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的“講授”與“互動”


疫情來襲,停課不停學,學校、老師各顯神通,網課成為教育熱點。網課受詬病最多就是師生互動較難,教學反饋不及時。

其實,這一詬病的本質是網絡教學代替傳統教學所帶來的不適。傳統課堂師生面對面,“教”、“學”在同一時空發生,教師比較容易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如能順應學情,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策略,是能夠保證教與學的真實發生。但網絡教學,師生隔空對話,主要靠教師講授。但我們需要思考,教師講授是否意味著學生的學習呢?這在本世紀初開始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已有定論。新課改有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是學生學習定位組織者、引導者,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但從本次網絡教學的情況來看,此理念的落地仍然比較艱難。

網課的“講授”與“互動”


網絡教學不是把實體教室移植到虛擬網絡上,更不是教師備好課,對著屏幕隔空一講,作業已佈置,然後盯著手機,打電話、發短信,督促家長、學生完成作業。如果說傳統教學,因為師生“面對面”的優勢,教師講,學生聽,通過“預習—講解—反饋—訓練—鞏固”的教學流程,教學效率尚能保證。那麼,網絡教學仍然採取此種教學流程,教學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因為我們無法監控,也不可能監控到學生在家的學習狀態。

如果說傳統教學方式教師的職責是精心備課、上課、輔導,那麼網絡教學,教師的職能應該轉向如何構建有效的學習共同體,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有效指導學生的學習。構建有效的學習共同體,成果反饋很重要,但比成果更重要的是學習共同體成員的學習過程,比如蒐集資料、形成觀點(看法、思路)、交流研討、修訂完善,最終呈現出具有共性與個性的學習成果。這個過程可以通過網絡媒介分小組形式實現,教師以對話者身份走進每個群組,適時參與共同體成員的學習互動。基於此,網絡教學教師就要轉變工作方向,教師主要是選取推送優質學習資源,定製學習任務單,及時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反饋共同體的學習情況。

網課的“講授”與“互動”


這樣的學習,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群組內的討論交流是“個性過程互動”;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反饋答疑,是“結果共性互動”。這樣的學習,解決了網絡教學的師生互動不良的問題,也能較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互動的教學會比單向性的灌輸有效果,學習過程中的互動總比講授中碎問碎答的互動更能保證教學的完整與質量。網絡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一問一答,其實很容易造成網絡課堂大面上的“顧此失彼”。退一步說,學生面對網絡教學即使不在狀態,那麼他總能對自己感興趣的、研討後依然困惑的地方有所注意的。

總之,疫情來襲,倒逼未來學校提前演練。我想我們每個教師需要思考:我們應該以怎樣的變革迎接短暫乃至長久的挑戰?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如果我們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無疑就是掠奪了他們的明天。”

“明天”不期而遇,“今天”我們該何為呢?


網課的“講授”與“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