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精華:孔子身教禮儀細節,從吃飯到祭神處處有講究

孔子在各種場合很重視言談舉止的禮儀細節,總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為弟子們做出表率和榜樣,用以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

《論語》精華:孔子身教禮儀細節,從吃飯到祭神處處有講究

論語中的禮儀細節

01、吃飯前應該做什麼?

原文: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鄉黨》

譯註:雖然是粗米飯青菜湯,吃前分出一些祭祀祖先,一定像齋戒時那樣(嚴肅、恭敬)。

解析:古人飯前都要祭祖,就是把飯桌上各樣食品都分出少許,放在食具之間祭祀一番。而且表情一定要嚴肅、恭敬,就像齋戒一樣虔誠。

《論語》精華:孔子身教禮儀細節,從吃飯到祭神處處有講究

就算是粗茶淡飯也不能忘了供奉祖先

02、什麼樣的席不能坐?

譯註:地上的座席放的不端正,就不能去坐。

解析:就座的時候,席子擺放不端正,就不能去坐。一定要調整端正了,才能去坐。這樣,給人感覺正統規正。

《論語》精華:孔子身教禮儀細節,從吃飯到祭神處處有講究

端坐於席上

03、飲酒時應該讓誰先就座?

原文: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黨》

譯註:鄉里人聚在一起喝酒,(先讓)老年人出來,(然後)這才自己出來。

解析:尊敬老年人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古時就是這樣。孔子任何時候都表現謙恭、恪守禮儀,喝酒的時候讓老年人先就座,自己才能落座。

《論語》精華:孔子身教禮儀細節,從吃飯到祭神處處有講究

飲酒時應該讓長者優先

04、如何參加祭神儀式?

原文: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鄉黨》

譯註:鄉里人舉行迎神驅鬼的儀式,(孔子)穿上朝服站在東邊的臺階上。

解析:在鄉里舉行儺祭儀式上,孔子一定身穿正裝朝服,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東邊的臺階上,表現莊重、敬畏。雖說“敬鬼神而遠之”,但在鄉里人驅儺儀式上還是神態嚴肅,迎候鄉里人驅儺隊伍,體現推崇禮制的精神。

《論語》精華:孔子身教禮儀細節,從吃飯到祭神處處有講究

祭祀時要穿正式的服裝

05、如何待客?

原文: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鄉黨》

譯註:託人問候在其他國家的朋友,向託付的人拜謝兩次為其送行。

解析:孔子在與外邦人士交往時,更是十分重視禮儀細節,請託求人都要拱手相拜兩次才行。與陌生人交往,只能以真誠謙恭打動對方,禮儀上的尊重才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論語》精華:孔子身教禮儀細節,從吃飯到祭神處處有講究

待客之道也應注意細節

孔子在各種不同場合地點處處以仁德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言談舉止、迎來送往表現出來的禮節、習慣都要符合禮的規定,一舉手、一投足都讓人覺得謙恭正派,具有謙謙君子的風度。也正是通過這些身教,向弟子們詮釋了“禮”的真正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