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你給我帶來的快樂是我過去費盡心機也不曾得到的。很多快樂到今天已不是快樂,你的快樂還是快樂,一想起來還快樂。”

這是王朔在他的《致女兒書》中的一段文字,王朔是一個浪子,不羈的個性讓他很難擁有長久的快樂,但他的女兒,卻是讓痞子一樣的王朔用盡了溫柔去愛,他最永恆的快樂就是他的女兒——王咪。

一 “痞子”父親的“懦弱”

王朔是一個既有才情又有個性的人,1987年開始出版小說,後來又步入影視界,早在2007年就榮登“2007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第六位。王朔對自己的評價就是一個“流氓”,他有才有際遇,所以他狂、他固執,敢懟天懟地都是無可厚非的。但這個以瀟灑為標籤的男人,卻可以因為愛選擇在女兒的婚禮上,當一個沒有出席的“縮頭烏龜”。

女兒王咪和著名畫家朱建新之子硃砂在北京舉行婚禮時,各界名流都有出席,其中不乏馮小剛、姜文、劉震雲等這樣的業界大佬。當然,很多人都是這對新人父輩們的好友,其中不少也是王朔請來的,其中便包括了畫家陳丹青。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當很多人都在稀奇王朔為什麼沒有來到現場時,陳丹青作為王朔的好友,卻絲毫沒有驚訝,他知道王朔慫了——王朔沒有勇氣把女兒親手交出去,他扛不住。此時的王朔正躲在家裡喂貓,他的確扛不住。他不想在那樣的場景下哭鼻子,一直貫徹著“該慫”就得“慫”這一原則的王朔,選擇一個人偷偷地去紅著眼框。

雖然沒有出席,但王咪能夠懂得、並感受到自己這位“彆扭”的父親的愛,她在結婚典禮上,提到了她的父母:“我特別幸運,有一對非常寬容我的父母,讓我自由自在地成長,即使在離開他們的日子裡,他們的愛,也一直保護著我。”正是這樣一句話,讓作為一個作家、編劇的王朔,感受到了比獲得諾貝爾獎還要深刻的快樂。

二 “她是我女兒,我不包容她包容誰?”

王朔的前妻沈旭佳曾對他說:“你錯過了許多女兒成長中的時刻。”早年的王朔在自己的事業中打拼地風生水起,根本聽不進去這種帶著“遺憾”態度的話。可後來,王朔明白了這句話是一種警示。王朔幡然醒悟的一個契機是父親和哥哥的相繼離世,瞭解過王朔的童年的人會知道,他的原生家庭是“

專制”的、缺愛的

但就算是這樣,親人的離世還是讓他感受到了家這個詞的重量。曾經發誓不會像自己的原生家庭一樣、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一絲一毫的愛的缺失的王朔,在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有給到。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但王朔是真的做到了不讓自己的女兒缺少“愛”。

王朔給女兒最大的愛,是包容。王朔的童年是在打罵中度過的,父親常是打到自己打不動,才會停下來抽根菸。身體的疼痛和內心的羞辱感在父親輕飄飄的煙霧中,顯得格外諷刺。體會過這樣壓抑的王朔堅決不要再給自己的女兒有這樣的壓迫。

王朔從來不逼王咪,甚至對王咪就沒有什麼要求。王朔堅信,孩子有興趣去學的東西,才是值得去學的東西,所以就算是每個家長視為頭號大事的學習,在王朔眼裡,都遠遠比不上女兒的快樂重要。他常對女兒說:“你喜歡學的你就去學學,不喜歡學的,差不多就行了。”王咪在這樣的“寬鬆“政策下,自然也就自由生長了。

一直到初中,王咪都是一個”不太老實“的學生,對學習也沒有什麼興趣。為了王咪能夠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能夠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王朔直接去學校和老師打了招呼:“孩子不愛學習,我們家長不怪你們,那你們也就不要因此去責怪孩子。”

甚至在中考的時候,王朔直接讓女兒乾脆不要去考中考:“

你要是考過去你就是個傻子,你要是考不過去,你的自信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王朔知道女兒不對學習感興趣,也沒有覺得中學的東西有什麼值得女兒感興趣的東西。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三 “最理想”的王咪是“更理想”的王朔

孩子的性格往往都來自父母的教育,王朔的教育,就是給女兒自由,並且給她充分的信任。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都擁有自信的魅力,也最大化地保留了孩子們去開發自己的天賦的權利。正如王朔所想的那樣,

只要有興趣,孩子就會幹得很漂亮。

王咪後來去了美國讀書,美國的教育與國內的教育很不同,學業的壓力沒有那麼大,但是給學生提供了更多開發天賦的機會。從小便被“放養”的王咪在美國讀書後很快找到了自己適合的節奏,從一個王朔口中的“跟著大家混日子”的學生變成了一個特別熱愛學習的優等生。

有足夠的空間去追尋自我的人,往往都會對藝術很感興趣,因為往往就是藝術才能容下他們的“野心”。王咪也不例外,高中畢業後便考取了加利福利亞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藝術史專業。這個結果王朔自然是非常滿意了,他也愈加為自己對女兒的包容政策感到驕傲。

王朔:女兒對我的評價,比讓我得一個諾貝爾獎還高興

不管王朔的甩手掌櫃政策再怎麼瀟灑,也擺脫不了作為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心疼。王朔怕女兒太辛苦,一直想要女兒回國呆在他身邊,這樣也可以把能照顧到的地方照顧到。後來女兒學成回國後,找工作並不順利,一直想要幫自己女兒一把。

但在王咪的認知裡,她努力學習有所成就,最後反而靠父親的手去成就自己,是很可笑的行為,所以王咪一直不接受父親的幫助。最後王咪還是靠自己進入了《藝術財經》做了一名編輯。看著王咪磕磕絆絆地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王朔有過心疼,但更多的是驕傲。王朔常常說,女兒就是他的一面鏡子,女兒的生活狀態也是他心中也是更理想的生活狀態。

在愛的作用下,王咪治癒了王朔在親情上的愛的缺失,而王咪也成為了王朔口中女性最美的樣子:“你必須只有內心豐富,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