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要注意什么?

小阿磊66


首先人体大脑是很复杂的一个器官,而且一但受损几乎都是不可逆的,大脑出现的疾病也是有很多,有细菌及病毒感染,还有脑血管病变,还有一些脑实质的病变。脑梗塞主要就是脑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脑部的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局部的缺血及坏死。



脑梗塞也叫脑梗死,这种病变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且血液循环障碍的程度不同,所导致的病变也是不同,但是80%的中老年人很常见,这种疾病平常发病比较急,而且还有很多疾病都是脑梗塞的诱发因素,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糖尿病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使得容易出现血栓,高血压主要是血压过高,导致压力过大,风湿性心脏病使得风湿因子破坏血管内皮形成血栓,还有就是动脉炎症、高血脂等都是主要因素。

而脑梗塞的症状也是比较明显的,会出现颅内压增高,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但是意识意识,有时会出现轻度障碍、发病比较急的会出现晕倒、瘫痪、语言障碍、神志不清、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猝死。
脑梗塞的治疗首先要治病因,早起要降低颅内压,主要是静脉输入甘露醇,还要用甘油果糖来促进脑组织代谢,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还要用一些利尿剂(呋塞米),抗炎抗休克(肾上腺素),输入人血白蛋白,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还要进行溶栓抗血小板治疗,进行脑组织的保护治疗。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小克大夫


骨科小姚护士的爸爸脑梗了,年龄不大,不到60岁,现在半身不遂,不会说话,躺在床上。

小姚没办法也请假了,得照顾她爸,其实家里有个医生护士在外人眼里挺好,因为平时有点医疗常识,有个头疼脑热也好咨询,最主要得病了可以不用排队,马上找熟人看病。


可是医生护士更想的是家人都别生病,生病痛苦,花钱,还得有人照顾,特别像脑梗死这种疾病,经常会落下一个半身不遂偏瘫的毛病,整个后半生算是完蛋了。

小姚她爸是老烟民,喜欢喝酒,肥胖,有高血压,闺女给她买的降压药,时吃时不吃,结果现在脑梗了,抽烟喝酒肥胖不运动不控制饮食三高等等这些都是脑梗的原因,而守着护士女儿的老姚照样不听话,照样得了脑梗死。

见到小姚,小姚每次都说:让他少抽烟不听,让他吃降压药不听,让他少吃肥肉不听,现在好了瘫了,还得人照顾。


我劝姚护士,别埋怨了,事已至此,做好当下,埋怨也没有用,尤其别在他面前表现的不耐烦或埋怨他的感觉,他受不了。

那么得了脑梗需要注意什么呢?最主要有几点:心理恢复,功能恢复,预防复发,定期复查。

心里恢复,是很多人头疼的一件事,本来好好一个人突然偏瘫半身不遂卧床,甚至吃喝拉撒都得有人照顾,心理上会出现很大落差,加之脑梗死后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常常抑郁,情绪低落,发脾气,哭泣等等,最终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刚得脑梗一定要充分照顾好患者,多鼓励,多开导,一定不能埋怨。

功能恢复,很多脑梗患者因为脑梗导致失语,偏瘫,半身不遂,但并不是不能恢复,尤其是半年内抓紧时间恢复训练很重要,很多人能通过后期恢复训练,基本达到正常人状态。

预防复发,这一点更重要,因为发生过脑梗死,如果不正规治疗,还会再次复发,所以必须正规治疗。治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健康生活方式,一方面是正规药物治疗。大部分脑梗死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而不健康生活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不管有没有脑梗都应该健康生活,脑梗更应该健康生活,远离烟酒,低盐低糖低油饮食,控制体重,减少熬夜,控制三高;正规治疗药物以阿司匹林和他汀为主。房颤引起的脑梗死,要正规抗凝治疗房颤预防血栓。



有很多家长不愿给孩子添麻烦,其实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帮助!


心血管王医生


平时要注意个人饮食,合理的营养搭配好,饮食尽量清淡一点,不要吃太油腻或者辛辣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少发脾气,控制好个人情绪,少量的运动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平时要注意控制血压,要定期测量血糖,我老公得糖尿病几年了,加上又有高血压,我很担心他有时候心情不好,情绪暴躁时生气血液供不上来也会引起脑梗的,我是时刻提心吊胆,之前去医院测血糖时,医生告诉我,尽量不要在病人面前说家里不开心的事情,要说的话尽量避开他,少让他操心与牵挂,多跟他说点近段时间开心的事情,要多关心他,让他感觉到被爱是很幸福的事情!


湘女阿香vlog


脑梗即脑血管梗死,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随后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受累脑组织坏死,脑功能受损。

脑梗,是一种很让人头痛的事情。神经内科的医生最为擅长。 和血管外科的医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血管外科中双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所导致的脑梗占据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

越是生命中枢关键部位的血管堵塞,病情越严重,不要说康复,活命都难。例如脑干部位的脑梗死,会迅速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脑梗是临床上脑梗死的简称,其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因有较高的致残率和一定的致死率,备受医学界和民众的关注。这一问题关心的是脑梗死的预后,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恐怕不能用简单的“是”与“否”来直接回答脑梗死的预后恢复的程度问题。在解释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关键点之前,精灵医生首先列举两个在临床上实际遇到过的极端病例。

第一个是一名非常严重的脑梗死患者,其几乎有一个大脑半球都发生了梗死,按照常理这个人的预后会非常差,但是出乎意料,其最终不仅可以生活自理,不懂医的人几乎看不出其有什么异常。

第二个是一名仅一个相对较小的大脑部位发生了梗死,但是却导致了其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这是两个极端的例子,要说明的是,脑梗死的预后与病灶的大小和位置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并非绝对,会呈现非常大的异质性。临床上决定脑梗死预后的因素很多,在此精灵医生对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进行简要的介绍:

1、急性期溶栓治疗:大家对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的溶栓和介入治疗都很清楚,脑梗死同样可以进行溶栓和介入治疗,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时间问题。一般情况下脑梗死最佳的溶栓时间是发病后的3小时以内,因此一旦怀疑是脑梗死需要立即到有能力进行溶栓的医院进行就诊。比较遗憾的是目前能够开展急性脑梗死溶栓的医院还相对少,即便是一些神经内科非常强的医院溶栓率也并不高。其中的原因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2、康复治疗:前面提到的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减少因缺血导致的脑细胞死亡的数量,从而获得最好的预后效果。康复治疗则是帮助患者逐渐用其他大脑区域来训练出已经损伤的大脑功能。其与溶栓治疗一样,也需要有非常专业的康复师才能完成,一些地方是采取康复师指导家人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康复在不同的时期的目的不同,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时候主要是减少肌肉的挛缩,为之后的康复做准备,过了急性期后则主要的目的是恢复损伤的功能。康复也分为很多种类,有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吞咽康复等等。

脑梗后能不能恢复,通俗讲就是脑梗后有没有后遗症遗留。

研究统计,脑梗死急性期病死率在5%-10%,脑干和(或)大面积梗死病死率更高,致残率约50%,其实,脑梗的预后好坏,取决于很多情况,不过主要也不外乎:梗死部位、梗死灶面积大小、治疗是否积极得当、有无其他并发症或高危因素及治疗后的个人锻炼情况等。不可否认,是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的。

想要恢复如初,主要还是靠人为,未发生脑梗时要积极预防,发生了就积极治疗:争取在时间窗内(发病4-6H)溶栓,配合脑保护、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然后就是治疗后的预防复发了,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等,改善生活方式。并且,脑梗复发往往比首次发作更严重。

其实,关于后遗症,每个人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颈内动脉梗死的患者,均出现典型“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都经过初期积极溶栓、脑保护等,配合后期物理、康复治疗及自身生理心理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可自行活动,生活自理,但是感觉障碍往往比运动功能难以恢复,个人要求不同,有些人认为只要生活可自理,外在形象不是明显异常,就算是“痊愈”,有些人却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否则就是没有恢复。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坦然接受,也是治疗。


用户264443911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如何预防脑梗塞说起。说到如何预防脑梗塞,那不得不说脑梗塞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今天,张大夫给大家介绍一下。


1、脑梗塞的一级预防

脑梗塞的一级预防的含义是,通过针对容易导致脑梗塞的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预防脑梗塞最重要的是要控制高血压,血压被控制了,发生脑梗塞的机率就降低了40%。除了高血压,其他的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房颤、吸烟饮酒等等危险因素,都是需要控制的。

脑梗塞的二级预防

脑梗塞的二级预防目的是对于那些已经发作过一次脑出血的患者来说,如何预防第二次脑出血的再发。二级预防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高危因素,很多时候还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降脂药。


当然,对于那些房颤患者,要将自己的给予抗凝治疗,也是预防脑梗塞出现的重要手段。有资料显示,对于那些心源性血栓形成导致的脑梗塞,给予有效的抗凝治疗后,脑梗塞的危险可以降低60%左右。

总之,对于那些脑梗塞患者和脑梗塞高危人群,要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这样才能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


张之瀛大夫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显示,我国每年因脑梗去世的患者已经高达200多万。而中老年人患脑梗的概率最大,但是近年来患脑梗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

在医学上脑梗还有一个别称,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其原理就是脑部血液供应出现了障碍,使得缺氧、缺血从而导致部分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而且脑梗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非常高,现如今已经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一大公害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有脑梗的信号,那么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得了脑梗,到底还能不能再恢复健康?

脑梗一般可以分为复流期、水肿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复流期是指在最初出现症状的6小时,在这个时间段内,可以给予紧急溶栓复流治疗,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局部血流,减轻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

水肿期是发病超过6小时至后由于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水肿期,一般可以持续2-4周。在这个阶段内,由于组织不断水肿,体积膨胀,而人大脑的骨性结构决定大脑空间有限,无法给予水肿的脑组织膨胀空间,甚至形成脑疝,危急生命。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无法理解的,脑梗怎么“越治越重”的原因。

度过了前两个风险最大的阶段,患者一般可以进入略平稳的恢复期,在这一阶段,患者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的症状逐渐消退,是患者开始早期康复,恢复功能的最好时机。但在此阶段仍要积极控制血压,预防再次脑梗发生。这一阶段一般在一年左右。

后遗症期一般为发病1年后,这一阶段已经过了脑梗恢复的最佳阶段,但仍可以继续通过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改善后遗症状。

由分期可以看出,死亡风险最高的阶段在前两期,如果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脑梗死的死亡率,同时在恢复期根据患者的情况尽早制定康复计划,有利于减轻脑梗后遗症状。

至于是否可以完全恢复,一般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腔隙性脑梗死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梗死面积越大一般风险越高,且梗死后的后遗症类型与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也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更加专业的鉴别。

如果有了明显的后遗症怎么办?

基础药物治疗都一样,只不过后遗症的患者需要更多精力、勇气去面对偏瘫、半身不遂、失语等等恶果,不要过于灰心,因为情绪对于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现在会有一系列的成熟有序的康复治疗等着病人,包括言语功能、吞咽功能、运动功能等等。脑梗死后半年康复及其重要,错过恢复的黄金时间恢复起来更加困难。

所以,还是那句话,得病不可怕,要积极面对、治疗。

最后生活方面:远离烟酒、根据情况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健康饮食;

饮食方面: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是必不可少的,此后健康烹饪,遵医嘱及自身情况多运动,每周进食深海鱼及坚果,多吃蔬菜水果,肉类以去皮禽类为主,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红肉。

乐观积极,既然已经患病,就用一颗坦荡的心去看待疾病。


老护士谈健康


脑梗塞又名脑梗死,传统医学谓之中风,是指脑组织的某个部位,因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坏死的过程,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导致脑部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

由于脑梗塞发病后非常容易再次复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因此脑梗塞发病后需要注意预防再次发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控制危险因素:

1. 保持宁静而乐观的心态

脑梗塞后往往会带来肢体甚至语言功能障碍,这样患者朋友一下子生活彻底改变,往往很难接受残酷现实,非常容易出现抑郁状态,这时需要强大的内心战胜抑郁。

如果您家人或朋友脑梗塞了,要注意适当安抚,言语的温暖有时胜似药物。

2. 均衡膳食

在均衡膳食的原则下,尽量清淡、低盐、低脂肪、低糖,多吃高钾水果,推荐深绿色叶菜和优质蛋白质,保证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饮食摄入,总量方面要注意控制能量摄入不能过多。

青岛市立医院的研究小组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stroke》(中风)一篇论文认为:

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的增与脑卒中风险下降之间存在联系。该荟萃分析共纳入20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柑橘类水果、苹果/梨子和叶菜可能具有主要的保护作用。

3. 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预防脑梗塞再次复发的药包括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同时要保证血压,血糖,血脂在正常范围。

注意,有时血脂正常,也会使用调脂药物,这是因为此类药物能稳定动脉内的粥样斑块。

4. 运动,同时戒烟戒酒

著名国际学术期刊《stroke》(中风)杂志的研究论文指出:

不运动、高血压、吸烟及喝酒这 4 个高危因素合并起来可以解释约 80% 的中风风险。换句话说,您只要做到常运动、控制高血压(如果血压高的话)、同时不吸烟不喝酒,那么您中风发生的风险将大幅的下降。

当然,脑梗塞后各人的运动方法应当因人而已,量力而行,一定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


我是方健,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三甲医院副主任临床药师。

欢迎关注:药师方健,获取药物与健康的干货知识。

如果内容对您有帮助,敬请转发,非常感谢!


药师方健


前面我已经介绍了一些关于脑梗塞的相关知识,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我之后,翻翻我的答案。比如脑梗塞是什么?脑梗塞怎么检查?以及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脑梗塞?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大家有兴趣往前翻翻我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家人不幸罹患脑梗塞之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1.坚持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华法林等药物,预防第二次脑梗!

有研究显示,脑梗患者再次发作脑梗塞的概率高达60%以上。这是因为发生脑梗的患者,本身心血管等器官就有问题,比如有房颤、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本身就容易发生脑梗。因此必须要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来调整自己的身体。

我在临床上讲过很多病人,第一次脑梗发作后,经过积极的治疗,并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仅仅是有点手指头活动不灵,或者是说话不利索。因此这部分患者,往往一点都不害怕,心存侥幸,认为脑梗不过如此,不听医嘱,不按时服药。结果,很快就又到医院报到了,第二次脑梗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2.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和肺炎。

有一部分脑梗患者,会遗留有偏瘫的后遗症,很痛苦,由于手脚瘫痪,只能卧床。最终夺取这部分患者生命的主要就是肺炎和褥疮。

因此,如果想延长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那么一定要每天做好翻身拍背(每天至少三到五次)、擦洗身体的护理工作。这个工作非常繁重,很考验护理人员的耐心。

当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工作能坚持多久,真的就是不好说了

我见过儿子三十多岁脑梗瘫痪,儿媳妇跑了,自己一个人照顾儿子二十多年的大妈。但是没有见过老妈脑梗后照顾她二十多年的儿子。哎

世上还是只有妈妈好啊。


3.加强功能锻炼,促进功能康复。

在脑梗之后,尽早恢复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尤其是年纪较小的脑梗患者,更应该加强功能锻炼,因为年纪轻,早期的功能锻炼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丧失的功能。

高压氧、专业的康复锻炼,包括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吞咽能力的康复锻炼,对于上述功能的恢复都很重要。

出院后,在家的病人也应该加强锻炼。比如让患者抓握东西,被动进行力量训练等。

当然了,如果患者已经七八十岁了,那就不要去折腾了,对这么大年纪的病人,太折腾了。


4.多陪伴

脑梗患者,尤其是遗留有后遗症的患者,很多都丧失了劳动能力或者是基本的社交能力,作为亲属,应该对他们对一些陪伴和照顾,给他们更多的关心。


5.注意血压管理

很多脑梗患者,是有高血压病史的,往往在服用降压药。这个时候,目标血压应该调高一些,尤其是老年人。因为如果血压控制的太低,很容易造成再次脑梗。因此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使用,同时买一个电子血压计在家自己每天监测。


人体探索者


脑梗塞患者分为两种,一种是脑梗塞无后遗症,一种是遗留后遗症,卧床的患者,那么对于这两种患者有相同的注意事项,也有部分不同的项目。


首先咱说相同点:治疗上都需要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急性期加服波立维抗凝;口服他汀累药物以稳定斑块。高血压患者也加服降压药等等;定期门诊复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凝血等。

不同点:而长期卧床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要注意对患侧康复治疗,预防萎缩;勤翻身,勤扣背,防止褥疮及感染;锻炼患者吞咽、语言恢复能力等;对脑梗后性格改变的患者可以就诊心理医生;对于可以自行下床走路患者而言,除了上述措施外,要适度活动,加强患侧的锻炼。

以上说的是治疗和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简单说一说生活作息的注意事项:


脑梗塞患者要清淡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情绪上要保持情绪稳定;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防止摔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保证充足休息;适当活动加强锻炼;定期门诊复查。

以上是我的意见,仅供参考,要以就诊医生医嘱为准,喜欢者点赞加关注,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图片引用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头条号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地方,大家要互动交流起来。

小胖是一枚医生,致力于医学常识的传播,谢谢!!!!


白话儿中医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一种,其实,脑梗死分为三种,分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

脑梗的症状轻重与脑梗塞的发病部位、脑梗塞发病病灶的大小、脑梗是否及时诊疗等等都有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比较差;而腔隙性脑梗塞,预后相对比较好,很少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哦!

脑梗塞患者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瘫痪在床的,平时要积极进行翻身拍背排痰,预防肺炎和褥疮;平时要开导患者,让他心情舒畅;平时要适当按摩患侧肢体,预防肌肉萎缩等问题。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治疗基础疾病,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要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进行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第二种是自己有一定活动能力的人,要加强锻炼,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包括对四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积极进行一定量的活动,比如在助手的指导下进行步行锻炼,进行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