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為六個地區的白山

白山市是吉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吉林長白山西側,東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相鄰;西與通化接壤;北與吉林毗連;南與朝鮮惠山市隔鴨綠江相望;轄2個市轄區、2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地處長白山腹地,長白熔岩臺地和靖宇熔岩臺地覆蓋境內大部分地區,龍崗山脈和老嶺山脈斜貫全境;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17485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118.1萬人。

劃分為六個地區的白山

白山市是中國的主要木材產區之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有60%的面積在白山市。原始森林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條件,是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的故鄉。境內有松花江白山庫區和鴨綠江雲峰庫區等風景區。1994年7月,國家林業部批准在白山市建立全幅員的國家森林旅遊區。

劃分為六個地區的白山

隋屬高麗。

唐初屬高句麗。高宗總章元年(668年),唐滅高麗,本地屬安東都護府哥勿州都護府。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本地屬渤海國。並在今白山市臨江所在地置神鹿縣,為神州治所。懿宗鹹通十四年(873年),置鴨綠江府於神鹿,為西京附郭,領神州(今臨江市)、桓州(今集安縣)、豐州(今撫松縣)、正州(今通化市)。

劃分為六個地區的白山

五代初歸渤海。天顯元年(926年),遼滅渤海,改建東丹國。其後,渤海移民以今白山市為中心,建立定安國。

宋初屬定安國。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併入遼。

遼屬東京道。在今臨江置淥州駐鴨綠江軍節度使。領弘聞、神鄉二縣(今白山市)、桓州(今集安縣)、正州(今通化市)、慕州(今柳河縣)。

劃分為六個地區的白山

金為東京路婆娑府地。

元屬遼陽行中書省瀋陽路轄地。

明屬奴兒干都司建州衛。萬曆十九年(1591年),為努爾哈赤所並。

清初屬吉林副都統轄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依盛京將軍增祺、奉天府尹玉恆奏請,劃通化縣東部地方設治貓耳山,置縣名臨江,屬吉林副都統轄區興京廳。設八道江巡檢屬通化縣(1908年劃歸臨江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廢除將軍制,東北實行行省制本地屬奉天省,仍轄於興京廳。宣統元年(1909年)5月,置林長海等處分巡兵備道於臨江縣。領長白、海龍兩府,臨江縣、通化縣、集安縣。

劃分為六個地區的白山

中華民國初仍沿襲清朝建制。民國二年(1913年),奉天省設東、西、南、北、中五路,白山地區屬奉天省東路道。民國四年(1915年),改八道江分防巡檢為八道江佐治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東北淪陷時期)改屬偽安東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劃歸偽通化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祖國光復後,劃歸安東省通化專署所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劃歸遼寧省。

劃分為六個地區的白山

白山市地處長白山腹地,境內山峰林立,綿亙起伏,溝谷交錯,河流縱橫。長白熔岩臺地和靖宇熔岩臺地覆蓋境內大部分地區,龍崗山脈和老嶺山脈斜貫全境。龍崗山脈海拔800-1200米,相對高度在500-700米之間;老嶺山脈山體高大,海拔1000-1300米,相對高度500-800米之間。鴨綠江沿岸地形起伏較大,溝谷切割較深,地勢較險峻。境內最高點長白山主峰白雲峰海拔2691米,為東北地區最高峰;最低點靖宇縣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