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中为何会出现上尉团长,上校军长及少尉总司令?

说起国民党军衔,因为经常会出现上校军长,上尉团长等,更有少尉总司令的奇怪现象,相信这让很多人都头都大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34年,国民党进行整军,同时军政部设立军事委员会直属的铨叙厅,负责军衔的晋升与评选问题(类似新中国55年授衔),到1935年5月,军政部正式给相关人员授军衔。

国民党军衔级别: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特级上将(类似大元帅):蒋介石

一级上将(类似元帅):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

二级上将: 韩复榘,刘湘,龙云,何健,杨虎城等人

国民党军队中为何会出现上尉团长,上校军长及少尉总司令?

特级上将是蒋介石,一级上将是军阀派系首领,二级上将是省主席及集团军司令以上。军长是中将,师长(旅长)是少将,团长是上校,营长是少校,连长是上尉

同时规定:少将升中将3年,上校升少将4年,中校升上校3年,少校升中校3年,上尉升少校4年,中尉升上尉2年,少尉升中尉1年半

比如:中校副团长升为团长,这才算中校升上校。而此时的上校要想升少将一定要是4年后才行,4年内就是当了集团军总司令也只能是上校,这是资历的问题。

国民党正式军衔是1935年的军衔为基本, 1935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共10年,35年上校要升中将至少要7年,中校升中将正好要10年.

由于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扩编,部队迅速扩张,所以也就形成了军事职务的快速升迁,一年内可能就从连长升到团长.而部队里面是职务对应军衔,所以可能挂着部队职务军衔的上校团长的实际军衔只是个上尉.

国民党军队中为何会出现上尉团长,上校军长及少尉总司令?

几个例子:

孙立人是1945年3月8日晋升少将,胡琏是1945年6月28日晋升少将。廖耀湘是1948年9月22日晋升少将,这三人在此之前早就是军长(上校军长),而48年之前廖耀湘更是兵团司令(上校兵团司令)

军统局的戴笠权利够大,但军统只是一个师级编制,所以戴笠只能是少将,工资与待遇都只是少将标准,正规场合(比如:开大会,出席活动)只能站后排.所以抗战胜利后,戴笠找桂永清想调到海军当副司令, 戴笠只要过去立马就是正规的中将。

正式军衔属于资历军衔是永久;部队职务军衔是临时的,随时升降. 死后追授军衔只是荣誉军衔.

国民党军队中为何会出现上尉团长,上校军长及少尉总司令?

少尉总司令指的是李济深,李济深只是在北洋军阀时期被授了正式少尉。北伐时虽然是北伐第四军军长,但那只是部队职务军衔,没有得到当时北洋政府认可。35年授衔的时候因为与蒋介石有矛盾所以35年没有军衔。抗战中李济深复出后担任过方面军总司令,但他的正规军衔就只是个少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