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血管裡流著“稀粥”,你流的是“八寶粥”......

在血脂問題上,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理論似乎比較“深入人心”,最起碼是深入了“各級心血管醫生的內心”了——都知道降低了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有效的降低冠心病以及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於是門診就會看到,即便是偏遠地區的病人,只要是有考慮冠心病的,或者即便是影像學上有腔隙性腦梗死的患者,基本上都是正在吃他汀或者曾經吃過他汀。

而對於甘油三酯的危害,我們更多的認為其與胰腺炎的關係較為密切。大家似乎都知道理想的甘油三酯水平應低於1.70mmol/L,超過這一水平則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飲食,戒酒、增加運動,必要時服用降甘油三酯的貝特類藥物。

可是,我們也都發現,現實生活當中即便是服用他汀使得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戒了煙、戒了酒,也控制了糖尿病和高血壓,卻仍然有部分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導致惡性事件發生(當然,遺傳和年齡也是主要因素,但這兩種因素不可更改)。

那麼,還有什麼因素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呢?

別人的血管裡流著“稀粥”,你流的是“八寶粥”......

近日,歐洲心臟雜誌的一項研究納入了將近20萬的研究對象,這些人既往都診斷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該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真實世界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與不良事件風險的相關性。

該研究隨訪了近3年發現:以甘油三酯低於1.0mmol/L為參照,隨著甘油三酯水平的增加,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一過性腦缺血發作以及冠脈血運重建術、心血管死亡等都會有所增加。在甘油三酯高於4.0mmol/L的人群中,上述風險更是增加了52%。

其實,多年來心血管界一直在討論甘油三酯是否是心血管病的殘餘風險,該項研究的結果應該是給出了相應的回答。

其實血管裡流的血液就像河水,水中含有的營養物質供給生命所需,但這些物質應該保持相應的濃度與平衡,任何一種成分都不應該超出正常標準。一旦血中有形成分過多,超出了自身的清除能力,就會導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

你看,別人血管裡流著“稀粥”,你流的是“八寶粥”。

別人的血管裡流著“稀粥”,你流的是“八寶粥”......

這過多的成分日復一日的流淌,就會損害血管內皮——先是使小分子成分進入血管壁,隨著血管內皮的繼續受損,較大分子的物質也進入了血管壁,並且越聚越多,終於堵塞了管腔。

控制飲食、適當運動是控制血中有形成分(血脂血糖)於合理濃度的最佳方法,必要時加用藥物治療以防血管內皮受損,已經受損的儘可能使其得到修復,修復不了的要使得斑塊趨於穩定。降低每日攝入食物的熱卡數、減重、運動、戒酒對降低甘油三酯更為有效,當然對降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同樣有好處。

所以說,防動脈粥樣硬化既要降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要降低甘油三酯,並且還得提升高密度脂蛋白才能達到更為滿意的效果。有關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內容之前有過詳細解釋,此次不再贅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