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初识里-2

今天,咱们接着聊苏联里-2。

里-2飞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主力运输机,改型众多(13种)、数量庞大(累计生产近5000架),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先来看看原始里-2 的“选秀报告”。

姓名:里-2

国籍:前苏联

生日:1938年11月7日

特长:运输、轰炸

体态:长19.647m×宽28.813m×高5.135m

体重:11.28吨

极速:325km/时

航程:2500km

摸高:5600m

满载:2000kg(12-14人)

机组成员:军机6人(机长、领航员兼投弹、话务员、机械员和2名机枪手);客机5人(机长、领航员兼投弹、话务员、机械员和女乘务员)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里-2驾驶舱 摄影:YU MING)


里-2是双发张臂式全金属单翼飞机,飞机的组成也是传统的机身、机舱、外翼和副翼等,半硬壳式的机身部件多采用铆接或冲压成型,机体部分则为螺栓连接,飞机共有4个门,两前两后。飞机的驾驶舱有两个座位,机长在左,领航员在右,驾驶舱的上方有预留的紧急出口,作为客机的里-2拥有木质的折叠座椅,同时可以提供暖气。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民用款里-2舱内照片 摄影:Gergely Molnar)


为里-2飞机提供动力的是两台型号为ASH-61IR型九缸星型气冷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735.5千瓦,与之匹配的是VISH-21型三叶螺旋桨,具备螺距可变功能;飞机共有两个油箱,分别位于前后两端,可满加汽油1555升,与汽车不同的是,飞机的油箱内需要加注惰性气体作为阻燃物;里-2拥有两套驾驶系统,通过钢索与摇杆实现驾驶。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里-2 摄影:Wim Callaert)


由于里-2也作为军用轰炸机和运输机使用,所以军用版本装备有少量的武器,包括机首4挺7.62毫米轻机枪、机顶机枪和机舱内的隐藏机枪和航空炸弹等武器,但是由于视野比较差导致瞄的不怎么准,体积大机动性还差,里-2飞机并不适合作为轰炸机,事实上在二战中也确实充当了德军“活靶子”的角色。

捉襟见肘

在里-2飞机诞生后的1939年,84厂就收到了500多架来自空军的订单,这一数字在1943年增加到了815架,这还不包含民航100架的订单,这样大批量的需求使得84厂的产能愈发雪上加霜。为了走出困境,苏联当局决定新建一座飞机制造厂,这就是位于塔什干的34厂。为了解决“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执政者同时还要求负责别-8飞机维修任务的124厂也生产里-2飞机,遗憾的是124厂前后仅生产了10架飞机,贡献微乎其微。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里-2 摄影:Yang Qize)


84厂产能提升的工作迫在眉睫,工厂紧急引进了新的设备、申请了经费和支援专家,部分零件也实现了国产化,使得里-2飞机的产能在1940年上半年实现跃迁式爬坡增长,全年实现生产64架,距离计划中的75架非常接近,这已经是相当不俗的成绩了。这64架飞机中有51架交付给用户,全部用来执飞客运航线。但是由于苏联方面针对飞机做了很多简化,国产化部件的精度也没有原厂零件高,导致里-2的自重增加了140kg,无线系统也经常发生故障,刹车似乎也不怎么好使……质量不好便宜也行,但里-2偏偏还比计划的贵,原计划150万卢布一架飞机到最后交付时的价格竟然涨到将近400万,这也许就是大家争相搞“垄断”的原因之一吧。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里-2T 摄影:Alastair T.Gardiner)


到了1941年,84厂的产能已经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4月84厂就交付了当年的第100架飞机,随着产能的提升,装备质量也得到了改善,性能的稳定性也比1940年的飞机提升很多。

举家搬迁

在1941年6月30日纳粹德国全面入侵苏联之前,84厂主要生产民用版本的里-2,战争爆发后开始转产军用运输机。从1941年7月开始,84厂持续改进飞机,陆续推出了改装空投货机、加大舱门和伤员运输机等飞机。但是由于是客机改装的军机,并没有安装更厚的防护装甲和武器系统,苏联当局立刻行动,紧急成立了一个为里-2装配武器和防护装甲的车间,成功经验也推广到了84厂。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里-2 摄影:Erik RostovSpootter)


随着纳粹德国的步步逼近莫斯科,1941年10月14日84厂全面停产,设备运往塔什干的34厂,那时候34厂的厂房还没盖完,这俩厂子就完成重组,成立了新的84厂。1942年1月,新工厂正式恢复生产,首月生产6架飞机。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里-2T 摄影:Richard Vandervord)


由于处于战时的紧急状态,很多零件的供应都出现了问题,为了能够保证生产,84厂充分践行“自己动手、风衣足食”这一共产主义优秀理念,自己连零件也生产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84厂虽然生产出了组装飞机的零件,但是质量就一般般了,为了节省金属还将有些部件换成了木质的,比如螺旋桨……

持续完善

1942年,84厂送给了空军一份礼物——2架芬兰DC-3客机改造的轰炸机。在尝到了甜头后,苏联当局立即着手开始里-2运输机改造轰炸机的工作。在经过一系列可靠的测试之后,当年9月,还未交付用户的里-2飞机开始大规模向轰炸机改装、改造。作为轰炸机的里-2,机体、起落架都进行了加固,更新了冷却装置用以降低被击中后起火的危险,但是航程略有下降,爬升的速度也降低了。

与斯大林专机失之交臂 里2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里-2T 摄影:Teun Sans)


在后续的日子里,里-2飞机还标配了除冰装置、驾驶舱紫外线发光技术和排气道消焰设备,引入了隐藏式铆接工艺等,进一步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里-2飞机还被改造成了专用飞机,比如加大油箱专用于敌后轰炸的机型、加油机和军民两用机,还有一架被改造成了斯大林同志的座驾,遗憾的是他一次也没有乘坐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