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两个月了,面试了两个月,基本上都是猎头推荐的岗位,但还没拿到一个offer,对未来迷茫该怎么办?

youtt


从题主问题的描述来看,至少可以看出三个信息:

1、你之前的工作经历不差,且求职的岗位也是中高端岗位或者是比较稀缺的岗位。

有猎头联系你,这本身能证明你之前的工作经历不差,不然猎头不会关注到你。

另一方面,从公司的角度来说,普通的岗位都是公司自己招聘,会使用外部渠道的,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公司需要批量招聘的基础岗位,公司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招聘到大批量的人员,如客服、销售、工厂普工等等;另一种情况是:公司中高端岗位,这些岗位,通过公司自己的招聘渠道,很难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

第一种情况,用人单位一般是会和一些劳务派遣、第三方公司合作;第二种情况,公司通常会采用和猎头合作的方式。

所以,你的简历,能被猎头关注到,且会推荐去一些单位,这本身就能说明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并不差,求职的岗位也是中高端或者是一些比较稀缺的岗位。

2、没找到工作主要是自身的原因

长时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情况是:面试不断的被拒绝,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另一种情况是:去参加面试的公司,自己都觉得不是很满意,想寻找更好的、自己更满意的工作机会。

3、你有求职的意向

很多人,在辞职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并不是很着急,所以,会慢慢的观望。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自己就去面试,但如果没有合适的,自己就先等等,并不急于快速的去找一份工作。
而经过两个月的求职,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综合下来,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求职的渠道过少

求职是一个需要主动去争取的过程,如果是自己想要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需要主动去寻找自己意向的公司、岗位,而并不是等着别人把合适的公司、岗位送到你的面前。

主要依靠猎头推荐,有三个缺点:

1、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使用猎头这个渠道的岗位是极少数。

通常来说,公司如果是能自己招聘到合适人选的岗位,一般不会使用猎头,有两个原因:

(1)HR自身价值的证明

HR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招聘人才虽然不是唯一的价值,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

HR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公司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这本身就是HR存在的一个意义。

如果公司的所有岗位或者大部分岗位,HR都无法配合用人部门招聘到合适的人选,那HR存在的意义是不是会大打折扣?是不是没有存在的意义?公司何必还要花一些钱养着他们?

(2)节约公司成本

通常来说,在公司已经有自身已经有付费的招聘渠道外,还要支付猎头的费用,对公司来说,这部分费用是多余、额外的支出。且使用猎头的价格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昂贵的,公司一般轻易不会使用。

所以,除非用人单位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招聘到合适的人选时,才会使用猎头。这个情况也就导致,需使用猎头的岗位,都是极少数的。

2、猎头需要经过多方沟通,程序比较复杂,时间线比较长。

就正常的求职流程来说,都是应聘者给自己意向的单位投递简历,用人单位觉得合适,就会邀约面试。

而通过猎头则不同,应聘者需要先和猎头进行沟通,猎头再把应聘者推荐给有合作的、应聘者符合条件的公司,用人单位如果觉得合适,反馈给猎头,猎头再和应聘者沟通用人单位面试的时间、地点等等。

所以,从流程上来说,来回都需要经过猎头,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程序也比较复杂,没有应聘者直接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来得那么简单、快捷、有效率。

3、一家猎头公司能掌握到的资源很有限

一家猎头公司,并不能掌握到很多公司的岗位信息,它能掌握到的,仅仅是和自身有合作的公司的岗位信息。

所以,能掌握到的岗位资源是很少的。

二、可能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通常来说,在离职以后,重新求职的过程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容易迷茫、焦虑、自卑。两个月已经算是一个比较长的求职周期,而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大的可能是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1、自己的期望和实力不匹配。

(1)薪资待遇不匹配

在离职以后,重新求职,期望自己的薪资比在上一家单位的高,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因为,如果薪资和自己之前一样甚至降低,那自己辞职的必要性就会受到怀疑,自己会觉得很不甘心。

但增长的比例也不能过高,一般来说,跳槽以后薪资比自己之前的增长20%,是合理的水平。超过20%,甚至更高,如果在自己之前单位薪资就是市场正常水平的情况下,那期望的水平就是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的薪资,就会导致自己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2)能力和求职岗位不匹配

在求职时,希望自己的岗位是比之前的职级更高,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在自己之前已经有很多年的同岗位经验,也有晋升到管理岗位的条件,但在上一家单位一直迟迟没有晋升机会。自己离职以后重新求职,自然会想找一个管理岗位或者是职级高于之前的岗位。

但也要符合实际的情况,有时候,你即使有那个能力,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证明你确实能达到更高一级岗位的条件,难道只凭你短短的面试表现吗?并不现实。

因此,求职的岗位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或者是你并没有足够的信息能证明你匹配时,就会导致自己无法找到意向的工作。

三、面试中没有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

用人单位决定录用一个人,绝大部分是通过应聘者之前的工作经验和面试中的表现进行决定的。因此,如果应聘者在面试中,不能真正展现自己,就可能让面试官觉得你并不适合岗位或者达不到岗位的要求。

1、面试中过于紧张

面试中过于紧张,是导致面试表现不好最大的一个原因。过于紧张,会让你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会让你说话毫无逻辑、语无伦次.......

因此,面试中过于紧张,会让你无法展示自己真正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你的面试成功概率。

2、沟通表达能力一般或者较差

沟通、表达能力能让我们准确、无误的向面试官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

如果沟通、表达能力比较差,会让面试官无法清晰的明白你所说的内容,无法明确你对一些问题的观点、看法。从而,并不能看出你真正的能力。

因此,沟通、表达能力较差,也会让面试的效果不理想。

四、求职的时间是招聘的淡季

招聘都会有高峰期和低谷期,相对应到求职上看,也有“淡季”和“旺季”。我们常规知道的求职“旺季”有:“毕业季”、春节后等,求职的“淡季”主要是年前,这时候,大多用人单位都会选择等过完年以后,再启动招聘。

因此,如果你求职的时间是招聘的“淡季”,那相对来说,求职确实会比较困难,尤其是自身求职的岗位还不是一些常见的岗位时。

综上所述,已经找了两个月的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主要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只通过猎头介绍,求职的渠道过少;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期望的工资或者应聘的岗位和自己的能力不匹配;面试不能完成真正的展现自己的实力,面试表现较差;或者是求职的这个时间段恰好是用人招人招聘需求较少的时间,没有太多适合自己的岗位。

自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不要仅仅依靠猎头,自己也可以去很多招聘网站上看有无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或者让身边的同行、朋友介绍。

如果是自己的定位和能力不匹配的,及时进行调整,求职的方向、期望的薪资、意向的职位需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匹配。

如果是参加面试时,不能真实展示自己的实力的,那可以对自己之前的面试情况进行总结,寻找自己表现较差的原因。可以在面试前,认真的准备面试,面试中,好好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能真实的展现自己。

如果是因为客观、外界原因导致没有那么多岗位可以供自己选择时,自己可以先暂停求职,就当给自己放个假,边观望看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等待时机。


淋说职场


做为一个过来人,我08年大学毕业,在11-12年经历了长达2年的游击战阶段,当时因为忍受不了公司各种关系户的压迫,10年底大脑一热裸辞,然后为了呆在充满机会的一线城市。我为了每个月的房租,在11-12年2年内换了接近6份工作,我的原则就是每个月必须有事做,有收入,活下去,干过保险,发过传单,做过无底薪的房产销售等等,反正我的原则是每个月必须有收入,当时我并没有委托所谓的猎头推荐,也许当时自己不是猎头的菜,嘻嘻😁。经历了2年的漂泊,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考了几个证,现在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财务,比较稳定,如果你没有生存压力大可以等下去,边充电边等,如果有压力,建议先就业再择业,毕竟任何工作做的好都有机会。当然如果您是高精尖人才,当我没说。


LZJ9885


你好,是不是你的定位有问题呢?不清楚为什么你两个月都只是在面试“猎头推荐岗位”,为什么没有尝试自己去投简历。找不到工作说明你找的岗位跟你的能力不匹配吧,迷茫是因为定位不准吧,也可能是能力问题,不清楚自己的特长,所以不知道能做什么。

1、三年的工作经历,真的会有猎头找上门吗?

除非你非常优秀,工作三年可以胜任中高层管理职位,否则邮件收到什么所谓的猎头职位邀请,都可以忽略!我刚毕业在深圳工作的时候,基本每个月都会收到十来封“猎头”的岗位邀请,这多不靠谱啊!

对于这些“猎头”很多时候都是个人信息被倒卖了,一些不入流的平台海量发布的邀请,其中还不乏一些诈骗钓鱼信息,所以要谨慎啊!避免因为找不到工作产生焦虑导致被骗,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2、不止你迷茫

不知道题主找到合适的工作没。其实,大部分人工作两三年后很大几率陷入对职业的迷茫的。因为这时候职业刚起步,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有一点经验,比职场新人好些,但是离中层管理还有些距离。

还有就是看到身边的同事很多都晋升,自己三年了基本在原地踏步,不免有些着急,想快速突破瓶颈。这时候找与自己能力经验不匹配的岗位,基本都是受挫的,所以很容易迷茫,不知道自己除了之前的岗位,还能做什么。做回之前的吧,又怕没前途,或者自己已经厌倦了。

3、迷茫怎么办

很多人工作几年后,如果没有晋升到自己理想的位置,或多或少都会迷茫,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既然迷茫是实际与目标的偏差完成,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和提升能力来摆脱迷茫。

如果你的职场没有奋斗目标,不妨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来给自己有个的努力。这个目标不一定是职业晋升,也可以是技能提升和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其实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做的事情,特别是在迷茫时,选一项技术能力来当提升的目标是特别好的。


区阅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跟有过相同经历的你握个手,在17年的时候,互联网行业开始不景气,离职、找不到工作、迷茫、振作,基本上在那一年全部让我遇上了,在迷茫的时候一度想要逃离深圳,后来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成功转型。在这里和你分享一下,希望你下一刻眼前会有光。

海投是个坑,千万不要踩

刚离职的时候,我面对失业这种状态是焦躁还有不安的,毕竟是在一个一线城市,生活各方面还是有经济负担的,为了尽早摆脱这种状态,我采用了“海投”战术,在这种情况,我收到了很多面试邀请,那个时候还觉得沾沾自喜:我还是有很多人要的嘛,挑挑拣拣选了七、八个去面试,一个offer都没有,生活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一下脸。由于是海投,特别是有一些招聘App是有推荐自动投的功能,所以我投递的时候并没有认真剖析我与这个岗位的匹配度有多少,也没有认真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是什么,他们产品以及主要模式是什么。在面试的时候,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基本上乱答或者回答不知道。其实,海投简历只能增加你面试机会,并不能保证你通过面试,投递简历还是要自己投,还是有针对性地去投,认真审视岗位与自己的匹配度,在面试前,了解公司,了解岗位,甚至体验公司的产品,这样即是对对方的尊重,也能提高自己的面试通过率。


迷茫的成因是质疑自己,充实自己是关键

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之后,我也很迷茫,甚至质疑自己的能力,每天宅在出租屋里玩游戏,完全就是条没有梦想的咸鱼。直到有一天,房租单摆在我面前,我才从虚拟的游戏中回到现实中。我放下手机,一方面找到之前看过的所有教学视频和书籍,从头到尾看,温习;一方面上网认真地看招聘信息,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简历。从看基础的书籍、教学视频,找回了我刚学习这门专业的热情,再看看看自己的练习、项目,才明白自己在这些年里面已经成长了很多了,跟之前相比,我现在就是我最好自己。很庆幸那个时候,从质疑的泥淖中把自己拉了出来,迷茫的时候,选择自己当下可以做的事情去充实自己,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人就不会胡思乱想,脑袋清晰一些,你就知道你现在应该干什么了。


逃离不是办法,面对才是唯一的出路

面试失败没有拿到offer有很多的原因,可能是你的工资要求跟企业的预期不一致,也可能是你的工作经验跟他们想要找的不是很契合,关键是要敢于面对,我这里有一些方法让我在短期内也拿到了两个不错的offer,这里分享一下:


1.在面试前,认真准备

准备的东西有三个,

第一个是简历,可以根据你即将去面试的岗位要求突出你与要求匹配的工作经验和自我思考;

第二个是多看一些面试题,帮助你了解一些比较常规的,比如说离职原因、职业规划、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你应该怎么回答;

第三个准备好作品,完整的项目经历可以给你加饭

2.面试的时候不要紧张

有一些面试官的面试风格是压力面,也就是通过快速问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这种面试,一定不要紧张,可以自己带瓶水,紧张的时候喝水冷静一下自己。

3.面试后先不管结果如何,复盘一下自己刚才卡壳或者回答得不好的问题,或者盘点一下自己过程中是否有答错或者不清楚乱答的技术问题,为二面或者下一家公司面试做准备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我是从耳,欢迎大家讨论交流职场问题

职者从耳


这根本不是什么猎头公司,应该是人力资源中介公司。正儿八经的猎头公司,做的都是中高端职位猎聘。你才三年工作经验,基本还是属于一个要职务没职务,要经验没经验,要实力没实力的职场小白,是不会进入大型猎头公司的视线的。

一般来说,除了人力资源中介公司外,很多咨询公司也都兼做一些猎头服务业务。不过,这些公司面对的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客户,人才服务对象也大都是中低端职位。所以,作为一个三年工作经历(只是工作经历,谈不上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来说,不要对猎头公司抱有太高的期望。

离职两个月,面试了很多公司,但是一个offer也没有拿到,正如你所说,是期望值太高了。虽然具体不知道你期望多少,但是肯定与你的工作能力和行业平均薪酬差距比较大。你才工作了三年,尚谈不上什么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定位的话,这样的挫折还会继续下去。要想尽快找到工作,就不要妄自尊大,必须放下架子,降低目标,才是你正确的选择。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离职两个月,面试两个月,这种状态不是很理想。几乎就是先离职后找工作,这个时候更要摆正心态。

北京不是非要离开,北京其实是大机会所在,即便要离开,我建议还是以某种胜利姿态离开(卖房、高薪、镀金后找到外地工作等等)。

有猎头给你推荐岗位,不管您再哪个行业或阶段,都说明您足够优秀了,我建议如下几点:

1、猎头推荐的岗位面试结果都要拿到,正面负面反馈都重要,尤其是负面的,查漏补缺,随机应变调整。

2、不要拘泥于猎头推荐,您现在的状态更要自己主动出击:

A:招聘网站保持活跃(更新简历和在线),如猎聘、直聘、智联等,现在都有在线交流功能,多用;

B:简历多做几个方向,多找适合这个方向的企业和职位,投递,海投也没问题;

C:尝试熟人推荐,姿态放低,适当给点8块18块小红包也是可以的,熟人推荐效率极高。

3、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子,看看泛领域机会,由于不知道题主具体情况,无法喜欢,给个参考:比如做采购的可以看销售;做HR的可以看行政;做高级Java的可以看看数据库、产品助理产品经理之类等等,当然这些都基于自己有一定积累。

4、离职状态其实也可以充电,更可以交际。多学习,多补充知识,把3年所学系统化,面试才会游刃有余。三年里的朋友、同事可以做交流,吃个饭,打个球,看看最熟悉自己的人怎么评估自己。

5、厚黑学之一,找原老板谈;

6、上学也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飞要说


可能自身原因居多,举个例子:最近我有两个学妹一直在问我工作的事情,她们现在大四,即将毕业,一个是我同校的学妹,一个是初高中一个学校,常有联系的,但都是一个县出来的。前者,心态比较好,但是也一直说心里比较急,不知道具体干嘛,想考公与事业编,就一直咨询我(笔者勉强进了一个编),对于进公司什么的,她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就是说能先干着就行。后者给我说她找工作,头发都掉了很多,而且非常焦虑,她到货他在昆明面试一家公司4k+,没有吃住,说工资太低了,不想去。嘿嘿.......我也没有资格说她什么,你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昆工的),能在昆明拿4k+,这相当不错了,她就嫌弃工资低,我2个朋友跟我一起毕业的,也是一般的本科学校,不是什么985.211,在昆明工作了两年,工资也才4k不到。所以说,自身刚从学校出,也许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你不一定在社会上可以。还有一个朋友,今年毕业,211学校出来的,之前在贵州某桥国企工作,一个半月辞职了(原因是说:什么都干,而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随时还被领导说:这种情况我们都劝过,慢慢融入社会),去浙江、南京等地找工作,没有找到合适的,最近又在成都找工作,目前还没有找到。所以迷茫,也是是自己造成的,自己要把心态放好,这样才能有更好地积极向上的生活。


术艺人生


作为资深HR,面了太多人了,所以我们先谈一个期望薪资的问题。因为从题主的问题描述里除了裸辞之外(其实既然已经裸辞了,就不是大问题了,洒脱一点,就当放长假了),“三年工作经验”不是问题,你一点也不菜,企业就愿意要你这样的青葱小白菜。有问题的可能是你的期望薪资,像你说的,可能太高了。

如果在我这里你面试通过了,到了谈薪的阶段,我会怎么给你定薪呢?我会问你两个数,一个是你的目前薪资/上一份工作的薪资,一个是你的期望薪资。这两个数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的。你想想,如果你目前年薪10万,期望薪资年薪20万,能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除非是从二三线城市跳槽到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的,才有这个可能,如果同样在北京,这个可能性几乎为0.

不要让那些你的高中同学年薪30万、大学同学年薪40万这样的数据迷惑住,那些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机遇的,你不一定能拿到这样的机遇。如果你想达到他们的高度,你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路径,并为之努力和奋斗,而不是靠碰机会。

在你目前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你的期望薪资不要高于前一份工作的30%,同时也要结合所应聘公司的情况,尽可能多了解。如果机会和平台好,薪资平移也不是不可接受。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不要被这种东西捆住了手脚。


职场三原色


面试一段时间还没拿到offer,有可能是你对面试技巧掌握不足,在面试的时候没有最大程度展现自己的优势。

面试本质是一个你和企业相互看对眼的过程,有缘没缘看天,但是实力你可以自己打磨。

就像追男神女神有方法论一样,小编分析总结了99个面试难题,发现他们总共就是四大类,下面的面试考核大纲,请仔细阅读。

1 送分题——了解公司

老祖宗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收到HR通知后,请善用搜索引擎了解这些情况:

  1. 公司地点在哪里,用什么交通方式过去,提前多久出发;
  2. 公司是什么类型;
  3. 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有哪些?最近有什么新动向?
  4. 公司所在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
  5. 公司在业内的排名如何?

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增进你对公司的了解,直接针对公司的情况做准备,更可以帮助你直接回答问题。

面试官常常会用这些问题开场:

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了解?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说说你对目前行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以上送分题全部可以在搜索功课中找到答案,然而一旦你没有提前了解,送分就会变成送命。

2 重点大题——了解自己

很多人认为,这太容易了,我还不了解我自己?

实际上,很多人还真不了解简历里的自己。

有的人会在简历中美化过往经历,这无可厚非,但是你要有圆回来的能力。

面试前最需要熟悉的,是简历中你自己的形象。

高亮:以下内容请在家排练三遍,面试百分百会用上

1.重温简历内容,确保每个经历都能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复述,包括你简历上编的小谎!

2.自我介绍非常非常重要,提前练习控制在3分钟左右,面试时不要直接背简历,着重讲你的经历和职位需求相关的部分,强调自己的匹配度。

3.带过的团队,做过的项目案例,可以用这种模板整理复述(著名的STAR法则):

项目的背景→你是如何明确你的任务的→你在项目中做了哪些事→项目结果和学习成果

4.务必背诵具体案例和数据,佐证你的专业能力。

举个栗子

下面几个高难问题,小本本记下来

1.说说你的离职原因?

Tips:

可以坦诚说明自己的需求,但切忌把离职原因说得太详细具体,无论你上家领导公司多傻X都不要直接说出来。

可以围绕“个人发展”展开适当说明。但不要只说空话绕话,不要侮辱面试官智商。

2.说说你做过的成功案例?

Tips:

背一个自己确实最成功的例子,按照前文的模板复述。如果没问,一定找机会主动说出来。

3.说说你失败的经历?

Tips:

背一个自己很努力去做,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失败的经历,回答的重点是你从此次事件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到了什么东西,从而努力弥补。

4.说说你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

Tips:

优点请尽量往职位要求上靠,最麻烦的问题是说缺点,

不要说硬伤问题(孤僻脾气差等,说了你凉),也不要说这个职位的大忌问题,面销售就别说内向,面财会别说粗心,面技术岗位别说自己急躁,面外企别说英语差!

不要说我没有缺点,更不要说自己身体素质不好!

尽量说可以改善的缺点,并且和你的职位远远的缺点,比如你的岗位不要求英语,此时你可以说觉得自己英语有缺点,正在提升。

实在不好回答的问题,请在1分钟内结束,多说多错。

3 压轴题——了解岗位

对于面试官而言,通过公司问题判断你的基本诚意,通过个人问题了解你的素质能力,通过岗位问题了解你的匹配程度,匹配度越高越容易通过面试。

请熟读并背诵招聘简章(JD),也就是你每次投简历时看到的公司职位描述和招聘要求。

为什么要仔细看,因为你去面试就是为了表现你符合这些要求,招聘简章包含了大量信息,是企业的直接痛点。

首先,请对照这份简章看经验看学历看具体要求,将你符合的部分重点表现出来,比如很多企业直接写明“数据分析能力”,“沟通谈判能力”等,就要将过去的工作经验与这些职能要求挂钩。

其次,岗位描述非常重要,通常包含核心工作内容,你完全可以思考:

这些工作内容你哪些做过,做得好吗?把做过的案例数据对应起来。

哪些没有做过,假如被问,怎么展现能够迅速上手的能力?

找出之前工作和面试岗位的共通点,能套多少是多少。

比如你以前是手机销售,现在想去房地产,虽然卖的东西不同,但需要的素质相似,你就可以好好发挥这一点。

4 附加题——加分小细节

TIPS1

面试前,男生收拾的干干净净,女生提前打理头发画个淡妆。颜值没那么重要,但肯定会对好感度有影响。

记得根据公司属性决定着装:如果去互联网公司就不要正装了,但是如果去咨询金融你穿个短袖牛仔也很尴尬!

TIPS2

提前打印一份简历(不管之后用不用得上),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精气神来,自信最重要不是假的。稳重,不浮躁,眼神要坚定不要飘忽。资深人员告诉我,面试的第一分钟基本就能决定他喜不喜欢这个求职者。

TIPS3

面试过程中,面带微笑尽量放松,不要神色慌张。

如果真的遇上回答不了的问题,请诚实,不要不懂装懂,面试官见过那么多人,你的小聪明人家都知道,谦虚反而获得好感。对于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答完后可以加上一句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希望多多指教。

面试的问题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考察你的匹配度,只要做好了上面的准备,面试考高分不是梦。

其实说了这么多面试技巧,小伙伴们也都知道面试要多做准备,但真的到面试邀约来到的时候,又会犯懒不肯去查资料。事后又后悔没做好准备。

如果不从根源上做出改变,即使面试100次,你还是会觉得自己没准备好。

每一次面试,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应该用心准备,吸取经验教训,如果改变不了别人,就要先改变自己。

所以,比起这些干货,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行动力。

祝大家求职顺利,前程无忧!本文为前程无忧原创。


祝你前程无忧


找不到工作,先找找自身的问题,是不是自己定位太高了,还有对选择的单位门槛太高了。

我建议你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个,对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即使工资不高,你先把自己养活了,让自己有一个立足之地,你都不能立足何来一览天下。先立足然后跟同事领导,多学多看多问,让自己的业务知识丰富起来,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也许你会在你的立足之地强大起来,不需要换工作。也许你强大到你现在的立足之地已经不能满足你了,那你可以另寻之处。人往高处走,谁不想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啊!能站在高处的人都是有能力阻挡寒冷的。

最后眼光不要高,先解决温饱,在进入小康。走共产主义的道路。五年一个规划,十年以后回头看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