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 文 三隻眼文齋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一個夜黑星稀的晚上,微風漸起,娑羅花瓣離開枝頭,淨飯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輕輕悄悄地走出宮門,赤足跨上白馬,一臉堅毅地消失在茫茫夜色裡。此時,他的妻子耶輸陀羅站在臥室的窗簾後面,淚水滂沱,知道她的丈夫再也不會回到她的身邊了。世間痛苦,莫過生離死別……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悉達多太子自小立下宏願,要通過出家修行成為大覺悟者,迴向普度世間悲苦的眾生。所以,他毅然拋下自己高貴的身份,離開美麗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兒子,一心向道,獨立踏上艱難修行路。悉達多太子心中有一個念頭:忍一時離別之苦,是為解脫千萬世輪迴中,多如恆河流沙般的世間之苦。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經過長達六年的葛衣披身、席地而睡、過午不食的苦修生活,悉達多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創立佛教,號釋迦牟尼,世人稱之為佛陀,意為圓滿覺悟真理者。

娑羅花幾度盛開又幾度凋謝,佛陀的兒子羅睺羅已經九歲了,作為淨飯王的長孫,他本來是要繼承王位的,但作為父親的悉達多想要兒子也出家修行,便派目犍連尊者進宮面見淨飯王和世間的妻子耶輸陀羅,這讓耶輸陀羅十分不捨,也煩惱萬端。

按世間人心的思量,家學總要有人繼承,佛陀要度兒子出家,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耶輸陀羅更是想不通,她對目犍連尊者訴說:當初,我拒絕八國王子的求親,愛上了英武挺拔、才藝過人的太子悉達多,原以為是成就了一生恩愛,不料太子卻遠離塵世,出家修行,拋下妻兒孤苦地生活在寂寞的宮中。現在,有想把羅睺羅帶走,是想斷掉她在世間唯一的希望嗎?

耶輸陀羅固執地認為,悉達多需要羅睺羅子承父業,難道國家就不需要後繼有人嗎?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佛陀心中已經知道目犍連尊者在耶輸陀羅處受阻,便以神通之力,將分身示現在王宮上空,一時間金色雲彩瀰漫天地,莊嚴的佛號之後,佛陀對耶輸陀羅說道:耶輸,你還記得無量劫前你的誓願嗎?那一世,我用500錢從你手中買下5朵青蓮,並許你夫妻之緣,你曾發誓願把一切佈施於我,助我修行,絕不反悔。現在,你為何不捨羅睺羅出家了呢?

佛陀的話喚醒了耶輸陀羅的記憶,前世種種如蓮花在心中發芽盛開,宿世因緣恰如昨日經歷一般,對羅睺羅的情執瞬間消散。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佛陀進一步開示耶輸陀羅:娑婆世界,諸行無常,無所希望,唯捨棄一切,才是解脫之道,這是佛法不生不滅、不成不壞的真諦啊!今日離苦,是本心迷失的結果,若不出家修行,便會進入無邊的沉淪和無窮的苦報。離苦是修行的第一步,舍離五欲煩惱,解開恩繩愛索的繫縛,才能步步邁向解脫,渡向自在彼岸啊!

耶輸陀羅明白了佛陀是想以一時離別之苦,換來從此的安詳解脫,不僅是為了羅睺羅,也是為了俗世的妻子耶輸陀羅,更是為了天地間芸芸眾生。於是,耶輸陀羅虔誠地表達著懺悔,親自牽著羅睺羅的小手,將他交給了目犍連尊者。

悉達多成佛後,讓兒子也出家修行,是為了子承父業嗎

佛陀想要兒子出家修行,並非為了子承父業,而是因為一種偉大的慈愛和智慧,佛陀的愛不侷限於一家一姓,而是放眼眾生的大愛。

羅睺羅出家當日,王族中另有50名青年受佛法感召,也投身僧團,隨羅睺羅一起修行。後來,出家的羅睺羅經過精進修持,獲得大阿羅漢果位,成為一個解脫生死離苦的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