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攀枝花建設初期,攀鋼沒有自己的接待場所。來攀鋼辦事的外地人員住宿要到市裡其他地方去自己找,攀鋼自己組織有外地人員參加的大型會議,會務和接待工作也因此很麻煩,還經常顧此失彼,出現問題。

隨著攀鋼出鐵,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交流、會議、調研使得攀鋼不得不加快接待場所建設。於是在1971年修建了四〇公司招待所,1972年改名為攀鋼接待所。

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1982年原市政府招待所移交攀鋼,1985年,攀鋼將併入的原市政府招待所改稱攀鋼第一招待所,而原攀鋼招待所改名為攀鋼第二招待所。

攀鋼第二招待所,熟悉的人都簡稱為“二招”,地處攀鋼的總部向陽村,這個號稱“攀鋼王府井”的核心地段,而且離攀鋼主廠區也比較近,所以地理位置極佳。

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1985年以前二招擔負著攀鋼接待內、外來賓的重要任務,所以這裡曾接待過無數國、內外重要賓客,是攀鋼歷史最長的接待服務窗口。

二招建有兩棟四層樓客房,那時的大樓客房設有4人間、5人間、6人間、8人間,小樓客房設有單人間和5人間。1971年招待所就有房間165個,723個床位。

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二招還設有可容納130人的大會議室和可容納20人的小會議室。餐廳可容納1000人同時就餐,併兼做大會議廳、放映廳和文藝節目演出廳。

在當時,二招是一家相當有規模的接待場所,雖然房間設施比較簡陋,但攀鋼的金字招牌在哪,且當時二招以方便、清潔、安全著稱,所以客人源源不斷。1971-1979年期間,二招年平均接待住宿接近60000人次。

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1980年為適應不同層次接待需要,二招對部分房間進行了改造,對每個房間衛生間進行了改裝,配備了全套衛生潔具,房間內照明改為吸頂燈,同時對樓房房頂也進行了維修。

1982年,招待所又將洗漱室、廁所的水泥地面改鋪為馬賽克地面,廁所四周牆壁也鋪上了白色瓷磚,同時更換了餐廳餐桌椅,餐廳顯得樸素、簡潔。這些改造,使得二招一直追隨著時代發展,不曾落伍。

所以1980-1985年,年平均接待住宿接近98000人次。

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這個時期的二招是最鼎盛的,在攀枝花的名聲也很響亮,來攀鋼辦事的首選住宿二招,沒有房間了再考慮其他。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外出住宿觀念也在變化著,攀枝花的旅館業也發生了較大變化。

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攀鋼為了適應需要,選址南山新建了一個更具有時代氣息的賓館——攀鋼南山賓館,原來的二招自然沒法與之相比了,但二招接近攀鋼總部辦公樓和弄弄坪主廠區的優勢一直未曾改變,所以在交通還不像如今這麼發達的情況下,許多外來人員還是比較喜歡住在二招,畢竟工作為主,其他的可以往後放放,即使許多平原地帶來的人每天都要面臨登上向陽村的許多梯步,才能進到廠區的痛苦。

攀鋼第二招待所│攀鋼的一塊老招牌

但後來的二招,越來越追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漸行漸遠。

如今它還運作著,只是多年未曾關心過,不知近況如何?

希望這塊攀鋼的“老招牌”能一直掛著,畢竟它見證過攀鋼曾有的榮耀與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