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小情绪”,如同海底捞针?行为学“ABC观察法”来帮忙

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这句话一语双关,不仅表达了六月的天气变幻莫测,还体现出孩子的情绪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很多家长总会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总是无缘无故就发很大脾气,又是摔东西、又是尖叫哭闹的。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情绪太难懂,而是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这不,行为学“ABC观察法”就能够帮助你读懂孩子的小情绪,从而能够对症下药地疏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读懂孩子“小情绪”,如同海底捞针?行为学“ABC观察法”来帮忙


有次,我在商场里逛街的时候,听到一个男孩在大声哭闹,他的妈妈当着很多人的面斥责他,声音之大引起了许多围观群众的好奇心。原来是因为男孩想要自己憧憬已久的乐高玩具,但是遭到了妈妈的拒绝,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他就这样抽泣起来。而男孩的妈妈此刻没有选择去教育孩子,而是直接拉着他准备离开,就这样孩子闹得更厉害了,说什么也不肯走。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位妈妈也是尴尬至极,但却无计可施。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孩子向父母索要玩具是再常见不过的事,但是这并不代表家长应当要满足孩子所有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家长可以拒绝孩子,但拒绝的方式有很多种,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拒绝,想来无论是谁也不一定能够坦然接受吧。其次,这位母亲到底在什么地方出了关键性的错误、最终招致了这个难堪的局面呢?我想大家也都能够猜到——就是在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自己处理方式的错误,而是一错再错。最后,作为家长,应该明白的是,孩子在尚不能够完整地表达内心想法时,发泄情绪就是他们在表达的一种表现。孩子或许是害怕你的离开,或许是对陌生的环境不适应,又或者是得不到你的关注和爱护等等。当我们发觉很难理解孩子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ABC观察法”。


读懂孩子“小情绪”,如同海底捞针?行为学“ABC观察法”来帮忙


那么,到底什么是“ABC观察法”呢?

A代表前因,就是孩子哭闹前发生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发生就一定有它的时间、地点和起因。孩子哭闹的时候,先别急着乱下定论,想想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哭闹的原因是出自生理、病理、还是心理呢?生理和病理的解决方法往往简单粗暴:有时候孩子看到商品店里的糖果,并不仅仅是被花里胡哨的糖果包装所吸引,还有可能是孩子对于食物的生理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可能饿了,这种情况下,一些其他比较健康绿色的食品其实也能够代替糖果,这样就可以在不损害孩子健康的情况下解决孩子的生理需求了。病理需求不用说也知道,如果孩子生了病,身体不适,很容易牵扯到情绪,从而哭闹不止,这种情况也只能及时就医、利用其它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让孩子沉浸在疾病的痛苦中。

除了生理和病理之外,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是心理问题的解决。别看孩子小,孩子也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着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因为年纪小就会不存在。想想看,如果家长总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夸赞别人家的小朋友,那么小小年纪的孩子是不是也会产生一种抗拒与抵触的心理呢?这并不是孩子善妒,这是珍惜父母的爱的一种表现,首先就不能否定这种情绪存在的合理性。身为父母,在孩子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可以教给孩子有关于爱的道理,进而从小培养他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读懂孩子“小情绪”,如同海底捞针?行为学“ABC观察法”来帮忙


B表示行为,就是孩子哭闹行为的本身

对于不同的事情,孩子做出的反应也会不尽相同。比如,在离开了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环境的时候,孩子会本能地产生一种依赖的情绪;比如,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会抱有一种退缩、受挫的情绪;再比如,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想要的东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孩子会怀着一种失望的情绪。

在这么多情况中,家长面临的挑战其实无非就是观察孩子悲伤的程度。仔细观察一下,孩子是在真正悲伤地流泪,还是在耍无赖想博得你的关注?如果是前者,那么父母可以循循善诱,告诉孩子,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很长,眼前的这些挫折只会让成功的人更加坚强,从而培养孩子坚毅勇敢、不轻言放弃的美好品质;如果是第二种的话,父母可以等到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再让他明白:无缘无故地发泄情绪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是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读懂孩子“小情绪”,如同海底捞针?行为学“ABC观察法”来帮忙


C表示结果,就是观察孩子哭闹之后的行为

在了解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之后,我们不仅要使用恰当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还要学会观察孩子对于这个方式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如果我们说了很多人生道理,孩子却没能真正听进心里去,岂不是白费口舌了吗?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要找到自己的孩子最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孩子因为想要用橡皮擦掉作业上的错题,却不小心把作业纸擦破了,急躁的孩子有可能就会用眼泪来发泄情绪。其实,孩子很有可能是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我们可以选择让孩子去喝一杯水、暂时从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脱离出来,再帮孩子擦好作业上的错题后,再陪伴孩子一同改正题目。教育孩子不要畏难、热爱挑战难题的思维方式,必将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这就是行为学所提倡的“ABC观察法”,通过这种严谨周密的分析,相信每一个父母都能够准确地了解什么是孩子心中所想、也就不会再误以为孩子的小脾气都是无缘无故的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给父母的礼物,孩子有情绪并不可怕,这证明他在你面前是完全坦诚、透明的。如果没有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如果你现在就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进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当他知道这种方式能够达成他想要的结果之后,就一定会有故伎重演的那一天。


读懂孩子“小情绪”,如同海底捞针?行为学“ABC观察法”来帮忙


所以说,治标不如治本,只有深入剖析孩子的行为,恰当地使用“ABC观察法”才能够给予孩子最切实的帮助。这样一来,孩子的情绪问题解决了,家庭也会变得更加和睦。哪怕是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孩子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发生,也不用担心他会情绪失控了,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