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西安,十三朝古都,地处关中平原,北濒渭河,南依秦岭,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关于西安,有着说不尽的灿烂文明,但我们今天不聊历史,而是来看看困扰古都近100年的地质灾害——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为因素作用下,岩土体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地质现象」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前世—西安历史上的地裂缝

据史料记载,西安地区历史上至少发生过15次“地裂”现象,其中9次与地震相伴而生,最早是公元前194年(汉朝),“五月城中地陷三十丈,六月地拆家陷死,八月地裂广三十六长百三十丈。”《太平御览》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不仅如此,在1556年华县发生8级地震时,《康熙咸宁县志》记载:“西安地裂缝横竖如画。”

今生—长安十四裂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西安主城区先后出现了14条呈北东70°左右、带状分布的地裂缝,其分布之广泛,危害之巨大,在国内外城市建设中实属罕见,地裂缝所经之处,地表建筑物开裂坍塌、地下洞室错断塌陷、道路扭曲变形,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发展。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西安城区14条地裂缝分布图

1 地裂缝的危害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大雁塔向西北倾斜近1m(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地裂缝遗址(右)

西安作为文明古都,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遭受地裂缝的“侵蚀”,以大雁塔为例,由于过量开采承压水,不均匀沉降生成地裂缝,大雁塔一度向西北倾斜近1m,近些年通过封闭塔周围水井,目前大雁塔正逐步往中轴线回返。

右图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形成的一处地裂缝,此处原为建大的图书馆,原馆拆除后保留了产生地裂缝的部分建筑基址,并在遗址上挂有“原图书馆地裂缝遗址”的牌子。裂缝内长有杂草,长约16.5m,宽约3.5m。此处裂缝为研究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提供了资料,并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与研究意义。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西安南二环长安立交桥地裂缝(左);地裂缝导致的危楼(右)

位于西安南二环的长安立交桥自1994年建成投入使用后,由地裂缝导致的错位最大已达40cm,严重影响了桥体稳定性,另外,立交桥下路面也可见明显裂缝,呈北东65°,宽15-30cm(已修补)。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西安韩森寨寨长乐新城E区楼房

西安部分处于地裂缝带上的建筑群,因为地裂缝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普遍出现开裂变形,裂缝呈上宽下窄,并且地裂缝经过的地下设施,在长期拉张应力的作用下,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混凝土和金属管道往往被拉断,上下错开,地裂缝两侧错动导致地铁隧道结构开裂,设施变形。总的来说,地裂缝给城市建设出了道难题,如何在合理规避裂缝的前提下进行基础建设,还需要科研人员与市政管理人员进一步思考与规划。

2 地裂缝的成因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都可以导致裂缝的产生。关于西安地裂缝的成因机理,研究初期主要包括构造成因说以及地下水成因说,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将二者统一的活断层成因说较好的揭示了西安地裂缝的形成演化。

①构造成因说

西安地处临潼-长安断裂带,其为渭河盆地北东向的铲状正断层,错断中心位于西安市东南郊,而如今14条主断裂基本都处于断层上盘(北西盘),受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作用,上盘的下降诱发一系列次级小断裂,其走向与主断裂相同,倾向与之相反,西安地裂缝就是临潼-长安断裂在新构造时期以来受北西-南东拉伸应力下诱导生成的一系列次级断裂。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临潼-长安断裂活动模式(a)及导致的次生断裂(b),据李新生(1994)

②地下水成因说

西安市于1970年以后大量开采承压水(150-300m),由于过量集中开采,地层补给量远小于开采量,城区承压水位不断下降,继而引起大面积差异沉降,沉降两侧岩土体变形超过其极限应变能力而导致地裂缝产生。

据统计,西安地裂缝产生部位与承压水位差异下降高幅度地区分布吻合,延伸方向也一致,侧面印证了地下水成因说的可能性。

③活断层成因说

通过对标志层的古土壤层错断断距研究以及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分析,发现断距随着埋深而增加,并且西安地裂缝具有周期性活动的特征,在渭河盆地历史中,地裂缝强烈活动期集中在汉、唐、明三个时期,并且地裂活动和地震活动在时间尺度上极为接近,故有学者认为西安地裂缝是因为现今处于活断层的活跃时期,加之过量开采承压水进一步使断层活化,综合致使地裂缝发生。

3 地裂缝的防治

西安地裂缝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由于地裂缝本质是深部构造活动向地表延伸的断裂活动之痕迹,因此人类无法阻止其活动。所以只能是在查明其分布范围之后,在拟建物规划设计时予以避让,在地裂缝影响范围内的建筑采取相应结构措施进行防护。

1. 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

研究表明,西安地裂缝活动量70%-90%是由抽取承压水引起的,所以只要控制承压水开采,就能控制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强烈活动。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地裂缝活动导致水管破裂

西安市1990年8月起引入黑河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后,部分地段承压水开采量减少,该地段内地裂缝活动有所减弱,使地裂缝灾害大为减缓。

2. 采取合理的避让措施

由于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物破坏的难以抵御性,地裂缝灾害防治主要以避让为主,其关键是合理避让距离的确定。

西安地裂缝的“前世今生”

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应增加其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体型应简单,体型复杂时,应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分为几个体型简单的独立单元,单元长高比不应大于2.5。

3. 加强地裂区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通过对地裂缝的长期监测,设置各种监测点,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动向。通过观测资料的长期积累,了解地裂缝活动的时空特点,以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并对西安地裂缝今后的活动状况进行预测,为城市地裂缝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新生.对西安地裂缝形成机制的几点新看法[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4(02):75-80.

[2]高金川,王四海,王雪芹.西安地裂缝活动现状与防治对策[J].勘察科学技术,1998(06):7-11.

[3]石玉玲,门玉明,彭建兵,刘洋.西安市地裂缝对长安路立交桥致灾机理调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02):65-69.

[4]沈红艳,付善春,李世成,王福龙,刘佳易.西安地裂缝成因机理及灾害防治措施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04):83-87.

美编:鲁方圆

校对:李玉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