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火葬会不会影响后人考古?

富春一凡


古代社会采用的是土葬。

越是有钱有势的帝王将相,越是会把他们的坟墓修建得很豪华。这些帝王将相去世,被埋进坟墓之前,都会想尽办法保护尸身,确保尸身在地里延缓腐烂的速度。就算尸身腐烂了,也要保持尸骸不变。

除了会保护尸身以外,古人还会想方设法把更多的随葬品塞进墓葬里面,希望去世的人,在阴间也能够享受到阳间的那些荣华富贵。尤其是一些帝王,当他们刚刚登基当皇帝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考虑他们的墓葬问题了。因此,随葬品是极为丰富的。

(古代帝王陵)

正因为古人的墓葬是极为丰富的,对于我们现代的人来说,挖掘他们的墓葬,简直就是打开一个“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把非常多的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保留了下来。我们研究这些墓葬,研究这个“博物馆”,我们就掌握了古人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很多我们原本不清楚不知道的历史和文化,就因为研究这些墓葬,变得真实起来,历史真相得到了还原。

比如秦朝的历史,我们不熟悉。但是,通过对一系列秦陵的挖掘,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清晰了不少。

说到这里,于是有人就想到,现代人采用的是火葬的方式。而且不会在墓葬里留东西。那么,未来人肯定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墓葬里一无所获。实际上,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公墓。公墓是有年限的,到了一定时间后,连这个公墓或许也不存在了。对于未来人来说,我们这一个时代的墓葬根本不可能给他们提供任何有关历史的东西。那么,这对于未来的人来说,是不是一种损失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开掘古代的墓葬。

盗墓贼挖掘古代的墓葬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盗墓贼想要从墓葬里面找到文物,并拿这些文物去卖钱。

(盗墓场景)

但我们并不是盗墓贼,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开掘墓葬呢?

我们开掘墓葬的第一个目的,其实是被盗墓贼给逼的。因为如果我们不开掘这些墓葬,盗墓贼就可能把墓葬里的东西全部给偷光。出于保护墓葬里文物的目的,所以我们需要抢先开掘。只要我们开掘了,把墓葬里的文物拿出来了,盗墓贼就无从下手了。

我们开掘墓葬第二个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墓葬里的文物。这次不是害怕盗墓贼,是害怕墓葬里的文物在地下遭到自然灾害的破坏。文物在地下,因为没有防护,必然要遭遇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水灾、风蚀、细菌吞噬、地震、塌方等等的侵害,这些都可能让没有得到保护的文物损毁。

一切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文物被损毁,就绝不可能再出现了。所以保护文物,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开掘墓葬第三个目的,是为了研究历史和文化。实际上这也是最重要的目的。

之所以要研究历史,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的历史记载非常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历史记载。当找不到历史记载的时候,我们只有通过开掘墓葬,试图找到那段历史。毕竟墓葬里的东西,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使用过的,或者是打上那个时代烙印的。因此,当我们在研究这些东西的时候,似乎就能把那时候的历史再现出来了。

当然了,也不可能完全再现。比如我们挖掘出了三星堆,但是三星堆里的那些文物,究竟代表什么意思,依然是一个谜。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不说话的文物,至少给予了我们进入历史的机会。很可能我们现在把它解读不出来,但是将来一定会把它解读出来的。

(三星堆文物)

虽然我们说到了三个目的,归纳起来,实际上只是一个目的,就是可以通过墓葬里的文物,研究历史与文化。

我们再来看现在的火葬对于未来的影响。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火葬,对于未来可以说毫无影响。

为什么说毫无影响呢?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开掘墓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之所以要研究,是因为古代没有或者少有记载。但是我们现在不一样啊。现在不是缺记载,是记载太多了,是信息爆炸。对于未来的人来说,困难的是如何甄别这些信息,而不是找不到信息。

既然信息那么多,自然就没有必要通过开掘墓葬来了解历史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觉得还是会的。墓葬对于考古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墓葬中的遗骸是体质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材料,考古学家不仅可以借此研究古人的身高、年龄、性别、死因等生物学因素,还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墓主人之间的亲族关系,进而管窥社会。

二是墓葬中的随葬品,按照“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是可以反映生者死前的生活的,比如汉代,像海昏侯、满城汉墓墓主中山靖王刘胜,都把衣食住行各种器用带入了墓内,几乎力图在地下照搬地上的生活。当然,严格地来说,墓葬不能等同于现实世界,它应该等同于“理想世界”,比如现在的晚辈给故去的老人烧纸钱,一烧就烧个“几万”、“几亿”——想让人有钱,这是和现实世界等同的,但是想这么有钱就是“妄想”了。由此就可以说到墓葬中的一些壁画、帛画等美术图像,它们往往“半真半假”,有西方接引、神兽开道这般的内容,还有墓主人对坐、打马球等现实场景。不过换个思路看,人们的“妄想”其实也是思想史上的“真实”不是?也很有意义。总之,对随葬品、墓葬美术的研究,是考古学的重要课题。

三是墓葬本身,其结构、布局等等,也带有很重要的考古学信息。古人建墓不是挖个坑把人埋进去就完了,根据地位、辈分、性别、风水等等因素,安排墓位、设计墓形,这其中蕴含着包括亲族关系、社会等级、风俗演变等等层面上的信息,可以引发考古学家极为丰富的解读。

由此,相比来看,火葬虽然也不是彻底的“水过无痕”,多少还会剩下灰烬和焚烧地点,也算是一种社会风俗观念的反映,但总体而言还是失却了前述的很多信息留存可能。虽然墓葬考古只是考古学的一部分,未来的考古学家还可以发掘城市、沉船等等,未来的文献史学(包括用纸和电子手段记载下的文献)材料肯定也会丰富到爆炸,但墓葬考古这个分支领域,确实很可能因为火葬的普及而日渐失色。


挖啥呢


这个问题再深一步:会不会有一天,考古学将要终结?大学不再设考古专业了,不单一门学问没了,考古工作者也没事做了、没饭吃了,集体失业?!

不会的。

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源于一个误解,以为考古就是挖墓,甚至有人极端地说,考古就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盗墓。

诚然,对普通人来说,挖墓是最有意思的考古活动,充满了神奇色彩,有人看了《盗墓笔记》就自称爱上了考古!但考古绝不等同于挖墓,或墓葬的发掘。考古还包括古代遗址、遗迹和遗物的发掘,比如上古、先秦时期的城址,在这些城址里,有城墙、宫殿、作坊、冶炼场所、祭祀台、天象观测台、水利设施等等,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墓葬和殉葬坑。可见,墓葬只构成考古的一部分内容。



然而这个问题也不是毫无价值的。

从考古学存在的基础来说,主要面临两个问题:

首先,古代遗址遗迹随着大规模的发现与发掘,必然会越来越少,这个大趋势是没法改变的。人类活动会不断留下新的遗址,然而我们从现实中看到,今天的现代化城市里,连五十年以上的老房子都很少见了,不断的拆拆拆、建建建,当代文明留给后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将非常有限。电子化生存的时代,一切都在加速,似乎再也没有时间进行沉淀了。

其次,今天除了部分特殊地区,大多数地方都强制推行火葬。火葬的意义不仅仅是遗体的火化,而是丧葬文化的根本变化。虽然人死后,还会留一把骨灰,但骨灰多安葬在公墓里,一只木匣、一处小穴、一块异常简单的墓碑而已(当然还有一份20年一续的公墓续租合同),千坟一面,再无任何文化和遗物的附着。


古人实行土葬,遗体入土时,地上地下都会留下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物的遗存,如墓穴(不同的葬式、葬俗)、陪葬品、棺椁、遗体、碑刻(墓志铭、神道碑)、坟茔、地面建筑(及其附属物)等,为考古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材料。而几十年来,除了分散的民间坟包(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迅速消失),再就是集中入葬的商业性的公墓、陵园,人死之后入葬在标准化的公墓里,已成为时代的新趋势。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墓兴起以来,到今天已过去一代人的时光,这二十多年到底为将来的考古留下了什么呢?怕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人类的器物化历史:遗迹、遗址、遗存、遗骨,如同地球人的自然资源一样,整体上将是不断减少的趋势,但何时耗尽还不好说,毕竟现在每年还在评选年度的“考古十大发现”。或许很快,当“十大”很难再评选出来,那时危机就会明显了。

然而“考古文博”这个学科和专业不会无事可做,即便很少有“古”可考(发掘活动)了,但还有海量的文物要保存、整理和研究,届时,文博事业(各类博物馆和收藏机构)还会继续兴旺发达下去。

说到这,我想说一句,我其实是挺为人类的命运担心的,现在发展这么快,二百年超出了过去三千年,当今消费文化盛行,一次性产品、电子产品大行其道,而缺乏文明的积淀,会不会人类最终把自己也当成了快速消费的一次性产品?说不定未来二百年不到,都不用考古了,因为人类自己先已经灭亡了!人类的坟墓就是一个堆满了废品的巨型垃圾场。

希望这只是危言耸听和杞人忧天。


皇帝不称朕


很多老人不想火葬,特别是农村的,因为他们怕挫骨扬灰。算是个传统思想吧。

现在的现实也是,假如土葬的话,那么不用很久,山头上除了坟包就是坟包,树木都被砍伐做成了棺木。很可怕的现象,觉得吐槽火化政策是有一点极端,因为这个真的是关系到这个地球还能不能给后代住下去的大事。当然,那些所谓的火葬的各种圈钱手段被人深恶痛绝,特讨厌的还垄断经营,这个喷一喷真的不冤枉,因为有点缺DE。

至于说不留尸体做以后考古的问题,那就不需要担心那么多了。

假如人类文明不中断,那么依照现在的科技文明,根本再也不要考古了,因为各种医学数据,各种遗体捐赠之后的保留手段,比埋在土里面高明的多。其他的各种文明形态的保留以及传承,就更加不用说了。

假如人类文明中断了,那么我们还保留这些玩意干什么呢?

与时俱进,为现代人的后代保留最大的生存空间,应该是我们最大的义务了。环保,应该是最大的保护地球的方法。

(如果我估计没错的话,未来一定会嫌弃火葬消耗的能源太多。人类的尸体,估计会用生物的办法解决。)


老龚说势


文明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古以来诞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并且我们国家是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历史文明,这恒大一部分原因也得益于考古资料的不断完善与发掘。无论是马王堆汉墓还是郭店楚简对于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空白的填补都有着极大的意义。那么现在我们国家在丧葬方面已经逐步由火化取代土葬,对以后考古会有影响吗?我认为影响会有,但不是特别大。

一、火葬的缘由

我们国家其实有这内涵十分丰富的丧葬文化,在古时候人们入土为安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入土之后也算是他与这个世界的最终告别。而清朝以来我国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四万万人,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左右,更是急剧的增加,现在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亿。

用地越来越紧张,发展立体城市更成为了城市化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没有大片的闲置土地,用来作为墓地。因此,火化日渐成为了主流的模式,这样的目的就是用来节省用地。

二、考古的主要依据

在现在还有一些人老在争论盗墓和盗墓有何区别?其实二者在目的上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盗墓只是为了追求不义之财,而考古则是为了文明的传递与约续。

而想要证实考古的正确性,主要通过的是考察古人遗物以及查证历史遗迹的方式还有参考文献也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和实物相比则是那么的具有说服力,考古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大量的历史实物,比如陶器、碎片,生产生活工具以及武器等。

对于文化的历史演进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且古人在下葬的时候往往会放置很多的陪葬品,那就成为了古代实物的重要来源,比如秦始皇兵马俑,定陵等都对我们文化的研究有重大影响。

三、信息完善现代化

我现在在考古上仍然有着很大的难度,就是因为实物过于少,保留很不完整,并且在考古的过程中开发难度也很大。

题主的担心并不无道理,但是我认为在信息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当今我们现实的文明保存是比较完整的,大数据中心资料库里会储存大量的文明,基本上所有的文明信息都是可以被人工智能所记载的。

这些真实性可靠度也就比较高了,未来考古更多的也只是在考信息时代以前的古,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火化的方式,对于未来的影响其实不是特别大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肯定会有影响。

由于技术的高度发达,对文明的保留已经达到了切所未有的高度,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不必要太过于担心的,我所希望的就是人们可以加大对考古工作者的理解,继续丰富发展我国的古代文化。


微光人文


首先要了解下什么是考古,考古究竟是考古哪些方面的?

考古一般是指对古代的文化和 自然遗存进行观察和挖掘得到的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古代人类居住、活动、死亡的地方。所以,我们人类居住的房子、牛圈、鸭场、农田、城堡、地下室、用过的器皿、戴过的金银首饰、坟墓、写过的文章著作等都有可能是考古的一部分。

而火葬只是人类下葬的一种方式,因为还有人选择冰葬、水葬、甚至树木葬、月球葬、太空葬等。对于考古来说,只是减少了一种对坟墓的考古。

火葬的现状:

现在主要是火葬并没有全球推广开了。话说如果就算是全人类都施行火葬,确实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对人类也是利大于弊的事情。相信凭借人类的智慧,可以发明出更多不占用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下葬方式,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国家推广火葬也是因为人类火葬之后变成骨灰,可以做成骨灰盒,不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但是火葬也有弊端,就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变更,我们要去适应现状,还有就是火葬虽然不占用农地空间,但是污染空气,所以,很多陵园开发让更多人想要骨灰盒土葬的提供了一种商业的操作可能。但是,争议由此而来,未来,我们还有车贷、房贷、估计还要墓贷了,生不起,也死不起啊。

火葬对未来考古的影响:

首先:减少了对骨骼、基因、墓葬考古的可能

其次:对未来考古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未来已来,全世界的人口在不断膨胀,我们的考古领域也会与时俱进地更新。

第三:未来考古可能会更多从个人的资料,历史记忆、住宅和用过的物品等去探索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对一个人的了解需要更多的立体思维。

个人总结:

最后,我们相信,火葬对考古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会有更多人类有意思的东西去拼接一个人的思想、躯体。我相信只要可持续发展,地球只要还在,考古才有用,地球如果没有了人,也就没有火葬和考古的必要了。


上官朝夕


其实这个问题很早以前就引起过人们的激烈讨论,虽说火葬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推行了,可是目前还有很多农村的老人无法接受火葬, 按照古人的说法,火葬代表着灰飞烟灭,在古时候只有犯了不可饶恕之罪才会火化,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迷信的思想,再加上中国入土为安的思想,很多人至今不愿火葬。

火葬已经是趋势,如果不火葬,如今地球上这么多人,以后哪还有地方埋人呢?言归正传,火葬到底影响不影响后人考古呢?众所周知,现在的考古,有时候是需要挖掘前人的古墓,从古墓挖出的东西中得出历史信息,并且与史书相对应。

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火葬完全不会影响后人考古,现在的科技已经非常的发达,很多东西都会通过电脑之类的东西保存下来,现在的人也已经有意识的为后人留下东西,不会让后人对现在一无所知的,至于说分析尸骨,现在有很强大的医学数据库,这些都是会留给我们的后人。

我们要清楚一个概念,考古不是说去研究尸体,而且考古有时候需要挖墓,这并不代表考古就是一定要去挖墓,这个观点绝对是不正确的,等到几千年后,尸骨肯定是没什么研究意义,因为在医学数据库里有详细的信息,相信若干年后,后人们挖到现在小孩子玩过的小玩具都要比挖到尸骨更加的兴奋,那个小玩具都更具有考古价值。

我们现在为什么考古?因为几千年前,几百年前,人们想要储存信息实在是太难了,现在则完全不同了,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给我们的后人讲述我们现在的生活,而且是完全的呈现在他们眼前,后人完全不需要担心考古这个问题,除非以后出现了文明的断层,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文明出现断层,那么下次人类出现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知道之前这个地球上还曾有过人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火葬是当代人的一种丧葬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节省土地资源。那么这对今后的考古工作有没有影响,这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想要了解火葬对考古的影响就要对考古这个名词进行一个剖析。简单来说,考古就是发掘并研究古代人类的遗存,但是发掘的范围,研究的维度以及考古的目的和意义无法一言以蔽之。

首先考古发掘的范围并不局限在墓葬,古代人类的居住遗址、城址、作坊等各种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古遗迹都是考古的对象。问题中的“火葬”仅仅是把问题局限在了墓葬上,当千百年后我们也成为古人的时候,考古的范围依旧不会仅限于此。

其次考古的目的是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并以此来启发当今的社会。中国范围内从旧石器时期至晚清民国历经了一百多万年的沧海桑田,即使是经过这么久的变幻,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文学家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都可以借助考古发掘研究古代各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所不触及。墓葬考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古代墓葬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墓葬制度、氏族关系、等级制度。古代墓葬进一步反应的是现实生活。但是当今社会结构的大框架不是一个坟茔可以反应的了的。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一家做主,打破了分封、氏族的关系,所以考古现今的墓葬意义并不大。

最后,考古的范围再广阔,内容再丰富,但其根本是着眼于人类本身。古代的信息记录并不发达,虽说古籍是卷帙浩繁,但是依旧不足以让现今的人做到无死角的研究。当今信息存储量巨大,医学、科学、文学等各种有关人类的信息通过网络都可以查得到。简单粗暴来讲,只要千百年后还有网络,就不愁了解不到如今社会的状况。至于火葬自然对于今后的考古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


北京民俗


现代人火葬怎么会影响以后的人的考古呢?未来,考古这门技术可是会被淘汰的。


先说一下,考古的存在是由于古代资料记录方式不全,资料留传难度比较大,而现代人又想知道古代人的各种细节,所以发展出了相应的考古技术,希望从有限的古代资料里还原真实的历史。

比如现在工地上无意中挖出个汉墓,里面的陪葬品很丰富,但是找不到墓主人的资料,这个时候就要考古队出马,收集陪葬品分类研究,从各种细节推断墓主人的身份。如果墓里幸好还有能看的石碑或是竹简,那更是考古界的幸事,因为这些文字性的东西能更准确的记录墓主人的身份,或是更好的反映墓主人生活年代的实际状况。如果没有文字留下来,那么就要靠陪葬品和墓的规格形制去推断墓主人的生平。这就是考古的意义。


可是到了现在都21世纪了,已经不存在所谓的资料不全这种状况了,我们有各种方式留下这个时代的生活资料,让后人可以清楚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后人想知道我们日常的生活如何,吃什么、穿什么、关心哪个明星,只要看咱们留下的微博资料或是西瓜视频就行,根本不需要考古。


在比如火葬以后,亲人可以把逝者的生平所有事做成音像类的电子文档,然后永久存到互联网上去,墓碑上放上二维码,只要有人想知道这个人的生平,直接扫二维码就可以。


你看,现代社会保存资料的手段如此丰富,未来的人再也用不到考古了。时代就是这样,随着技术发展,很多行业都会被淘汰。生产力发展了,修锅补碗的手艺就会被淘汰,记录当代生活的手段多了,未来考古学就可能会给淘汰掉。


西山讲历史


火葬所能影响到考古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范围。

首先,我们对“考古”这个词得有一个了解。考古是从大范围、多方面进行的,并不是只局限在对葬墓、古人尸骨的研究,还有遗址啊、古物啊、活动迹象啊,甚至还有保留的记载文献等等。

古人注重葬礼,陪葬的物件和礼数有很多,因此考古也容易从墓地里挖掘出许多历史来,然而现代人的“火葬”,不仅是不留下尸骨,事实上已经改变了葬礼文化,然而试想想看,任何方面都比现代要落后的古代,都能被考古出这么多的文化,当今先进的技术,当然可以从更多的方面记载人类的进程。

但说到文化的改变,人类不仅仅是因为葬礼的变化,而不再有大型的墓地遗址,旧楼的拆迁也使得好一些有历史的建筑被新楼覆盖,从而没有了考证的可能。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及文化遗址,倘若不能被好好的保护,考古在“遗址”这方面的确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考古,还是社会文化的不同,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火葬确实是更符合国情的丧葬办法。然而考古以及历史的记载,当然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着其考察与记录的方式。

火葬会不会影响考古,小新认为,相对于旧时候的考古,当然是有影响的成分,但是自然会有新的办法新的技术去弥补这一部分的缺失,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文物、历史遗址,以及我们身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