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金庸还是古龙?

饕餮龘艦鬖


总的来说,我个人还是更加喜欢金庸多一些。

先说清楚我的观点是受到他人影响的,虽然也有个人的想法和补充在里面,但是不完全算独创。

就内容来说,

首先,金庸对人物的师承来历写得非常清晰。比如郭靖一开始由江南七怪传授武功,期间偶遇全真教的道士马钰学了全真教的气功,后来遇见丐帮掌门洪七公,一是这小子运气好,也是黄蓉嘴皮子会说,加之厨艺不错,所以七公传给了降龙十七掌的前十几掌,后来又补全了後几掌。在桃花岛时,老顽童周伯通骗他学了九阴真经、又学了空明拳和双手互搏。

古龙就不是这样,比如他写李寻欢飞刀厉害,但是哪个门派的,谁传的,怎么练的,练了多久,都没说。

另外,金庸的武侠小说建立了一个庞大完整的武侠体系。差不多几本书看下去,就很清楚武林主要几大宗派,怎么开创,代代又有什么厉害人物。这个和上一点是有联系的。对古龙小说还没做到通览,不敢肯定,但是就我所知,这个和古龙也不同。

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取材历史,联系历史,甚至频繁有历史人物出镜,这个写作特点和我之后要提到的金庸的写作风格也有关。比如射雕英雄传的成吉思汗,更明显的还有鹿鼎记,很多人说鹿鼎记的暗线就是康熙盛世。在金庸小说中,历史既是背景,也是情节推动,书中人物亲身参与、见证、甚至左右着历史,或者被历史做左右,书中人物的人生观和最终的命运,也和时代紧密联系。比如郭靖曾见证过蒙古大军屠城,这个和他后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是有紧密关联的,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殉城,不得不说,他身处的时代和他的个人际遇决定了他的思想,进而又决定了他的命运。

写作手法来说,

差别太大,完全不同,古龙当年写作据说是按行付钱的,结果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特殊的文字风格。金庸的手法很有古文底蕴,所以他写历史背景的东西不是不犯错,但是就文字上到底驾重就轻。

嗯,放一段感受一下。‘

小李飞刀的开头: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李寻欢打了一个哈欠,将两条长腿在柔软的貂皮上尽量伸直,车箱里虽然很温暖很舒服,但这段旅途实在太长,太寂寞,他不但已觉得疲倦,而且觉得很厌恶,他平生厌恶的就是寂寞,但他却偏偏时常与寂寞为伍。

人生本就充满了矛盾,任何人都无可奈何。

很经典,也很多段。

金庸小说比如 天龙八部的第一章叫 青衫磊落险峰行

再比如《神雕侠侣》

这一日子艳阳和暖,南风薰人,树头早花新着,春意渐浓。程英指着一株桃花,对黄蓉道:“师姊,北国春迟,这里桃花甫开,桃花岛上的那些桃树却已结实了罢!”她一面说,一面折了一枝桃花,拿着把玩,低吟道:“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黄蓉见她娇脸凝脂,眉黛鬓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儿颜色,想像她这些年来香闺寂寞,自是相思难遣,不禁暗暗为她难过。

情感表达,

个人感觉,金庸是,虽然也有写作主旨,比如鹿鼎记很重要的立意是,借韦小宝来反面讽刺官场甚至为人处世之间的虚伪狡诈,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雪隐鹭鸶飞始见, 柳藏鹦鹉语方知。”但是他中间有意无意也会表露出很多人世间的其他情感,比如小玄子和小桂子之间的感情还有放一段倚天屠龙记中心爱的段落。

张无忌陡地领会,原来她真正所爱的,乃是她心中所想像的张无忌,是她记忆中在蝴蝶谷所遇上的张无忌,那个打她咬她、倔强凶狠的张无忌,却不是眼前这个真正的张无忌,不是这个长大了的、待人仁恕宽厚的张无忌。他心中三分伤感、三分留恋、又有三分宽慰,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他知道殷离这一生,永远会记着蝴蝶谷中那个一身狠劲的少年,她是要去找寻他。她自然找不到,但也可以说,她早已寻到了,因为那个少年早就藏在她的心底。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么好。

殷离这一段,实在很触动人心,很显人生洞见和经历。但是退一步说,这个洞见,助推了情节(否则张无忌可能还要和殷离在一起),也是作者有意无意的一个情感流露点。

金庸的情感表述,一方面自然要借力于复杂、好看、体系完美的情节,另一方面也会被情节束缚,金庸构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是所谓的“戴着镣铐跳舞”。架构分明,舞姿动人。

谈到情感表达,感觉就比较偏主观和私人化了,不过鄙见,以博一笑。

个人以为每一种写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重结构和框架,就不可避免地相对少自由,重自由的,就缺少了结构上的美感。我只是了解古龙还不够多,谈得如果不多,不是因为不爱。


舌尖上的油管精选


二人我都喜欢。两个不同的风格,两种不同的味道。二人在不同的时候阅读都有不同的体验,但是无论如何,二人心中的那股武侠的味道是没办法改变的,只要我想起了武侠,那么我的脑海里必定会浮现出他俩的身影。虽然金庸封笔古龙逝,但是经典永远在心中,永远不能抹去。



我与金庸的缘分是我的上一辈我父亲他们乃至我的上上一辈我爷爷留给我的。早在我蹒跚学步时,父亲他们白天去上班,晚上回来则是手里拿着一本金庸小说,看起来就废寝忘食,不知岁月了。为此,我妈还和我爸吵了好多次架,但是,金庸先生的书真的有魅力吧,我爸还是在那儿看,直到看完了金老先生的所有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越女剑。但是还没有结束呢,我爸又来了个二来回,又重新看了一遍。而且我爸那辈儿也不止我爸一个人看,我伯伯,叔叔都在看。我爷爷在我小时候也总是在给我讲金庸武侠中的故事,虽然我没见过我爷爷看这些书。


而到了我这一辈,我伯伯家的三个男孩子对这些书更是了如指掌,倒背如流。我在小学时就拿起了这些书在上课时偷偷看,直到被老师发现没收。后来我看过的这些书,我妹又拿起看,总之我家与金庸小说的缘分估计会延续下去吧。

我与古龙小说的缘分是我在大学时才接上的。那时,百无聊赖的书随便拿起了一本书,没想到就是古龙先生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翻开一看,与金庸小说不同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李寻欢的情与忍也让我陶醉,我又废寝忘食了。在读完《多情剑客无情剑》后,我又把这本书后面的系列也都看了一遍,最后又翻开了《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等等。


对哪本书喜爱,这其实在我心里是有个变化的。在我大学之前,我喜欢金庸,那会儿也试图看古龙但是看不进去。在我大学之后,我终于看了古龙,我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古龙。

所以说啊,现在的我,更喜欢古龙小说。


我们爱传统


金庸走了,古龙也走了,江湖只留其名,不见其人!

古龙的小说我读得少,而金庸先生的书,我全都读过,所以我更倾向于金庸!

年少时不知道先生是谁,但与先生的相遇,却清晰如昨!

初识先生,我尚还年少,还在上小学,不过八九岁的年纪。那时候我家斜对面有间杂货铺,老板姓黄,论起来我还的管他叫爷。他店里不光有杂货零食,还书,慢慢的两个书架,全是小说,只租不卖!书架上多半都是武侠小说,其中最多的便是先生的书!

而我接触到的第一本小说,便是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一读便入了迷,后来便是《天龙八部》、《神雕侠侣》……

我上课看、下课看、坐着看、躺着看,其痴迷程度丝毫不亚于如今的这些追网络小说的小孩儿们。

那个时候的我梦想着成为一名大侠,锄强扶弱,义薄云天!

我成天幻想着,自己身怀"绝世武功",我那双掌,便是“降龙十八掌”;手中树棍,便是那碧血剑。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我的乾坤大挪移,每次老师打我手板,我便心底默念我的乾坤大挪移,运功使力,那样好像就不怎么痛了。

小时候,我最喜欢先生书中的杨过,我时常会把我的一只手收进衣服里,有时是右手,有时是左手,然后拖着袖子,拿着竹棍,指着院里的大公鸡道:"走雕兄,我们去找姑姑!"

就这样,先生的书陪我度过了小学、中学、大学,在那个网络小说刚刚风靡的时代,我成了同学眼中的异类。

后来,我迷上了电脑游戏,先生的书被闲置一边,直到我走出了学校,走过了那个网吧包宿的年纪,我才又捡起了先生的书,已经落灰了!

拨开迷雾,我开始问:“金庸是谁?”

或许是年纪大了,又或是因为生活在挤压,此时先生的书,换了一种味道。书中的“侠”他换人了,他不是杨过、不是郭靖、也不是传说中的独孤求败!

他叫金庸,或者说他们叫金庸!

先生在用他的笔,告诉我他对于“人生”的态度!

例如先生笔下独孤求败的剑道:

二十岁的时候,锋芒毕露,写意人生;三十岁的时候,举重若轻,不拘小节;四十岁的时候,举轻若重,成熟稳重。五十岁的时候,看破世俗一切,有则有,无则无 !

先生的笔下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标签、没有脸谱!金轮法王坏事做尽,却独惜郭襄;慕容复虚伪无情,却只因心中执念。

但先生绝对不是善恶不分之人,他的笔下:“正邪不两立,正终将压邪!”

先生笔下不强求:

张无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背后,是他不争的性格。虚竹能够突破玲珑棋局,采用的则是以退为进,先破后立。而梅超风一心练《九阴真经》,弄得走火入魔,不人不鬼。周芷若只求速成,结果同样欲速则不达。

先生用他的笔告诉我们,什么叫“侠”!

侠崇尚自由,与世无争,逍遥自在,如令狐冲;侠有大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捐躯赴国难,如郭靖;侠更有爱情,绝情谷畔,神雕侠侣,十六年一如往昔,黯然销魂。

先生笔下,是你、是他、是我,是这大千世界,是这人生冷暖。

一路走来,我与先生素未谋面,但却早已相识相知!

所以,当时我听到先生走了,心里什么地方就像缺了一块似的,说不出的疲惫和怅然。或许是因为先生的离去,我的青春也随之埋葬,先生笔下的江湖,是我们永远也到不了的远方。不过很快我就释然了,正如先生所说那样: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所以,我敬先生,我敬青春,我敬江湖!




白话历史君


读小学五年级时,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篇武侠小说——《鸳鸯刀》,在那之前,尽听《岳飞传》、《三侠五义》之类的传统评书了,乍一读到这篇小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稍微会点武功就可以学会点穴法……

之后不久,有读了《天龙八部》第一册,一下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当时正在备考初中,我一再提醒自己:别看了,等考完试再说吧!那段时间,一躺到床上脑子里立刻出现那位呆萌呆萌的段公子。直到初中,才完整地读完了五册《天龙八部》。高中时学习紧张,我还是忙里抽闲地读了《笑傲江湖》,暗自佩服金庸老爷子:这得读多少书啊!文学武功,煎炒烹炸、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百科全书啊。有木有?

历代文人,多有写酒的,但写酒杯的,少之又少,金庸老爷子在《笑傲江湖》中,就有一个回目:《论杯》,不得不佩服金庸的文采。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大概所有写酒杯的诗句,都被老爷子写在了一个章节里。

写武功,除了众所周知的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少林武功、太极拳等,还有一门功夫极为神秘——摄魂大法,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金庸老爷子凭空杜撰出来的,其实不然,这门功夫不光过去有,现在也有,不光中国有,外国也有

,摄魂大法其实就是……催……眠……术。

明白了吧?有言在先:一旦有人学了“摄魂大法”,别去为非作歹啊!

读金庸,涨姿势!





杏林帅哥



武侠之内,金古而已。

一个是侠之大者,一个是纯粹江湖。

不用比什么艺术成就,因为金庸先生在各个方面都是胜过古龙的,比如洁身自好。当然,喝酒也是快意江湖。

虽然金庸先生的作品令人敬仰,但我更喜欢古龙的简单直接。

他的作品里很少出现朝廷这个背景,就是纯粹的江湖恩怨。也很少出现主角慢慢打怪升级,一出场就是高手,无论什么高手,都是经过死亡考验的。绝不会少女人和酒,他把自己的一切写进了作品里,然后臆想着去论证自己的过往。

傅红雪是他的倔强,楚留香是他的柔情,李寻欢是他的软肋,陆小凤是他的期望。。。。。。还有什么比这个书写方式更能令人着迷的呢?什么家国情怀,不过是一场掌控者的“游戏”,只有赤裸裸的江湖才是我们这些人的“游戏”。如同李白,执笔国策不如逍遥江湖,然而他却一生执念,这也是他的“江湖”,却不是他的“游戏”。只有在酒和诗的世界里,他才是掌控者。

说白了,我喜欢古龙是因为我可以和他一样,都是一个活脱脱的人,酒和女人我也有,而金庸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神”。对于“神”我只能敬仰,对于“人”我必须拜服。


银河疼就


主动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古龙和金庸的写作风格不一样,感觉金庸的作品像一位仁厚的大侠。而古龙的作品恰恰相反,像最忌恨道貌岸然伪君子伪大侠的浪子。

金庸先生的作品里都不乏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像郭靖、乔峰。他们心地善良为人忠厚,是名符其实的大侠。而古龙的作品里几乎所有的大侠都是伪君子,他们都披着光环的大侠外衣,却尽干一些阴险狡诈的恶事。反而那些看上去不像好人的浪子却是多情的正义化身。他们敢爱敢恨敢说,像叶开,楚留香。

通过作品来品味作者。什么样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古龙的作品可读性很强。金庸的作品拍成电视剧好看。如果一定要把两个人分个最喜欢的,我只能说,读原著我喜欢古龙的。拍成电视剧的我喜欢金庸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喜欢读古龙原著的理由是他的作品像散文诗,读着不累,而且有意境,回味感足。时有名言精句,令人记忆不忘。古龙是写情的高手,像李寻欢与诗音的情已达最高境界。

喜欢看金庸的电视剧是因为他的作品改成的剧人物众多、性格鲜明,场面宏大、气势磅礴。金庸的作品适合拍成电视剧。而古龙的作品一旦拍成电视剧就缺少了原著里的意境,或者说表现不出来。毕竟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君子也爱财888


两位大家在当时的武侠小说领域基本有着泰山北斗的地位,真要说哪一位的作品写的更好根本无法比较。

但是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喜欢古龙,这一点可能和性格有关,而且我在这一回答的下方基本上看到的都是喜欢古龙的。当然在小说质量上金庸写的更加全面一点,并且金庸本人的杂学知识也是古龙没有办法媲美的,但是有些方面我觉得金庸写的有点个完美主义了,比如说男主角最终离开江湖,逍遥自在。还有就是有些地方觉得有点啰嗦了,最不喜欢的就是天龙八部两位主角父亲出家的情景,这一点不和儿子共享天伦之乐似乎说不过去。

至于古龙真的是无法言明的一种情绪,古龙一生写书几十部,作品层次不齐,有好有坏。在质量上或许没得和金庸相比,但是在故事情节和文笔表达上,古龙所塑造的意境真的是令人不胜神往。尤其是关于古龙笔下的剑客,我更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剑客,而金庸的男主角而已。还有就是是古龙后期的作品更能将人带入到一种苍苍莽莽的境界中,真的是喜者愈喜,不懂者弃如敝屣。


自由史话


两位大师都非常的棒。个人更倾向于金庸,从小看着他的影视剧和作品长大喜欢他笔下所刻画出的江湖血雨腥风、爱恨情仇、家国天下、以至于民族大义。同时也能学到不少关于佛学、道家的文化。

查老爷子笔下刻画的很多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我最喜欢《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这两部作品,再聊几个我所喜欢的角色。欢迎大家指正并讨论!

天龙八部中最欣赏豪气万丈的大英雄乔帮助。在乔峰还是婴儿时,因慕容博假传消息,中土武林人士误信传言而伏击了乔峰一家,其母被误杀。其父怒杀一众武林人士后跳崖,而乔峰被存活下来的人带回抚养。从婴孩起食汉食,穿汉服,学习汉人的文化,他的出身为乔帮主的结局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年纪轻轻的乔帮主就以学得丐帮震邦神功降龙十八掌,由此跻身于天龙高手榜top10。他一人独战西夏一品堂高手、四大恶人、一人大战聚贤庄群雄、几次完虐鸠摩智、少林寺一人大战慕容复、丁春秋和游坦之三人且不落下风,其降龙十八掌更被天龙后期少林第一高僧(扫地僧应该是整个天空八部后期武力值最高的人了)评价为“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自从乔帮主的契丹人身份被人提起并证实后,他离开丐帮,走上了寻找自己身世之路。在雁门关外亲眼看到边境上互相残杀,受难的大多数都是老百姓,也最终证得自己姓萧确实是契丹人。在帮助耶律洪基平定叛乱后当上了辽国的南院大王,不忍宋辽两国百姓受难,阻止辽国攻宋而入狱,最后被中原武林人士所救。其二弟虚竹和三弟段誉在百万军中擒拿了耶律洪基且逼其起誓有生之年绝不攻宋,夹在宋辽两国之间的乔帮主当真很为难,一个是生他的国家,一个是养他的国家。不攻宋是对辽国的不忠,攻宋是对宋朝的不孝,天下之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最后自杀来成全忠孝,让人为这个义薄云天,民族大义为上的大英雄,大豪杰,真汉子而落泪...

也同情为了兴复大燕国而机关算尽的慕容复;慕容复为了获取江湖人士的支持,不顾江湖道义,率领七十二岛三十六洞的一众江湖人士攻打缥缈峰,结果半路杀出个虚竹子,化解了这场危机并解救了众人,截胡了慕容公子的如意算盘。为了娶西夏的公主而得到西夏兵权,慕容公子将无情无义竟置对他死心塌地的王语嫣于不管不顾,还各种暗算段誉,最后西夏驸马之职又被虚竹截胡,求慕容复当时心理阴影面积。当段延庆控制了段正淳一家后,他竟然愿意认段延庆为义父,包不同和风波恶反对他认段延庆为父,他竟并亲手杀了追随他多年的包风二人。慕容复的气运真是太差了,眼看就要成功了,结果这次又被段誉截胡了。段誉竟然是段延庆的儿子?天了撸的...人家既然有儿子,又为何要收你为义子?慕容公子最后竟然疯了...机关算尽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感慨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家贵胄段誉。不想习武,离家去处看世界,因缘际会学会了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最后又学会了天龙寺绝学六脉神剑,却被吐蕃国师所胁迫,一路北上卷入各种风波。在苏州遇到了他的神仙姐姐王语嫣,将痴爱演义的淋漓尽致,最终抱得美人归...

羡慕各种机缘巧合一路逆袭修的一身功夫,执掌灵鹫宫成为西夏驸马的小和虚竹。小和尚虚竹本是少林寺无名小僧,却在聋哑谷无意间破了无崖子的珍珑棋局,被化去少林功夫,得无崖子一生七十余年的功力后开启各种奇遇,卷入江湖的各种恩怨中。在西夏皇宫冰窖中破了色戒、酒戒、荤戒等,最后被少林寺除名,成了逍遥派新一任掌门人,执掌灵鹫宫并取得西夏公主。可谓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

四大恶人之三南海鳄神虽为恶人,但却言出必行,比武输给段誉后甘愿拜他为师却也非常让人敬佩...

笑傲江湖中最欣赏令狐冲,其次是万里独行侠田伯光。

令狐冲,幼年父母双亡,被华山派的岳不群和宁则中夫妇收养并作为授业恩师。令狐冲不拘小节,形似浪子,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并不糊涂。在江湖各界中口碑都非常好,在华山思过崖面壁思过时得到华山前辈风清扬独孤九剑真传,这也是祸兮福所伏,然而因为要保守清扬传授剑法的秘密,却被岳不群怀疑他得到林家的辟邪剑谱而各种诬陷利用也算是福兮祸所依。作为正派人士却爱上了魔教的圣姑,被以岳不群和左冷禅为代表的所谓的名门正派各种刁难。无意间救了魔教教主任我行,并学了他的吸星大法,虽说解了自己的内伤,却也深受其害,福祸焉知?好在少林高僧方正大师授之以易筋经,才得以化解。所有事情真相终有大白之日,最终令狐公子得以洗冤,并为武林除掉了伪君子岳不群,和任盈盈合奏一曲笑傲江湖,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

田伯光虽说是个彩花大盗,但他却不失江湖信义,从一个菜花大盗变成小尼姑仪琳的徒弟不可不戒,小尼姑被嵩山派围攻,他最终为救小尼姑而死,也算是死的壮哉。比起那些自称是名门正派的伪君子来说强了岂止千倍?真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所谓的魔教妖人也比华山掌盟岳不群、嵩山掌盟左冷禅、青城派于沧海等奸诈小人更有情有义,更光明磊落。这三位以名门正派自居却行事奸诈且阴险毒辣、非常龌龊,让天下人所不耻,真是讽刺之极!何为正何为邪?让人深思...


羊奔奔


喜欢古龙。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飞刀飞刀,又见飞刀――刀光一闪,天上地下,不知飞刀是哪里发出来,也不知飞刀是以何种角度、何种手法发出来,不知飞刀的速度有多快,不知飞刀将要飞向哪里。只知飞刀会飞向该去的地方,只知飞刀避无可避,“小李飞刀,例无虚发”。不是杀气,比杀气更令人胆寒的是正义的精神、伟大的情怀!杀人王,用右手攥着自己的喉咙,他的喉咙嵌入了一把三寸七分的小刀,血汩汩的流……杀人王,瞳孔收缩,写满了不信、恐惧,全身抽搐……杀人王终于明白了些东西:“小李飞刀,例无虚发”不是简单的江湖传言,而是带上神秘魔咒的至理!至尊帮是虚幻泡影……(注:杀人王,至尊帮,本人杜撰😂😂😂)李寻欢啊,你的忧郁,你的沉淀的伤,你的咳嗽,你那孤独的背影……我伤,我痛,我泪……我多想化身绝代的女子、无限温柔的女子,回到你的时空,陪伴你、支持你,以身以心以痴痴的念,与你共度三生三世……

楚留香――所有同辈的男子以及长一辈的男子,都愿意与你义结金兰;所有黑道人物都心甘情愿的叫你大哥;所有的白道人物以你为龙头;绝色女子、少女、妖女,每天夜晚痴痴的在窗台等待,你会来么?我愿意做你的妻子、情人、小妾、小三、小四、婢女……每个中年女人(有女儿的女人)盼首以待,我愿意做你的丈母娘,我的女儿无条件托付与你,女婿儿你快来吧。赌场的老板,不管你有钱还是没有钱,无偿的给你海量的筹码,你就是赌场的豪客。天底下所有的餐馆,大门永远为你打开,因为你是最懂饮食的美食家……

真有这样的人么?真有,他就是楚留香。现实中有这样的什么?真有。不过,他是500年不世出的人物。

古龙!!!为你一掬清泪,为何你英年早逝?为何天下尽是庸脂俗粉,你仙去之时,没有一个女人陪伴你?为何你绝代的才华淹没于黄土……





剑气如霜武哥


hello,大家好,相信大家应该都看过武侠小说,就算没有看过武侠小说,那么也一定会看过武侠电视剧。而在武侠领域中,很多人都知道金庸先生,但其实在武侠领域当中,除了金庸先生之外,还有梁羽生、温瑞安、黄易等武侠名家,但是我们最熟悉的应该还是要数金庸先生和古龙先生,因为他们的作品翻拍率是最高的,但我个人更喜欢古龙!

我承认金庸的小说很精彩,但是他的小说长的太长,短的太短。

我还是喜欢古龙的小说,我个人觉得古龙的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得很有个性,给人的印象很深。

他的小说很热血,用最少的语言描绘出经典的场面和人物。故事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不能否认,古龙前期的小说实在是不怎么样,也许有人说古龙的小说不好是因为看了他前几部的作品,但你不能否定古龙小说的艺术性。

或许你可以看看古龙的其他作品。有人说古龙的小说看不懂,那就没办法了,反正我是都看懂了,也看明白了。

在金庸与古龙两人的小说中我看的第一本是金庸的《天龙八部》当时是整整的五本,我一口气读了下来。

是很喜欢,但有一点我特别不赞同,写小说不要随便篡改历史好不好,有人说金庸最擅长的就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构建虚幻的故事,可那很容易误导一些人,就像《三国演义》一样,将一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塑造成为一个气量狭小的小人。

但我并不讨厌金庸,这两人各有各的特色。金庸的文章是开头很平淡,但他的文章就像陈年的酒,越饮越有味道,而古龙却不同,他的文章一开始就很精彩,以后越来越精彩,故事结束后给人无限的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