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陝西八大怪中有一怪是說:“板凳不坐蹲起來”,意思是說陝西人喜歡蹲,即使有凳子也不坐,更多的便是蹲。由於關中的男人們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開老碗會”,而且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言論,是這樣說的,在以前,糧食缺乏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如果蹲著吃麵條的話,一碗麵條吃下去以後,就很容易感到肚子吃撐了。但是你要是站著吃的話,那就完全不一樣了,說不定會越吃越餓。其實,總結一下,就是陝西人覺得蹲著吃麵會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飽腹感,從而可以吃得少一點,這樣一來就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糧食。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不過還有人說,陝西人之所以喜歡蹲著吃麵,是因為陝西人性格豪爽,喜歡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如此一來,他們把麵條也是放在大碗裡的,這樣就不用老是去夾菜,可以把自己喜歡吃的一些菜餚直接放進自己的碗裡。而且陝西人吃麵的大碗一般都會比較沉,他們覺得要站著吃的話,拿這樣的碗太累了。所以陝西人喜歡蹲著吃,相對拿著碗沒有那麼重,和鄰居便聊天邊吃也會吃得更快一些。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相信去過陝西的朋友,都會發現很多陝西人吃麵的時候,有一特點,就是他們吃麵的時候,一般都是雙手捧著一碗麵,然後端到一邊蹲著吃。這和我們吃麵的時候可謂是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般吃麵的時候,都是坐在桌子上吃。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現象可以在陝西的農村比較常見,在城市裡面會相對比較少。如果你去到陝西的農村走一走的話,你還可以看到很多陝西的農村人都是一邊蹲著吃麵,一面還和周圍的鄰居朋友聊著天。其實不管陝西人喜歡蹲著吃麵的原因是什麼?這都是他們的一種飲食習慣和當地的一種文化,我們都應該尊重。更何況很多陝西人都覺得這樣吃麵的時候舒服、方便。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秦人脾氣真古怪,有凳不坐蹲起來,問他為啥不坐著,他說這樣很自在”

陝西方言,兩腿向前彎,屁股向下與膝蓋齊,這種不立不坐的姿勢,叫做“圪蹴”,站著累,坐著窩,圪蹴哈最舒服。

兩腿分開雙腳著地,臀部貼腳踝,雙膝分開,特別在這裡提醒大家,腳後跟一定要貼著地。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蹲著等地鐵

蹲也是一種休息,

走了一天的路,

蹲著等載自己回家的地鐵也是一種情懷。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蹲著看書也並不影響看書的心情,

反而是一種樂趣。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雖然我們現在很少見到陝西人蹲著生活,

但骨子裡這種習慣不會改變,

至少你本質上的“蹲功”就高人一籌噢。

陝西人的蹲,

是一種歷史的變遷,

也是一種生活的情懷,

現在才知道陝西人愛蹲原來是這樣的原因,

還有這麼多好處,

別攔我,

我要去蹲個幾分鐘。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蹲景”成為關中地區特別是農村最有名的亮點,這一怪獨步天下,關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絕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實屬一種硬功夫。

蹲是講功夫的,只有長年累月的歷練,才能長蹲而心靜氣閒,不累不乏。

關中人把蹲叫圪蹴,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關中人喜歡蹲是從古文的“坐”演變而來,凳子不坐蹲起來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將膝蓋並直端坐於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壓在雙腳後跟上。在農村最常見的“蹲景”主要在吃飯、開會、過紅事(婚嫁)、白事(喪葬)的時候。關中人喜歡說一句話:“站著累,坐著窩,圪蹴休息最受活(就是爽歪歪的意思,)”。

板凳不坐蹲起來之關中習俗

通過站與蹲的比較,蹲著是一種人生的低姿態,它能讓我們看清別人的優點與長處,釐清我們自身的缺點和不足,蹲著,讓我們變得謙恭虛心,穩重成熟,好學上進。

所以我說:蹲著是韜光隱晦,蹲著是虛心內斂,蹲著是含蓄待發。

蹲著是人生的低姿態,高品位。

蹲著是生活的小細節,大智慧。

因為站著說話,請問你們腰疼過嗎?來,來,來,咱有話好好說……蹲著說……就像關中人一樣……板凳不坐蹲起來,咱有話好好說,慢慢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