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內外疫情形勢都趨好,哪些行業應做好進入國際市場的準備?

渤海觀潮85929852


目前疫情全球持續擴散。如果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疫情控制不好,全球經濟有可能遭遇重創,其嚴重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之後的歐債危機,國際貿易可能衰退,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或將受到破壞。

  一是可能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疫情出現後,儘管各國採取措施應對疫情蔓延,包括對疫情嚴重地區採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賽事、停工停產等措施,但仍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大級別疫病”。全球正常的生產貿易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加大全球經濟下行壓力,甚至造成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認為,若中國經濟二季度恢復正常水平,將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1個百分點至3.2%。隨著全球疫情升級,IMF可能進一步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月2日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2.4%,為2009年以來新低。如疫情在亞洲、歐洲和北美蔓延,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會降至1.5%。

  二是全球市場震盪。全球疫情加速擴散引發恐慌情緒,全球主要股指下跌。過去一週,歐洲斯托克50指數、倫敦金融時報股價指數、巴黎CAC40指數、法蘭克福DAX指數等均暴跌11%~12%左右,美國道瓊斯從近期最高點已暴跌14%,美股恐慌指數(VIX)一週內翻倍。雖然疫情對股市的衝擊是短暫的,但若疫情持續蔓延,全球股市將進一步受挫。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受到衝擊,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在全球市場避險情緒下,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破歷史低點,黃金明顯走強。市場對全球寬鬆流動性的預期大幅上升,已有40多個央行加入貨幣放水行列,美聯儲3月3日晚緊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到1%~1.25%。

  三是衝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全球化生產和交易網絡中,疫情防控帶來的停工減產及延遲復工,將加大全球供應鏈風險。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樞紐,2019年中國製造業佔全球製造業總產出的比重約為30.9%。2020年2月,中國PMI大幅下降。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推算,中國製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世界其他各國的生產及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中國出口額佔世界出口總額的比重約為13%,韓國、意大利、日本的出口佔全球總出口比重均高於2%,這意味著全球服裝、鞋帽、機電、運輸設備等行業將受到較大沖擊。

  四是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勢力借勢猖獗。在發達國家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西方一些國家政客從狹隘的政黨和個人利益出發,操縱輿論和民意,一些國家出現種族、民族、國別等身份歧視。

  七大舉措積極應對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與病毒鏖戰,國內形勢正在逐步好轉。中國經濟有巨大潛力和內在韌性,疫情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必須一手抓抗擊疫情,一手抓經濟社會建設,發揮中國已經形成的諸多現有優勢,補存量短板,創增量優勢,使中國經濟繼續發揮全球經濟增長“穩定之錨”和“動力之源”的作用,顯示中國的巨大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優勢。面對全球疫情擴散我應未雨綢繆,立足底線思維,加強總體謀劃,積極有效應對。

  一是防止疫情防控和全球產業鏈雙“回波”衝擊。切實落實好聯防聯控機制,外交、領事、移民、海關、邊檢等部門通力協作,做好入境人員健康申報查驗、體溫監測篩查和醫學巡查,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狀人員、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按規定落實轉運、隔離、留觀等防控措施。當前東亞一些國家疫情嚴峻,作為地區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第一波產業鏈受影響衝擊情況下,防止這些國家生產和物流因疫情影響,對我國產業鏈形成二次“回波”衝擊。

  二是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一是推動WHO建立以中國為主導的全球防疫標準。中國擁有應對2003年SARS的豐富經驗,提升了抗擊新冠肺炎防控能力,中國的診斷標準、治療、隔離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樹立了世界防疫典範,中國防疫經驗值得全球借鑑。二是積極開展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國際合作。中國在第一時間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為世界科學家研發藥物和疫苗提供了重要數據信息。三是繼續同WHO保持良好溝通,推動其他疫情國家保持防疫信息公開透明,同有關國家分享準確的防疫信息。

  三是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恢復後,應把推動對外開放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中國將繼續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及配套行政法規等規定,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改善營商環境,加快外商投資大項目的開工建設進度。中國將實施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先行先試,積極籌備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主動開展國際合作的中國將為世界創造更多機遇、更廣闊空間。

  四是積極推動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合作。2001年中國加入WTO並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相互聯繫,促進了經濟全球化向有利於世界經濟繁榮與進步的方向發展。2019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達30%左右,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隨著中國商品和服務進口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正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要化危為機,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開闢新空間。

  五是加大醫療防護用品生產和出口。在疫情全球暴發的情況下,中國可以成為更加穩定的抗擊疫情急需的各類製成品供應國,特別是醫療物資、生活用品和基本工業品,中國製造能力將為世界抗擊疫情提供有力支撐。我國可以發揮“世界工廠”優勢,進一步擴大產能,加大診斷試劑盒、口罩、防護服、消毒劑等醫護用品出口,這不僅有利於我國穩增長、穩外貿、穩出口、穩就業,也是我國對國際社會的重要貢獻。同時,我國應加大研發力度,全面提高我國重大傳染病的病毒檢測、傳染控制、診斷救治技術水平,並使我國的疫苗和藥物研發進入國際前列,爭取在未來形成我國新的產業優勢。

  六是推進中國疫情防控經驗全球共享。我國在人員隔離、病毒試劑診斷、臨床治療、急重症救護、藥物研發等方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對世界抗擊疫情十分重要。對於韓國、伊朗、意大利以及後續可能暴發疫情的國家,中國可以給予力所能及的國際援助,包括擇時派遣專家組等。目前全球已有183個國家開始應用中醫藥進行疾病治療,我國應抓住這次抗擊疫情中中西醫結合取得的救治經驗,特別是總結我國疫情臨床治療方案,正式向WHO推薦成熟的中醫藥診療方案,推進祖國中醫藥走向世界,推動醫療衛生產業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度結合,不斷充實“健康絲綢之路”內涵和合作領域,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突出貢獻。

  七是推進對外援助工作適當向醫療設施、防疫體系等方面傾斜。在保證國內供應的前提下,給予有關國家應急援助,展示中國的擔當和作為。充分發掘我國與受援國之間的歷史文化淵源,使捐助帶情感、有溫度,讓受援國普通民眾感受得到並喚起心理共鳴,增強共同面對重大風險的命運共同體意識。


賴錦鴻


我覺得能進入國際的行業,一定是科技領域,比如說跨境電商份額小,增速快。

1.相比傳統外貿的低迷,近幾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增長率一直維持在30%以上。2012年,跨境電商僅佔進出口總規模9.6%,數據顯示,到2016年,該比例預計達到19%左右,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市場巨大。

2.政策的支持,把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的增長點。政策頻出,透明化的同時,跨境電商會慢慢走出灰色地帶,走向正規化,通關、結匯都會逐步解決。各地湧現或即將出現一批跨境電商產業園,都在琢磨著通關和結匯的事,但目前也只停留在理論階段。

總結一下,跨境電商也有令人堪憂的地方,比如說,退貨和差評。國外的消費者和國內是不一樣的,好與壞的標準不一樣,如何滿足國外消費者的喜好和需要,是值得思考的。隨著國際人均購買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網絡的普及、物流水平的提升,我國跨境電商仍然保持30%高速增長,預計2020年的交易額能達到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5%左右。


得到者說


2020是特殊的一年,很多的創業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有些則在這次疫情的危機中找到機會。甚至有的行業受此次疫情的影響,整個行業將迎來爆發,梳理了一些前景比較好的行業,希望能幫到大家。

行業一,微商,電商,短視頻,遊戲,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線上項目,將遇到空前的發展機遇,乃至會井噴。

行業二,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行業回強勢崛起,未來的服務業裡沒有服務員。

行業三,各種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平臺,比如蔬菜配送,定製化餐飲配送,清潔/保姆/搬家等各種上門服務。

行業四,線上辦公軟件,尤其是能夠實現個體協同的辦公軟件,是未來的趨勢,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間限制。

行業五,私人醫生,私人心理醫生,以及各種線上諮詢服務,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撫慰。

疫情過後,線上產業,高科技行業,各種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平臺,線上辦公軟件,各種線上諮詢服務這些行業疫情之後可能迎來爆發。因為這些新的行業本身有較強的自下而上產業邏輯,又迎合了當下社會的需求,所以創業的小夥伴需要重點關注澳。


三無人材


5G


Huangpengzhang



金管金


消費、生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