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但是近日,哈妮克孜卻因為另一件事刷了屏。

這些天,有傳聞稱哈妮克孜疑似插足他人婚姻,並且遭到報復受傷入院。

由於事件實在過於惡劣,並且還牽扯到娛樂圈的知名藝人,因此消息一出就得到了吃瓜群眾的廣泛關注。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但是不久之後,哈妮克孜的經紀公司就發出了聲明,稱此事件為謠言;公司方還表示,該謠言嚴重損傷了哈妮克孜以及其他兩位藝人的名譽,因此公司決定要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藝人的合法權益。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以律師函的形式闢謠,這種形式我們不是第一次見了;被造謠因為某種不良原因受傷入院,哈妮克孜也不是第一個,在此之前,最著名的莫過於關之琳的“深夜醫院就診”事件。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幾十年的時間過去,為什麼這種荒謬的謠言還能被大肆傳播?這其中的某些原因,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開頭一張圖,其餘全靠編”

對於很多人來說,“娛樂圈”有幾分神秘的色彩,因為這個圈子離我們很近,但實際上又很遠。

說它“很近”,因為我們每天都會在各大媒體上看到關於娛樂圈的消息,對很多消息我們點評地津津樂道,“吃瓜”似乎成了很多人每日的待完事項。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但是實際上“娛樂圈”離我們又很遠,因為大眾看到的很多消息,其實並不真實。新聞本身追求的是“真相”與“時效”,其他領域的新聞,我們可以看到切實的採訪,和多方面的求真。

相比之下,很多娛樂新聞是經過“加工”的,比如說我們平時最感興趣的八卦,其中有很多都是由一張照片起,而關於照片的故事,其實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員的人為推測。

這樣一來,很多娛樂新聞的真實性就大打折扣。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再加上近幾年新媒體興起,大眾發聲的途徑不斷增多,媒體的專業度也參差不齊,這就導致很多消息都是沒有依據的捕風捉影。

近期關於哈妮克孜的謠言就是如此。

據悉,起因是由於哈妮克孜很久沒有更新社交軟件,於是就有人猜測是身體原因,之後就有了我們看到的“燒傷”謠言。無憑無據便進行猜測,這種做法的確不妥。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吃瓜群眾成了“謠言助推力”

除了信息的真實性不確定之外,大眾的盲目傳播,也是造成謠言四起的原因之一。

藝人作為公眾人物,深深的影響著大眾。

藝人在熒幕上光芒四射,會引起大眾的關注。還有很多藝人因為外形或者才華等原因受到強烈的追捧,同時他們也將最完美的一面展現給觀眾。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但正是由於在熒屏上的形象過於完美,觀眾就會不由自主地對藝人私下的一面產生了好奇心理。這種好奇心驅使著大眾去尋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真相。

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與藝人“完美形象”反差越大的信息,往往越能引起大眾的關注。這種心理與媒體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共贏”。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再加上,近年來社交軟件的不斷普及,大眾在進行轉發、跟評的過程中容易忽視對信息來源的追溯,這讓吃瓜群眾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謠言的助推力。

比如當年的關之琳事件,公眾就因為盲目跟風而忽略了對信息真偽的查驗。

整個故事的時間地點以及起因結果被描述的十分詳細,但是,媒體卻自始至終都沒有發表一張能證明此事的照片。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謠言滿天飛的背後,是對藝人名譽權的忽視

面對這些無憑無據的新聞,普通民眾看了或許只會微微一笑,或者把它當做是茶餘飯後與朋友聊天的話題,但實際上,每一個謠言,都與藝人的名譽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關之琳因為謠言受到的傷害超過了大眾的想象。除了“深夜就診”事件,她還曾經被傳聞插足他人婚姻,這讓她一度被貼上了“小三”的標籤。

或許是因為劉鑾雄,關之琳“小三”的印象早已在大眾的腦海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提起關之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仍是如此。

只是這其中的真真假假只有當事人最為清楚,對於媒體最起碼應在確保真實客觀的情況下再來報道,而對於大眾,謠言同樣是把雙刃劍,鍵盤俠之所以成為鍵盤俠,內心的醜惡是其根本原因,言辭惡毒又是何苦呢,心存一點善念不好嗎?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大眾的確有權利對藝人進行監督與評價,但是一旦越界,評價就變成了指責,監督就變成了“無中生有”,尤其是近幾年謠言頻出,在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眾對於藝人名譽的忽視。

藝人作為公眾人物,公眾形象的好壞與前途掛鉤。但是,當藝人受到詆譭,相比於事業,更重要的是謠言會藝人自身造成不良影響。

近幾年來,被曝抑鬱症的藝人越來越多,甚至因此造成的悲劇也不斷髮生。


從關之琳到哈妮克孜,那些漏洞百出的謠言,為何總有人信?


一段時間以來,越來越多的藝人選擇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一舉動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

藝人的這一舉動不僅是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眾對於名譽權的瞭解。

名譽權與藝人有關,更與我們每個人有關,“不傳謠不造謠”不僅是對藝人的尊重,更是對我們自身的保護,因為我們都不能保證類似的事件是否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謠言止於智者,希望公眾都能夠有明白是非的能力,也希望被謠言傷害的人,能夠儘快從黑暗中走出來,調整好心態,面對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