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常识判断模拟题及解析

【导读】

  青海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文史常识《文史常识判断模拟题及解析》中宣告失踪制度要点梳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传说中的主人公孟姜女的姓是()A.孟 B.姜 C.梁 D.杞

  1.【答案】B。解析:孟姜女姓姜而不是姓孟。孟姜女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女。中国古代排行为伯仲叔季,比如姜家女儿按照排行则一般为伯姜/孟姜(长女)、仲姜(二女儿)、叔姜(三女儿、四女儿等)、季姜(最小的女儿)。至于伯姜和孟姜学术界认为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嫡出长女为伯姜,庶出长女为孟姜。但无论哪种说法,孟姜女都是姓姜,而非姓孟。故本题答案为B。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想要发兵,必须搞到兵符即虎符,虎符分左右两半,请问皇帝手中掌握的是()A.左符 B.右符 C.整个虎符 D.交由亲信掌管

  2.【答案】B。解析:虎符上的文字的读法是将虎符拿在手中,虎头朝上,文字从上往下,自右往左读。铭文中的左右是相对于虎符的脊线而言的。一般而言,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只有信使持右符与左符合上,才能调动军队。故本题答案为B。

  中国古代官职中有“六部”,其中负责土地、赋税等工作的是()礼部 B.吏部 C.户部 D.工部3.【答案】C。解析:六部中,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等;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掌管全国军政;刑部,掌管刑狱典罚;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故本题答案为C。

  隋朝时期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后期各朝代都采取这种方式选拔人才。清代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这些人被“录取”后称之为()A.贡生 B.进士 C.生员 D.状元

  4.【答案】C.解析:清代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这些人被“录取”后称之为生员,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

  5.(多选)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分三甲录取。请问一下选项属于三鼎甲的是()

  A.进士出身 B.榜眼 C.同进士出身 D.探花

  5.【答案】BD。解析:殿试分三甲录取,其中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成三鼎甲。故本题答案为B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