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红木家具是不是真榫卯结构的?

清风悟香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红木家具都是榫卯结构的,我只说大部分!也有小部分厂家榫头开的不到位甚至没有榫头!



如何辨别红木家具是不是榫卯结构,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有点困难的,即使对于一些红木经销商都无法准确的判断!


由于近年来红木市场的混乱,很多工厂掺假,做假榫,普通消费者是辨别不出来的!除非订货的时候去工厂的木工车间选货(指的是选择正在组装的家具)

我是鹏飞,有不同建议或者意见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关注我,私信我,可获取更多红木工厂出厂价格!了解更多红木是市场存在的猫腻!



精品红木鹏飞


如何辨别红木家具是不是真隼卯结构?

我从事红木家具行业十多年,从专业角度来说“无榫卯,不红木”,红木家具若是没有榫卯做支撑,无疑是对红木家具的亵渎。一件红木家具从选材到成品都需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工序,才能成型,而这其中,榫卯结构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这做一件家具之前,设计图纸对榫头卯眼的样式、位置、数量都有记录。

目前在家具上运用的比较多的榫卯结构主要有33种。我们先来看看最常见的榫卯结构。

No.1

龙凤榫

两块相拼接的平板,板边分别起榫舌和通背的按合构造,一般叫“龙凤榫”。以龙凤榫拼接,增加咬合力,并用糯米胶固定,热胀冷缩时,板与板之间相互牵制,不易变形,保障台面的平整性。主要用在平板相接的地方。

No.2

穿榫

适用于部件的中撑结构,一般用于产品的中间部位,将两边的框架连接起来,同时起到加强面板承重力的作用。主要应用于桌类的面板和柜类的背部。

No.3

收缩缝

避免产品的膨胀与收缩带来产品的开裂与漏空,让木头在受潮的时候自由膨胀,在干燥的时候自由收缩(注:许多的红木家具都不做收缩缝,要注意区分)。

No.4

粽角榫

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脚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与四面平家具中。

No.5

套榫

明清家具椅子搭脑与腿料连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No.6

楔钉榫

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

No.7

格肩榫

常用于竖方与横方的结合处,坚固耐用。

No.8

燕尾榫

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作为红木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是必备条件。榫卯结构让红木家具不用一钉一铆就能牢固地结合起来,但是现在一些商家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或并不熟知传统榫卯结构做法,在榫卯结构上偷工减料,甚至用胶水、铁钉进行连接,一旦家具出现题目根本无法修复,让高价购买的红木家具成为一堆废物。

在结构制作上偷工减料至少可以降低一半的原料和时间本钱。例如用铆钉代替榫卯连接,抱肩榫、插肩榫没有“肩儿”,原本需要四五毫米厚的支撑框架只有两毫米。这些偷工减料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这种家具更不具备人们想要的投资价值。

那么如何鉴别假榫卯呢?

No.1

观察

近距离观察榫卯衔接处是否有缝隙,倘若有一条平直的细线缝隙,那么这样的榫卯工艺是非常不错的,若是缝隙宽窄不一,那么榫卯工艺就不够精湛了。缝隙较大的,有可能是胶水衔接。

No.2

闻味

靠近榫卯衔接处闻一闻,是否有胶水味,看看缝隙周边是否有胶水的痕迹。

No.3

晃动

晃动家具,看看是否会晃动,如果晃动的厉害,说明家具榫卯衔接不够稳固,工艺不到位。

No.4

敲打

用手敲打榫卯衔接处,感知内部是否充实,如果有空洞的感觉,榫卯结构也是不够严密的。

No.5

工具

用强磁或者金属探测器,检测榫卯里面是否含钉。

传统榫卯结构,绝大部分都应该是直接在木材构件上出榫,这样做既费工又费料,有些人想出了其他的办法,两边都钻眼,再用木棍连接。


楠德红木工艺


现在很多的红木家具用的都是榫卯结构的,鉴别方法的话就看您自己了解榫卯结构家具的多和少来辨别来。像内行,懂行的人,或者接触比较多的朋友,一看就能看出来家具到底是不是榫卯结构,明榫,还是暗榫,或者没有榫。建议您可以看看叶双陶著的《中华榫卯》,它上面介绍的就挺全面的,还配有大量比例精准的CAD构图,直观表现。







缅甸花梨木


1、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只要是个正常红木厂生产的就一定是榫卯工艺制作的。红木系的木材硬度大,不比普通木材,用铆钉之类的做工反而会使木头开裂。商家只要是个正常人就都懂这个。

2、关于胶水问题。这个得看商家的制作水平了。如果有老师傅坐镇,基本是用不上胶水的,特别是比如大红酸枝类中高端以上的木材。当然用胶水也是为了增加牢固性,在缝隙填充上会用一些,这个没什么纠结的。

3、能够承载榫卯工艺的木材除了红木系外、还有血檀、楠木等等,所有判断一件家具木材是否好坏要看是否榫卯结构。

4、购买红木家具建议在国内购买,比如:缅甸地区虽然原材料多,但当地人制作家具很多用铆钉之类方式制作,并非榫卯结构制作,毕竟榫卯文化是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而这样家具非常不易保存,容易开裂。另外购买红木家具时,最牢靠的方式就是找一个牢靠的商家。


浅谈红木


欢迎关注家居观止。在家居领域,我待过工厂、干过销售、做过设计、有过终端专卖店,多年学习研究传统家具。一枚极具温情的职业家居人,分享最接地气的家居指南。

先来阐述一个问题,什么是榫卯结构?它大致有几个分类?


榫卯结构的定义:

榫:又称榫头。构件上采用凹凸方式相连接处凸出的部分;

卯,又称卯眼【插入榫头的孔眼】。它是构件连接处插入榫头的凹进部分;

我们都知道传统家具的连接是用榫卯结构完成,且不用一颗铁钉固定,技艺精湛的匠师还可以做到不施胶;那么这样神奇的榫卯结构它有哪些分类呢?


一·面板连接

用于大边、抹头围成一个方框架,然后在框内嵌薄木板。常见的做法是龙凤榫加穿带……

面与面的连接

两个面或者两个边的拼合,或者是面板与边抹的结合。常用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

两个木方的连接

横竖材的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木材与弧形材的延伸结合;常用格肩榫、双榫、双夹榫、钩挂榫、楔钉榫、半榫……

多构件的连接

三个以上的木构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平面直角相交的结构方法。常用更复杂的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一些复杂和特殊的榫卯结构。


以上是我对榫卯结构及其分类的简单介绍,下面我来简单分析,怎么辨别市场上的红木家具是否真的用了榫卯结构。

  • 看红木的材质,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造假红木,从里到外都是假的,说不定水泥心你都会遇上。所以,我们第一步要看红木材质的真假;就连材质都不是了,你还跟我谈榫卯结构,不是扯淡吗?
  • 看结构细节。因为现在红木匠师良莠不齐,懂行的老师傅都是正规红木家具公司的宝贝疙瘩,不懂行的,有可能榫卯结构的名字都背不完整。这时候我们就要看构件连接处有没有铁钉的痕迹【补色修复的钉眼印迹】已经有无化学胶水味道……
  • 看红木家具的品类。懂行懂工艺的红木家具公司也许会照搬复制经典的明清家具款式,一榫一卯都会遵照旧制;还有就是新中式红木家具,它们会在经典款式上作减法,它们不会在乎是会要被消费者收藏,它们在乎的是舒适、好看、好用,至于用不用过去的榫卯结构或者作改进,它们会视情况而定。

  • 最恼火的就是行业的搅屎棍,他们在是懂非懂之间,用粗笨重的造型、似是而非的家具名字定义来迷糊消费者,这类红木家具的结构也要格外小心,因为一不注意可能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对于怎么辨别红木的榫卯结构,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关键还是靠读者朋友对真品的多看多学,见多了、摸多了,自然就无师自通了。

尹说家居


看不出来的,只有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才会有变化。木头之间的连接总要比木头与铁钉来的温柔,且榫卯结构如果被铁钉螺丝取代,家具在地面上被推动的时候非常容易变形。单这种鉴别办法一般是没法实行的。



紫木堂


榫卯结构也有很多种。有的商家用馒头榫那样做省工。还不用那么精细有误差皮锤就可以。好的榫卯结构一丝一毫都不差铁锤攒活。做好的家具打开才能看到。看外表看不出来。一分钱一分货最高订制。制作全程要看到。贪便宜别想买到好货。商家不做亏本生意。作为手艺人同样木料接触有好几种接触办法。拼数量能有好的质量吗?



瑞和居红木家具


榫卯,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很多木制器具的最重要的结构方式,也是这些建筑和家具不需要铁钉的秘密。现代的很多框架结构中,也常常使用榫卯结构。可以说这是老祖宗为我们,为这个世界留下来的很重要的智慧结晶。

中国古典家具与西方家具本质区别是榫卯结构,不仅不用一根钉子,连胶水都是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那如何分辨古典家具是否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呢?


1. 使用铁钉均是外力进入木材里边,和榫卯结构比较,操作更为简单,可是运用铁钉,首要家具表面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印记,有些甚至会留下一个钉眼。再者使用金属探测器一查,红木家具有无使用铁钉就可以一览无余。2.仔细闻红木榫接处是否有刺鼻的胶水气味,然后打上手电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是否有胶水痕迹.

3.使用软胶锤,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看能否拆装。


广作红木家具小廖


最好的红木家具外表基本看不出来是否真正是榫卯结构,可以借助辅助工具强磁或者金属探测器在榫卯位置试用


红木家具购买指南


事实上,榫卯结构是需要胶水填密的。这样可以更牢固!如果不用胶水就像老家具一样摇摇晃晃的!一点不靠谱!这个钉子需要专业人士才看的出来,一般人确实没什么捷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