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对四川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把四川当成了夺取天下的基石,然而蜀汉政权,最终未能夺得天下。

不但如此,在历史上,依靠四川的富裕,山川的险要为依托的四川,从来没有产生过争霸全国的霸主,甚至半壁江山也不曾占有,他们反倒是总是为外来的力量攻破,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乱世之中,决定一个政权能否脱颖而出、战胜和吞并各路豪强并统一全国,会有诸多的原因,如何吸纳人才、如何发展经济、如何用兵征伐、如何运气爆棚……,但地理地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本篇文章,以地理地形的一个视角,分析为什么四川政权从来不能统一天下(这里所说的四川,主要是针对于四川盆地):

一、 四川的地理地形

通过全国和四川的地形图,可清晰的看出来,四川的地理地形很独特: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中国地形图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四川地形图

四川,古称巴蜀,“其地四塞,山川重阻”,东为巫山,南有大凉山和大娄山,西邻横断山脉,北接米仓山和大巴山。以长江为横轴,大渡河入岷江汇入,渠江、涪江入嘉陵江汇入。密集的河流,不仅提供了航道,也为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天然的盆地和险峻的山川,让四川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地区,这样的地形,让四川很容易成为一个政权的根据地、大后方,易守难攻。

从四川进入中原地带,主要有两条通道:

1、 第一条通道:往北,走广元市,进汉中,翻越秦岭,进入关中平原,一直通达西安。

2、 第二条通道:往东,走广安市,翻阅巫山,顺着长江三峡,水路或山路,一直到宜昌和荆州、武汉。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出川的两条通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独特的地理地形结构,是优势,也是劣势,别人攻不进四川,可你四川也攻不出去啊。

此外,四川盆地,诚为天府之国,经济也没想象的那么富裕,毕竟地域有限,人口有限,只能成为一个守成之国。所谓的蜀地农业富饶,只是相对而言,主要是气候条件稳定,水旱灾害稀少,但这种稳定,够四川本地消化,百姓不至于饿死,但想要为争霸天下提供足够的钱粮和人口,蜀地就力不从心了。

历史上的四川政权,只能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割地为王;等天下已经定的时候,四川地方政权注定成为举手投降、等待收割的角色。

二、 蜀汉诸葛亮的失误之处

蜀汉诸葛亮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谋略家,《隆中对》的总体战略是没问题,最终未能成功的原因,个人分析,主要为:

1、地理概念受制于时代

21世纪的现代,我们可以轻松的网上找到各种电子地图,精确的看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地形、距离等;即使在市场上,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册,随处可见。我们对于中国地形、四川地形可以清楚的分析和研究。

然而,这种精确的地图工具,诞生不过几十年而已。地图是随着测绘技术发展而来的,中国历史上几乎从来没有精确的地图,一些疆域划分甚至都是模糊的。即使在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一路都是靠着摸索或向导,才一步步的进军,大比例的地图可是一级战略机要物资。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天下地理概念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成都和荆州距离700多公里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蜀道难


公元200年前后的诸葛亮,一没有精确地图,二没有真正旅行全国,所谓的“天下”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诸葛亮对于四川盆地也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有限的文献,诸葛亮只是知道“蜀道难”,但绝对不可能知道难道什么程度。诸葛亮也不知道从汉中盆地进入关中平原,有多艰难;诸葛亮也不可能对益州和荆州具体相距多少公里,事实上相距700多公里,蜀道难的路况、也没有手机或电报,无法实时通讯。

所谓的两路进军中原、互相呼应的想法,理想是丰满的,实现是多么艰难。

这不能说是诸葛亮的错误,只能说是局限于落后的时代和地理概念。

2、天时不对

四川地方政权如果想进军天下,如果想区区一个小盆地的基业,人口有限、经济有限的情况下,上演蛇吞象取得天下的奇迹,更加需要一个条件是天时,这一点,诸葛亮《隆中对》里也提到了:必须“天下有变”。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天时不力

只有中原陷入混乱、纷争的状态,中原政权极度虚弱之时,四川政权积极出川,才能有机会逐鹿中原,火中取栗。

三、 蜀汉政权若想夺取天下的几步

总结其历史上先后覆灭的四川政权的经验得失,结合地形,分析蜀汉政权,若想得到天下,步骤应该是:

1、天时合适,中原陷入混乱或虚弱状态。

2、 首先必须要获取汉中盆地,作为中转基地

对于蜀汉政权,由于向东,走广元,更多的是长江三峡水路,顺流而下容易,想撤军,很难。

因此出川的道路,主要是北上走,广安一条线路。翻越相对容易的大巴山,获取汉中盆地,是必须的。

只有控制住汉中盆地,作为一个前进基地和中转站,才能继续翻阅秦岭,进军关中平原。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成都、汉中、西安三者的关系


3、奇兵翻越秦岭,果断拿下关中平原

从汉中盆地到关中平原,是一个关键步骤。关中平原是天下龙兴之地,进可攻取天下,退可守着关中,想得中原,必须拿下关中,作为出川后的战略基地。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关中平原的龙兴之地

历史上,唯一的成功出汉中,获取天下的,是汉高祖刘邦。鸿门宴之后,刘邦被分封到汉中盆地,刘邦为取得项羽的放心,把秦岭的栈道都烧毁了,表示自己安心在汉中扎根。

这个时候的天下,各路诸侯不服项羽,中原陷入混乱和纷争,无暇顾及远在深山中的刘邦。而项羽安排在关中平原的三个诸侯小国: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都是秦国降将,漫不经心。

刘邦在汉中养精蓄锐后,“暗渡陈仓”,奇兵翻越秦岭,果断拿下关中平原,为获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反观蜀汉诸葛亮,拿下汉中之后,最好一次拿下关中平原的机会是:第一次出祁山

公元228年,刘备曹操等第一代诸侯,都已经去世了,曹魏和蜀汉各忙各的内政事宜,已经多年没有战争了,曹魏对于关中平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守军不多。

这个时候,诸葛亮最佳的方法不是一味求稳妥的,绕道陇右祁山道去徐图天下,而绝对应该采取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奇袭长安。或者再稳妥一些,一半兵力绕道陇右,一半兵力走子午谷。一味的排斥和弃用魏延的计策,怎么说,也是过于稳妥的。

对于军事经济实力较弱的蜀汉政权,想要袭夺天下,只有靠出奇策。等待曹魏重视、重兵驻扎关中平原之后,诸葛亮就再无机会了。

透过地形看历史兴衰——蜀汉政权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诸葛亮进军关中的四条通道

四、结束语

四川作为一个独特的盆地结构,诞生了一些独具四川特色的地方政权,这些地方政权,尤其是志在天下愿望最强烈的蜀汉政权,最终都未能实现统一天下的梦,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和综合的,但地形也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古人缺乏详细的地理概念和地形细节,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透出地形看历史兴衰,你会发现另一个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