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殺氣最重的詩是哪一首?

李偉125037753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都要吃人肉喝人血了,你說殺氣重不重?

吃人肉喝人血還要笑著談著,渾沒把吃人當回事,可見作者心理素質有多好,對胡虜有多狠,好像吃的不是人肉是狗肉牛肉一樣。


這是岳飛嶽元帥寫的一首滿江紅,也有人認為是後人假借岳飛之名所寫,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句詞的氣勢之恢宏,殺機之旺盛,令我輩熱血之人今日讀之仍然感到汗毛豎起,熱血上頭,恨不能早生幾百年能跟隨這位嶽元帥一起去抗金殺敵,一起去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一日風流段延慶


詩詞通常是有感而發,然後揮筆寫就,對於能寫出有殺氣的詩的人,手上的刀劍都是見過血的,如宋江、李白等,辛棄疾等,但能寫出有殺氣又有霸氣的詩,只有那些經歷過戰場的廝殺,血肉的磨盤的英雄、梟雄才能寫得出來。

文人型:

  •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 王維《老將行》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擋百萬師。
  • 賈島《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 王昌齡《出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李白《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 辛棄疾《破陣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古代的文人墨客,雖然有的不會武功,唯由寫詩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傳遞自己的愛國熱情與天下有識之士共鳴。而手上沾過血的文武俠客寫出的詩殺氣就重了,殊不知李白號稱“青蓮劍仙”在遊歷的過程中經常與人切磋打鬥,他的武功造詣在唐朝排行第二;辛棄疾,被稱“南宋第一古惑仔”,人家的最拿手的是帶兵打仗,副業才是寫詩,因此他才能寫出這樣帶著殺氣的詩。


將領型

  • 岳飛《滿江紅》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陳毅《梅嶺三章》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 黃巢《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將領級人物寫的詩,帶有的殺氣更濃,能想象到的場面更宏偉,這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才有的見識,才能寫下如此有魄力的詩。


帝王型

  • 朱元璋《示僧》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這是一種何等的氣魄才能寫下的詩,天地萬物在朱元璋眼裡盡皆螻蟻,眼裡對這為僧人滿是不屑,這是掌握了生殺大權的人才有的鄙夷天下的自信,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歷史上的偉人帝王離我們太遠,而在近代歷史中,只有一位談笑間決定世界格局;舉止間盡顯偉人風範。秦皇漢武在他眼裡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就如成吉思汗也只識彎弓射大雕。他從戰爭中走來,奠定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他集軍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於一身,也只有他的詩才最為霸氣、自帶殺氣、最切實際。


毛主席《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大國布衣


古代殺氣最重的詩詞是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全詞如下: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公元1140年岳飛統領岳家軍,大破金兵於郾城,進軍朱仙鎮,準備渡河收復中原失地。但朝庭卻令其退兵。皇帝趙構擔心岳飛破金迎回徽、欽二帝,自己的皇帝做不成了,而岳飛主張抗金,所以岳飛必須死,於是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氣沖天。是英雄壯歌,千古絕唱!


夕陽紅155908541


在我國曆史上有很多殺氣較重的詩歌,那一首能比得上這首《殺人歌》。

《殺人歌》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馳騁走天下,只將刀槍誇。   

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

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  

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

我欲學古風,重振雄豪氣。名聲同糞土,不屑仁者譏。   

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割股相下酒,談笑鬼神驚。   

千里殺仇人,願費十週星。專諸田光儔,與結冥冥情。   

朝出西門去,暮提人頭回。神倦唯思睡,戰號驀然吹。   

西門別母去,母悲兒不悲。身許汗青事,男兒長不歸。   

殺鬥天地間,慘烈驚陰庭。三步殺一人,心停手不停。   

血流萬里浪,屍枕千尋山。壯士征戰罷,倦枕敵屍眠。   

夢中猶殺人,笑靨映素輝。女兒莫相問,男兒兇何甚?   

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

君不見,獅虎獵物獲威名,可伶麋鹿有誰伶?   

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問,男兒自有男兒行。   

男兒行,當暴戾。   

事與仁,兩不立。   

男兒事在殺鬥場,膽似熊羆目如狼。

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男軀裹女心。

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

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願與野草青。   

男兒莫戰慄,有歌與君聽。  

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

看破千年仁義名,但使今生逞雄風。

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

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sw大王叫我來巡山


"殺氣"何也?一曰兇惡之氣勢;二曰陰森肅殺之寒氣;三曰軍旅殺伐之氣氛。徜徉在浩瀚無垠的詩海中,持一顆敬畏之心,存一絲慰藉之情,去找尋那最具"殺氣"的一首詩。

一曰兇惡之勢

《荀子·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其行。"即聲勢盛大的樣子,來勢兇猛;樣子兇猛。打開詩集,細細品讀,在歷史的長河中探索,在盛世與亂世的往事中查詢,終於李太白一首《俠客行》映入眼簾:

劍客太白書寫此詩是對自我的真實寫照,一如既往地表達了自己的豪情壯志。然而快意恩仇的江湖背後,我反倒更喜歡那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們的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他們為人仗義行俠,事成之後,連個姓名也不肯留下)。而其中單憑一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就能感受到劍客對於行不義之事,做不義之人此舉的憎惡;持鋒利之劍,斬鼠輩小人,表現出劍客獨特的豪邁氣概與灑脫情懷。然而褪去這種俠客固有的氣質,這句詩所表現出來的殺氣還是折煞眾人的。十步殺一人的背後,暗指其高超的武藝,千里不留行更是著重突出其殺氣騰騰,無人可擋的氣勢。如此一來,兇惡之勢的殺氣足矣。

二曰陰寒之氣

《後漢書·魯恭傳》:"自三月以來,陰寒不暖,物當化變而不被和氣。" 顧名思義,霜降之時,隆冬之季,春雪初化天,天寒地凍,折膠墮指,而這類都只能算的上是中原評判的標準。可曾想八月初至,而滿天飛雪寒風刺骨的場景?這就是陰寒之氣,來自西域的殺氣——岑參筆下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通看全詩,寫陰寒之氣而不提一個"陰"字或者"寒"字,但是通過詩人筆下所描繪的意境就已經將眾多讀者帶入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使得縱用那狐皮袍保暖的人也感受到寒氣侵膚,更何況是那些還穿著鐵甲的都護呢?單從衣著的對比就不難看出大雪過後的嚴寒之氣。一望無際的沙漠都結了一層冰,萬里墨紙也將天空遮蔽的嚴嚴實實,黃昏之時,一場洋洋灑灑的大雪再次落下,被冰凍的紅旗再也無法在風中搖曳。這裡,詩人二次寫"雪",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一靜一動之間,更是將雪後的寒冷表現的淋漓盡致。

總的來講,這首詩可能不是寫雪景、寒冷之勢的最佳候選。但是岑參卻將他眼下所見的八月邊塞雪景描寫的出神入化,雪景的構造所體現的不同於中原寒冷的殺氣,也並不見得比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要差。所以在陰寒之氣這一塊,我還是更青睞於這首詩。

三曰沙場之死

嚴格意義上講,這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實實在在的殺氣,就如《前漢書平話》:"戰塵鬱郁;殺氣騰騰;遮籠四野;蔽塞五方。"這種軍旅征程,奮勇殺敵的氣概。回望歷史的戰爭年代,這種軍旅詩並不少見,從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到王翰的《涼州詞二首》;從辛棄疾的《如夢令·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到岳飛的《滿江紅·寫懷》;從王昌齡"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破敵決心到曹松"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爭慘烈,都無不體現著戰場的殘酷,透露著戰爭的殺氣。而這些軍旅戰爭詩(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岳飛的《滿江紅·寫懷》了。

這首詞總的來看是描寫的是岳飛渴望建功立業,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膽忠心。但是細細品來,這首詞卻也是殺氣重重,上篇抒寫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而正是這種當時無可奈何的境遇才激發了他內心的殺氣,一股"犯我中原者,雖遠必誅"的殺氣(嚴格來講,岳飛當時的軍事行動在現代人看來並不算抵禦外族侵略,這場曠日持久的金人南下漢人反擊活動,歸根結底只是中華大地上歷史上兩個民族的衝突)。

下篇則是直接突出描寫作者在戰場的一些構想行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同樣拋去愛國的情懷,再看一次也不難發現這些場面過於血腥殘暴,遠遠超越殺氣。在我看來是沙場殺敵表現殺氣的經典代表。

古代詩詞猶如萬丈星河浩瀚無垠,已知的文化我們尚且無法完全領略,更何況諸多的有待探索之物。鄙人文學淺陋,以上不過是自己的主觀意見罷了,正真的"殺氣"還望諸君細細品讀後發現,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歷來現實


詩裡藏著一個人的靈魂,暗含殺氣的詩,背後一定是個殺氣騰騰的人。

能寫出大氣磅礴、殺氣沖天的詩,一定是手握寶劍、上馬殺敵的亂世梟雄。

旭哥給大家解讀三首殺氣沖天的詩,由三位不同時代的梟雄所寫,而且都和一個人相關。


第一首:黃巢 《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有沒有感覺殺氣撲面而來呢,黃巢出身鹽販子家庭,卻有一顆文人的心,向通過科舉博取功名,奈何幾次科考,都名落孫山。

屢敗屢戰,屢戰還是屢敗,再有耐心的人,也無法忍受,黃巢在最後一次落榜後,在離開長安前,憤怒的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詠菊》。

如果再給唐王朝一次重新開榜的機會,想必一定會毫無猶豫的將黃巢的名字寫在狀元的位置吧。

因為多年後,正是黃巢揭竿而起,成為唐王朝的掘墓人,了卻了當年寫《詠菊》時的心願,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二首:朱元璋 《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朱元璋的這首詩,明顯和黃巢的《詠菊》一脈相承,但殺氣更重,氣勢更足,霸氣側漏,甩開了黃巢好幾條街。

實際上,這首詩是朱元璋在起事之初,想到了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同樣是出身於微末,卻能帶百萬兵甲縱橫天下,一時興起,模仿黃巢的《詠菊》而作。

同為《詠菊》,但氣勢明顯不同,這也預示了二人的格局和命運,一個只是亂世的梟雄,一個是開國的君王。

後世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作了一首《詠窪》,風格和黃巢、朱元璋的《詠菊》完全相同,但其中的意境大家自己去品味。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第三首:宋江在潯陽樓上題寫的一首詩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一直以來的人設都是“忠孝”,但在潯陽樓上卻寫下了這首殺氣沖天的反詩,身在吳地,心在水泊梁山,如果有實現宏圖大志的一天,黃巢又算得了什麼!

詩的內容和宋江“忠孝”的人設是截然相反的,在結合宋江後來接收朝廷詔安的事實,可以說,這首殺氣沖天的詩,只是宋江身逢絕境時,一時興起而作。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宋江豈敢笑黃巢!



長安旭哥


說到古詩裡殺氣最重的詩,首先想到的是詩仙李白的《俠客行》和黃巢的《不第後菊賦》。但在其它詩詞大家的作品中,也不乏有充滿殺氣的作品呈現。如李昌符的《書邊事(一作邊行書事,一作塞上行)》

朔野煙塵起,

天軍又舉戈。

陰風向晚急,

殺氣入秋多。

樹盡禽棲草,

冰堅路在河。

汾陽無繼者,

羌虜肯先和。

蒲松齡《蒲松齡撰 自勉聯》

有志者,

事競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

天不負,

臥薪嚐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

(個人從不把它當做作者自勉的對聯欣賞,總覺得它就是一首詩)。

而更具殺氣可與李白《俠客行》不分一二的就當屬辛棄疾的《男兒行》了。就分享幾句吧:

男兒當殺人

殺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業

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

意氣重然諾

睚吡即殺人

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霜

殺人亂如麻

⋯⋯

此詩殺氣太重了,就分享到這吧。

附上一句新看到的,殺氣更重的,您上眼瞜瞜(作者忘了,寫於何時不知道):

若你為本門傷她一分

我便屠盡你滿門

若你為天下人傷她一毫

我便屠盡天下人

太晚了,就到這吧!





戒在小智


殺氣最終的無疑是黃巢的《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全詩沒有一個血腥字,但殺氣沖天。

不愧為沖天大將軍。

其次是金國海陵王完顏亮的《念奴嬌·詠雪》: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珍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沾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與談兵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完顏亮的這首詞寫得大氣磅礴,一句看似平淡的“平填了山中丘壑”,卻是殺機四起,氣吞萬里。

施耐庵看中這首詞的殺氣,引用在《水滸傳》林沖雪夜上梁山這一回中。


沂藍書院趙月光


岳飛的《滿江紅》,民族英雄岳飛在與金兵征戰中,看到金兵入侵殺人放火,燒殺搶掠,恨意叢生,征戰中沙溢頓起,寫下了這首詞。

他寫道: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個是正義之殺,為了民族大義而殺,為救國民於水火而殺!


孤竹文史縱橫


滿江紅·寫懷
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欄 通:闌)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個人認為,殺伐之氣最重的一句應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大意為“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

下面我將圍繞以下幾點談談我對這首詩詞的看法。

一、知人論世

從小到大,我們瞭解最多的就是岳母在岳飛身上刻下“精忠報國”的幾個字眼。而岳飛也不負所托,更是因為岳飛經歷過北宋,即使南宋偏安一隅,還是胸懷統一祖國河山的豪情壯志。

北宋積累的弊病最終爆發了,靖康之恥是所有人心中的痛,但由此有一些人害怕了,有一些人依舊在堅持。岳飛練就“岳家軍”,令敵人聞風喪膽。但最終死於朝堂傾軋,含恨而終。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話語如在耳側,岳飛的鮮血依舊流淌著對敵人的痛恨,至死無休。

國家之恨,不共戴天。這也是我深感此詞殺氣甚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此詞背景

有幾種說法——

1. 第一種說法: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

2. 第二種說法: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岳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3. 第三種說法:《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無論是何具體背景,都與敵人密切相關。一雪前恥的渴望和國仇家恨的仇怨,在岳飛的胸中激盪。

三、相關思考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花開後百花殺”。但這其實並非直接的殺戮。而李白的“十步殺一人”也不過是一個人的殺氣。只有淡淡的殺氣讓我嗅到。

為何我選擇岳飛的《滿江紅》作為我心目中的殺氣最重的詩詞呢?

因為,我從這首詞看到這個人將一個國家的血海深仇揹負在身上,他的詞所顯露的殺氣並非僅代表他個人,而是他背後的整個國家,是整個國家的仇恨!

一個人的仇恨可能報了仇就會逐漸恢復,但一個國家的仇即使被血洗,但歷史記載的傷痛永遠不可能被抹平,一切都不能恢復原狀。

如同現在斷壁殘垣的圓明園,它的慘狀不僅告訴我們原來的美好被破壞,更是整個國家的尊嚴曾被踐踏。這是每個中國人一想到就會隱隱作痛的。

所以,在我心中,如何評判殺氣最終,就看這殺氣的程度有多重——一個人、一個家還是......一個國?

我是愛讀書的九卿,喜歡的話可以持續關注,不要不好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