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三班主任的武漢日記(2020年3月10日)

同學們,早上好!願我的問候和分享能如每天的晨露般滋潤你。

一位初三班主任的武漢日記(2020年3月10日)


今天清晨一打開電腦,桌面上跳出的是這句話:且捱過三冬四夏,暫受些此痛苦,雪盡後再看梅花。立即被它吸引,百度一下,原來來自吳汝綸的《百字銘》。全文如下:“遠觀山色,年年依舊如新,近視人情,漸漸不同往日。詩朋酒友,日會三千,知己心人,百無一二。花開兮,蝴蝶至,人困兮,親戚疏。時來,誰不來;時不來,誰來。自跌倒,自爬起,靠人扶,都是假。親戚朋友,說的是隔山話。且捱過三冬四夏,暫受些此痛苦,雪盡後再看梅花。”

一位初三班主任的武漢日記(2020年3月10日)


短文共七句,連標點不過百餘字,很淺顯。讀最後一句之前,覺得似乎有些道理,但又不能完全贊同,總感覺有那麼點點消沉的情緒。雖說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但人性總是多面的,生活中有趨炎附勢、攀高踩低之徒,也不乏古道熱腸、有情有義之士。聯想到這次在武漢“戰疫”中,全國各地紛紛派出醫務隊伍中的精英馳援武漢,全國乃至全世界很多人給武漢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關愛。其中日本的援助物資上寫著漢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讓不少人為之動容。電視報道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奶奶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每天啃方便麵睡地板照顧七十歲的兒子。我們學校有位羅老師,她對門是一位獨居的退休教師,每次不管是丟垃圾還是購買生活必需品,她都要捎帶上老人一份。可以說,她這位近鄰所做的一點不比親人差。還有前段時間,我常吃的一種藥快完了,又不敢到醫院去開,附近一位從未打過交道的大姐給我送來一版……災難面前,人間有愛!不過,在讀了最後一句話後,再回過頭來仔細深看,終於品出了消沉背後透出的對生活的堅定、獨立、自強。在吳汝綸的眼中,成功並不是春天可以隨意飄落肩頭的滿樹繁花,而是寒冬中迎著風雪獨放的紅梅,看淡了人情冷暖,咬牙忍過三四年的嚴寒和酷暑,忍受過很多痛苦和折磨之後,那一縷幽香才水到渠成,動人心魄。這篇短文,越讀越覺得真實親切,就好像一位長者的諄諄教誨。所謂言簡意賅,大約如此。

一位初三班主任的武漢日記(2020年3月10日)


文以載道,見字如面。吳汝綸,幼時家貧但勤奮好學,有四大讀書故事流傳至今。

其一、墨汁當糖粘粑吃。吳汝綸在書房獨自讀書,家人送去一籃芋頭粑和一碗白糖,囑粘糖吃,結果因為太過專心,把硯池內墨汁當白糖,粘了一個大墨嘴。

其二、溝埂當坐凳撕破大褂。十六歲的吳汝綸遵親命去舅家拜年,途中遇田缺不知道,跌在乾田溝裡,爬起後坐在溝埂上看書,被一行人的腳絆著他大褂子,把大褂衩口撕開,他才發現自己在哪。

其三、徘徊三次到舅家,到了舅家大門直朝前走,舅家人疑為吳汝綸另處去。吳汝綸走了一段路復回,舅家人疑為他回家。因迷戀書本,他竟誤過舅家三次。

其四、空手拜年,在舅家拜年時,吳汝綸隻手上一本書,禮物全無,家人問吳汝綸何來何去!他才把路上一切告知舅家人,齊誇他將有大成。

事實果真如此,成年後的吳汝綸成為“桐城派”後期的重要作家,我國近代功不可沒的教育家。

時光如同單行道中的列車,只前進,不回頭,“韶華不為少年留”。正因如此,在有限的時光裡,只有不遺餘力,揮灑過辛勤的汗水,捱過苦痛的折磨,經過時間的鍛打,生命才會有如一樹梅花,活色生香,熠熠生輝。(文/武昌糧道街中學劉愛平)


一位初三班主任的武漢日記(2020年3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