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內外疫情形势都趋好,哪些行业应做好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备?

渤海观潮85929852


目前疫情全球持续扩散。如果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疫情控制不好,全球经济有可能遭遇重创,其严重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之后的欧债危机,国际贸易可能衰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或将受到破坏。

  一是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疫情出现后,尽管各国采取措施应对疫情蔓延,包括对疫情严重地区采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赛事、停工停产等措施,但仍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大级别疫病”。全球正常的生产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加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甚至造成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认为,若中国经济二季度恢复正常水平,将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至3.2%。随着全球疫情升级,IMF可能进一步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2日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2.4%,为2009年以来新低。如疫情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蔓延,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降至1.5%。

  二是全球市场震荡。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引发恐慌情绪,全球主要股指下跌。过去一周,欧洲斯托克5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巴黎CAC40指数、法兰克福DAX指数等均暴跌11%~12%左右,美国道琼斯从近期最高点已暴跌14%,美股恐慌指数(VIX)一周内翻倍。虽然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是短暂的,但若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股市将进一步受挫。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受到冲击,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在全球市场避险情绪下,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历史低点,黄金明显走强。市场对全球宽松流动性的预期大幅上升,已有40多个央行加入货币放水行列,美联储3月3日晚紧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到1%~1.25%。

  三是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化生产和交易网络中,疫情防控带来的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将加大全球供应链风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枢纽,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约为30.9%。2020年2月,中国PMI大幅下降。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推算,中国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及销售就被拉低67亿美元。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13%,韩国、意大利、日本的出口占全球总出口比重均高于2%,这意味着全球服装、鞋帽、机电、运输设备等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四是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势力借势猖獗。在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国家政客从狭隘的政党和个人利益出发,操纵舆论和民意,一些国家出现种族、民族、国别等身份歧视。

  七大举措积极应对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病毒鏖战,国内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内在韧性,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必须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中国已经形成的诸多现有优势,补存量短板,创增量优势,使中国经济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稳定之锚”和“动力之源”的作用,显示中国的巨大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优势。面对全球疫情扩散我应未雨绸缪,立足底线思维,加强总体谋划,积极有效应对。

  一是防止疫情防控和全球产业链双“回波”冲击。切实落实好联防联控机制,外交、领事、移民、海关、边检等部门通力协作,做好入境人员健康申报查验、体温监测筛查和医学巡查,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按规定落实转运、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当前东亚一些国家疫情严峻,作为地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第一波产业链受影响冲击情况下,防止这些国家生产和物流因疫情影响,对我国产业链形成二次“回波”冲击。

  二是积极推动抗疫国际合作。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一是推动WHO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防疫标准。中国拥有应对2003年SARS的丰富经验,提升了抗击新冠肺炎防控能力,中国的诊断标准、治疗、隔离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树立了世界防疫典范,中国防疫经验值得全球借鉴。二是积极开展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中国在第一时间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为世界科学家研发药物和疫苗提供了重要数据信息。三是继续同WHO保持良好沟通,推动其他疫情国家保持防疫信息公开透明,同有关国家分享准确的防疫信息。

  三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后,应把推动对外开放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中国将继续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行政法规等规定,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外商投资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中国将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积极筹备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主动开展国际合作的中国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更广阔空间。

  四是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合作。2001年中国加入WTO并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经济繁荣与进步的方向发展。2019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正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要化危为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

  五是加大医疗防护用品生产和出口。在疫情全球暴发的情况下,中国可以成为更加稳定的抗击疫情急需的各类制成品供应国,特别是医疗物资、生活用品和基本工业品,中国制造能力将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可以发挥“世界工厂”优势,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大诊断试剂盒、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医护用品出口,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稳增长、稳外贸、稳出口、稳就业,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应加大研发力度,全面提高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病毒检测、传染控制、诊断救治技术水平,并使我国的疫苗和药物研发进入国际前列,争取在未来形成我国新的产业优势。

  六是推进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全球共享。我国在人员隔离、病毒试剂诊断、临床治疗、急重症救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对世界抗击疫情十分重要。对于韩国、伊朗、意大利以及后续可能暴发疫情的国家,中国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国际援助,包括择时派遣专家组等。目前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开始应用中医药进行疾病治疗,我国应抓住这次抗击疫情中中西医结合取得的救治经验,特别是总结我国疫情临床治疗方案,正式向WHO推荐成熟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推进祖国中医药走向世界,推动医疗卫生产业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结合,不断充实“健康丝绸之路”内涵和合作领域,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七是推进对外援助工作适当向医疗设施、防疫体系等方面倾斜。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给予有关国家应急援助,展示中国的担当和作为。充分发掘我国与受援国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使捐助带情感、有温度,让受援国普通民众感受得到并唤起心理共鸣,增强共同面对重大风险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赖锦鸿


我觉得能进入国际的行业,一定是科技领域,比如说跨境电商份额小,增速快。

1.相比传统外贸的低迷,近几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2012年,跨境电商仅占进出口总规模9.6%,数据显示,到2016年,该比例预计达到19%左右,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市场巨大。

2.政策的支持,把跨境电商作为外贸的增长点。政策频出,透明化的同时,跨境电商会慢慢走出灰色地带,走向正规化,通关、结汇都会逐步解决。各地涌现或即将出现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园,都在琢磨着通关和结汇的事,但目前也只停留在理论阶段。

总结一下,跨境电商也有令人堪忧的地方,比如说,退货和差评。国外的消费者和国内是不一样的,好与坏的标准不一样,如何满足国外消费者的喜好和需要,是值得思考的。随着国际人均购买力的不断增强,以及网络的普及、物流水平的提升,我国跨境电商仍然保持30%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的交易额能达到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左右。


得到者说


2020是特殊的一年,很多的创业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有些则在这次疫情的危机中找到机会。甚至有的行业受此次疫情的影响,整个行业将迎来爆发,梳理了一些前景比较好的行业,希望能帮到大家。

行业一,微商,电商,短视频,游戏,线上教育,知识付费等线上项目,将遇到空前的发展机遇,乃至会井喷。

行业二,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回强势崛起,未来的服务业里没有服务员。

行业三,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比如蔬菜配送,定制化餐饮配送,清洁/保姆/搬家等各种上门服务。

行业四,线上办公软件,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是未来的趋势,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

行业五,私人医生,私人心理医生,以及各种线上咨询服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心理需要抚慰。

疫情过后,线上产业,高科技行业,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线上办公软件,各种线上咨询服务这些行业疫情之后可能迎来爆发。因为这些新的行业本身有较强的自下而上产业逻辑,又迎合了当下社会的需求,所以创业的小伙伴需要重点关注澳。


三无人材


5G


Huangpengzhang



金管金


消费、生产、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