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3年最有可能跃升为一线的城市有哪几个?原因是什么?

菠萝蜜不甜


1、三年以前还只是北上广!

记得有部电视剧,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作为一线城市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自从2017年开始,深圳的GDP跃居广州之上,一线城市就变成了四个,北上广深,毕竟北上广喊了那么多年,你不好把人家广州给甩一边去吧,所以名额就增加到了4个(话虽如此,也有不少人喜欢说北上深,这个依然是按照GDP进行排)。

2、只有GDP超越广州,才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那时一线城市会有5个!

我们看下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的各城市GDP排名和增速。

如果按照这个排行看,只有天津、重庆、苏州三个城市有可能,不过从发展势头看,这3个城市里重庆最猛,苏州最稳,天津则有点滑落了。

至于题主提到的那四个城市,杭州、长沙、武汉、成都,别说2-3年了,就是5-6年也没有可能。



投资和理财那些事儿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当然除了一线城市还有每年由第一财经周刊所评选的15座“新一线城市”。2019年的15座新一线城市分别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要说2-3年最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还是这15座新一线的几率最大!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分析,选出最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的城市。

成都市:

简称蓉,四川省省会。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人口1605万,GDP15342亿元,同比增长8%。对于成都这个城市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随着歌曲《成都》的一炮走红,这个美丽的城市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甚至是旅游计划,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一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还是有难度的。

杭州市:

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曾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誉。人口949万,GDP13500亿元,同比增长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有着冠绝天下的美丽风景。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二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难度很大。

重庆市:

简称巴和渝,别称巴渝、山城、渝都、桥都,雾都,是我国直辖市、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人口3372万,GDP20363亿元,同比增长6%。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被中华民国定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也是极具历史色彩的一座城市。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三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同样难度很大。

武汉市:

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t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2016年被列为超大城市。人口1112万,GDP14847亿元,同比增长8%。说到武汉,大家都能想到有着‘天下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古代很多诗人都为黄鹤楼谱写过美丽的诗句。新一线城市中排第四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也是难度很大。

西安市:

古称长安、镐京,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t工业基地。人口1255万,GDP8349亿元,同比增长8.2%。西安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同时还是“世界历史名城”,也是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新一线城市中排第五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难度很大。

苏州市:

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人口1068万,GDP18597亿元,同比增长7%。人均GDP全国排名第五!俗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另一城市。风景秀丽。新一线城市中排第六位,2-3年发展成为一线城市难度也不小,但是个人认为苏州是最有优势的!

后边的城市就不一一为大家列举了,2-3年成就另外一座一线城市的难度是巨大的,但是5G将出,时代又将被改写,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恒泰财经


苏州还有可能,杭州、长沙、武汉、成都都没有可能。

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还是两者 皆有?

2018年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如果要选一个城市未来能够成为一线城市,也只有从前十名的城市当中去挑选了。毕竟第十一名的南京的GDP只有1.32万亿,只相当于一线城市中最弱的广州的57.4%。


假如以GDP的绝对值规模来评定一线城市

我们把广州设定为最低的门槛,2.3万亿就是一线城市的门槛,那么未来3年时间至少有3个城市是可以进入这个门槛的,那就是重庆、天津、苏州。

1、重庆

重庆2018年的GDP是20363亿元,名义增速5%,过去3年重庆的平均名义增速是9%,而过去2年的平均名义增速是7%,由于重庆近两年的GDP在放缓,我们在未来三年取7%的增速,那么3年后,重庆的GDP将达到2.49万亿,这个规模已经达到了2018年深圳的经济体量。

2、天津

天津2018年的GDP是18810亿元,名义增速1.4%,天津的GDP挤水分也是出了名的,过去3年的平均名义GDP增速是4.4%,过去2年的平均名义GDP增速是2.6%,假设未来3年天津的GDP名义增速平均为4%,那么3年后天津的GDP为2.03万亿。没有达到广州的水平。

3、苏州

2018年苏州的GDP是1.86万亿,名义增速是7.5%,过去3年GDP名义增速为8.7%,过去2年GDP名义增速为9.9%。我们假设未来3年苏州GDP的名义增速是8%,那么3年后苏州的GDP为2.34万亿,刚刚超过广州目前的经济规模。那么苏州也是能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平。

4、武汉

2018年武汉的GDP是1.48万亿,名义增速是10.4%,过去3年的GDP名义增速是10.8%,过去2年的GDP名义增速是11.6%,假如未来3年武汉GDP的名义增速为11%,那么3年后武汉的GDP将达到2.02万亿。这个规模距离现在的广州还有一段距离。

总结:在以上上个城市中,武汉的增速最快,但是3年后也达不到目前广州的水平——2.3万亿,只有重庆和苏州在3年后能够达到目前广州的经济规模。

如果以人均GDP为评选标准

2018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名如下,深圳最高,为19.33万元,排名第二位的是山东东营,为19.27;排名第三位的是内蒙古的鄂尔多斯,为18.19元。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以15.77排在第7位,北京以13.97排在第11位,上海以13.51排名在14位。


只有苏州的人均GDP是以17.41排名第5位,都超过了广州、上海和北京,所以,如果是只以GDP总量已经人均GDP两个指标来评定一线城市的话,3年后苏州就能够达到目前广州的GDP规模,人均GDP超过广州更多。南京、杭州的人均GDP都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GDP规模还是偏小。

总结:一线城市是各个城市在长期竞争中形成的,首先是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然后是政治地位、科技地位等等,重庆和天津作为直辖市,但是全国影响力有限,人均GDP也偏低,科技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能够拿来竞争的。杭州这几年在科技上有不少独角兽企业诞生,甚至超越了广州,但是经济规模体量偏小,这个是人口决定的。苏州在经济上非常强劲,规模大,增速也快,但是政治地位不够,只是依靠制造业,在商业上的影响力仍然不够,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苏州勉强可以划进去。


壹号股权


要成为一线城市,肯定最重要的一条是看经济。

而经济当中,GDP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GDP达标了,未必能成为一线城市,但是,如果GDP都不达标,或者差距太远,那肯定是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的。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各大城市的GDP排名:

如上图所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是第一梯队的,GDP破2万亿了。

接下来的天津、苏州、武汉、成都、杭州,依次排名第6到第10.

这个是前些年的。

最近的则是天津跑到了重庆前面,成都跑到了武汉前面。

所以,从GDP总量来看,未来有望变成一线城市的,也就这么几个。其他可能性更小了。

当然,未来2-3年,我觉得都不太可能,这么短时间,不太现实。


从人均GDP来看。

除了GDP外,更重要的其实是人均GDP。

上图是2018年中国城市人均GDP排行榜。

深圳排第一,但是排在第二、三的却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东营和鄂尔多斯。

无锡和苏州则是排在第四、第五。


结合GDP和人均GDP,未来有望成为一线城市的,苏州有蛮大概率。


但是,苏州其实对于外资经济的依赖还蛮严重的,而现在大环境是外资在“撤退”,所以,未来2-3年是不太可能跻身一线城市的。


综上,我觉得,未来2-3年可以跃升为一线城市的,一个都没有。


冯起升


什么是一线城市?

  • 按国家行政说,一线城市为一级行政城市,指中央直辖市!
  • 全国共4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 第二类指非国家层面楼市、经济方面的商业魅力城市。
  • 全国共4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第一类,中央直辖市,近几年可能性不大!

  • 上述4个直辖市全部由计划单列市升级!
  • 目前,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单列市都有可能!

第二类就比较随意一些,主要看商业魅力和楼市情况,政治、交通、科教、医疗、文化等次之。

  • 例如,深圳,医疗、卫生、教育、社会功能断板非常明显,但经济繁荣!
  • 根据深圳模式,几个省会城市很难升级为一线城市!
  • 主要原因是社会责任负担太重。

①城市需负责省区大学教育培养,在校大学生多!

②省区医疗责任重,需建设大量社会功能设施,吃财政人员比例高!

③楼市不能过高,必须承担基本保障!

④不能无限默认996式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

⑤社会功能为主,经济为铺,大量流动人口不能落户和婚育率极低不能由省会摸范带头!

  • 特殊原因造成的省会城市--广州市,己经出现乏力,其他省会更无力。
  • 近期可能性不太,长期只能从苏州、宁波、青岛等非省会城市产生,同时广州也将退出。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只有武汉

工业强,一切强

本来重庆不错,地理位置比武汉差

天津也不错,是北方,发展也就到头了

杭州工业差

杭州就是一个小而美的旅游城市

淘宝倒闭也就到头了

淘宝有可能还有几年时光,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

有键盘侠不负气

凭什么是大武汉

工业

教育

医疗

交通

第一,第二产业都发达,第三产业发展也会的

武汉都是有竞争力

德国,日本,就是榜样

工业强一切强

德国1945年.失败重新发展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一个好的制造工业对城市发展是多么重要,



上海美容老兵


我们最熟悉的一线城市有北、上、广、深,四个,可是不熟悉的一线城市却有,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天津市、苏州市、西安市、长沙市、沈阳市、青岛市、郑州市、大连市、东莞市、宁波市,这十五个!

不过后续的这十五个虽然在2017年被定性为新一线城市,可是它们的排名只是比二线城市靠前,但是与北上广深这四个标准的一线城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这些新一线城市,想要在2―3年就升级为准一线城市,像北上广那样的城市,说实话他们市长的压力将会是巨大的!

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我说的只是2―3年不可能,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有新的城市崛起跻身准一线城市的,但是2―3年有点难!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有地域局限性的,而且时间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某企业或个人2―3年发生飞跃发展很容易,可是想要让一座城市短时间飞跃有点难,因为很多建设并不是短时间就会建设成功的!

以后中国肯定会出现很多的准一线城市,但是2―3年之内,有点勉强!


怕回家的人


未来2-3年最有可能升为一线城市的有那几个,我实话告诉你吧!2-3年之内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一线城市出现,如果推迟到10-20年的话可能有那么几个城市会升为一线城市!要想升为一线城市首先要达到一线城市的标准:一线城市的标准为:1500万常住人口,主城区1200万。GDP总量排前八,人均GDP排前十。经济独立性强,不依赖其它城市的才能被升为一线城市。我看好以下几个城市。

第一个重庆市,直辖市,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为1329.45平方公里;GDP 为14309.18; 人均46940元;常住人口3048.43万。

第二个天津市、直辖市,中国北方工业城市、京津冀港口核心城市。成区面积为885.43平方公里;GDP为 13449.50; 人均86098元;常住人口1562.12万。

第三个成都市、四川省省会,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四川人口大省的支持,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615.71平方公里;GDP 9725.40; 人均61098元;2常住人口1591.76万。

第四个武汉市、湖北省省会,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交通枢纽。成区面积:566.13平方公里;GDP 9397.17; 人均87284元;常住人口1076.62万。

第五个杭州市、浙江省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506.09平方公里;GDP 9018.40; 人均98154元;常住人口918.8万。

第六个苏州市,江苏省地级市,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458.29平方公里;GDP 12387.9;人均116347元;常住人口1064.74万。

第七个南京、江苏省省会、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成区面积:755.27平方公里;GDP 8703.48;人均105242元;常住人口827万。











爱上了是谁的错57


客观地说,如果非得问今后哪座城市可以跻身于一线城市,唯有可能性的就是成都。至于其他城市,已经没有机会再成为一线城市。

因为从国际来看,通常一个国家只会有一两座一线城市,不过中国的版图这么大,可以多容许多两三座一线城市,顶多就是再加上成都,京沪武深成,五大一线城市。

其实,首先要明白的一个事实就是一线城市的数量只会减少而不是增加,随着总部、资源、决策权、流通渠道越来越向少数的几个大城市集中,一线城市只会是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首先是因为市场经济发展,是减少流通层级和集中资源,这才有利于市场流通的经济性和高效性。以前商品流通可以厂商分散多区域中心区批发流通,到现在全国性渠道商、代理商和交易中心的形成,其实是剥夺了广州等城市成为一线城市的可能。

其次,一线城市是需要的腹地的,一个大的区域只能容得下一座一线城市,这样导致一些城市被淘汰,比如华北的天津,华南的广州,华东的杭州和南京,华西的重庆和西安,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等大中心城市的树荫下,已经失去了成为一线城市的可能!

为什么是成都,因为广袤的西部确实是京沪武深四大一线城市的辐射的空白,广袤的西部腹地确实需要一座一线城市,因而成都成为一线城市也是众望所归。

所以,今后中国的城市格局已经很稳定了,目前,京沪武深一线城市的格局已经很完善成熟。除了成都有进去一线城市的可能性,实话实话今后再增加一线城市的可能性很小。


武大东湖


未来有可能跃升为一线的城市,首选必定在15个新一线城市当中脱颖而出。该榜单标准依托商业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以及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来评选,根据公布的2018年榜单显示,15个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以及无锡。未来2~3年最有可能会跃升为一线的城市有哪些,因为时间比较短,2~3年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一线城市产生。


按成为一线城市的潜力,我给出的排名是成都,重庆,天津在第一等级,武汉,郑州,西安在第二等级,杭州,南京,青岛在第三等级。但是未来的2-3年内,应该没有太大希望,有某个城市从新一线城市晋升为一线城市,未来5-10年或许还有希望。 因为从目前来看,四大一线城市的领先地位还非常明显,不那么容易接近。相对看好成都,因为一方面成都超过1500万人口,另一方背靠着一亿人口的四川省;软实力上川蜀文化正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甚至形成了蓉漂一族。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要看综合实力,单一指标指好无法走远。郑州虽为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已超千万,经济规模也刚刚迈入万亿俱乐部,但综合实力无法与西安相比。况且,西安有一带一路加持,又贵为西北龙头,近两年已开始复苏,后劲十足,增长潜力巨大。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未来十年,成都、武汉和西安最有机会成长为一线城市。当然,只是个人综合分析判断,斜刺里杀出一匹黑马也未可知。希望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诞生出更多的一线城市,甚至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