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之筆——古代信札賞析

歷史之筆——古代信札賞析

信札即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我國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在通訊不發達的古代,信札是古人們除見面之外,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的唯一通道。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隨著書寫材料的演變,信札又有許多別名、美稱,可分為許多種類,如公函、私信、便函、家書、情書等等。

中華民族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寫信札、筆記等等,講究拈詞造句的優美,語言韻律的流暢,以及字體的藝術造詣,將信札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合十分完美。

歷史之筆——古代信札賞析

【筆墨書法之美】

古代信札中書法多種多樣,如行書,草書,楷書,篆書……品讀之時如吃鮮美帶刺之魚,美則美矣,只是經常被卡住,但經驗告訴人們,越是刺多的魚,越值得細細品味。所以對書法沒有研究,不識繁體異體字,不識篆書(印章多為篆體),幾乎無法讀懂信札。

歷史上一些信札之所以價值連城,並非源於它對於歷史研究的貢獻,而是因其精絕的筆墨藝術造詣。信札是“無心於書而書”,必定自然流暢,不事雕琢,這恰恰最能體現作者的真心境、真性情,很多

有名的傳世書法,都是書法家隨手書就的信札:比如東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只有短短二十八個字,但是從古至今一直被歷代書法名家臨摹和欣賞;北宋歐陽修的《灼艾帖》,簡單幾句對於艾灸

的探討,筆勢險勁,字體端莊新麗,筆鋒頓挫有力,體現了歐陽修自成一體的書法水準;北宋米芾的《值雨帖》,其佈局、用筆和章法在變化中達到統一,體現了米芾高深的書法境界……

這些看似隨手書就的信札為什麼能流傳為傳世名帖呢?究其原因,大抵是因為古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情懷常與他的筆墨相合拍,故信札作為書家自由書寫的藝術,古代常常達到了心手合一、手書一體的境界。

歷史之筆——古代信札賞析

【文章辭藻之妙】

現代社會網絡發達,通訊方式多種多樣,手機,微信,電子郵箱,視頻通話讓人天涯如咫尺,卻總是少了點見信如晤的期待,快遞包裹方便快捷,卻沒了那種一紙信箋的牽掛。

在古代,信札是文人墨客和雅士揮灑性情、抒發胸臆的一種寄託,充滿了情懷的旖旎。古代信札中不允許指名道姓,皆以字號相稱,寫信者往往僅具一兩字的名,有些信札署名只寫“名正肅”、“名心印”或“知名不具”等,只能從收信人的親朋友僚關係網和其筆跡上比對與釐定。而信札中用詞語句之精妙,更是令人讚歎不已,很多信札細細摘錄下來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如:

“近聞貴地大風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歲月悠悠,與君多誼,還望滋潤再三,澤被延綿。”

“一朝別離,兩方相望,只當是三四日,哪又道五六秋。七夕節無情表,八支筆不能書,九月情隨心散,十縷情愫求卿還。百相思,千相念,萬種憂鬱對卿煩。”

真正都是妙語好文,盡現古代讀書人的才華風貌,和知識階層的典雅品味。

歷史之筆——古代信札賞析

【文獻史料之功】

信札幅面狹小精緻,易於保存和流傳,並且信札上面所記載的內容遠比傳記更靠譜,因為信札是第一手原始史料,其書寫的事件內容更加真實,日期也是更加準確,可作為史料以供研究,具有較強的文獻價值。

不少信札都與當時所處時代的歷史事件相關聯,有的一通信札就包含一個故事,反映一個或若干個歷史事件,有的信札本身就是重大歷史過程的見證,其價值可見。

另外,不同歷史朝代的信札,從各個方面體現了書信者所處朝代的不同時代風格,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及民風民俗等等,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

歷史之筆——古代信札賞析

溫馨提示:古代信札不是人人都能收藏,要具有一定文化底蘊的人才有鑑別能力,正所謂,收藏信札需要的是眼光,而鑑賞信札需要的則是功底。建議大家在收藏過程中,最好以真實可靠、流傳有序的傳世品作為參照物,並用足夠的時間去接觸、熟悉和研究信札原件,還可到各博物館、紀念館近距離欣賞信札真品,從內容到形式,文筆風格特徵,書法用筆特點等全方位地考察,從中提煉出屬於自己的鑑賞修養,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的辨棄贗品。

歷史之筆——古代信札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