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课程标准

  1.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3.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5.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 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7.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8.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微课学习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广东中考回顾

1.(2019广东)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 【答案】C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依据所学可知,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都是抗击外国侵略的史实。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所以上述史实都属于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9广东)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A. 思想专制加强

B. 传统文化衰落

C. 八股取士盛行

D. 儒家地位提高


  • 【答案】A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文字狱的相关史实。依据所学可知,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这反映了清代思想专制加强,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18广东)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 【答案】D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孤证不立”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根据题干“‘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A、B两项均仅出自《清史稿》记述,不符合题干要求;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清史稿》记述“雍正十年始设”,《军机大臣年表》记述“雍正七年始设”,二者记述都在雍正年间,所以D项正确。


4.(2017广东)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 【答案】B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明朝初期,明太祖担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因此以“胡惟庸案”为理由废丞相制度,主要是为了强化皇权,加强统治。


5.(2017广东)《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 【答案】A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从题干中关键词“限制贸易政策”“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等,可知这是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使中国错失了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机会,致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6.(2016广东)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

A.锦衣卫

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本题的题干没有时间、人物的提示,需要学生理解材料中出现的“只供传缮撰”“决策权由皇帝控制”的含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锦衣卫”没有“缮撰”的职责;“中书省”的职责是审核;六部只是办事机构;而军机处设立后,军机大臣只是传达皇帝命令,让六部和地方执行。所以B项正确。


同步练习

1.(2019眉山)《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孙

C.加强皇权

D.限制大臣


  • 【答案】C

【解析】“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皇权,稳固统治。明朝时期,明太祖为了强化封建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2. (2020原创)仔细观察下面航海路线图,这一航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时空观念)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A. 驱除倭寇

B. 宣扬国威

C. 寻找黄金

D. 传播中国文化


  • 【答案】B

【解析】根据航海路线图可知,这一航海活动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


3.(2019青海)“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和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此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本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答案】D

【解析】据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4.(2019东营)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 【答案】C

【解析】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均田免赋”口号是李自成起义中提出的。


5.(2019济南)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这些诗句的作者是戚继光。诗中的“危”指的是倭寇的侵略,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6.(2019嘉兴)下列史实与如图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些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是(  )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A.设置宣政院

B.推行改土归流

C.实行金瓶掣签

D.设立伊犁将军


  • 【答案】C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实与如图史料能一起印证清朝对某些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是实行金瓶掣签。乾隆帝时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了西藏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规范了灵童转世程序,“金瓶掣签”制度稳定了西藏的政局,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7. (2019北京)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 【答案】A

【解析】为巩固东南海防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观察题干示意图及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处为东南地区的台湾,故题干示意图中①处可填设置台湾府。


8.(2019•深圳)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

A.神州府

B.台湾府

C.泉州府

D.苏州府


  • 【答案】B

【解析】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康熙皇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立,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因此,材料中施琅的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1684年,统治者康熙皇帝采纳其谏言设置的台湾府。


9.(2019•长沙)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

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曰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一个铁桶”可知,当时清政府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根据题干材料“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可知,清政府实行的是小农经济。故选项D正确,选项BC错误。八股取士是明朝时期科举制采取的形式,故排除A项。


10.(2019南京)如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1700、1820年”可知,是反映清朝经济的发展。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迁都沈阳,改称盛京。皇太极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他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王朝--清朝。选项ABC不是在“1700、1820年”时间,排除。


11.(2020原创)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 元朝的枢密院

B. 唐朝的中书省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 【答案】D

【解析】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言员执行。材料“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体现了军机处“跪受笔录”等特点,故D项正确。


12.(2019深圳)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使中国的考试制度在走向标准化同时,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C符合题意。


13.(2019常州)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繁荣

B.文化专制松弛

C.外来文化影响

D.印刷技术进步


  • 【答案】A

【解析】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兴起,文学需求量大,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大,印刷术的完善和发展,明清时社会危机加大,人们通过小说寻求心理安慰。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导致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市镇经济繁荣。


14.(2019扬州)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  )

A.倡导平等民主的政治思潮

B.适合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

C.融合众多艺术手段的京剧

D.图文并茂的农业科技著作


  •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工商业市镇的繁荣,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的小说广为流传。《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15.(2019绵阳)探寻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 【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属于唐朝对外交往频繁;北宋出现“夜市”、“交子”说明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说明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发展,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曹雪芹著《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属于世界级伟大作家。选项D符合题意。


16. (2020原创)(14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明史》

材料二 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驻藏大臣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是通过什么方式?(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例清王朝巩固西北边疆的举措。并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的统一对民族关系发展的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2分)


【答案】

16. (1)戚继光抗倭。(2分)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全。(2分)

(2)监督地方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2分)元朝设置宣政院。(2分)

(3)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2分)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我们应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2分)


历史 | 高分突破「中考历史 专题复习微课系列」06明清时期

【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