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创造了流行?流行的奥秘何在?如何才能创造流行?

引爆点读后感

一 引爆点

社会流行潮爆发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

引爆流行的三个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比如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即一小部分人的行为,传染到了其他人身上。

附着力因素法则,即流行物本身所具备的要素,有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

环境威力法则,环境极端重要,甚至一个微小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决定流行或者不流行。——比如惩处地铁站小错误逃票和清洗涂鸦,就能降低地铁站犯罪率。

150法则——当一个组织的规模超过150人时,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开始存在问题,层级之间的界限开始严格。

别看我们身处的世界看上去很坚固,或者说很顽固,雷打不动,火烧不化,其实只要找到那个点,轻轻一触,它就会倾斜。巨大效果是由一个很小的变化引起的。变化微小,但效果巨大。

这个点就是“引爆点”。

二 个别人物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通过自己的社交、自己的活力、热情和个人魅力把流行推广开来。

80比20法则——极少数人完成了绝大多数工作,在所有情况下,一项工作的大约80%都是由参与工作的20%的人完成的;80%的犯罪活动由20%的犯罪分子所为;80%的交通事故由20%的司机造成;80%的啤酒被20%的喝酒者喝掉。

社会流行浪潮的发展过程与传染病的爆发相似,也是由屈指可数的人驱动起来的,这跟他们是否擅长社交、是否精力旺盛、博学与否以及在同类中的影响力如何等因素。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由列克星敦的保罗·里维尔的骑马夜行引起,这可能是历史上口头传播消息最著名的一个实例。

在很大程度上,发起任何一种社会流行的成功要取决于信息传播者所特有的社交天赋,传播相同的信息,里维尔能引爆流行而戴维斯没有做到这一点。

里维尔和戴维斯这两种人到处都是,我们常常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把这些人成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多数人的圈子并不大,而且涉及的领域也不广,总得来说,人们所选的朋友往往与自己属于相同年龄层和相同民族。

六步分离法则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与其他人之间仅仅有六步之遥,它的实际意义是,个别一些人与其他所有人相隔仅一步之遥,我们通过那几个个别人物与世界联系起来的。

我们的社交圈并不是环形的,而是金字塔形,金字塔的顶部只有一个人。——这些把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的人、把我们引入社交圈子的人,这些我们生活中非常依赖的人,就是联系员,他们具有把全世界的人联系在一起的天赋。

1.成为一名联系员,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首先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准是:联系员结识的人非常多。

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的研究《找到一份工作》中,发现56%的受访者是通过个人关系谋得工作,18.8%通过正规渠道找到工作,20%的受访者是自己直接申请职位的,最好的牵线办法是通过个人关系,这一点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不过利用个人关系大多数属于“微弱关系”,那些利用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人种,只有16.7%与自己的求助者经常往来;而55.6%的人偶尔见到求助者,28%的人很少见到牵线人。而且,通过朋友介绍通常都找不到工作,一般都是靠仅有一两面之交的人找到了工作。

格兰诺维特认为,要想了解新工作的有关情况,“微弱关系”总是比牢固关系发挥的作用更大,因为朋友与你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差不多。而另一方面,微弱关系的人则生活圈子不大一样,很可能知道一些你不了解的情况。——微弱关系的威力。

2.内行

正如我们是依靠一些人把我们与其他人联系起来,同样地,我们也是依靠一些人把我们与信息联系在一起。既存在人际疏通专家,也存在信息传播专家(内行)。

当然,有时候这两种专家能合二为一。

内行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搜集信息,而是一旦发现了这种办法,回想把它散布出去。内行们了解内情,也有能力把信息迅速口头传播出去。内行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在于他们掌握了这么多内情,而在于他们把内情散播出去的方式。

内行就像一名教师,但他在更大程度上又像一个学生。内行是真正的信息经纪人,他们与人共享和交流信息,但要发起一场社会流行潮,就得说服一些人去做一些事。

3.推销员

在社会流行潮中,内行们就是数据库。他们为大家提供信息。联系员是社会粘合剂:他们四处传播信息。但是,还有一群专门的推销员。如果人们对传来的信息并不相信,他们就有能力说服大家,而且与其他两种人一样,这些人对于发起口头信息传播潮也至关重要。

非文字性暗示与文字性暗示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我们在讲话时,微妙的周边环境可能比谈到的内容更重要。

观察事物时,伴以简单的身体运动,就能对我们的感受和思维产生巨大影响。

这两项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其实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就是说服工作往往是通过大家不喜欢的方式发挥作用。我们不能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传播者的口才上,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微妙的、隐蔽以及没有付诸于语言的东西。

两个人交谈时,不仅姿势动作和谐同步,而且对话节奏也协调一致。——人类交流的同步运动现象,移情,是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模仿是人们互相感染情绪的一种方式。

情绪具有感染力,这完全出于人的本能,如果我们周围有人心情愉快,我们自己的精神也会变得愉快起来——情绪不仅可以由里向外流露,而且可以由外而内影响的,如果我能让你发笑,就能让你开心。如果我们能让你皱眉,就能让你伤心。

有些人善于表达各种情绪和感情,这些人比其他人更具情绪感染力,心理学家把这些人称作“情绪发送者”,有些人具备这方面的天赋。

美国独立战争,并不真正始于列克星敦之战,它始于那个寒冷的春天的早上,从一个小马童开始,凭着为数不多的几个极为特殊的人物,一股口头信息传播浪潮席卷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这些特殊人物,就是几个推销员和一个同时具有内行和联系员天赋的男子。

三 附着力因素法则

把消息传播出去,一个重要部分在于怎样确保消息不会从听到者的一个耳朵进,而后从另一个耳朵出去,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

附着力法则告诉我们,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很大的不同效果。

致力于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的节目《芝麻街》,掌握了使电视产生附着力的秘诀。

信息的传播者很重要,信息的内容也非常重要,一则信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在于其“附着”性。——如何使事物具有附着力呢?

《芝麻街》:如果你能控制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能教育好他们。——如果你认真考虑了材料的结构和形式,就能大大加强其附着力。

比如一个故事应该包括至少40个场景,而且出现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并不是一件无趣的事情,因为他们每次观看一个节目,都是在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一件事。——重复的方法,被称为琼斯效果。

排斥和接受之间,能够风行和不能风行起来之间的分野有时候比表面上看到的更窄。

比如,案例1:《芝麻街》在费城遭遇失败后,没有彻底推翻节目,而是把大鸟增补了进去,大鸟的参与改变了一切。案例2:霍华德为了让大学生接受注射,没有付出成倍的努力,而是增加了一张地图和日常注射的时间。

附着力法则说明,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种包装方法。

四 环境威力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法则认为,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更为强烈。——流行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它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它们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它们运转所需的特殊环境的影响。

纽约市用“破窗理论”通过整治环境来实现犯罪率的显著下降。

犯罪流行潮理论认为,犯罪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时装潮流一样,它由一扇碎玻璃窗蔓延到整个社会。——促使人们进行某种行为的不是某类人,而是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

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人们总是爱犯一种错误: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


五 神奇的数字:150

企业的规模究竟多大合适?神奇的数字150告诉你,组织的规模最好控制在150人以下,命令才得以执行,不守秩序的行为才得以控制。

群体这个词,适用于150规则——佐证了环境在社会流行潮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通道容量”,指我们的大脑在接受某些信息时具有的记忆空间。——人类一次只能加工这么多信息,超过了某个界限,就无能为力了。

150法则告诉我们,组织教堂着急、社交俱乐部、等等团体的活动,必须有度。

为了把公司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必须把公司分割成小规模的半自治组织。

即,要发起一场大的流行潮,你必须首先发起许多小规模流行。


六 总结

要想引起重大的变动,共同之处在于从小事做起,做一些微小的变动,就能取得很大的收获。即,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关键人物法则,集中到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经验一:要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

我们很难预测那些戏剧性、指数性的突变。

引爆点理论告诉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们如何接触新信息,以及人们如何互相发生联系的特有方式。

经验二:世界并非是我们一厢情愿认为的我们直觉中的世界。

如果说引爆点世界存在困难和多变,也可以说在这个世界里同时存在很大希望,仅仅通过控制一个小组的规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通过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小调整,就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其传播难度;仅仅找到和接触那些有着极强社交能力的人,就有可能塑造一股社会流行潮。

经验三:成功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呢。

看看周围的世界吧,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其实不然,只要你找准位置,轻轻一触,它就可能倾斜。

其他感悟

1.自杀事件一经报道,所报道范围内的自杀事件便立即增多,如果是全国性的报道,全国的自杀率就会提高(玛丽莲·梦露死后,全国自杀率上升12%)。有关自杀的报道,可以说是一则天然的广告,宣扬了对你所处困境的一种特别的解脱方法。——人的情绪受到了压抑。自杀,是同一社会亚文化成员之间通用的特有语言。R的自杀营造的氛围使他的举动成为了别人的榜样。

2.吸烟也是一种通用语言,和自杀通用语言一样,含义丰富、富有表现力。

3.闯红绿灯,人们从做出越轨行为的人那里,获得了模仿这种行为的许可。

4.人们总认为家长拥有塑造孩子人格和行为的巨大影响力,其实,孩子们的同龄人帮助塑造孩子的个性与人格,他们才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谁创造了流行?流行的奥秘何在?如何才能创造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