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冷战的军备竞赛把苏联经济拖垮,那为什么没有把美国经济拖垮?

董其斌


其实说美国没事也是假的,经历了九十年代的泡沫式经济繁荣与“想揍谁就揍谁”的意气风发之后,美国的问题也已经逐步暴露出来了,

而且很大程度上相当多的问题都是冷战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但是由于美苏矛盾而被成功掩盖掉的问题——诸如境内的种族与民族矛盾(已经引得诸如塞缪尔亨廷顿这样的有识之士发出了“谁是美国人”的呼吁)日益激化(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美国国内的小资产阶级性质的自由主义即所谓的“白左”越来越严重)、特务机关与国家强力机关权力日益膨胀(别忘了冷战前期美国国内最有权势的人是胡佛,冷战之后美国已经连续爆出特务机关侵犯公民隐私、大规模监视跟踪的丑闻)、轻工业日益萎缩(冷战后期重工业中比较轻的部分诸如家电、

汽车制造业已经完成了向日韩等国的转移,冷战之后中国异军突起开始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直接导致了美国国内目前剩下的只有附加值最高、技术最为密集的重工业的精华部分诸如电子信息产业)、军备扩张极为畸形(大量的军火集团已经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且对参众两院形成强大的影响力,迫使美军以不正常的速度与高得不正常的价格更新装备,更关键的是还有大量的装备毫无更新的必要,甚至迫使美国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对外干涉政策)。

这些问题摆出来稍微一分析,大家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当年我们分析苏联冷战落败与解体的因素时不也是这几条吗?“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不注重发展人民生活”、“军备扩张畸形拖垮国家财政”、“境内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形成分裂离心力”、“国家强力机关横行侵犯公民权益”。现在回头来看,这些因素其实并不构成苏联解体的必然性因素,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中国这样一个既没见过现代化国家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什么充分的大国斗争与国家治理经验的土包子看着隔壁皇帝的臆想,还带有一定的政治正确性与合法性塑造的成分,跟“皇帝刨地都用金锄头”差不多。

那么苏联冷战落败与最终解体的因素是啥呢?你要笔者分析的话,那就不妨皮一下了——只是俄国传统而已,沙俄帝国的经济只能坏不能好,老百姓能有点黑面包红菜汤糊弄饱了肚子就算了,万万不能让这

些土包子每年吃上十二普特猪肉,喝上二百公升牛奶,再有一百多公斤白面包给他们挥霍——就像历史上的沙俄只要经济改革一大有起色就要搞大新闻一样,所谓的苏联解体只不过是勃总分蛋糕分的还不错的情况下老百姓又搞了一次大新闻而已。


军武次位面


先来讲一个故事,话说里根总统上任后,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和苏联之间的冷战问题。他问到身边的重要幕僚,美国和苏联竞争有哪方面的优势?幕僚们经过分析认为美国钱多,里根总统就下令用钱砸死苏联。

为什么美国能够通过军备竞赛把苏联的经济拖垮呢?我们不妨回到二战来看一下。在二战中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认为美国在短期内没有办法恢复战斗力。等日本在亚洲战场站稳脚跟的时候,美军就算恢复了,战斗力也没有用了。

事实上恰恰相反。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迅速发起了对日本和德国的战争。更让日本人震惊的是,美国的很多企业都开始接了许多军事订单,开始帮助美国军队生产和修复航空母舰,以及各种各式的武器。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不到一年,美军战斗力就超越了历史上的最高峰。这是日本人根本意料不到的,也注定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两国之间的战争是全面的较量,也是国力之间的比拼。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同样是如此,美国的优势就在于它是世界的头号强国,早在1894年美国就成为了全球GDP最高的国家。因为美国是充分市场化的国家,民营经济更加有活力,这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基础。

苏联成立后,采用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其中国家一切资源搞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过几个5年计划,在1937年成为了欧洲头号经济强国。

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但苏联掠夺了德国和东北日本大量的机器设备,采用国家的体制来发展经济,迅速恢复了苏联的实力。

但是苏联的模式是采用集中所有资源发展的结果,很容易走火入魔。匈牙利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指出公共资源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后果,要么导致资源使用不足,要么导致资源浪费过度。

苏联的问题就在于此,为了和美国展开全面的竞赛,国家采用了掠夺式的开发思路,把全社会的资源都用在了和美国的竞争中。并且在双方的竞争中不断升级,最终导致苏联的资源枯竭。

苏联为了显示自己制度的优越性,不得不调用所有的资源来参与军备竞赛。这同时也导致了苏联社会和经济的畸形化,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轻工业和农业过于落后。

更致命的问题在于,苏联的模式透支了国家经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这才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源。苏联以国家的名义,降低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把大量的资源都用来发展国家战略。

到了苏联解体之前的十年,苏联对经济的掠夺已经发挥到了极限,苏联的社会和经济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也就是说在双方的军备竞赛中,苏联根本维持不下去了。

在这时美国的经济仍然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尤其是民营经济非常具有活力。尽管美国在军备竞赛中也背负了一些外债,但和现在二十几万亿美元的外债相比,可以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也就是说在军备竞赛中,美国没有动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不管是军事竞赛成功还是失败,对美国的经济影响都非常小。苏联恰恰相反,不管军事竞赛成败,最终都将背上沉重的包袱,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竞赛完全是两种体制之间的竞争,美国动用了很少的资源在和苏联展开竞争,苏联却投入的是自己国家的全部。也可以说苏联人在赌博,这就是举国体制的问题所在。如果赌赢了,也许是一件好事。如果输了,那将万劫不复。

在美国发起军备竞赛时,实际上美国政府是耍了一个心眼儿。最核心的是星球大战,把资源投向外星空无疑是最耗钱的。美国的智囊就分析苏联很有可能扛不住,当然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实际上星球大战是美国人的一个阴谋,就是想把苏联拖入一个泥坑,让他不能自拔。苏联人却不知不觉上当了,而美国人却并没有投入太多的资源。

这从背后也反映了苏联体制的机械和落后,领导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什么都做得出来。所有一切的战略都是围绕着大头领的个人意志展开,就算是错了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苏联人的悲哀。

也可以说从军备竞赛开始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苏联的解体和崩溃。这是由两个国家的社会体制所决定的,独裁体制永远像一只猛虎,有可能所向披靡,也有可能像一只愤怒的雄狮失去理智的摔下悬崖。


新知传习阁


这个问题让苏联非常尴尬,好歹也是一个超级大国,在与另一个超级大国决斗时,被对方几乎毫不费力地KO,脸上实在挂不住。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双方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你起我活的斗争。虽未爆发大规模热战,但剑拔弩张的军备竞赛从未停止过。

而最后的结果是苏联轰然崩塌,美国不仅安然无恙,反而越活越精神。

这就奇了怪了,同样是劳民伤财的军备竞赛,怎么在苏联这里是毒药,在美国这却成了兴奋剂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国力差距大

苏联输掉军备竞赛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力不济。


这就好像工薪族和白富美去血拼一样,在工薪族挥霍完好几年的工资而不得不吃土时,白富美只是花掉了九牛一毛。

没钱,是苏联最大的原罪。

在1894年苏联尚未诞生时,建国100多年的美国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作为苏联的前身,沙俄虽然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排名世界前10,但和美国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

虽然苏联建立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推行了异常高效的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在短短10年时间里便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综合国力在1937年达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就和“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洪水没咋地”的灾难一样,空前惨烈的苏德战争几乎将苏联数十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本就和美国差距较大的苏联,在满目疮痍中和未经战火屠戮的美国差距更加天差地别。

虽然苏联依靠美英盟军的支持,挺过了二战,击败了德国法西斯,并在三五计划中迅速恢复国力。但此时的美国就像比屌丝还努力的高富帅一样,早已在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世界各国为美元打工,也就是为美国打工的局面。

这种不在一个层次的玩法就是注定要玩死苏联的节奏。虽然苏联国土面积是美国的两倍还多,资源总量更是秒杀级别,但在美元霸权面前,一切是那么地不值一提。


虽然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但美国很快将美元与石油捆绑,这让靠出口石油创汇的苏联也成了美国的猎物。拿着苏联的钱与苏联玩军备竞赛,美国不是在吊打,这是在侮辱!

所以苏联死了,美国胖了。

2、国情区别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苏联是自己人作没的,军备竞赛只是导致苏联崩溃的推手。

作为经济基础比美国差,建国时间比美国晚的后起之秀,苏联能够在短短20多年时间脱胎换骨,成为工业强国,和苏联特色的斯大林模式密不可分。


作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将全国为数不多的资源尽可能高度集中,并以行政权力推进快速工业化,这种模式毫无疑问是适应苏联较为落后的国情的。

但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必然遭遇瓶颈,斯大林模式反而成为阻碍苏联更进一步的最大障碍。

但斯大林模式太根深蒂固了,一方面这种模式作为基础性模式,是苏联各行各业的纲领,改变斯大林模式意味着彻底的改弦更张。在没有新的成熟的模式出现之前,改革斯大林模式只能是苏联的灾难,苏联解体后的休克疗法就是最好的证明;另一方面,斯大林模式保证了国家领导人权力的高度集中,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这决定了国家领导人作为改革的发起者必然不会放开手脚。而即便国家领导人能大公无私,国家领导人紧密捆绑的特权阶层也不会答应。


所以从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国家领导人无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还是戈尔巴乔夫都在大力改革,但最终都难有起色。

苏联的特权阶层在斯大林时期开始形成,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迅速扩大,成为凌驾于苏联人民头上的社会寄生虫。

由于他们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大量的苏联财富被掏空,再加上国际形势的恶化,80年代开始苏联经济发展陷于停滞,苏联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等到戈尔巴乔夫上台,这些尾大不掉的特权阶层,为避免日后被人民清算,成为瓦解苏联的急先锋。


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些昔日的苏联特权阶层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寡头集团。

所以苏联解体,特权阶层应记第一功。

3、领导有高下

苏联享国70年,前后共诞生了7位国家领导人,但他们的个人素质实在是一言难尽。

事实上除了苏联奠基者列宁和斯大林,以及改革派赫鲁晓夫,剩下的国家领导人都没有能力统领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


而苏联领导人的个人素质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根深蒂固的斯大林模式。这种将权力高度集中的独裁模式,注定了苏联的内政外交必然取决于最高领导人的执政水平。

相比之下,在建国之初便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的美国,总统虽然是三军总司令,但受到了诸多制约,这使得美国总统即使能力平平,也不影响美国在内政外交上的政策正确性。

所以本质上说美国与苏联的政策对比,就是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的对比,而苏联显然是不占上风的。


事实上,从1956年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开始,再到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全面恢复斯大林模式,因领导人的个人好恶,苏联内外政策的摇摆幅度远远大于美国,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再加上因计划经济导致的苏联发展滞后,美国和苏联的差距越来越不在一个层面上。

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真正开始于赫鲁晓夫时期,但此时的苏联政府相对克制,因为赫鲁晓夫谋求的是与美国共享世界霸权而不是取代美国。


但是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此时的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再加上因第四次中东战争偏袒以色列导致阿拉伯国家的猛烈报复,在1973年引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使得美国不得不由攻势转为守势。而同时期的苏联由于奉行斯大林模式,加上石油价格的上涨,苏联出现了战后最大的繁荣,这使得勃列日涅夫开始谋求苏联的世界霸权,比如入侵阿富汗,走向四大洋。

但美国很快恢复元气,并着手对苏联进行反击,最典型的就是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竞赛难解难分时,美国将战场向太空扩展,欺骗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而这一战术欺骗,轻易地将一蹶不振的苏联绑上太空竞赛的战车,最终苏联在不堪重负下轰然倒塌。


而星球大战计划则促进了美国IT等高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冷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

所以和美国玩军备竞赛,就是结结实实的陷阱。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苏联的垮台包含着苏联经济的垮台,苏联经济的垮台不一定意味着苏联的垮台!

因为苏联的建立不是以自身垮台目标。苏联的经济也是如!

苏联的经济除了民间少数使用货币外,他在宏观经济、大宗贸易你国际贸易基本实行已货易货的形式。苏联国内运行这种模式已经几十年了,他在和苏东盟国之间建立经济互助组织也基本运行这个模式!

如果只是苏联经济出了问题,只要苏联还在,那他还能改革!


苏联真正出现问题,在于“军备竞赛”、“阿富汗战争”!

大量的工业剩余、士兵伤亡,促使苏联的解体。
  • 这导致了经济互助组织之间以及国民经济运行等生产与流动性匮乏。
  • 苏联所生产的重工业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其他工农领域进行交换,导致整个社会的贫富拉大、僵化。

美国的经济在冷战后期也濒临垮台!

这是个事实!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要求西欧和日本对他进行让步。

看一看让步的具体内容你就明白了:货币升值开放对金融领域的限制!

换句话就是,西欧和日本已经把美国的制造业击垮了。


美国因为与苏联全球争霸,财政巨额赤字。如果此时想一想:美国在冷战中取得的巨大的科技进步,与它的国民经济有什么意义呢?

只不过是:美国改变了贸易规则,让它的小伙伴们分担了它的债务压力。后来的互联网科技革命那是另一回事。

苏联在冷战中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是现在的俄罗斯能拿它做什么呢?

苏联与苏东国家之间存在着完整的贸易关系,为什么没能改变贸易规则而使自己获得喘息?

只能说苏联整个社会已经垮了!


话史烟云


冷战的军备竞赛把前苏联经济拖垮,为什么没有把美国经济拖垮?这个问题其实是个经济学的问题,应该由笔者来回答。美苏争霸说到底是两种经济模式在竞争,美国是市场经济,前苏联是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的美国在美苏军备竞赛中越战越勇,最后脱颖而出。搞计划经济的前苏联,在美苏军备竞赛中最后把自己拖垮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美国搞的是市场经济,在搞军备竞赛的过程中,是将整个军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交给市场,也就是交给各个军工企业,整个军工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生产任何产品都要考虑盈利,军备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零部件生产出来都要赚钱,美国搞军备竞赛的结果带动了整个军备产业链上所有的大小企业都赚钱了,由于军备产业的市场需求扩大了,军备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快速成长,除了给军备产业链的企业提供零部件外,还会给国际上的其他相关产品提供零部件,就连军工产品或者武器,美国过剩的或者淘汰的也能在国际市上卖个好价钱,整个军备竞赛带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而前苏联的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不考虑经济效益,生产的军备产品不计成本,完全只投入,没有产出,这种模式只考虑生产而不考虑市场,不考虑生产成本,不考虑是不是赚钱,结果一定是造成巨大的浪费,这种只投入不考虑盈利而且不计成本的生产方式,刚开始还能支撑,短时间也能支撑,如果长时间用这种模式生产,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拖垮掉整个国家经济。

更何况这种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一定会产生大量的贪腐问题,前苏联的问题是出在经济模式上,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两个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搞市场经济。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创业的难题,生活的难题,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升级的难题,资本运作的难题,理财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最近,有网友提出一个经济问题,就是美苏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特别是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推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也绑上了太空竞赛的战车,最终苏联经济给拖垮,但冷战的军备竞赛为什么没把美国经济给拖垮呢?美国自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越来越活得滋润了呢?

实际上,苏联在与美国的近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时,苏联经济存在着一些弊端,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苏联经济被拖垮,美国经济却安然无恙的结局。首先,先天不足,国力不济。就好像工薪族与白富美去血拼一样,即使工薪族在挥霍掉好几年的工资,而不得不退出时,白富美只是花掉了九牛一毛,还没过瘾呢。苏联与美国在国力上存在明显差距。

其一,苏联前身是沙俄,这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排名世界前10,但是与建国100多年就跃居世界第一的美国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作为沙俄的继承者,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推行了高效的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经过两上五年计划,只用了短短10年光景就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也就是在二战之前,苏联经济发展得还是不错的。

其二,就当苏联还想继续发展经济之时,苏德战争将苏联过去二十多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尽管美国在二战期间给了苏联不少物质方面的支持。但是二战过后,苏联这个国家早已千疮百孔,而美国本土却并没有遭受过战火的洗礼。这进一步拉开了苏联与美国经济差距。苏联的强大是虚的,而美国强大是实实在在的。

其三,时间到了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随后美元与国际油价挂钩。美国人利用华尔街金融体系控制了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这让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出口的苏联也成为了猎物。在关键的时刻,美国完全可以靠压低石油的价格,使得苏联即使想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再者,苏联在体制上出了问题,而美国却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苏联之所以能在二战之前的20年时间内脱胎换骨,成为工业强国,与苏联特色斯大林摸式是密不可分的。斯大林模式是将国内所有资源高度集中在一起,并用行政权力推进快速工业化。这种做法,在苏联工业落后的情况下是有明显效果的。但是,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反而成为阻碍苏联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而且斯大林模式太深入人心了,一方面,这种模式作为基础模式,已成为苏联各行各业用了几十年的纲领,谁也不敢在新的模式出现之前,来改变斯大林模式。另一方面,斯大林模式确保了国家领导人权力高度集中,作为最大既得利益者的苏联领导层也不会放开手脚。而即使有苏联领导人大公无私推进改革,特权阶层也不会答应。

苏联的特权阶层在斯大林时期形成,到勃列日涅夫时开始扩大,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们巧取豪夺将大量的苏联财富给掏空了,再加上80年代开始苏联经济就处于停滞不前状态,苏联的各阶层的茅盾更加激化。最终还是这批特权阶层,为避免日后被苏联民众清算,于是成为瓦解苏联的掘墓人。现在,当年苏联的特权阶层成为了俄罗斯能源的新寡头,照样拥有大量资源和财富。

最后,领导人的能力存在差距。苏联建国70年,前后诞生了7位国家领导人,但除了强势的斯大林,以及改革派赫鲁晓夫之外,剩下的国家领导人都没这个能力统领这个庞大红色帝国走向繁荣富强。

相比之下,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虽然是三军总司令,但受到很多地方的制约。这意味着,美国总统能力平平,也不会影响到美国在内政外交上的政策的正确性。本质上就是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相比,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肯定不占优势。当然,美国的三权分立也有弊病,就是各方要互相扯破,效率低下,不如集权制效果高,速度快。

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始于赫鲁晓夫时代,当时苏联只是想谋求与美国共享世界霸权而不是取代美国。当然,美国不会轻易把霸权轻易的与别人分享,不过。到了1973年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不得不由攻改为守势。同时,苏联却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导致苏联出现了战后最大的繁荣,并且开始谋求苏联的世界霸权,比如入侵阿富汗,走向四大洋。

不过,美国经济很快恢复了元气,并着手对苏联进行反击。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竞赛难分高低之时,美国要向太空扩展,而受这一战术欺骗,把苏联绑上了太空竞赛的战车,最终苏联经济因不堪重负而轰然倒朝塌。而美国政府由于底子比苏联厚实,没有被拖垮。同时,星球大战计划也推动了美国IT等高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冷战后美国经济的快速繁荣。


不执著财经


其实说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是不太恰当的,毕竟苏联是计划经济,虽然计划经济效率低,但优点也是有多少钱干多少事。

真正拖垮苏联的是石油价格。

虽然现在看美国大片讲的欧美如何抗德,但实际上美国是赚的盆满钵满,欧洲战场也全是闪电战,损失有限。苏德战场才真正是打的寸草不生,就剩个莫斯科捱过了冬天。这也造成苏联和美国经济差距巨大。

更悲催的就是遇上丘吉尔这个政治搅屎棍。论打仗这货就是废物,论经济这货也一无是处,但为了保证其在欧洲的政治地位,硬生生拉出个铁幕。这下好,苏联不但没得到援助,直接被经济封锁了。

为了应付北约,苏联发展军备是硬性指标,投入了大量科学技术人才,除此之外,苏联能拿得出手的就剩下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了。

但美国当时实在太强大,不但积累了大量财富,还控制了石油价格。

就在苏联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时候,石油价格被美国直接拉低。这样一来苏联连最基本的生活计划都无法实现。本来对计划经济国家这也不是致命一击,但当时的苏联领导层对美国有迷之信任,干脆解体了。

甚至叶利钦还全盘接受美国的鸡尾酒疗法,经济顺利回到解放前。乌克兰则听信美国的口头保证,把核武器全销毁了。当然有几个小国经过华尔街的包装,顺利进入欧盟,过起了骗吃骗喝的日子,当然这是美国为了防患于欧盟。


不停如地动


1.当年苏联把所有的钱全部搞军备,工业、农业几乎为零。

2.美国当年是全面发展,工业、农业、军工全面化发展。

3.拿植物大战僵尸游戏来解释:

①苏联只种西瓜、辣椒、豌豆荚射手,向日葵只种了一株就完事了,后面很快就没钱造武器崩溃了。

②美国是一半种向日葵另一半种西瓜、豌豆荚等射手,所以可以一直种。


明宇智远


据说,美国政治素人好莱坞三流演员里根赢得大选,就任美国总统之时,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欣喜若狂,弹冠相庆。认为美国的民主等于愚昧,居然选出这样一个废物总统,不是自寻其败吗?为此苏联领导层举行盛大宴会,伏特加满上,舞女助兴,狂欢庆祝一个不战而胜的伟大胜利。当然从结果看苏联轻视对手盲目乐观,从一开始就已经败了。

其次里根总统发起太空大战的战略,引诱苏联跟风军备竞赛。其实里根的太空大战表里不一,半真半假,加上美国资产雄厚,玩的真假难辨风生水起。而苏联则忘乎所以,不知自已几斤几两,倾囊而出,全力以赴,消费了体能挖空了基础,焉得不败?

其三,北约集团皆是富国组成,美国主导,虽有付出,数额有限,不伤大雅,北约强过华约。华约诸国富少穷多,多数要苏联驻军,经济补贴,苏联亦大包大揽,搞得入不敷出,日渐窘迫,被东欧诸华约国拖瘦,拖疲,拖垮……。

综合以上三点,便是冷战为何拖垮了苏联而不是美国的真实因果。


双樵\n


格局不一样,美国帮助整个欧洲重建,表面看吃亏,其实带活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国际市场,而苏联只会剥削华约成员国,市场狭小,无法互补,到后来离心离德。美国也不好受,越战的失利,美国差不多也伤筋动骨,里根上台去金本位,建立石油美元体系,再以海洋霸权保驾付航,可以开开心心捋全世界羊毛,苏联以一国经济要和全世界对抗,换当年大英帝国也扛不住。

计划经济本来就问题多多,效率极低!就拿老家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种地根本没有“计划”,反正算的是工分,不看哪个高产、哪个效益高,都是随便乱种。而且偷懒的人很多,还有不少浪费的、破坏公物的。比如有些人为了改善伙食,偷偷给耕牛唯豆子,把牛胀死。都不是为了自己做事,没几个出力的,到处是拖后腿的,经济好那才叫奇怪了。

当时苏联是二战后的苏联。人有伤恢复也需要时间,苏联人自大盲目,自以为天下无敌,不把自己身体调理好就过份消耗自身精力,导致身体撑不住垮了。美国佬呢?二战就是被偷袭了珍珠港,又没伤筋动骨,经济好得一批。两者对比你会发现,这两个人一个满身的伤,一个完好无损,怎么样打?一个是强弩之末,一个是蓄势待发。加上苏联人自大不需要结盟,而美国佬联盟众多。实力根本没办法比。被消耗垮的,其原因就是自大自以为是。苏联的体制只适合国家初期发展和对抗重大危机,并不适合国家的正常发展。除非苏联决策者和执行人没有任何私心所有的决策都完美无缺,否则崩溃就是时间问题。

只是当时两超争霸,谁赢了就上升到另一个政治高度,没人能够阻拦的高度,当然人们也是以成败论的所以就没有去在意,而转向苏联的失败打挖特挖,就像春秋五霸和其他比起来是那么的熠熠生辉,也说明有竞争才会提高,苏美两国都达到了空前的历史成就。美国恰恰是冷战是时最繁荣阶段,许多高科技都是借助冷战对抗发展的,之所以没被拖垮,是因为美元霸权,如果美国是企业早就破产了。

冷战后苏联解体,对手没了,动力少了美国经济放缓。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发展不平衡,由于生产效率不如美国,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生产力都集中到了重工业军备领域以后,民生领域生产能力就变得严重不足,因为苏联也是超级大国,民众心中大国的优越感和现实生活的窘境就会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影响社会稳定。美国就不同了,生产效率高,即便军工占了很大比例,但民生部分的生产力不受影响,虽然像苏联预测的那样资本主义市场分配不平衡是必然的,社会矛盾也是必然的,但美国通过税收等一系列手段进行调节,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上也下了很大功夫,相对健全的法制等制度也让民怨有合理的宣泄口。

当然目前美国也一样遇到了问题,高福利的欧洲也一样,归根到底还是四个字,贫富差距,直接影响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资本条件下加上民众的财富观念,财富集中是必然的,就看宏观上如何调节了,川总倾向于继续做大蛋糕,也就是减税,放水,财政刺激,强迫产业回归美国,虽然贫富差距更大,但底层也会有点肉吃,不过个人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蛋糕不可能永远做大,环境资源消费能力都有上限。民主党倾向于重新分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资源分配失衡和贫富差距问题,解决财富和社会资源过度集中问题,进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新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