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乾隆皇帝曾說:他一生中最佩服的帝王有三個,一是他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他13歲登基,初期由母親劉太后垂簾聽政,直到11年後劉太后病逝,他才開始親政。

仁宗皇帝天性仁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勤儉自律,受到後世人們的普遍稱讚。史書上記載了很多有關他的故事。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他突然吃到一粒沙子,牙齒一陣疼痛,他趕緊吐出來,過後卻對旁邊陪侍的人說:“千萬別說出去我曾吃到沙子,這可是死罪啊。”

還有一次他從外面回來,一進宮就要水喝,說自己渴得要命。嬪妃問他:“你為什麼路上不喝水呢?”他說他回頭看了幾次,沒有看到隨行人員帶水壺,他怕自己一問就會有人受罰,於是就忍著渴沒有說。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朝中有一個大臣,因患風眩病,仁宗前去看望他。攙住不讓他下拜,扶他坐在自己面前,並剪下自己的鬍子送給他,說:“古謂鬍鬚可療疾,今剪須賜卿,望卿早日康復。”

仁宗對下人寬厚體諒,對臣子關懷體貼,這是他天生的宅心仁厚,沒有一點虛偽做作。對待普通人也一樣仁慈,即便他一時說了朝廷的壞話,仁宗也表現得大度寬容。

四川有個讀書人,因多次應試不中,心裡不爽,就給成都太守獻了一首詩,其中寫有“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的詩句。太守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於是把他綁到京城。按照歷朝歷代的法律,此人都應該嚴懲,仁宗卻說:“這個老秀才急於想做官,寫一首詩發發牢騷,洩洩憤,怎麼能治罪呢?”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仁宗勤政愛民,心繫天下百姓

作為一個仁君,仁宗把勤政愛民,心繫天下放在首位。平時在宮中飲酒歡娛的時候,經常念及百姓。遇到災荒,更是心急如焚,寢食難安。在他執政42年期間,旱災水患頻頻發生。只要聽說百姓忍飢挨餓,除了第一時間下詔放糧賑災,帶頭節衣縮食外,他還要親自焚香禱告,赤腳站在祭壇前,祈求上天保佑災區百姓。且不論這種做法有沒有起作用,起碼說明他的心裡確實關心著百姓安危。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我朝災異之多惟仁皇之世為屢見。惟我仁祖減膳撒樂,旱而撒蓋,雨而徒跣,其祈禱之切至;露立於壇陛,其訓辭之切至,移災於朕躬。是以天鑑其誠,民感念其仁。。。”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仁宗知人善任,廣納諫言

宋仁宗能知人善任,廣納諫言,他鼓勵官員提意見,講真話,哪怕是對他私生活的干預,他也能接受,其度量之大真是難得。諫官包拯屢屢犯顏直諫,甚至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他的臉上,仁宗一面用衣袖搽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絲毫沒有怪罪。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有人進獻了幾個美女,仁宗看上了,很是喜歡。有諫官就勸諫他不要親近女色,仁宗聽了,雖心中不捨,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人給這些女子每人三百貫錢,把她們立即打發出宮。之後諫官發現仁宗偷偷地抹眼淚,心中不忍,說:“皇上,您如果認為我說的是對的,可不必急著把她們送走,過一段時間再送走也可以啊。”仁宗說:“我雖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他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心送她們走的。”

宋仁宗性格軟弱,無定志,易搖擺

作為一個仁德之君,宋仁宗也有性格過於柔弱,無定志,少決斷的缺陷。他能守祖宗法度,知人善任,有解決社會舊弊之心,但遇到阻力顧慮重重,左右搖擺,無開拓進取的勇氣和魄力。

在他親政初期,針對國家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和冗官、冗兵、冗費現象,他啟用范仲淹、富弻等人,提出十項改革主張,意圖革除政治經濟制度上的各種弊端,以求有所作為,這就是歷史上的“慶曆新政”。可是由於改革觸犯了很多貴族官僚的利益,受到了強烈地阻擾。一時之間,朝堂內外議論紛紛,爭吵不斷,以致政令難行。為了維持局勢穩定,仁宗只得將范仲淹,富弻,歐陽修等人相繼罷黜出京,因而新政不到三年全部廢止,改革失敗。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宋仁宗的性格,與他的身世和少年生活歷程有關

宋仁宗文弱、憂鬱而又猶疑不定的性格,與他的身世、早年母后臨朝的陰影和自己不幸的婚姻都有很大的關係。

仁宗並非劉太后親生,他的生母李宸妃,原是真宗時期劉皇后身邊的一個侍女,因為劉皇后生不出孩子,就把心腹的宮女李氏獻給真宗,等其懷孕生子之後自己撫養,在真宗的默許下,對外聲稱是自己的孩子。李氏只是個代孕的母親,終生未能與兒子相認。不過後來劉皇后對李氏還是不錯的,並沒有迫害過她,只是李氏很年輕的時候就死了,死後被封為宸妃,並以最高規格的禮遇厚葬。矇在鼓裡的宋仁宗一直都把劉皇后當親媽,劉皇后多年參與朝政,幼年仁宗的生活主要由他人照管。幼年的他儘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還是缺少母子之間那種天然純真的溫情和愛。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等到仁宗13歲繼位時,劉皇后就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仁宗就在太后的權力陰影下一天天長大。太后生前強勢,對仁宗管教很嚴,仁宗的婚姻大事全由太后說了算。仁宗自己看上的女孩,被太后一句話“不合適”就送出宮外嫁給別人,自己不喜歡的女人,卻被太后強行立為皇后。這些做法刺傷了少年仁宗的心靈,加深了仁宗對太后的不滿,也為後來的後宮風波留下了隱患。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仁宗為生母追冊立封

劉太后去世之後,有人告訴了仁宗真相,還說自己的生母死於非命,倍感震驚的宋仁宗差點要把劉太后挫骨揚灰,為自己的親母報仇。後來等他起開李妃的棺木,發現李妃安然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飾華麗,她的屍體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於是宋仁宗對劉太后的仇也就立即煙消雲散。生母雖然厚葬,但仍未能沖淡仁宗對她的愧疚之情,他一定要讓自己的母親享受到生前未得到的名分。最終他頂著大臣們的壓力,追諡李妃為“莊懿皇太后”,將牌位供奉於祖宗廟中。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仁宗為愛妃追冊立封

後宮中的張貴妃聰明伶俐,深得中年時期的仁宗喜愛,仁宗曾經為其伯父晉升官職一事遭到諫官反對,還被包拯噴了一臉唾沫星子。不幸的是,年僅31歲的張貴妃就暴病身亡。仁宗感念張貴妃生前的柔情與善良,無比悲痛地對身邊人說,當年發生宮廷叛亂時,張貴妃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保護自己。天下大旱,為了替自己分憂,又是張貴妃,刺臂出血,書寫求雨的禱告詞。為了心愛的女人,宋仁宗決定以皇后之禮為她發喪,並追諡張氏為“溫成皇后”。當時正宮皇后在世,於是出現了一生一死兩位皇后,如此越禮之事聞所未聞。諫官連續上奏反對,仁宗置之不理。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宋仁宗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生母和愛妃,不顧朝野內外的巨大非議,毅然進行了兩次追冊活動,這種感情是真摯的。同樣他對自己看中的臣子,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會給予相當的信任,這種信任也是坦誠的。

仁宗去世,舉國悲痛

宋仁宗是大宋歷史上當皇帝最久的一位,從13歲登位到54歲病逝,在位共計42年。宋仁宗去世的時候,皇宮前擠滿了披麻戴孝自發來悼念的民眾,全國上下遠至邊城更是哭成一片,焚燒紙錢形成的煙霧都遮蔽了天日,連邊境對面的遼國的君主也痛哭失聲,並且特地為宋仁宗建了個衣冠冢悼念他。可想而知,宋仁宗是有多麼的深得民心!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仁宗的歷史功績

大宋歷史上名聲最好的名臣,基本上都出自於宋仁宗時代,連後來活躍於神宗、哲宗年代的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等等,也都是在宋仁宗時期被選拔出來進入仕途的。

仁宗在位時期,國家基本上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書記載:宋朝“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被稱為“慶曆、嘉佑之治”。治世的出現,與仁宗“恭儉仁恕”的個人秉性與治國方針有關。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仁宗的歷史評價

他不是一個奮發有為的英主,但足可稱為一位賢明的守成之君,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寬容仁厚,能容忍各種激烈的批評意見

“為仁君,止於仁”,“仁”就是對他最貼切的評價。

一代仁君宋仁宗,為了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做了兩次僭越禮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