位后,并没有选择直接回到大陆,而是199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组建了实验室,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现为香港科技大学嘉里理学教授、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2006年,张明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年,张明杰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于同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公告,张明杰于3月13日受聘并正式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三、科研成就

张明杰院士致力于神经信号传导及对细胞极性起调控作用的蛋白结构功能的研究,迄今已累计在《Cell》、《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高质量论文。

1998年。张明杰发现了PDZ结构域与细胞膜上磷脂的相互作用,并阐明了这些相互作用的功能,对于整个生物化学领域有着重要意义。2001年,张明杰与其他生物学家一道,取得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重大突破,首次破解了一种对于确保细胞正常运作至关重要的蛋白质(Ykt6p)的三维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力压高福、饶毅,与舒红兵同时当选院士的张明杰,有什么来头?


对于张明杰能力压施一公、饶毅、高福当选中科院院士,小编认为主要原因还是他的工作单位是香港科技大学,而另外8名新当选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工作单位均在大陆,你觉得呢?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