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明下田,東坡買地,放翁租牛,詩人如此“春耕”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年杏花紅,又是一年春耕到。

俗話說:“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國是農業大國,春耕是農人的頭等大事。

《耕田歌》說得好:“春日至,農事始;雞未鳴,耕者起。”

從塞北到江南,處處春耕,各有各的忙。

那麼在古代,詩人是怎麼“春耕”的呢?


淵明下田,東坡買地,放翁租牛,詩人如此“春耕”

敦煌壁畫中的耕作場景

淵明下田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二首

其一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途情已緬。

鳥哢歡新節,泠風送餘善。

寒草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其二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陶淵明在我國的詩歌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乃古今隱逸之宗,是第一位田園詩人。這首《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作於晉安帝元興二年(403)春天。

這時期,原本“猛志逸四海”的詩人已經對政治失望,堅定了退居躬耕的決心。

這兩首詩正是他身體力行參與春耕的結果。

詩人由衷讚美田野的恬淡景色,並真誠地表達親身耕耘的喜悅,展現出返璞歸真的自然本性和安貧樂道的態度。語言不加修飾,娓娓道來,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行所作,一一傾吐。

蘇東坡說:“‘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非世之老農,亦不識此語之妙。”

沈德潛說:“昔人問:‘《詩經》何句最佳?’或答曰:‘楊柳依依。’此一時興到之言。然亦實是名句。倘有人問:‘陶公何句最佳?’愚答雲:‘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亦一時興到也。”

都是稱讚淵明的真率自然。

淵明下田,東坡買地,放翁租牛,詩人如此“春耕”

敦煌壁畫中的耕作場景


東坡買地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北宋時期的黃州,人口少,經濟落後。蘇軾在詩文中也稱黃州為“陋邦”。因為是貶謫之身,按照規定,蘇軾行動受到限制,官府也不提供住宿。蘇軾一家人只能住進廢棄的驛站。為了解決一家老小的生計問題,蘇軾迫不得已,向天地討生活,準備購買一塊田地。元豐五年(1082)春,他在朋友的陪同下,去沙湖看田,不料途中風雨忽至,於是有了這首記事抒懷的名作。

結果是田地太瘦沒買成,蘇軾無功而返。直到後來,蘇軾置地東坡,最終有了文學史上震爍古今的“東坡居士”。


淵明下田,東坡買地,放翁租牛,詩人如此“春耕”

敦煌壁畫中的耕作場景


買犢租牛一放翁

春耕

去蜀歸吳會,真成萬里行。

窮通竟安在,恩怨兩皆平。

文字妨求道,杯觴害養生。

餘年猶有幾,買犢事春耕。

春耕

今年液水滿西疇,父老人人卜有秋。

只要耕犁及時節,裹茶買餅去租牛。

南宋大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年少即懷慷慨志向。可惜參加考試時被權臣秦檜排斥;雖然後來賜進士出身,但因堅持抗金而屢次遭到主和派排擠,一生宦海沉浮,晚年蟄居山陰。春天來了,陸游想買一頭小牛犢親自耕田,甚至還想要租一頭牛。因為今年雨水多,農村的父老鄉親都說會是個好年頭,只要及時耕種。那還等什麼,趕緊“裹茶買餅去租牛”春耕吧!


淵明下田,東坡買地,放翁租牛,詩人如此“春耕”

敦煌壁畫中的耕作場景


四季輪迴。

驚蟄至,萬物生,“布穀處處催春種。”

農人們忙起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

詩人們忙起來,中國的文學史上才有了滿是生活氣息的詩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