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創造了流行?流行的奧祕何在?如何才能創造流行?

引爆點讀後感

一 引爆點

社會流行潮爆發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引爆點”。

引爆流行的三個法則: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環境威力法則。

個別人物法則,比如聯繫員、內行和推銷員。即一小部分人的行為,傳染到了其他人身上。

附著力因素法則,即流行物本身所具備的要素,有讓人過目不忘或者至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著力。

環境威力法則,環境極端重要,甚至一個微小外部環境的變化,就能決定流行或者不流行。——比如懲處地鐵站小錯誤逃票和清洗塗鴉,就能降低地鐵站犯罪率。

150法則——當一個組織的規模超過150人時,組織成員之間的溝通開始存在問題,層級之間的界限開始嚴格。

別看我們身處的世界看上去很堅固,或者說很頑固,雷打不動,火燒不化,其實只要找到那個點,輕輕一觸,它就會傾斜。巨大效果是由一個很小的變化引起的。變化微小,但效果巨大。

這個點就是“引爆點”。

二 個別人物法則

個別人物法則,通過自己的社交、自己的活力、熱情和個人魅力把流行推廣開來。

80比20法則——極少數人完成了絕大多數工作,在所有情況下,一項工作的大約80%都是由參與工作的20%的人完成的;80%的犯罪活動由20%的犯罪分子所為;80%的交通事故由20%的司機造成;80%的啤酒被20%的喝酒者喝掉。

社會流行浪潮的發展過程與傳染病的爆發相似,也是由屈指可數的人驅動起來的,這跟他們是否擅長社交、是否精力旺盛、博學與否以及在同類中的影響力如何等因素。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由列剋星敦的保羅·裡維爾的騎馬夜行引起,這可能是歷史上口頭傳播消息最著名的一個實例。

在很大程度上,發起任何一種社會流行的成功要取決於信息傳播者所特有的社交天賦,傳播相同的信息,裡維爾能引爆流行而戴維斯沒有做到這一點。

裡維爾和戴維斯這兩種人到處都是,我們常常不能充分認識到他們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把這些人成為聯繫員、內行和推銷員。

多數人的圈子並不大,而且涉及的領域也不廣,總得來說,人們所選的朋友往往與自己屬於相同年齡層和相同民族。

六步分離法則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之間僅僅有六步之遙,它的實際意義是,個別一些人與其他所有人相隔僅一步之遙,我們通過那幾個個別人物與世界聯繫起來的。

我們的社交圈並不是環形的,而是金字塔形,金字塔的頂部只有一個人。——這些把我們與世界聯繫起來的人、把我們引入社交圈子的人,這些我們生活中非常依賴的人,就是聯繫員,他們具有把全世界的人聯繫在一起的天賦。

1.成為一名聯繫員,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首先也是最顯而易見的標準是:聯繫員結識的人非常多。

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的研究《找到一份工作》中,發現56%的受訪者是通過個人關係謀得工作,18.8%通過正規渠道找到工作,20%的受訪者是自己直接申請職位的,最好的牽線辦法是通過個人關係,這一點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過利用個人關係大多數屬於“微弱關係”,那些利用個人關係找到工作的人種,只有16.7%與自己的求助者經常往來;而55.6%的人偶爾見到求助者,28%的人很少見到牽線人。而且,通過朋友介紹通常都找不到工作,一般都是靠僅有一兩面之交的人找到了工作。

格蘭諾維特認為,要想了解新工作的有關情況,“微弱關係”總是比牢固關係發揮的作用更大,因為朋友與你自己所瞭解的情況差不多。而另一方面,微弱關係的人則生活圈子不大一樣,很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瞭解的情況。——微弱關係的威力。

2.內行

正如我們是依靠一些人把我們與其他人聯繫起來,同樣地,我們也是依靠一些人把我們與信息聯繫在一起。既存在人際疏通專家,也存在信息傳播專家(內行)。

當然,有時候這兩種專家能合二為一。

內行與眾不同的關鍵之處在於,他們並不是被動地蒐集信息,而是一旦發現了這種辦法,回想把它散佈出去。內行們瞭解內情,也有能力把信息迅速口頭傳播出去。內行的與眾不同之處並不在於他們掌握了這麼多內情,而在於他們把內情散播出去的方式。

內行就像一名教師,但他在更大程度上又像一個學生。內行是真正的信息經紀人,他們與人共享和交流信息,但要發起一場社會流行潮,就得說服一些人去做一些事。

3.推銷員

在社會流行潮中,內行們就是數據庫。他們為大家提供信息。聯繫員是社會粘合劑:他們四處傳播信息。但是,還有一群專門的推銷員。如果人們對傳來的信息並不相信,他們就有能力說服大家,而且與其他兩種人一樣,這些人對於發起口頭信息傳播潮也至關重要。

非文字性暗示與文字性暗示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我們在講話時,微妙的周邊環境可能比談到的內容更重要。

觀察事物時,伴以簡單的身體運動,就能對我們的感受和思維產生巨大影響。

這兩項研究給我們的啟示,其實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啟示,就是說服工作往往是通過大家不喜歡的方式發揮作用。我們不能把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傳播者的口才上,我們應該關注那些微妙的、隱蔽以及沒有付諸於語言的東西。

兩個人交談時,不僅姿勢動作和諧同步,而且對話節奏也協調一致。——人類交流的同步運動現象,移情,是人們相互交流的一種方式,模仿是人們互相感染情緒的一種方式。

情緒具有感染力,這完全出於人的本能,如果我們周圍有人心情愉快,我們自己的精神也會變得愉快起來——情緒不僅可以由裡向外流露,而且可以由外而內影響的,如果我能讓你發笑,就能讓你開心。如果我們能讓你皺眉,就能讓你傷心。

有些人善於表達各種情緒和感情,這些人比其他人更具情緒感染力,心理學家把這些人稱作“情緒發送者”,有些人具備這方面的天賦。

美國獨立戰爭,並不真正始於列剋星敦之戰,它始於那個寒冷的春天的早上,從一個小馬童開始,憑著為數不多的幾個極為特殊的人物,一股口頭信息傳播浪潮席捲了整個新英格蘭地區。——這些特殊人物,就是幾個推銷員和一個同時具有內行和聯繫員天賦的男子。

三 附著力因素法則

把消息傳播出去,一個重要部分在於怎樣確保消息不會從聽到者的一個耳朵進,而後從另一個耳朵出去,信息有了附著力,就意味著它會對人產生影響。

附著力法則告訴我們,有一些特別的方式能夠使一條具有傳染性的信息被人記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辭和表達上做一些簡單的修改,就能在影響力上收到很大的不同效果。

致力於提高公眾文化素質的節目《芝麻街》,掌握了使電視產生附著力的秘訣。

信息的傳播者很重要,信息的內容也非常重要,一則信息成功的具體因素就在於其“附著”性。——如何使事物具有附著力呢?

《芝麻街》:如果你能控制住孩子們的注意力,就能教育好他們。——如果你認真考慮了材料的結構和形式,就能大大加強其附著力。

比如一個故事應該包括至少40個場景,而且出現的時間不能超過3分鐘。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重複並不是一件無趣的事情,因為他們每次觀看一個節目,都是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經歷一件事。——重複的方法,被稱為瓊斯效果。

排斥和接受之間,能夠風行和不能風行起來之間的分野有時候比表面上看到的更窄。

比如,案例1:《芝麻街》在費城遭遇失敗後,沒有徹底推翻節目,而是把大鳥增補了進去,大鳥的參與改變了一切。案例2:霍華德為了讓大學生接受注射,沒有付出成倍的努力,而是增加了一張地圖和日常注射的時間。

附著力法則說明,在適當情況下,總是存在一種簡單的信息包裝方法,使信息變得令人難以抗拒,我們的任務就是找到這種包裝方法。

四 環境威力法則

環境威力法則法則認為,人對自己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比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更為強烈。——流行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們所處的外部環境、它們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它們運轉所需的特殊環境的影響。

紐約市用“破窗理論”通過整治環境來實現犯罪率的顯著下降。

犯罪流行潮理論認為,犯罪是可以傳染的,就像時裝潮流一樣,它由一扇碎玻璃窗蔓延到整個社會。——促使人們進行某種行為的不是某類人,而是所處環境的某個特徵。

在解讀別人的行為時,人們總是愛犯一種錯誤: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體情形和環境因素。


五 神奇的數字:150

企業的規模究竟多大合適?神奇的數字150告訴你,組織的規模最好控制在150人以下,命令才得以執行,不守秩序的行為才得以控制。

群體這個詞,適用於150規則——佐證了環境在社會流行潮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通道容量”,指我們的大腦在接受某些信息時具有的記憶空間。——人類一次只能加工這麼多信息,超過了某個界限,就無能為力了。

150法則告訴我們,組織教堂著急、社交俱樂部、等等團體的活動,必須有度。

為了把公司的理念傳達給每一位員工,必須把公司分割成小規模的半自治組織。

即,要發起一場大的流行潮,你必須首先發起許多小規模流行。


六 總結

要想引起重大的變動,共同之處在於從小事做起,做一些微小的變動,就能取得很大的收穫。即,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到關鍵方面,關鍵人物法則,集中到聯繫員、內行和推銷員。

經驗一:要發起流行潮,就必須做到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到關鍵方面。

我們很難預測那些戲劇性、指數性的突變。

引爆點理論告訴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人們如何接觸新信息,以及人們如何互相發生聯繫的特有方式。

經驗二:世界並非是我們一廂情願認為的我們直覺中的世界。

如果說引爆點世界存在困難和多變,也可以說在這個世界裡同時存在很大希望,僅僅通過控制一個小組的規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們對新觀念的接受能力;通過對信息傳播方式的微小調整,就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其傳播難度;僅僅找到和接觸那些有著極強社交能力的人,就有可能塑造一股社會流行潮。

經驗三:成功發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備一個基本的信念,那就是,製造變化是可能的,人們是能夠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驅使下,驟然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觀念呢。

看看周圍的世界吧,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動、無法改變。其實不然,只要你找準位置,輕輕一觸,它就可能傾斜。

其他感悟

1.自殺事件一經報道,所報道範圍內的自殺事件便立即增多,如果是全國性的報道,全國的自殺率就會提高(瑪麗蓮·夢露死後,全國自殺率上升12%)。有關自殺的報道,可以說是一則天然的廣告,宣揚了對你所處困境的一種特別的解脫方法。——人的情緒受到了壓抑。自殺,是同一社會亞文化成員之間通用的特有語言。R的自殺營造的氛圍使他的舉動成為了別人的榜樣。

2.吸菸也是一種通用語言,和自殺通用語言一樣,含義豐富、富有表現力。

3.闖紅綠燈,人們從做出越軌行為的人那裡,獲得了模仿這種行為的許可。

4.人們總認為家長擁有塑造孩子人格和行為的巨大影響力,其實,孩子們的同齡人幫助塑造孩子的個性與人格,他們才是重要的環境因素。

​誰創造了流行?流行的奧秘何在?如何才能創造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