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忽刺”说起,解开东北方言里一个奥秘

东北方言掺杂满文,所以难解难写!

从“忽刺”说起,解开东北方言里一个奥秘

满语使用时间虽然较短,但仍对汉语聚居区发生影响。尤其是东北地区,是满族集聚地,也是满语通行时间最长的地方,因而今天东北汉族人所使用的口头词汇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满语,《奉天通志》卷一百《方言》中记载此类词、语很多。

从“忽刺”说起,解开东北方言里一个奥秘

“忽刺”,是满语风动物声,今用于日常用语中,如说“忽刺倒下一大片”等。如“勒索”,是满语不利落的意思,后也用重叠语如“勒利勒索”。“秃鲁”,满语事不履行,约不践言称秃鲁。“戈椤”,可能出于蒙古语,谓地亩几响曰几戈楞,满语“块”的意思,地一戈榜即地一块,又说木块为“木头戈楞”。后说人脾气怪或不与众同,叫“戈楞子”。“喇忽”,满语称遇事疏忽叫喇忽,今在东北人中广为应用。“多缩”,战惧发瑟为多缩,满语是苦楚耐得之意。“特勒”,俗谓衣履不整曰特勒。满语凡绷皮张布之绷曰特勒。“撤拉”,满语称碟子为撇拉,后称器物口向外张为撇拉,如撇拉碗等。“得勒我合,满语车夫驱使羸马声。“特特塔塔”,象泄泄沓沓的样子,满语轻浮不定的样子。“吉勒噶拉”,无处不到的意思,满语凡物净尽了的意思。

从“忽刺”说起,解开东北方言里一个奥秘

至于东北地名以满语命名的并沿用至今的,就更 多了。如常见的“吉林”,是满语江沿的意思,指松花江。如今,在东北人的日常生活中,方言还时常用语言,但是真要把这些方言写出来,很多人包括一些文人大多写不准,还有很多人习惯于按字面的意思去推敲,转了一个圈,还是写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