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王守仁(1472—1529),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王守仁是傑出的學者,也是著名哲學家,書法多以行草為主。王陽明無意於書,卻矯矯不群,這是以他的道德學問、為人之道滲透於書法的結晶。他曾說過:“專於弈而不專於道,其專溺也;精於文詞而不精於道,其精僻也。夫道廣矣大矣。文詞技能於是乎出。而以文詞技能為者,去道遠矣。”充分地表達了道與技的關係:以道立於心中,技也自然高妙,反之,則道不專技也平常。王陽明的行書作品最多,藝術成就也最高。錢氏在《銅陵觀鐵船歌卷》題跋中說:該作“書法勁拔,神采蒼秀。”王陽明的書法用筆雄健,使筆如刷,又迅捷遒健。線條剛勁而有張力,行筆輕重緩急,單字牽絲不斷,通篇飛白不斷,蒼潤相雜,整幅有一種奇崛縱逸的氣勢和風韻,反映了他當時沉鬱憤懣的情緒。王陽明的行書,深深烙印著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風韻,卻又更趨向自由揮灑;在他留下的大量信札中更為突出,他的創新風格也非常明顯。《七言絕句》行草作品,瀟灑秀逸,流暢圓轉,用筆勁健老辣,受李東陽書風影響頗深,《七律壽詩》為天香樓王氏家藏,其書法揮灑自如,爽直風健,得右軍之骨。王陽明可謂是明代的書法大家。傳世書法墨跡代表作有《七言絕句》、《矯亭說》、《與郡伯梁執事手札》、《七律壽詩》、《送蕭子雍詩軸》、《銅陵觀鐵船歌卷》等。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明代王守仁行書《矯亭說》賞析

《矯亭說》之文是其父王華應朋友崑山方秋卿之請而作,此件原大,藏於上海博物館,但已被割裱成冊頁。縱21.6釐米,橫11.1釐米,共194字。徐渭曾評其書:“翩翩然鳳翥龍蟠也,使其人少亞於書,則書且傳矣。”冊頁後有清人錢大昕、方治、陸世儀、歸莊等人題跋。錢氏評價《矯亭詩》說:“筆勢縱逸如李北海。生平所說真跡,以此為最矣。

釋文

君子之行順乎理而已,無所事於偏;偏於柔者,矯之以剛,然或失則傲,偏於慈者,矯之以毅,然或失則刻,偏於奢者,矯之以儉,然或失則陋。凡矯而無節過,過則復為偏,故君子之論學也,不曰矯而曰克,克以勝其私,無過不及矣。矯猶免於意必也,意必於私也,故言矯者未必能盡克己也。矯而復其理,亦克己之道矣。行其克己之實,而以矯名焉,何傷乎?古之君子,其取名也廉,後之君子,實未至而名先之,故不曰克而曰矯,亦矯世之意也。秋卿方君時以“矯”名亭,嘗請家君為之說,輒為書之。陽明王守仁識。

綜合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