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嫔妃随儿子居住,乾隆为何独留胤礼、胤禄生母在皇宫供养?

衰默


康熙皇帝驾崩之后其谥号被定为“仁”皇帝,其实站在子女的妻妾的角度上来看,康熙皇帝实际上是对得起他的这个谥号的,尤其是他的很多政策都显示出了他宽仁的一面,太子胤礽先后经历了两次废黜才彻底断绝了储君之位,康熙皇帝并没有像很多封建皇帝那样对于威胁自己权力的子嗣痛下杀手,在太子被废后仍然念及父子之情,留他了一命;再比如康熙临终之时对即将继位的雍正皇帝留下了“善待你的臣民,善待你的兄弟。”的宽厚遗言;甚至连那些陪伴自己多年的嫔妃,康熙皇帝临终前也为她们安排好了合适的去处,康熙皇帝临终前曾经留下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说的是“老年嫔妃可以出宫,和儿子居住,颐养天年,年轻的就暂且留在宫中。”雍正皇帝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信,对于父亲的这番安排,雍正皇帝是做了严格的落实的。

康熙遗妃们在雍正一朝的待遇:

康熙皇帝一生在位六十一年,这期间曾先后拥有过64位后妃,到了康熙驾崩之前时,仍然在世的康熙嫔妃还有二十多位,这些嫔妃有些是伴随了康熙皇帝一生的,有些是在康熙中期或者是晚年入宫侍奉的,对于自己自己死后这些嫔妃的归宿,康熙皇帝在生前就已经做了决定,他规定自己死后年老且有子的嫔妃可以出攻跟随儿子居住,年轻的嫔妃暂且留在宫中。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对于自己父亲的遗愿做了严格的执行。康熙皇帝的荣妃马佳氏出宫到了自己儿子诚亲王胤祉的府中居住;惠妃纳喇氏搬到她曾经抚养过的皇八子廉亲王胤禩府中居住,后来胤禩获罪削爵,惠妃再度搬回宫中居住;宜妃搬到恒亲王胤祺府中居住;定妃搬入履亲王胤祹府中居住。但是当时还有一些嫔妃虽然生育过皇子,但是由于皇子年纪尚小,且太妃尚且年轻,所以暂时未得出宫,仍旧奉养在宫中,这种情况持续了整个雍正时期。

康熙遗妃们在乾隆时期的待遇:

乾隆皇帝即位后,康熙所遗嫔妃已经不多,诞育过皇子仍然留在宫中的就只有皇十七子果亲王之母勤妃和皇十六子庄亲王胤禄之母密妃,此时两位王爷已经成年,而两位王爷的母亲勤太妃和密太妃也已经年老,这种情况符合康熙皇帝晚年遗言所规定的内容,于是两位王爷上奏请求乾隆皇帝同意他们把自己的母妃接到府中奉养。乾隆皇帝一生最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皇祖康熙皇帝,按说自己皇族留下的遗言,乾隆皇帝一定照办的,况且自己的父皇雍正即位时也严格遵守了康熙遗言,但是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乾隆皇帝委婉的拒绝了两位小叔叔的请求。

但是乾隆皇帝对此也给出了明确合理的解释:“庄亲王、果亲王(果郡王已经死了,此时指的是其过继的儿子)曾请求把太妃接到府中奉养,但是两位太妃一直以来都是居住于宁寿宫的。我想遵从皇考的嘱托,好好奉养她们,所以当初就拒绝了请求。但是现在细细想来,又感到为难了,如果不让她们出宫吧,有违二位王爷的孝道,让她们出宫吧,我又不能尽心了。那么这样吧,以后逢年过节,让太妃出去和你们团聚!”实际上乾隆皇帝这个办法是是比较折中的,既委婉拒绝了两位王爷的请求,同时又为自己博得的孝顺的名声。并且至此之后,清朝在没有太妃出宫的例子。康熙皇帝的遗言实际上仅有雍正皇帝执行了。

乾隆不放勤太妃和密太妃出宫的真实原因:

乾隆即位后不久发生了著名的“弘晳谋逆案”弘晳就是康熙皇帝的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在处理弘晳案件的时候,牵扯到了庄亲王胤禄。

作为康熙的第十六子,胤禄其人也是非常自负的,他曾在少年时聪明能干,所以备受晚年的康熙皇帝的重用。因此,他的性格也机敏骄傲。乾隆登基后,不知胤禄是刻意为之,还是他人有意攀附,胤禄竟然常常与理亲王弘晳私下会面。两人的见面至今看来都不免让人怀疑,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闲谈,还时常关起门来聊天,这些事情后来经过别人的嘴传到了乾隆皇帝那里,因为弘晳身份敏感,所以乾隆皇七不得不疑心。最终在乾隆四年,胤禄被罚了双俸,他的所有职位也被罢免。清朝皇帝自从多尔衮之后,历代皇帝都非常忌惮同宗族的亲人干政、拢权,而这个王爷非但不避嫌,还惹人猜测,也就难怪自己的母亲要在宫中了。乾隆将其母留在宫中,实际上也有当做人质的一层意思,只不过不便明说而已。


历史课课代表


康熙皇帝玄烨有二十四个儿子,胤禄排行十六(也就是《雍正皇帝》中那个出名的“十六聋)、胤礼排行十七(也就是《甄嬛传》中那个翩翩少年果亲王)。

据说雍正继位后在整理父亲康熙遗旨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道的内容是:年老的嫔妃可以出宫随儿子居住,颐养天年,比较年轻的嫔妃暂时居住在宫中。

既然康熙有旨意,而雍正也依旨遵行,那为什么乾隆单单留下胤禄和胤礼的母亲在宫中呢?

首先来说一下:胤禄的母亲为密妃王氏,康熙二十九年入宫,胤礼的母亲为勤妃陈氏,康熙三十三年入宫。按照紫禁城秀女十五岁就可以入宫的规矩,所以到乾隆十三年(也就是乾隆拒绝胤禄、胤礼关于接母亲出宫居住的请求那一年),王氏的年龄大概七十三岁,陈氏大概六十九岁,早已到了可以出宫的年龄了。

而且在雍正发现康熙的那道遗旨之后,继位当年就放了康熙宜妃(随子恒亲王胤祺居住)、荣妃(随子诚亲王胤祉居住)、惠妃(随养子廉亲王胤禩居住)、定妃(随子履亲王胤裪居住)出宫,雍正一口气放了四位康熙朝嫔妃出宫,至于康熙的其他嫔妃,要么已死、要么无子嗣、要么没到出宫年龄,不需赘言。

那就算在雍正十三年,王氏也已六十岁,也算老人了,为什么雍正却不放王氏出宫,而且乾隆还要扣下王氏和陈氏呢?原因就在于:胤禄和胤礼两人,在康熙朝九子夺嫡之中,是属于“四爷党”的人。

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很出名,其中老十三胤祥和胤禄、胤礼就站队于四阿哥胤禛这边,为他最后夺嫡成功立下了功劳(这一点在小说《雍正皇帝》中都有描述),而且雍正上位后,大力打压异己,铲除政治对手,只有少数兄弟,或因不涉党争,或因站队正确而免于算账,甚至还深受重用。胤祥、胤禄、胤礼就是因站队正确而得到雍正的重用。


像胤祥的母亲、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虽然死于康熙三十八年,地位也只是敏妃而已,但雍正继位后,对章佳氏极尽殊荣,连升两级,将敏妃追封为皇贵妃,还将其迁入景陵,开了清朝妃子陪葬先皇的先例。雍正如此做的目的,无非是在感谢胤祥之余,又以此拉拢胤祥。同样的,他对胤禄、胤礼的母亲也是如此做法。

雍正二年,将本是密嫔的王氏升为密妃,将本是勤嫔的陈氏升为勤妃,并把她们安放在宁寿宫居住(清朝后妃和太上皇养老的地方),也是为了拉拢胤禄和胤礼,让他们更加用心地为自己办事,毕竟清朝家庭观念也是很重的。母亲得荣誉,儿子受重用,也算得上是一桩美事。胤禄的女儿被雍正收为养女、胤礼在雍正死后,还受诏辅政,是乾隆皇帝的辅政大臣。

而乾隆在十三年对于胤禄、胤礼两人的请求,他的回复是这样的:九月的时候两位亲王奏请接母亲回府居住,这应该是他们觉得宁寿宫是太后居所,母亲在宁寿宫居住可能会打扰到太后,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请求。但朕认为不对,先皇对两位太妃孝顺奉养,朕正想要秉承父亲的遗志,继续养育两位太妃,而且就二王奏请一事,朕特意去请教了太后,太后也认为不行,这与先皇志愿相违背。如今思考再三,特准许两位太妃在每年腊月春节和生日之时,可以出宫和二王小住一段时间,以后朕的弟弟和亲王弘昼,也是要这样实行下去的。

可见乾隆不愿两位叔叔的母亲出宫居住,主要还是想要继续把她们养在宫中,和两位叔叔打好关系,让他们可以用心为国效力。而且这事也不是说就只针对胤禄和胤礼,乾隆自己也说了:弟弟弘昼以后也是要这样做的,再者,留下两位太妃在宁寿宫,照顾乾隆母亲孝圣宪太后,让太后也尽一下儿媳的情谊,也是属于正常的情况。


一贰一橙


清朝的皇帝驾崩后,其后宫的嫔妃们怎么安排?这对于清朝惯以“孝”治天下的皇帝们很是头疼,留在皇宫内供养,有碍于太后独尊,也有碍于皇权在后宫的施行;将她们放到宫外由其儿子供养,又有失皇帝们“诚孝”的美名。好在,“千古一帝”康熙皇帝为了给后世皇帝省去这个麻烦和纠结,他早早的预留了遗诏,命年老嫔妃出宫居住于儿子府邸,有各自的儿子供养。既然有先皇遗诏,后世皇帝遵照执行便是。在康熙皇帝以后继位为帝的雍正皇帝就是根据这个遗诏将清朝历史上有名的惠妃、宜妃、荣妃等送出皇宫到其儿子们的府邸中颐养天年的。

可是,等到了乾隆皇帝继位以后,非但没有将自己叔叔皇十六子胤禄和皇十七子胤礼的生母,已经年老达到康熙遗诏标准的密嫔和勤嫔送出皇宫,还在两位叔叔数次请求以后均予以拒绝。乾隆皇帝对于爷爷康熙皇帝的尊崇不必多说,可他为何就敢于违抗康熙皇帝遗诏,偏偏将这两位奶奶辈的人物留在皇宫供养呢?难道,乾隆皇帝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还是有什么帝王心术在作祟?

首先,康熙朝的后宫嫔妃在经过雍正一朝的13年,除了那个清朝后妃之冠——定妃和本文的主角勤嫔、密嫔外,基本都让雍正皇帝送出皇宫或者早早薨逝了,也就是说留给乾隆皇帝用来供养康熙朝奶奶辈分妃嫔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自清朝入关以来,清朝皇帝们在汉学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基本都以“忠孝”作为中心思想来统治天下。“忠”当然是对于臣子和子民的要求,而“孝”则要求皇帝们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被供养宫中,“以天下养”无可厚非,可是那些前朝皇帝们的后宫妃嫔们呢?以“孝”治天下的乾隆皇帝就不管了吗?难道你的孝道自用来供养自己的生母吗?所以,乾隆皇帝必须按照供养生母的规格来供养皇父或者皇祖父的后宫嫔妃们才能让朝臣和天下子民们心服口服,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而对于当时仅剩的密嫔和勤嫔则正是乾隆皇帝用来表现自己、标榜自己的重点保护对象,你想想他能轻易放她们出宫吗!

乾隆皇继位之初的乾隆四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弘晳逆案”。弘皙系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嫡子,如果胤礽的太子之位不被废黜,那么当时继承皇位的很可能就是弘皙而不是弘历,而且康熙皇帝对于胤礽嫡子弘皙的喜爱程度并不亚于弘历,所以弘皙的皇帝梦在弘历继位以后还没有做醒,纠集了几位皇室宗亲密谋篡夺弘历的皇位。可是,还没等弘皙一干人做好准备就被乾隆皇帝发觉,迅速果决的处理掉了。注意,当时牵扯到“弘晳逆案”的皇室宗亲就有他的叔叔皇十六子胤禄。

在清朝皇室中,有一个并不人道甚至有些缺德的不成文规定,那就是皇子登基为帝以后,其余皇子的生母被留在宫中供养的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来当做人质。和皇帝昔日称兄道弟的皇子们对于皇位能没有异心?虽然清朝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皇帝继位以后争夺皇位的成功案例,但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皇子肯定不在少数。所以,将皇子的生母留在皇宫,肯定会让皇子们有所忌惮甚至放弃自己的夺位想法。

“弘晳逆案”刚刚过去,乾隆皇帝当然不会将牵扯其中的胤禄生母放出皇宫。可是,这件事情又不能做的太明显,所以胤礼的生母也就被连累的留在皇宫,被皇帝“亲自供养”了。好在,勤嫔和密嫔之间的关系还不错,两位可怜的寡妇便在宁寿宫中度过了余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