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時,斯大林為什麼敢於堅守莫斯科?

碎在揚花裡的文字


莫斯科必須堅守,而不是敢不敢堅守的問題。題主講的,如果莫斯科失守,斯大林被俘,會不會一瀉千里,這個其實都不用斯大林被俘了,莫斯科失守就直接一瀉千里了,莫斯科是決定整個戰局的地方。

莫斯科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呢?這點可以從希特勒的進攻計劃裡就能看出來。希特勒決定的是,在年底之前,拿下莫斯科,蘇聯基本就輸了,沒有什麼太大的迴旋餘地了。只要拿下莫斯科,蘇聯人只能往西伯利亞跑了,蘇聯歐洲部分,都是囊中之物了。進攻基輔、列寧格勒,目的在於斷了莫斯科的羽翼。

斯大林要想守住莫斯科,他本人就必須坐鎮莫斯科。

莫斯科的意義是什麼呢?首先就是鐵路,莫斯科是蘇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蘇聯的軍列、客列、貨列大多數都要經過莫斯科。蘇聯的鐵路網裡,莫斯科就是這個鐵路網的中心位置。打仗嘛,對於敵方交通樞紐的打擊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打掉對方的交通樞紐,對方運兵、補給等都會受到重創。打仗為何要進攻敵方公路、橋樑啊,目的不就在於對敵方重要城市進行交通封鎖嘛,封鎖了交通,就是孤城一個了。如果莫斯科被攻陷,剩下的城市都是孤城。這就可以理解,為何德軍要死纏著要打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了,都是重要的交通要地。

而莫斯科同樣是蘇聯的工業中心、政治中心,如果丟了莫斯科,蘇聯就只能往西伯利亞跑了,如果跑過去了,很可能就回不來了,蘇聯的絕大多數命脈,已經掌握在德國人的手裡了。莫斯科,不得不守,而想守住莫斯科,斯大林絕對不能跑了。

斯大林對於守住莫斯科還是有一定的底氣的,首先就是德軍這會兒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中央集團軍群突進到莫斯科周邊,舟車勞頓、人困馬乏、補給不足,雙方處於一個咬牙堅持的局面。而和德軍不同的是,蘇聯有源源不斷的補給,甚至後來斯大林調來了精銳部隊,直接翻盤了。其實,莫斯科保衛戰蘇聯打的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艱難,這個宣傳的其實比實際要艱難的多,目的就是在於提升士氣,讓人看看,蘇聯在多麼不利的局面下打贏了德軍,挽回了敗局。

而對於斯大林本人來說,他的名字就是鋼鐵的意思,他的鐵腕政權是不容置疑的,他本人就是那種非常硬氣的。相對於南京那個光頭,兩個人基本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差距太大。


軍武文齋


當德軍逼近莫斯科的時候,斯大林也曾打算離開莫斯科,當時他在莫斯科火車站臺上來回走了2個多小時,以考慮去留的問題,但最終斯大林還是選擇留了下來。我個人認為,斯大林之所以選擇留下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他當然明白如果自己被俘,對蘇聯意味著什麼,但他更明白如果輕易地放棄莫斯科會給蘇聯帶來什麼後果。

莫斯科戰略地位

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它是指揮蘇聯軍民作戰的中心,如果德國佔領莫斯科,那也就意味著德國再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另外,從蘇德開戰至今,蘇軍一直處於潰敗的狀態,如果首都再被德軍攻佔,蘇軍的士氣、信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國首都陷落,就已經意味著這個國家已經滅國。如果德國再扶持一個傀儡政府(蘇聯內不滿斯大林的官員和民眾大有人在),那麼這將極大的分化、削弱蘇聯的勢力。很有可能會如同中國的汪偽政府一樣,一大批人會倒向傀儡政府。更有甚者,蘇聯會步法國的後塵。

斯大林清楚的明白,如果他留在莫斯科,那麼他就是一杆旗幟,不僅可以起到穩定軍心和民心的作用,還可以激勵鼓舞士氣。對於斯大林而言,退卻極大可能意味著一潰千里,所以他已經無路可退。

莫斯科是一座精心佈防的城市

當然斯大林選擇留下來也是有一定底氣的,在德國進攻之前,莫斯科已經做好了精密的佈防。蘇軍利用德軍在斯摩稜斯克地域停留2個多月的時間,在莫斯科以西寬達750 公里正面、300餘公里的縱深內,構築3道防線和9道防禦地帶,形成了大縱深多層次的防禦體系"。

另外,莫斯科城內也建立了59個秘密軍火庫,並組建了20支契卡戰鬥小組負責守衛克里姆林宮等重要目標。而且,為了保衛莫斯科蘇軍在這一地區集結了125萬人,擁有坦克 990 輛,火炮 7600門,飛機677架。可以說,蘇軍勢力並不弱,完全有一戰的實力。這些也是斯大林的底氣所在。

莫斯科之戰,可以說是希特勒與斯大林的決戰,不管哪一方取勝,都將會對戰爭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相比較而言,堅守莫斯科才是最佳的選擇,儘管這要冒很大的風險!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戰情解碼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戰爭慘烈程度已經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世紀戰爭。作為二戰的發動者德國法西斯,在短短的時間內橫掃歐洲,當時的世界陸軍第一強國法國,很容易的別德國打敗。但是德國在對蘇聯的進攻中,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德國採用閃電戰,迅速的佔領了蘇聯歐洲部分的大部分領土,但是卻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導致德國在蘇聯的進攻徹底失敗。這個一方面有天氣的原因,德軍沒有計算好時間,導致戰爭捲入了蘇聯的冬季,蘇聯的冬季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50度,一直在歐洲生活的德國人很難適應。

為什麼蘇聯當時的領導人斯大林要命令部隊死守莫斯科呢,這個是有原因的。莫斯科是蘇聯當時的首都。莫斯科具有極其重要意義,假如莫斯科被攻破,可以認為蘇聯已經亡國了。一個國家的首都都被佔領了的話,它的軍隊和人民士氣全無,會對以後的抵抗造成很大的影響。

還有就是蘇聯剩下不多的工業基地在莫斯科地區,蘇聯主要的石油產區,一旦蘇聯失去了莫斯科,意味著蘇聯將失去石油的工業基礎,沒有了工業基地蘇聯軍隊需要的武器彈藥坦克大炮石油都將完全失去,蘇聯軍隊將失去戰鬥力,那時候蘇聯就真真的亡國了。以德國傷亡工業水平,一旦德國佔領莫斯科,補給線長的問題立馬就解決了,德國最需要的石油可以就地得到,德軍可以從後勤線上釋放出不少的軍隊,用於支援前線戰鬥。最重要的是但是蘇聯的冬季已經到來,為蘇聯軍隊作戰帶來了不少的便利條件。蘇聯佔據了地利和天時,再加上蘇聯第227號命令,不許後退一步的命令,斯大林才命令部隊死守莫斯科。


環球網


到了1941年12月,納粹德國百萬大軍已經兵臨莫斯科城下不足30公里,德軍先頭部隊已經能看到克里姆林宮的尖頂了,莫斯科城內的國防工廠、科研單位、學校、政府各機構均已遷到了1000公里以外的薩馬拉州,但是斯大林帶領的統帥部就是敢於堅守莫斯科,哪裡來的勇氣?

圖為德軍正在使用潛望鏡觀察陣地。

莫斯科保衛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1941年9月到1941年12月,這是蘇聯防禦階段,德軍集中了180萬部隊、1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1.5萬門火炮將部隊向蘇聯境內推進了1000多公里,直抵莫斯科城下;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是蘇聯反攻階段,蘇軍藉著入冬惡劣的天氣,源源不斷的補給和兵員展開了反攻,將德軍推到了原點,粉碎了納粹德國的戰略企圖,蘇聯勝利。斯大林敢於堅守莫斯科主要有2個原因。

圖為蘇聯重型榴彈炮。

一,在納粹德國在歐洲酣戰之際,1941年4月13日蘇聯已經同日本秘密簽署了《蘇日中立條約》,條約規定兩國保持友好中立,如果有第三方侵略,雙方應繼續保持中立。這個條約意味著日本壓根不會北上出兵蘇聯,而希特勒所想的東西夾擊蘇聯的戰略根本不會實現,日本出賣了盟友德國,所以斯大林心裡明亮的不擔心後院起火,不但在莫斯科地區集中了大批兵力,還把在遠東防禦日本的兵力源源不斷的調往莫斯科戰場。

圖為蘇德戰場上的炮火與焦土。

這也是為什麼希特勒低估了蘇軍兵力的原因,因為在戰時莫斯科的5條鐵路運輸線和空中運輸線暢通無阻,兵力兵器物資從莫斯科後方運來。反觀德軍的情況十分嚴峻,入侵蘇聯時德軍的預備部隊只有40萬,莫斯科戰爭絞肉機讓德軍傷亡嚴重,到12月5日傷亡人數已到80萬,而已天氣惡劣,補給中斷,油料炮彈消耗殆盡,糧食只能就地取食,戰鬥力被嚴重剝削,正如此斯大林才立刻決定反攻。

圖為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火箭車首次投入戰場。

二,成功發起全蘇聯人民號召,蘇聯人民熱烈響應保衛首都莫斯科的行動中來,全民總動員想盡一切辦法把兵員、彈藥、糧食等從全國各地運到莫斯科。首先斯大林沒有離開莫斯科一步,一直堅持著領導戰鬥,極大的鼓舞了蘇軍的戰鬥力和士氣;其次在蘇軍戰鬥嚴重失利的情況下,在1941年11月6日在莫斯科舉行了十月革命24週年慶祝大會,11月7日紅場大閱兵,斯大林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在莫斯科生存存亡危急時刻,鼓舞了蘇聯人民民族熱情,民眾積極參與到會戰中。

圖為參加戰鬥的蘇聯游擊隊。

於是莫斯科迅速成立了民兵師,約20兵部隊投入戰鬥;莫斯科周邊市民組織了游擊隊擔任後勤和保障任務;有超過50萬百姓參與修築防禦工事的行動中,共設置了800公里防坦克戰壕、1500公里鐵絲網障礙物、500公里防坦克崖、構建了4萬個防守火力點、各種地雷、陷進不計其數,軍民協作,對莫斯科保衛戰起了積極的作用。

圖為冬季的蘇德戰爭中,德軍攻勢受阻。

戰爭進行到5個月以後,斯大林也轉變了思想戰略,吸取了戰爭初期的教訓,集中指揮、統一戰鬥,而德軍這邊卻因為戰略打擊目標有了嚴重的分歧,在指揮上猶豫不決,延誤了很多戰機,從1941年12月起,納粹德國國內各大報紙紛紛為拿下莫斯科留下版面時,傳來的卻是德軍宣告破產的消息。


圖文繪歷史


當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斯大林也曾經考慮過撤退。


但是在當時的局勢下,斯大林一旦撤離莫斯科,莫斯科必然會失守,莫斯科一旦失守,蘇聯就有可能輸掉戰爭。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的將領就認識到了蘇聯和德國的戰爭潛力的差距,因此德國軍隊在開戰後一直窮追猛打,希望能夠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對蘇聯的作戰。


德軍想要在冬天到來前結束作戰,就必須要攻佔莫斯科。莫斯科是蘇聯的政治中心,一旦莫斯科被攻克,蘇聯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

蘇德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蘇德雙方的人數和裝備勢均力敵,然而蘇軍卻被德軍輕易地擊潰,德軍一路高歌一直攻擊到了莫斯科城下。


在莫斯科保衛戰爆發前,蘇聯損失了280多萬軍隊,士氣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德國軍隊的戰鬥士氣非常高昂,很多德國士兵都認為蘇軍不堪一擊。當德軍裝甲部隊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時候,莫斯科城內出現了嚴重的騷亂,一些高官紛紛變賣家產逃跑。

在德軍的主力部隊到達莫斯科附近後,蘇聯的防禦部隊士氣十分的低落。


在莫斯科保衛戰初期,德軍的人數是蘇軍的1.4倍,炮火是蘇聯軍隊的1.8倍,坦克是蘇聯軍隊的1.7倍,飛機是蘇聯軍隊的2倍,很多蘇軍士兵都沒有戰勝德國的信心。


斯大林在瞭解到蘇聯軍隊和德國軍隊的實力差距後,也曾經想過撤退到後方。

畢竟莫斯科保衛戰蘇聯取勝的概率非常小,如果斯大林不選擇撤退,在城內被德國軍隊俘虜的話,蘇聯將會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如果斯大林能夠逃到後方,還可以繼續領導蘇聯人作戰。


不過斯大林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最終決定堅守莫斯科。斯大林留下莫斯科後,多次公開沒有離開的消息,大大振奮了蘇聯士兵的士氣。在二戰時期的蘇聯,斯大林在蘇聯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斯大林不離開莫斯科,莫斯科附近軍隊的士氣立刻提升起來,紛紛準備和德軍一決死戰。

斯大林不退出莫斯科,起到了非常好的帶頭作用,原本想要逃跑的莫斯科市民,紛紛拿起武器幫助軍隊抵禦德國人,原本士氣低落的士兵,紛紛在戰場上勇猛殺敵。


在11月7日舉行的蘇聯成立24週年大閱兵儀式上,斯大林在紅場發表了一段振奮人心的講話,很多參戰部隊的官兵都親眼看到了斯大林。


這次閱兵結束後,德軍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突擊,但都被蘇聯士兵頑強的擊退了。在冬季到來後,蘇聯軍隊發動反擊,將德軍趕出了莫斯科附近,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斯大林留守莫斯科之後,蘇聯軍隊在莫斯科城下抵擋住德軍數月,莫斯科保衛戰從1941年的9月一直打到第二年的1月份,為蘇聯恢復軍事實力贏得了很多時間。


假如斯大林選擇逃跑,蘇聯士兵的士氣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恢復,蘇聯不僅會輸掉莫斯科保衛戰,整個蘇德戰爭的結局很可能也會發生改變。


歷史總探長


莫斯科有足夠多的守軍,如果斯大林出逃或者叫撤退到其它城市蘇軍軍心不穩可能會崩盤。那個時間點完全是看誰先頂不住。(其實斯大林有撤退計劃的在必要時候撤退到車里雅賓斯克或者別的什麼城市。)而德軍其實也真的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他攻擊莫斯科用的是最後的一點點機動力量。也就是說攻擊莫斯科失敗或者攻下莫斯科之後蘇聯不妥協。德軍差不多會在同時崩潰。



盪漾的可樂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破壞力最強的戰爭,使得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戰火波及了亞洲、歐洲、大洋洲和非洲,共六十一個國家及地區捲入戰爭,是以中美蘇英為首的同盟國對戰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全世界有七千萬人死於這場戰爭,真是人類歷史上的大災難。

在戰爭剛開始無論是在西歐戰場的德國還是在中國戰場的日本,它們進攻的都很順利。尤其是德國憑藉其強大的陸軍裝甲部隊碾壓西歐各國,把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大國的法國都打投降了。起初德國為了不兩線作戰,就在西征的同時與東歐的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當然這只是緩兵之計。在德國基本上攻佔了西歐各國後希特勒就公然撕毀條約騰出兵力來對付蘇聯。

希特勒派出五百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蘇聯進攻,一路暢通無阻,蘇軍根本無法抵擋德軍的進攻。但當德軍進攻莫斯科時,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竟然不顧蘇聯士兵姓名以人海戰術死守莫斯科,雖然蘇聯軍隊實力沒有德軍強,但奈何人多,而且補給充足,死了一批士兵再派一批士兵,就這麼死守著莫斯科城。根據俄羅斯公佈的資料來看,莫斯科戰役蘇聯死傷103萬人,這還是沒有計入平民死傷數的人數,要知道中國在整個二戰死傷的士兵人數為148萬,而蘇聯一場莫斯科戰役就死傷103萬士兵,可見此次戰役的激烈程度。

那麼斯大林為什麼敢死後莫斯科呢?因為根據當時的局勢,莫斯科如果失守那麼蘇聯也就離敗亡不遠了,守住莫斯科等待美國參戰,那麼同盟國還有勝利的機會,蘇聯也就有生機。而且當時快進入冬天了,斯大林也知道一旦進入蘇聯的冬天,德軍將很不適應,補給也會跟不上,所以哪怕用人填戰場也得把戰爭拖到冬天,這可以說是斯大林的一場賭博,賭美國會參戰。而莫斯科戰役是1941年10月開始的,而兩個月後日本就偷襲了珍珠港致使美國參戰。蘇軍也成功把戰爭拖到冬天,德軍沒有準備過冬的棉衣,由於惡劣的天氣情況後勤補給也跟不上了,德軍便失敗了。

美國參戰後同盟國實力大增,不久後美軍打贏中途島戰役,這場戰役也成為了二戰的轉折點,同盟國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風塵講歷史


莫斯科在1941年年底,實際上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因為德軍的裝甲師此時已經開到了距離莫斯科九英里的地區。

可以說,莫斯科對於德軍來說是“唾手可得”,可是寒冷的冬天卻幫了蘇聯人的忙。嚴寒讓的德軍不得不停止進攻,莫斯科暫且躲過了一個冬天。



01

莫斯科的恐慌

而此時的莫斯科,也處於一片慌亂之中。

10月19日,斯大林就宣佈全城進入戒嚴狀態。群眾得知消息,都以為德軍馬上要攻進城中,於是紛紛登上東去的火車。火車站人滿為患,踩踏事件時有發生。



而在商店,瘋狂的人們擠在一起搶購食物。起初還是“購買”,後來就變成了搶劫。直到斯大林發出一席擲地有聲的演講後,這種不安的情緒才被穩定下來。



02

莫斯科的重要性

  • 革命的傳承
莫斯科作為一古老的城市,承載了厚重的歷史意義。

在十月革命期間,蘇俄共產黨在莫斯科發動武裝起義。之後,蘇俄共產黨的主體就搬到了莫斯科。

在蘇俄內戰中,莫斯科作為國家的象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列寧的帶領下,蘇共靠著莫斯科強大的鐵路線打敗了對手。



而接任者斯大林自然不可能會輕易放棄莫斯科,若是莫斯科被佔,革命的成果就等於被毀。(雖然此時列寧的遺體已經被轉移出莫斯科)

  • 莫斯科的經濟優勢
莫斯科是蘇聯的經濟政治中心,如果德軍佔領莫斯科,莫斯科的一切經濟資源都將易主。

而此時急需資源補充的德軍,就可以盤踞莫斯科,源源不斷地吸血,以此來對抗盟軍。



  • 莫斯科的戰略意義

蘇聯的主要人口都在歐洲部分,而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則佔歐洲部分人口比例最大,其中莫斯科就有500萬人口。

若是莫斯科淪陷,城內的居民不可能完全得到轉移。於是,大量的戰俘會被德軍利用,以此充當他們勞動的機器。

若是莫斯科淪陷,蘇聯最重要的鐵路線將會崩潰。蘇軍全部撤出,而德軍可以利用強大的地理優勢,打下消滅蘇聯的基礎。



若是莫斯科淪陷,蘇軍撤出,遠東的資源雖然豐富,但開採則需要時間。莫斯科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資源地”。無數的作戰機器,軍火武器從這產出。

按照斯大林的方陣,莫斯科將作為一個巨大的“墳場”,數以十萬計的德軍將會在此地被殲滅。

如果莫斯科被攻佔,正如希特勒所說,斯大林所想,等同於摧毀蘇聯人的意志。



雖然當時情況緊急,蘇聯南部正岌岌可危(希特勒瘋了似的抽調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支援南方),但是斯大林仍然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莫斯科


小豪說歷史


斯大林當時確實是在冒險,而當時已經有3架飛機就在等候,隨時準備緊急起飛。

又看到這樣的問題,英武談談個人看法:

1.兵臨城下的斯大林,有過猶豫,但最終決定留下來。

按照英武之前看過的書籍記載和闡述:當時斯大林在車站站臺來回走了兩個小時,火車專車、私人飛機都在時刻準備撤離。而火車站站臺和道路兩旁的私家車上、公用車上,到處都是準備搬離的物品,很顯然這些物品的主人已經坐上火車“逃生去了”!

但最終,斯大林還是選擇留下來,並且在11月7日參加了紅場大閱兵,提振了官兵士氣。

2.當時攻城的德軍很多都是僱傭兵,戰鬥力一般化,這或許是斯大林下定決心留下來的一個原因。

現在很多描述這方面的影視劇,將蘇聯面臨的敵人——德軍描述的非常具有戰鬥力,以便凸顯莫斯科戰役的慘烈。而事實上,駐守博羅季諾的德軍是一幫烏合之眾,基本上都是法籍僱傭兵,沒幾天就被打的四散而逃。據當時任職第4集團軍參謀長的布魯門特里特在專著中說道:......部隊在雪地撒很的撤退將導致整個戰線的崩潰,我們的軍隊將重蹈拿破崙軍隊的覆轍......

3.莫斯科經過精心佈防,有決一死戰的底氣

很多描述說當時德國閃電進攻莫斯科,導致蘇聯缺乏足夠的準備時間,已經心理及備戰的準備。換句話說:當時蘇聯沒有做好準備對抗德國的進攻。

而事實上:當時斯大林預判到德國會攻入莫斯科,但依然在嚴密佈防,企圖拖住敵人,等待西伯利亞援兵的支援!

據公開資料顯示:莫斯科全城設立59個秘密軍火庫,還在各個大樓包括莫斯科大劇院

地鐵等埋設了大量地雷......

正是這些提前佈防,讓斯大林選擇了賭一把!


英武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僅僅1年多的時間,德國採用閃電戰術就佔領了大半個歐洲,並在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發動大規模襲擊,僅僅三個月就殲滅上百萬蘇聯紅軍。面對勢如破竹的德軍,斯大林決定死守莫斯科,他是有足夠的信心和決心的。

嚴密的佈防

蘇聯在德軍進攻莫斯科之前,斯大林就做好了莫斯科被攻破的準備,並做好了相應的佈防。首先建立了20支戰鬥小組,保護莫斯科的重要目標。並在莫斯科全城設立了59個秘密軍火庫,成立了169個巷戰小組,在城市裡預埋了無數的地雷。斯大林打算在巷戰中耗死德軍。

強大的動員能力

德軍進攻莫斯科前夕,斯大林在3天之內,就組織了25個工人戰鬥營,12萬人的民兵部隊,169個巷戰小組,並組織60萬人在莫斯科城周邊構築了三道防禦工事,恐怖的是60萬人中婦女兒童佔了四分之三,可謂全民皆兵。

強大的工業能力

蘇聯的工業在精細化程度上不如德國,但在工業規模上對德國具有壓倒性優勢。就像今天的“中國製造”一樣,全球無敵。二戰時的蘇聯鼎峰時期,一個月可以生產出數十萬支槍械,兩千輛坦克。只要破解了德國的閃電戰,進入消耗戰階段,德軍就必敗無疑。

強大的後援

除了上述的優勢外,斯大林手中還有一張王牌,就是西伯利亞的遠東軍。遠東軍是一支裝備精良,有著豐富戰鬥經驗的部隊,曾痛宰過日軍,全集團軍有144萬人。為防止日軍北上,莫斯科保衛戰開始前,斯大林沒有調動這支部隊。後來在確定日軍重心轉向太平洋戰場時,才抽調遠東軍增援莫斯科。

總之,面對德軍的進攻,斯大林有足夠的底氣迎接希德勒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