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在球隊兩位當家球星合計只打了20場比賽的情況下,阿特金森幫籃網留在了季後賽行列,然後他下課了。球迷們自然而然的要聯想籃網那些更衣室裡的傳聞,而目前爆出的消息似乎也在指向,籃網與阿特金森分道揚鑣,有一部分原因是出於內部團結考慮。


這種事,孰是孰非,說不清楚,說多了還遭黑。


還是先談談我對這賽季籃網的印象吧。


2019年的休假期,我寫了籃網的賽季前瞻,對19-20賽季的判斷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他們可能並不會比18-19賽季更強,因為在杜蘭特一個賽季不打的前提下,籃網球員流動的結果,至少從紙面實力上看,未必比上個賽季強太多;


第二,即使沒有杜蘭特,他們的進攻應該也不差,特別是考慮到球隊有歐文、丁威迪和勒韋爾,三個經常在最後一節幹出熱血暴走的後衛,籃網的比賽應該很有看頭;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第三,籃網的防守不會太強,因為球隊優質的球員大多在後場,鋒線防守資源偏少。


現在看,其實這三個判斷都有些偏差:

籃網的確沒有比上個賽季強,他們現在的勝率是46.9%,上賽季是51.2%,百回合淨勝分是-0.6,上賽季是-0.1。但這是因為不僅杜蘭特沒打,歐文也沒怎麼打,籃網實際可用的戰力比預期的還要少,從這個角度講,你不能說籃網比上個賽季做得差;


籃網的進攻有點差,進攻效率排在聯盟第22。本賽季,當歐文在場時,籃網百回合得112.7分,歐文不在場時,籃網百回合得105.9分,歐文缺席對進攻造成的影響明顯;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籃網的防守卻比預期的更好,他們的防守效率排在聯盟第8,這有點意外。也是靠著這一端有保底,籃網在沒有兩個薪資最高球員的情況下,依然能留在東部季後賽行列。


阿特金森在其中造成的影響佔多大比重,能不能說得清楚?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不知道,因為至今沒有任何有效的數據或者評價體系,可以讓我們知道一個教練對球隊的表現到底負多大的責任。不然你也不會對菲爾傑克遜那13枚總冠軍戒指具體的含金量產生疑問,以教練身份拿到的11枚,是不是你上你也行?


我看是不行。但你的確得承認,摸到了一手好牌,很容易讓人對打牌的水平產生疑惑。如果評價球員的難度係數是10,那麼評價管理層的難度系列大概是5,但評價主教練的難度係數趨近於無窮。


有關主教練,能被外界看得清楚的東西,似乎就只有風格和偏好。比如這個教練喜歡草首發,那個教練輪換死板,這個教練戰術用得華麗,而那個教練臨場應變速度偏慢,或者,從採訪裡聽到,這位騷話連篇、妙語連珠,推導出他是個情商極高,擅於團結隊伍的心靈雞湯派。至於在訓練館、更衣室,以及日常相處中發生的事情,新聞報道能得知的內容有太多不確定的信息,但這些內容可能比球場上能提煉的內容還要重要,因為這才是教練與球員,教練與管理層相互產生影響的主要時間,教練佈置了什麼,更信任誰,在重點培養誰,或者跟誰的理念不合產生了爭執,這可能比一次暫停叫得不及時產生的影響更大。


教練的威信和對球隊的掌控力,其實就是在這些我們看不到的時間裡形成或失去的,而這部分對我們吃瓜群眾來說,是個黑箱,我們只能看到最終的結果。但忽略過程從結果倒推原因,無論如何都很難客觀。


所以,不管阿特金森到底因為什麼跟籃網之間產生了隔閡,在沒有親歷者實名站出來宣佈“都是因為XX看教練不爽,才造成了這個結果”之前,都不該帶著情緒把理由總結得太過確定。我不是在撇清籃網巨星們的嫌疑,我只想說,這事的是非可能沒那麼快意情仇。


再說回籃網的賽季表現。


籃網相對簡單粗暴的蹲坑防守體系,還是蹲出了效果。如果讓我總結籃網防守的進步,這麼這是應該被提到的一條。但過去幾個賽季,每當我們聊到籃網,蹲坑都是被吐槽的一件事,因為籃網對蹲坑的堅持有些過度,阿倫是一個沒那麼強壯的中鋒,在嚴守蹲坑策略時,雖然能保證護筐質量,但以他的機動性或許還能更靈活一些,而籃板球丟得多,也是籃網過去幾個賽季一直有的毛病。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這也是為什麼去年休假期我還比較期待小喬丹。不管皇叔這幾個賽季的防守態度、防守選擇和防守覆蓋半徑多被人吐槽,起碼他是個尺度和噸位足夠的真中鋒,適應籃網的蹲坑防守策略問題不大,收割後場籃板和頂大牛上,會比阿倫更好用一些——當然了,他和阿倫都擋不住恩比德。


結果就是,籃網的確把他們多年來最弱的一項防守數據——防守籃板——從聯盟第24提升到了聯盟第9,小喬丹在場時,他們的後場籃板保護還要提升不少,也算這筆簽約的部分目的有效。但是,皇叔的毛病還在那,而且對比鮮明,他一場比賽只比阿倫少打不到4分鐘,場均干擾對手投籃的次數卻只有阿倫的一半。皇叔的防守覆蓋面積依然感人,這點跟年輕人比不了。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小喬丹的首發位置跟阿特金森的離職之間的傳聞,會因為小喬丹沒有說服力的表現,而變得令球迷們願意相信裙帶關係的真實存在。所有人在疑惑的目光中,盯著小喬丹能送出怎樣的表現——濃眉今天這4記三分,是在皇叔目送下投進的,唯一不夠目送的,變成了一記3+1,如果你希望少一點這樣的畫面,顯然,你要少用小喬丹。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可問題就是,也許這不完全是一次赤裸裸的漏人,因為放濃眉投三分,不是一件100%錯誤的選擇,而能讓濃眉在一場比賽裡大量在外圍出手跳投,而不是用低位強攻搗毀籃筐,你好像不能說小喬丹的防守在犯完全致命的錯誤。


小喬丹的確毛病多,但如果你需要死蹲籃下少讓對手大個往裡打,允許對手在外面投,然後再多抓點後場籃板,這事他還是能幹。


籃網的兩個內線就是這樣的,各自有明顯的侷限性,阿倫難以抵擋巨獸,小喬丹只能管一畝三分地,反過來,他們在對方不太擅長的領域又能完成一定的互補。兩人的防守高階數據,阿倫其實沒有碾壓皇叔,以下是幾項影響力數據對比: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不同評價體系下,沒有達成統一,這事還有得商量。


兩人的進攻特點則更加相近,不同輩分的兩位吃餅俠,終結釦籃的活都能幹,皇叔過去幾年嘗試開發策應練了點傳球,助攻稍多,但相應的,阿倫的失誤率也更低。


這兩個球員,其實各有使用的理由,最合理的情況,是讓他們出現在各自合適的對位裡。他們就像一個公司裡同一個崗位上,各有所長的員工,阿倫更年輕,更有活力,還是領導帶出來的人,他放在重要位置,象徵了公司對新鮮血液的重視,這是為未來培養生力軍;皇叔更資深,雖有老油條嫌疑,但有經驗和能力打底,也不是完全無法勝任崗位,而他在高層的關係極為重要,領導給這個面子,可以為未來工作的開展減輕不少壓力。


我不是在給皇叔首發找合理性,我的意思是,既然籃球本身的因素,並不可以100%決定他們誰首發,對主教練來說,這就算不得一個必須堅持的原則問題,只能說,假如主教練在用人上沒有絕對的權利,這有點憋屈,也在削弱教練的威信。


誰也不知道類似的事情在籃網發生了多少,或者阿特金森在下課前都有過怎樣的堅持——比如傳聞中對攻防體系的堅持——但既然阿特金森跟球隊有著一樣急切的分手需要,起碼從教練本人的視角看,在一個教練意圖無法完全實現的環境裡執教,他自己也是無法接受的。


沒有辦法,這就是NBA,一個圍繞球星搭建的舞臺,球星的光彩照人和所向披靡,是商業和戰績的保證,而背後的操盤手則是老闆和管理層,教練夾在其中,就是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這有點像好萊塢,說起來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觀眾是奔著大明星去的,導演還得聽製片人指揮,放映的都不是自己剪輯的版本,你有多大程度能為藝術負責呢?


我總說,NBA歸根到底是管理層的遊戲,當他們把手牌摸好後,決定比賽結果的,更多也是看球員。我們習慣上,卻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教練身上,畢竟,我們從小到大對著國家隊教練——通常是另一項運動——喊下課,喊得我們自己都以為,鍋真的是教練的一樣。


NBA並非沒有教練中心制的球隊——比如,波波維奇的馬刺,史蒂文斯的凱爾特人——以一個厲害的教練建隊,也確有好處,球隊文化更加穩定,不會因為換了核心球員就換了天地;年輕球員培養方向明確,利於成長;教練擁有用人和技戰術的絕對話語權,可以最大化手中資源,這樣的球隊,下限往往更高。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所以,想想看,為什麼凱爾特人是全聯盟輪換最奔放的球隊?因為史蒂文斯不需要看任何人臉色用兵。凱爾特人這支球隊,核心主將說交易就交易了,球隊兩個核心走人也不要緊,但球隊文化一脈相承,符合球隊文化的主教練,帶領著一幫球隊自己培養起來的年輕人——再加上一個教練曾經的弟子——可以讓這支球隊始終有遠超聯盟平均水平的紀律性和執行力。這樣的球隊,教練才真正能完全對自己的執教藝術負責。


但這樣的例子實在有限。巨星的影響力太大,太稀有,能力也確實牛X。所謂“贏球文化”,你總得贏球吧,而越往高處走,就越需要仰仗頂級球星的能力,特別是在頂級舞臺上,指望庶民球隊靠戰術成功是無力的,因為頂級球隊的上限是由巨星決定的。波波維奇的成就跟一個狀元用20年是同步的,等抓到一手3,4,6,7,9時,他也不敢加倍叫地主。即使是史蒂夫-科爾這樣把球星用得不是一般親民的教練也會說,到了更高的舞臺上,超級巨星的能力才是關鍵,而那支勇士一直到最後,在體系和個人的平衡上依然撓頭。


培養了一些優質的年輕配角,但最近幾年也不過打了5場系列賽的籃網,真的有資格在巨星和“文化”之間任性嗎?


阿特金森教練過去幾年幹得不錯,陪伴這支籃網從低谷中走出,幫助球隊建立了一套...風格單一,但對於資源一般的球隊來說,簡單有效的攻防體系。隊中4個重要核心配角,阿倫、丁威迪、哈里斯和勒韋爾,都在他手下打出了名堂,再想想去年在籃網進入全明星的拉塞爾,這支過去幾個賽季一直在修復被打劫交易重創傷口的球隊,其實元氣恢復的速度,已經超出了預期。阿特金森在其中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我們沒法用數據去評估,但他作為球隊的掌舵人之一,當然功不可沒。


阿特金森也沒有搞什麼“平均主義”,歐文的回合佔有率高達31.8%,生涯新高。只不過,阿特金森曾幹過這樣的事——在需要時,拉塞爾在第四節可以被堅定的按在板凳席上——這可能象徵著在籃網,主教練的權威一度高於明星,用人基於是否合適,而不是球員名氣。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這是個優點,不是嗎?


是,也不是。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庶民的角度,相信眾生平等,那麼這應該被歌頌。但事實就是,當我們中的大部分人,真的有一點享受特權的地位後,都會對利己的不平等看得更重,而這些,正是我們看不到的那些主教練每天都在平衡的工作。


所以,或許在一場常規賽裡,裡弗斯在關鍵球階段無腦按名氣用人,也有他的道理。


阿特金森沒有足夠好的運氣。如果,他接管的是一支剛剛確立了建隊核心的,手中有足夠籌碼重建的正常球隊,或許他能繼續陪伴球隊成長,有機會撰寫跟波波維奇或者史蒂文斯類似的劇情,最後能走到什麼程度不好講,但起碼他能得到這個機會。


可惜籃網不是一支正常的球隊,他們從掏空選秀權開始起步,籃網交給阿特金森的家底,上限就是靠努力走出泥沼,遠遠不夠進取,所以阿特金森只能帶出一支勝率掙扎在50%的季後賽邊緣球隊,沒有機會證明他在更高舞臺上是否有足夠的才華——也許他有,也許他沒有,但這可能不重要了,因為團隊已經不是在孵化器裡苦哈哈創業的小作坊,當你要上市時,判斷原來小作坊裡那個頗有點子的成員是否還有管理才華可挖,可能沒有聘請一個業界認可的知名CEO穩妥——畢竟,現在最重要的是服務好大客戶,而不是開發新產品了。


籃網終歸沒有走上導演中心制,因為工業體系下證明了,製片人中心+大明星,出成果更有效,也更快。


籃網的換帥,到底唱的哪齣兒?


對吃瓜群眾來說,這事的意義是啥呢?


別因為這事黑球星,因為理不清楚。


但也許我們該少罵一點教練,因為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你不知道還有哪些球場以外的內容不好處理——管理層溢價請來的老將,更衣室裡話語權那麼重,為了球隊安定團結,你說要怎麼辦呢?


你品,你細細品。


這不是教練的錯,他要做平衡。也不是球員的錯,誰又不想上場打球呢?沒辦法,社會就是一半靠理性,一半靠做人,理性上站得住腳了,實操前還得權衡一番人情,需要操心的地方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