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不經意間,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了


內蒙古自治區黨政辦公大樓 自治區所在地呼和浩特市環城水系景觀亮化工程共完成8座橋,分別是敕勒川跨東河橋、東二環延伸段跨小黑河橋、興安南路跨小黑河橋、阿爾山路跨小黑河橋、巴彥路跨小黑河橋、昭君路跨小黑河橋、昭烏達路立交橋、呼倫路跨小黑河橋。每一座大橋美輪美奐如夢如幻,這裡羅列僅有照片的幾座與大家分享,願能夠勾起你對時光的記憶。

2012年建成通車的金川大橋,城市的發展,那些承載著青城人記憶過往的“老”橋有些已經斑駁。

成吉思汗西街大橋,難怪有人說一座城市有了橋就有了詩意。

敕勒川大橋意蘊“和諧之音”,運用草原上美麗動人的馬頭琴的傳說為主題,採用馬頭琴為橋的造型,以現代的斜拉橋的形式,既體現草原民族的特色,又展現了現代社會的和諧之音。

敕勒川大橋,呼和浩特的橋有著一股塞上獨有的蒼涼與雄勁。

造型為馬頭琴的敕勒川大橋,而璀璨的城市光影間一座座現代化的橋樑在呼和浩特拔地而起。

造型為馬頭琴的敕勒川大橋,體現了馬背上的民族的涵義。

雄踞二環路的快速路高架橋橫跨環城水系的牛角橋……東二環跨小黑河大橋,後更名為阿拉坦汗大橋。

臨近傍晚時分的阿拉坦汗大橋,人們已經習慣地稱呼它為牛角大橋。

讓人流連往返夕陽中的東二環跨小黑河大橋即阿拉坦汗大橋,人們習慣稱牛角橋。

選用硃紅色與金黃色相間的牛角,給人以敦實、雄渾之感,頗有氣勢。

牛角橋,一道亮麗的景觀,串聯著時光,融合著文化,記錄著變遷,承載著人們對青城始終不變的愛。

如此壯美, 如此斑斕美麗的牛角橋夜景。

臨近傍晚時分的阿拉坦汗大橋,人們已經習慣地稱呼它為牛角大橋。它所體現的蒙元文化元素較濃厚。

興安路跨小黑河大橋 小黑河上的“飛虹”,是目前使用率較高的一座橋,整座橋的造型展現出了蓬勃之氣。

牛橋始建於清朝康熙35年,當時橋的兩岸是歸化城的牛市,人們通過牛橋進行兩岸通商和貿易往來。後來,康熙徵葛爾丹凱旋歸來,師進歸化城經過牛橋,為紀念之改名慶凱橋。牛橋是典型的三孔拱橋,挖掘出來的橋欄杆上的石獅子雄姿不減當年。1959年,一場特大洪水將牛橋沖垮,2003年6月12日,在呼市扎達蓋河(西河)治理施工時,挖出埋藏了近半個世紀的牛橋遺址。為了恢復歷史名橋,呼和浩特市恢復牛橋景觀的工程於2006年9月底全部完工。

夕陽下,曾經在呼市舊城生活了80多年的老人說,在她年輕的時候,牛橋下的河水清澈見底。每到黃昏,女人們就會來到橋下洗衣服,頑皮的孩子在河裡嬉水、打鬧,男人們則站在橋頭談天論地…… 其實,在呼和浩特,有故事的橋遠不止這些。有些跟隨著時代的潮流傲然綻放,有的靜坐在角落默默無聞。還不趕快拿起相機去記錄它們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