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用户4474589971


郭子兴育有三子一女。长子,姓名不可考,只知是战死。次子郭天叙,郭子兴死后,他被小明王任命为都元帅,1356年,与舅舅张天祐领军攻打江南重镇集庆时,因叛徒陈埜出卖,郭天叙不幸战死。三子郭天爵,其哥哥郭天叙战死集庆府后,集庆府被攻破后,小明王任命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权利仅在朱元璋之下,不久郭天爵为了重新夺回原本属于其父郭子兴的权力,遂欲除掉朱元璋夺回权利,后事迹败露,朱元璋先下手为强,于1357年将其诛杀。



由史可知,郭子兴的三子皆在明朝成立之前,或战死,或被杀,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待遇。而且就算是他们活下来了,朱元璋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可能还是会动手诛杀他们。

如同三子郭天爵,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也曾有过想夺朱元璋的权力,甚至是诛杀他的念头。当年郭子兴还掌权的时候,朱元璋因是其女婿的身份,再加上其本身能力的不差,所以朱元璋在短时间内就异军突出,成为了郭子兴手下的最得力的干将,不久更是独领一军,有了属于自己的势力,隐约有了接替郭子兴的实力。



因此,此时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三子郭天爵就有了危机感,他们惧怕朱元璋会在接下来成为他们接受郭子兴势力的最大障碍。于是,他们二人就不断的在郭子兴面前进谗言,说朱元璋的不是,说他有夺权的意思,而郭子兴耳根子又软,久而久之“三人成虎”,郭子兴也就信了郭天叙、郭天爵的话,认为朱元璋有篡权的意思,因此一度剥夺了朱元璋的兵权,并将其软禁。

而郭天叙、郭天爵等人更是抓住机会,断了朱元璋的饮食,欲将其置之死地,此时若不是朱元璋妻子马秀英的帮助,恐怕朱元璋真的被搞死了。



而后,因马秀英的求情,再加上形势所需,朱元璋被放了出来,并再次有了独领一军的机会。如此,试想这等血海深仇,称帝后的朱元璋岂能放过他们呢?因此,即使他们活了下来,他们也断然是活不了的。

当然,郭子兴的儿子们结局虽悲惨,但其唯一的女儿郭氏结局却还是很不错的。朱元璋称帝后,郭氏被册封为郭惠妃,她替朱元璋生了三子一女,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其中代王朱桂、谷王朱橞皆为明初九大攘夷塞王之一。代王朱桂镇守大同府,谷王朱橞镇守宣府镇,他们皆是明初实力最强大的藩王。从朱元璋对待郭惠宗儿子的态度来看,郭惠宗在皇宫中的待遇绝对是不会差的。因此,她的结局算是郭子兴子嗣中最好的一个了。


澳古说历史


朱元璋的确是靠郭子兴发的家,而且,朱元璋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姑娘,即大名鼎鼎的马皇后。还不止如此,朱元璋还把郭子兴的另外一个亲生女儿也给娶了,封为了惠妃。当然,郭惠妃跟后来的郭宁妃不是一个人,郭宁妃的哥哥叫郭兴,弟弟叫郭英,跟郭子兴没太大关系。

不管怎么样,郭子兴都是朱元璋的岳父呀,那朱元璋对自己的大舅子、小舅子应该很好才对呀。可是,朱元璋却让郭子兴绝后了。这事,我们要从头开始说。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之前,在皇觉寺做和尚。郭子兴攻取了濠州,汤和就写信劝朱元璋投军。朱元璋赶到濠州城时,差点被郭子兴当做奸细给杀了。好在,朱元璋早已阅尽了世间沧桑,镇定坦然,这让郭子兴立刻就对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详细的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且说是汤和推荐。郭子兴听完,放心了,就将朱元璋任命为了亲兵,很快升为了亲兵长。朱元璋作战有勇有谋,而且处事冷静,深思远虑,也从不贪图财物。郭子兴一高兴,就将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了朱元璋。

有时候,过于优秀,也是一种“罪”呀。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朱元璋不但比郭子兴手下的那些将领表现的优秀,还很明显的比郭子兴能力也要强很多。这就让郭子兴开始讨厌朱元璋了。

郭子兴成不了大事,也是应该的。看看当年刘邦,虽然自己很挫,可是会御人呀,把一批当世名将、巨谋全笼络在了自己手下,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郭子兴讨厌朱元璋,郭子兴的儿子们看朱元璋比他们优秀,自然也开始讨厌朱元璋。郭子兴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很早就战死了,连姓名都没能留下。郭子兴的次子郭天舒,幼子郭天爵,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时,还都在世。

一次,郭子兴受人挑拨,将朱元璋给关了禁闭。郭天舒、郭天爵兄弟,趁机落井下石,交代看守朱元璋的人,不准给饭吃。还好,马姑娘心疼自己的老公,就在家中烙了大饼,趁热藏在怀中,带给朱元璋吃。马皇后因此胸口经常被烫伤。

好在,郭子兴不想杀朱元璋,而马皇后又将自己的金银首饰,送给干娘,总算把朱元璋给救了出来。正是这次事件,朱元璋觉得不能长期跟随郭子兴,就请命独立带兵征战,直到后来带着包括徐达、汤和、周德兴在内的淮西二十四将,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们前面说过了,郭子兴格局有限,容不下优秀人才,他自己就成了队伍的天花板,那么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郭子兴和同阵营的孙德崖、赵均用等人内斗不断,最后被赶出了濠州。还好,朱元璋并非一个完全无情无义之人,主动将自己攻下的滁州让给了郭子兴,而自己去了和州。占领了濠州的孙德崖,原本在濠州兵多粮足,可是,他看不惯朱元璋得和州,就说要找朱元璋借口饭吃。郭子兴被赶出了濠州,正有气呢,也带兵数万跑到和州,要打孙德崖。

之后的事情么,三路人马,十几万大军齐聚一个小县城,人挤人,人挨人,想打架都抬不起手呀。孙德崖一看,打起来自己不一定能捞到好处呀,毕竟对方是翁婿。好吧,那就走呗。于是,孙德崖入城告辞,而朱元璋也出城犒劳孙德崖的士兵。结果,郭子兴不乐意了,直接把数次侮辱他的孙德崖给抓了。朱元璋还在城外,孙德崖的士兵一看,嘿,抓我老大,也把你抓了。

最后的结果是,徐达出城换回了朱元璋,朱元璋回城放了孙德崖,孙德崖回去,又把徐达给送了回来。折腾来,折腾去,大家白忙活一场。

事情总算解决了,郭子兴那个气呀,又让孙德崖给跑了。从此,老郭得了心病,一个月后,竟然病死了。千万不要跟自己生闷气呀,太伤身,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才好。

1955年,郭子兴死了,郭子兴的军队,地盘被朱元璋拿走了一部分。这就惹恼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郭天舒、郭天爵兄弟。在两兄弟心中,朱元璋是投奔他郭家才发迹的,朱元璋的一切都是他郭家给的,结果,现在倒是抢了他郭家,那是越想越不忿。他们就一直阴谋要除掉朱元璋。

人呢,有时候就要掂量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如果不足以撼动对方,那最好还是暂时隐忍,韬光养晦,积聚力量。结果,两兄弟并没有这么做,他们也希望尽快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和朱元璋决一雌雄。这就是越努力,死的越快了。

1356年,郭天舒被小明王韩林儿任命为都元帅,率军攻打江南重镇集庆府,结果,被叛徒出卖阵亡。郭子兴的长子和次子,都战死沙场了,仅剩下了小儿子郭天爵。当时郭天舒是都元帅,郭天舒的舅舅张天祐是右副元帅,而朱元璋是左副元帅,郭天舒、张天祐都死了,而朱元璋占了大便宜,这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郭天舒死后,集庆还是被朱元璋和郭天爵攻了下来。郭天爵被小明王册封为中书右丞,地位仅在朱元璋之下。这也给了郭天爵信心,他觉得自己是郭子兴唯一在世的亲儿子,理应继承郭子兴留下的一切,开始阴谋除掉朱元璋。当然了,朱元璋是不会给他机会的。

1357年,郭天爵的阴谋败露,被朱元璋所杀。

自此之后,朱元璋有了“杀尽恩人之子,娶尽恩人之女”的评价。也许,这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毕竟是个生死一线间的斗争,也不能都怪明太祖。

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可是马皇后、郭惠妃还在,都是郭子兴的女儿,朱元璋还是要做个门面的。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建庙祭祀。因为郭子兴已经没有后人,所以,朱元璋就免除了郭子兴邻居宥氏一族的赋税、劳役,命其世世代代为郭子兴守墓,奉祀。朱元璋还亲自为郭子兴题写了墓志,并立碑纪念,明确记载了郭子兴后嗣已绝之事。

按照《明史》记载,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还有人自认是郭子兴第四子后人,要求奉祀滁阳王墓。不过,因为太祖朱元璋立得碑文还在,被定为了冒牌货,给赶走了。看来,朱元璋是真的让郭子兴绝后了。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


奕天读历史


首先,郭子兴的后人并不是被朱元璋被斩尽杀绝。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其中养女马氏最为显贵,嫁给朱元璋,就是著名的马皇后。女儿郭氏被封惠妃,与朱元璋生三子,分别封为蜀、谷、代三王。

而郭子兴的儿子中,长子早年即战没,名无法考证,后明末王士贞考证应为郭大舍。二子郭天叙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集庆时,与舅舅张天佑被部将陈野先杀害,真正死在朱元璋手上的是三儿子郭天爵。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本来应最为详细的《明太祖实录》则语焉不详,估计这类事情朱元璋也不想多讲。总之,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找了个借口把他杀掉罢了。

那么郭子兴真的绝后了吗?答案是不能确定。 我们可以从浩如烟云的史料中寻找可能的真相。 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一位叫郭老舍的“以滁阳之故”,又称郭老舍的后代郭琥为“滁阳王玄孙”。县志还有一条记载“丙午宣德元年正月己亥孔颜孟三氏子孙孔克勤等及滁阳王后人郭畀等来朝。 赐钞遣还 ”。也就是说,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名字叫郭老舍。 让我们回到洪武年,根据各种史料,大致还原郭老舍的经历,可谓是非常的坎坷。

在朱元璋称帝后,洪武四年曾下过一份近乎于白话文的圣旨给一位叫郭老舍的人,圣旨上这样说的:“說與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實要回鄉守祖。你舊有二所庄田,我就賜與你耕種,教戶部官開除糧草。”而这个郭老舍,即是郭子兴二夫人李氏所生的儿子郭老舍。(《今言》李夫人生郭老舍) 而这个郭老舍,在回乡后又倒霉透顶,洪武十一年的时候,邻人拐卖小孩,把郭老舍拐卖到贵州,这一拐走就被拐了十七年。好容易长大后的郭老舍从贵州逃出来回家,又被人押送到黑窖打黑工,最后这事被一位官员得知,告诉朱元璋后才得以放还回家(老舍還鄉,為費謙所發,解黑窑場做工。上面諭放回,令一年一朝京師。老舍卒,諭葬立石。)

在郭老舍失踪的期间,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亲藁滁阳王事实”并召太常司丞张来仪撰写碑文,令郭子兴的邻居宥氏首率而祀之。洪武十七年三月,明朝为郭子兴封王、建庙、定庙祀、立碑石、建坟与享堂等一系列程序得以完成,郭子兴的祭祀规范化,钦定的郭子兴事迹由此出炉。 而这个期间,郭老舍还远在贵州。等其回家乡时,已经是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了。

而今天我们看到郭子兴的史料,主要是以明史为主,而明史郭子兴的记录,又主要以洪武十六年张来仪所撰写的碑文为主,当时郭老舍生死不明,所以史料言郭子兴是绝后。通过其他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郭子兴可能并未绝后。 郭子兴四子郭老舍的后人,在后来年因祭祀的问题,与朱元璋指定的宥氏后人发生了争执,引发了另外一段明朝著名的公案,此案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涉及多位皇帝及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氏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滁王郭子兴的祀事。这是后话。 王士贞对郭老舍进行考证,认为从年龄上郭老舍不应该是郭子兴的儿子。这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碳圈中的人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郭子兴后辈的结局可以说是非常悲惨的,他的大儿子战死,二儿子被陈野杀死,三儿子因为参与谋反被朱元璋处死。可以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郭子兴的三个儿子都死了。


郭子兴曾经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他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曾经是郭子兴的手下,在朱元璋成了亲兵之后郭子兴更是打了非常多的胜仗,由此便对朱元璋十分的看重。

朱元璋是十分感激的,所以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亲自把他分为滁阳王,更为他亲自建造了庙宇。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对待郭子兴比较好。


郭子兴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便战死了。在郭子兴死后他的二儿子便成为了元帅。当时朱元璋还没有成为帝王他仅仅是明王手下的左副元帅。虽然当时朱元璋的地位比较低,但是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非常高。

在1355年的时候,当时元朝的将领臣陈野进行了叛变,在这场叛变中他杀死了郭子兴的二儿子。


等到当时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明王再次下旨给朱元璋升官的同时也封郭子兴的三儿子为右丞相。但是他的三儿子因为参加谋反被朱元璋杀死了,他究竟是被人冤死的还是真的参加了谋反这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说当时朱元璋登上皇位的历程非常艰辛,这个过程是非常血腥的他杀死了非常多的人,其中就包括他曾经的恩人。


江水趣谈


朱元璋当初确实受到了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提拔。

事情是这样的:元朝的暴虐无道,令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韩山童和刘福通打算利用谶语发动起义。

二人在挖河的河道里,提前预埋了一只眼的石人。因为民间早就流传着一句谶语:“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

挖河民工一看,石人果然出现了,加上韩山童和刘福通的鼓动,二人迅速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也就是说,红军的总领袖是韩山童和刘福通。



△韩山童和刘福通红巾军起义

就在韩、刘造反的时候,江淮地区出现了五股人马呼应起义,其中一路人马就是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郭子兴自任江淮地区红巾军元帅。

此时的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当和尚,他的好朋友汤和已经参加了红巾军,于是写信让朱元璋也加入进来。

汤和在信中说:“你头脑比我好使,将来一定会出人头。”

此时寺院在战火中已经举步维艰,和尚们食不果腹,于是朱元璋选择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

有道是:“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老朱当兵后,被郭子兴任命为十夫长,之后由于作战表现勇敢和机智,被调任郭子兴的警卫班班长。

别看官职不高,但直接和领导打交道,这为他以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



△郭子兴和朱元璋

据史书记载,郭子兴有两个老婆,大老婆生了三个儿子,二老婆没生育,收养了一个养女马秀英。

二老婆有点文化,平时喜爱相面算卦的书,她见朱元璋面相富贵,于是说服郭子兴,把养女嫁给了朱,目的就是拉拢朱元璋。

从此后,郭子兴成了朱元璋的老丈人,再后来,马秀英成了朱元璋的马皇后。

老朱摇身一变成了郭子兴的亲信,从这点来看,老朱之后能迅速上位,郭子兴起了关键作用。 郭子兴可谓是朱元璋的伯乐。

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郭子兴能关照我一时,不能关照我一世,还得凭自己的本事打天下。”老朱是这么想的。

接下来的局面出现了逆转。

朱元璋凭自己的能力,逐渐取得了士兵们的信任,再加上战绩突出,很快升为统领一方的高级将领。而在随后的日子里,郭子兴却受到了另外四路元帅的打压和排挤。

有一次,另外四个元帅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活捉了郭子兴,打算砍了他。朱元璋此时在外带兵打仗,听到消息后,马上带领人马把郭子兴救了出来。

经此一吓,郭子兴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朱元璋

之后郭子兴的家底大部分被老朱继承了。 怎么会这样呢?

前面说了,郭子兴的大老婆为老郭生了三个儿子,虽然郭去世了,但他还有儿子,怎么也轮不到老朱来继承他的家底吧?

郭子兴确实有三个儿子,不过大儿子早就战死了,死在了老子前面。

二儿子郭天叙在老爸去世后,当初是继承了老爸的大部分遗产,并被当时有名无实的小明王韩林儿封为正元帅,朱元璋为副元帅。

但是郭天叙不如朱元璋有手段、有计谋,他这个小舅子玩不过姐夫。为了保住家底,郭天叙联合舅舅张天佑对付老朱,期间也给老朱制造了一些麻烦,老朱为了顾全大局隐忍了下来。

想想也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本来是自己的家底,却被一个干姐夫横刀夺爱。 其实这都是有才能的人被人嫉妒的表现。

老天选择了老朱,那么就不能让郭天叙成功,史书记载,郭天叙和舅舅张天佑在攻打集庆府时,被叛徒陈埜出卖而牺牲了。


△郭天爵

讲真郭子兴最有能耐的最数小儿子郭天爵,但是很不幸,上天同样没选择他。

1356年,郭子兴次子郭天叙在攻打集庆府的时候被叛徒出卖而被杀,破城后,小明王韩林儿册封郭天爵为中书右丞,朱元璋为中书左丞,权利在朱元璋之下。

郭天爵认为自己是郭子兴的接班人,家底应该自己来继承,于是企图除掉朱元璋夺回权利。 但是他的智商和手腕不比老朱,最终反被朱元璋处死。

综上所述,郭子兴的三个儿子,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死了。

老朱是在1368年,40岁时在南京称帝的,这时郭子兴的儿子已经死去12年了,郭子兴的儿子无疑成了老朱称帝前的炮灰,成了“为人作嫁”的怨妇。


秉烛读春秋


老朱很黑的。

前期把郭子兴是自己的恩人,自然隐忍,况且郭子兴还把自己的义女嫁给了自己,肯定不会亏待自己,若不是郭子兴,朱元璋根本就难有这般成就;他对朱元璋可谓是有再造和救命的恩情。

但是后期的朱元璋可不这么想,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跟随自己作战,很早就阵亡了,最后就只剩下郭天叙和郭天爵两个孩子陪伴左右,在郭子兴去世之后,朱元璋为了夺得郭子兴所有兵力,竟然杀害了这两个儿子。

当时小明王被推举为共主,郭天叙成了新的元帅,朱元璋和郭天叙的舅舅担任左右副帅,所以说朱元璋的兵力不小,几乎能够和郭天叙抗衡了,可是朱元璋的野心不仅如此,他要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而不是一半的兵力,为了达到目的,朱元璋使用了一条借刀杀人之计。

合伙人就是陈野,他投靠了元朝,郭天叙和其舅舅就在陈野努力地窜到下,决定亲率大军进攻集庆。最后他们自然是落入朱元璋的圈套,被埋伏好的陈野给杀害了,就这样朱元璋得到了郭子兴所有的兵力,还有另外一个儿子郭天爵,虽说没有兵权。

可是朱元璋依然不想放过他,以造反罪名杀害了郭天爵,从此之后郭子兴的后人彻底没了,在建立了明朝后,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对郭子兴的尊重,不仅修建了祠堂,还前去祭拜,但是这一切又有何用呢?哪怕是想要报答曾经的恩人,连恩人的后人也全部被自己诛杀了。


风语者2号


明朝朝建立后,朱元璋给郭子兴儿子们烧过纸钱,应该也会偶尔怀念他们;把他女儿睡了,封为惠妃;对他的外孙、外孙女都是相当不错!

既然题主问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那么咱们就着重讲明朝建立后的事情!(郭子兴与朱元璋)

先说一下郭子兴都有哪些后人?

郭子兴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马皇后是其养女,没有血缘关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后人,这个就不重点说了。

三个儿子:

长子,名字不详,有待考证,很早以前就亡故了。

次子,郭天叙,曾阴谋扳倒朱元璋。郭子兴死后,小明王任命其为都元帅。后来与舅舅张天祐领军攻打集庆府,被叛徒出卖,不幸身亡。(郭子兴与郭天叙)

三子,郭天爵,也是对朱元璋大权在握不瞒,企图取代被朱元璋,后被朱元璋所杀。

两个女儿:

马秀英,建国后被封为皇后,是其养女,不算郭子兴真正意义上的后人。

郭惠妃,这个是重点,建国后封为贵妃,生了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外孙: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

外孙女: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何?

郭子兴的三个儿子,明朝建立前,就已经死了,所以说他们在明朝建立后的待遇,无非就是收收纸钱,享受享受香火。

女儿:

马氏,建国后,封为郭惠妃,应该长得不错,颇受朱元璋恩宠,生了三 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为: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生活不错,颇受尊崇,得以颐养天年。

外孙:

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受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就藩成都。妻子蓝氏是凉国公蓝玉的女儿。朱椿喜欢读书和做学问,有“蜀秀才”之 称,时人夸他:“博综典籍,容止都 雅”。成都现在的“古皇城”就是他当年的蜀王府,筹边楼、望江楼、 散花楼,也是朱椿的手笔。

朱桂,明太祖第十三子 ,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改封代王,属地大同。妻子是徐氏,徐达的次女、仁孝文皇后的妹妹。他性格暴躁,好敛财物。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因罪被废为庶人,明成祖即位后,恢复了王爵。

朱橞,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为谷王。他因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朱元璋器重。他颇有建树,构筑长城,戍边御敌,又于金川门引明成祖朱棣入驻,自持有功,不知守中,骄横跋扈,陷害忠良,于永乐十五年被废为庶人,于宣德三年在狱中去世。(朱椿)

外孙女:

永嘉公主,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下嫁郭武定侯郭英的儿子郭镇。

汝阳公主,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谢达。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1424年),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与宁国公主、怀庆公主、大名公主、南康公主、含山公主、宝庆公主一同进封大长公主。

结语

以上便是明朝建立后,郭子兴的后人待遇,如果马皇后算是郭子兴的后人的话,算是恩宠最盛,儿子朱标是太子,孙子朱允炆是皇帝,儿子朱棣又是皇帝,子孙后代,皇帝辈出......




问礼历史


当年朱元璋初次投靠起义军的时候,投在郭子兴帐下,很得郭子兴的器重。郭子兴每逢大事都要与朱元璋善良,甚至将自己的养女都嫁给了朱元璋,可以说朱元璋成功路上的第一桶金是郭子兴给他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

后来随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再加上郭子兴的几个儿子怕朱元璋会取代他们继承父亲的兵权,天天在郭子兴耳边说朱元璋坏话,弄得郭子兴也想方设法的压制朱元璋,但毕竟是自己的恩人,朱元璋也没好说什么。

等到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差不多也开始了对郭家的反攻倒算,尤其是他的儿子们。郭子兴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早年跟谁郭子兴征战南北,不幸身亡,郭子兴只留下次子郭天叙和小儿子郭天爵。

在接管郭子兴残部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以绝后患,索性来了一招“斩草除根”,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都给杀害了。

当年小明王被推选为天下义军共主,郭天叙是元帅,朱元璋是副元帅。为了夺得郭天叙手上的兵权和人马,朱元璋联合陈野,在元军攻打集庆的时候,陈野给了郭天叙致命一招,置他于死地。而郭子兴的另一个儿子郭天爵虽然没有兵权,但朱元璋依旧没有放过。


是阿维啊


答:是的,朱元璋是靠郭子兴发家的。

郭子兴一开始对朱元璋还真不薄,不但授予兵权,还许配以义女马秀英。

但是,也必须要看到,郭子兴也不是全无私心的。

郭子兴能这样做,也完全是要利用朱元璋、收买朱元璋。

朱元璋本身就是个世间罕有的人才,入伍后,作战勇敢,而且会来事,样样事处理得井井有条,郭子兴调他到自己的帅府当差,使用起来,如臂使指,随心所欲,莫不如意。

郭子兴任命他为亲兵九夫长,他带兵出战,总能打胜仗。

最难得的是,打胜仗归来,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

这样的人,没人不喜欢。

最让郭子兴感激涕零的是,当时,在濠州城的红巾军中,有五个元帅。孙德崖联合起其他三个元帅,孤立郭子兴。

郭子兴明显处于劣势,还强撑着与孙德崖硬扛。

结果,被孙德崖绑架了,先是毒打了一顿,还准备将他杀掉。

郭子兴手下也有很多将领,包括两个很嚣张的儿子:郭天爵、郭天叙,还有妻弟张天佑,全都束手无策。

眼看着郭子兴就要死在孙德崖手里了。

最后,是在外打仗的朱元璋回来了,率兵救回了郭子兴。

还有,朱元璋见郭子兴处于弱势,就自告奋勇,回自己的家乡募兵,募到了七百多人,回到濠州后,全部交给了郭子兴。

朱元璋后来看见郭子兴只想在濠州当个草头王,就和郭子兴分家,只带走了二十四个人——这就是后来威名赫赫的“淮西二十四将”。

濠州分家后,朱元璋南攻下了滁州城,部众发展到了三万多人。

而郭子兴遭到孙德崖排挤,失魂落魄,前来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够意思,立即交出三万人的兵权给郭子兴。

相比之下,郭子兴就显得不够意思了。

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妒忌朱元璋的才干,在他的面前讲朱元璋的坏话,他马上关了朱元璋的禁闭,断绝他的饮食。

朱元璋差点被关押饿死。

幸好妻子马氏暗中传递食物,这才保住了一条小命。

朱元璋后来攻占了和州城,负责镇守和州。

孙德崖缺粮,从濠州来和州向朱元璋借粮。

郭子兴知道后,又一次差点要杀了朱元璋。

可以说,郭子兴后期得了疑心病,对朱元璋呼来喝去,就像对一条狗一样看待。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朱元璋后来能称帝,也是肇始于郭子兴的军事资本。

朱元璋自己称帝后也认这笔账,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在滁州立庙祭祀。

但话又说回来,朱元璋是怎么对待郭子兴的儿子的呢?

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为滁阳王,在滁州立庙祭祀,庙前有石碑,碑文《敕赐滁阳王庙碑》有“夫人张氏,生三子”之语——史学家普遍认为郭子兴共有三个儿子。

这三个儿子的下落,《敕赐滁阳王庙碑》也说了:长子在战场上牺牲、次子被诈降人士杀害、幼子与不法之徒谋返被诛。

据明嘉靖年间史学家郑晓考证,郭子兴这三个儿子的小名分别叫郭大舍、郭二舍、郭三舍。郭大舍的大名已不可考,郭二舍的大名叫郭天叙,郭三舍的大名叫郭天爵。

清初万斯同撰《明史》,记述:郭大舍早年战死,郭二舍郭天叙死于陈埜先的叛乱中,郭三舍郭天爵犯罪被朱元璋斩杀,则“子兴后遂绝。”

就是《明史》这一句“子兴后遂绝”,大家都认为朱元璋斩尽杀绝郭子兴后人了。

但是,《敕赐滁阳王庙碑》说的“夫人张氏,生三子”,是指郭子兴原配夫人张氏生了三个儿子。而郭子兴并非只有张氏一个夫人。郑晓还考证出,郭子兴还续娶有一个李夫人生,生有郭子兴的第四子郭老舍。

而且,洪武四年,朱元璋还曾下旨留郭老舍在朝中做官,但郭老舍无心做官,弃官还乡了。

明万历年间的史学家何乔远也在《名山藏》中详细记载了郭老舍辞官过程。

嘉靖《定远县志》又记载有后人的事迹。

即滁阳王郭子兴并未绝后,其子孙生生不息,开枝散叶,分布于安徽、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

近来还有人考证出,大文豪郭沫若是郭子兴的后裔呢。

可以说,只要不对政治构成威胁,朱元璋对郭子兴的第四子还是不错的。


覃仕勇说史


郭子兴没有嫡系后裔。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三子分别是长子郭某某(具体名字不知道,明末王士贞考证为郭大舍),次子郭天叙以及三子郭天爵。

一女是郭惠妃,一养女是马皇后。

三子之中,郭子兴的长子是战死的。不过因史料匮乏,他什么时候战死的,不知道。但跟朱元璋没关系。

次子郭天叙(?~1356年)也是战死的,也跟朱元璋没关系。他是在郭子兴死后,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的南京时,与舅舅张天佑被叛徒陈野先出卖而被杀害的。

当然了,也有人说导致郭天叙之死的幕后黑手是朱元璋。这个说法来自明初野史《记事录》的记载。

记载的大致内容就是说郭子兴死后,郭天叙和朱元璋争老大,因为滁阳以及和州等地被朱元璋控制了,郭天叙为了对抗朱元璋就跑去攻打南京。一来,打下南京可以获得属于他自己的根据地,二来,凭借此功也可以稳固他的统帅地位。不过郭天叙打了两次都没成功,最后因此还丢了命。

而朱元璋对陈野先的叛变早已得知密报,但他就是故意不说,最终让郭天叙丧命。

不过这只是传说,具体是不是,不知道。即便是的,那也是郭天叙自己要作死。跟朱元璋没直接关系。



第三子郭天爵(?~1357年)确切是死在朱元璋手上的。

郭天叙死后,郭氏的嫡系人马就归附到了郭天爵旗下。他跟朱元璋当时是有矛盾的。具体的说,就是谁吞并谁的矛盾。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

记载的很简略,语焉不详。应该是朱元璋不想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不想多讲,找了个借口把郭天爵杀掉了。

郭天爵死后,正史记载的郭子兴的嫡系后裔就死绝了。

另外,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郭子兴貌似还有一个儿子叫郭老舍。不过明朝官方貌似并不承认。

比如明孝宗弘治年中,有一个叫郭琥的人自称是滁阳王(郭子兴)的第四个儿子郭老舍的曾孙,要求朝廷允许他为郭子兴奉祀。但当时的礼官却说:滁阳王的祀典是太祖钦定的,滁阳王没有后代,庙碑上已经刻得很清楚了,因此老舍不是滁阳王的儿子。郭老舍的后裔也没资格为郭子兴奉祀。

这个案子在明武宗、明世宗时期又两度被翻出来炒现饭,涉及多位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老舍后裔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郭子兴的祀事。

如果这个人是真正郭子兴的后裔,那只能说明朝对郭子兴的后裔不怎么样了。


虽说郭子兴没有亲孙子和亲孙女,但他有外孙和外孙女。

马皇后因为是养女,不多说了。郭惠妃是郭子兴亲生女儿,要讲一下。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娶了郭惠妃。后来郭惠妃给朱元璋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三个儿子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两个女儿是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儿子中混的最好的几个儿子之一,建文帝削藩时,没牵连到他。朱元璋掀起靖难之役,他没支持朱棣,朱棣后来也没有追究他。朱椿死后,蜀王一脉又传承了14代,一直到南明灭亡才绝嗣。

代王朱桂、谷王朱橞就不如朱椿了。建文帝削藩时,代王朱桂是第一批被削的藩王,朱桂被废黜为庶民。后来朱棣靖难成功,朱桂才又重新恢复藩王身份。代王一脉在朱桂死后又传承了十代,明朝灭亡时,随大明一起灭亡。

谷王朱橞是个奇葩,典型的骑墙派。他的封地在现在河北张家口的宣化和怀来,离朱棣的封地最近。朱棣造反时,朱橞明确表示了反对朱棣。命人将宣化城门堵死,防备朱棣偷袭。而他自己则带三千人马以勤王救驾的名义逃到了南京投奔建文帝。

四年后,眼见建文帝大势已去,谷王朱橞和纨绔子弟李景隆一起开门迎降,又成了拥立朱棣登基的功臣。

又过了十五年,朱橞被自己的同母哥哥蜀王告发谋反,被朱棣削爵为民,终生囚禁。谷王爵位也被废除。



最后是两个外孙女,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永嘉公主于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给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汝阳公主下嫁给了明朝开国将领谢彦的儿子谢达。她两人都很长寿,尤其是永嘉公主,一直活到了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才去世。她是当时代宗皇帝的曾祖姑母。

另外,代王朱桂也很长寿,他死于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享年73岁。

如果不考虑谷王那个作死奇葩,郭子兴的外孙和外孙女都是比较长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