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攀枝花長大的孩子,許多都有過住乾打壘甚至蓆棚子的經歷,小時候我們一幫孩子也都喜歡用小石子和泥巴修建小房子,構建自己的小屋,那時候模仿建造最多的就是隨處可見的乾打壘。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攀枝花建設初期,廣泛開展學大慶精神,民用建築方面普遍推廣修建乾打壘。

乾打壘這種房屋,很適合初期山區建設交通運輸不便、各種建築材料極度缺乏的攀枝花,加之攀枝花的山地地形條件,又不缺石頭和泥土,而當時多為平房的乾打壘對房屋基礎要求也不高,所以很快就在攀枝花四處推廣起來。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許多人都盼著能早點住進乾打壘,至少厚厚的土牆安上門窗,頂上再加個蓋,好歹也像個家,不像茅草房和蓆棚子,一颳風下雨就緊張,就是在自己屋子放個屁,都能對別人家產生影響。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乾打壘修建最開始時使用傳統的木質夯錘,用人力夯實土牆,後隨著生產工具的不斷優化,又使用夾板夯、風動錘、蛙式錘等簡易機具施工。因此,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工勞動強度也降了下來。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在修建了太多幹打壘後,許多建築單位還摸索制定出一套乾打壘的施工技術規範,使得這種建築更加科學合理。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1965年5月,建工部三局第二建築工程公司開始使用自制電動夯錘築牆,並根據施工實踐制定了《乾打壘施工暫行規定》,包括土料選擇、基礎施工、土牆構造和夯築、屋面結構、裝修要求、土牆允許偏差都做出了明確規定,這為當時推廣乾打壘建築提供了技術支持。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就佩服那個年代的這股子“認真勁”,幹工作什麼都要有依據,絕不總乾沒把握的活,怎麼也得搞出點什麼“經驗、技巧和規範”出來。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即使如今的攀枝花,你如果走到一些偏僻點的地方,還能見到有人住在早期建築的乾打壘裡,可見當時修建質量還是不錯的,至少攀枝花的多次地震都沒能使其倒塌。

攀枝花的乾打壘 曾為無數人構建過一個樸素溫馨的家

從那之後,乾打壘就密佈在攀枝花的山水之間,為無數攀枝花人擋風遮雨,構建了一個個樸素但卻溫馨“家”。

那是如今住在高樓大廈也無法取代的一份甜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