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提起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直以來老輩們就非常喜歡用俗語來教導我們,這些俗語也是他們的經驗所得,當然了,大多俗語也都是有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像是我們經常會提起的一句俗語“此地無銀三百里”,這句話相信的大家都十分熟悉了,但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少人知。

“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提起

首先這上半句“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背後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在歷史上有一個叫張三的人,擁有三百兩銀子,可以說是非常土豪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張三一直都擔心將這麼多銀子放在家中會不安全,於是思來想去,終於想到將銀子藏在土中就沒人會知道了。但埋下後,他還是非常擔心,於是便靈機一動在這藏銀子的地方,立了塊牌子,上面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

“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提起

而更有趣的是,張三立牌子的這一幕還恰巧被隔壁的王二看見了,這瞬間就激發了王二的好奇心,等到張三走後,王二便趕緊上前一看,看到牌子上的字眼,最終還是沒忍住挖地幾尺,果然發現了這裡有這三百兩,於是他便打算將銀子帶走,但想了一會,還是非常害怕被人知道,於是便學著張三的做法,在旁邊立了個牌子“隔壁王二不曾偷”。

“此地無銀三百兩”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提起

所以說這下半句“隔壁王二不曾偷”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提起,因為這簡直就是多餘之舉,不得不說,兩人都是自作聰明,但在我們看來確是十分愚蠢,畢竟這也是相當於“畫蛇添足”,實在多餘。而全句“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就是為了告誡我們做錯事不要想著怎麼去狡辯,這樣也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那麼對此,你們還有什麼不同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