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第三節 實作原則

在遠古時期,由於人類和動物共同生活在自然界中,人類為了生存,除了為要獵取動物為食而需要與動物進行搏擊以外,還要隨時準備抵禦猛獸的侵襲。所以,那時的人有很強的自衛本能。隨著歷史的進化,人類由原始的群居狀態發展到氏族社會,不再同野獸生活在一起,生命不再受到直接威脅,於是,人的先天自衛本能便逐漸退化了。

什麼是本能呢?顧名思義,所謂本能,就是不學自會的功能,如嬰兒吃奶、蜜蜂釀蜜、貓捉老鼠等等。“先天自衛本能”,就是人類(動物也有)在同野獸的生存競爭中不學自會的搏擊能力。這種搏擊能力包括精神和力量兩個方面,與現在武術的套路和招式沒有關係。有人把這種本能比喻成“瘋力”,這種比喻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普通的婦女比一般男人的力量要小,但如果一個患精神病的女人病發時,她的力量往往比兩個男人都大。又如一個普通的人見了狼會嚇得發抖,但是狼如果把他的孩子叼走了,他就會快速地、奮不顧身地撲上去同狼搏鬥,把狼打跑、打傷甚至打死。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個人在失去理智或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能夠爆發出常人難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也就是說,這個人在一剎那間恢復了人的自衛或搏擊本能。

綜上所述,要想恢復人的本能,有以下四種方法可以達到。其一是喪失理智的精神病患者在發病時;其二是外界條件的刺激,如“狼叼走孩子”這一外界刺激,足以激發你與狼搏鬥的勇氣和力最;其三是藥物可以幫助恢復本能,如給一個優秀的拳擊運動員在比賽前注射一支興奮劑,在比賽中很可能將對手打傷或打死;其四是科學的、特殊的訓練方法可以恢復人的本能,這種方法就是大成拳。

總之,我們所要尋求的本能,絕不是以喪失理智為代價,而是通過科學的特殊的訓練方法,得到那種能夠在大腦的嚴格控制下的行之有效的自衛搏擊能力。具體地說,我們所要得到的本能,就是一種下意識的自然反應,就是使自身在受到鹹脅時,快速進入搏擊狀態,就是不要通過大腦思維而本能地做出各種自衛或還擊動作。

大成拳認為恢復人類先天本能的主要手段是精神意念訓練。在大成拳的訓練中主張以精神為主宰,將精神鍛鍊放在首位。眾所周知,精神因素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在精神力量的作用下,人們能夠克服許多困難,產生非凡的力量,幹出超乎尋常的事情。根據科學測算,一個正常的成年人身上具有上萬斤力量,由於

後天的束縛和人為的限制以及社會的進化和發展,人的本能遂漸退化,除極少數經過特殊訓練者外,一般很難徹底發揮原有的水平。所以,忽視了精神訓練,其運動成績不可能充分發揮。大成拳就是充分利用意念活動和精神假借來調動人的這種本能和潛在能力的。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一、氣勢當先

精神假借和意念活動在大成拳訓練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沒有精神和意念的作用就沒有大成拳。有些人將精神和意念解釋成一個東西,其實不然,拳術中的精神和意念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按一般解釋,精神是人的意識,意念則是人的念頭和想法,精神是人身之主宰,是第一信號系統,精神的變化可以改變人體某些器官的功效,可以提高人的力量和速度,也可以起到相反的減弱力量和速度的作用。如前面所舉的例子,一個人怕狼,見了狼就發抖,這說明他的精神處於極端緊張的狀態,限制了自己的行動,只能發抖而做不出任何抗擊動作。但是當狼叼走他的孩子,父子之情使他的精神實質發生根本的變化,精神反而完全放鬆了,於是他的力量和速度都很好地發揮岀來,也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恢復了本能。意念是第二信號系統,只有在精神的支配下,意念才能活動。

大成拳就是通過精神誘導和充實眾多的意念活動來達到改善人體素質,提高抵抗和進擊的能力。在訓練中做到“神松意緊”。“神松”,就是努力使自己的精神處於一種愉快、輕鬆、自然的狀態之中,努力使自己擺脫束縛使各種技能更

好地得到發揮。“意緊",就是技擊訓練過程中,把意念活動貫穿始終,通過多種多樣的意念活動,人體能產生一種高級的力量,即“功力”,並能產生技擊時所需要的力量和承受外界打擊的能力。

大家知道,在技擊實戰中,如果慌神無主,就會造成心情緊張,動作僵硬,如進不敢進,不得其利,反受其害。俗話說:“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 羊的本質和雞的膽量,人所共知是畏怯的,不管它披上什麼外衣,終究不能成就大業,因為它不敢行動,缺乏取得勝利的勇氣。在實作時,應該有“劍到身邊心不亂,拳到眼前亦等閒”的精神氣概。《吳起兵法》中指出:“果者,臨敵不懷生。”無敢打必勝的信念何談技擊。

莎士比亞說過:“你見了一頭熊,就想轉身逃走。可是假如你背後是洶湧澎湃、惡浪滔天的汪洋大海,你就只好硬著頭皮向那頭熊撲去。”這裡反映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大成拳技擊講究以精神為主,氣勢當先,大敵當前加入無人之境,做舉交手之時,有與對方共生死之決心。只有在精神上一往無前,在沒有任何負擔的條件下,再配以熟練的拳法和篤實的功力,方可使自身達到神勇之境地。

大成拳認為:精神在則膽力生,膽力生則精神滿,精神滿則氣勢險。只有在精神上一往無前,無所畏懼,才能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大家都知道圖窮匕首見的故事。荊軻平日事母至孝,和睦鄉鄰,舉止謙和,但在燕國生死存亡的關頭,卻毅然告別老母賢妻去刺殺秦王,在威儀、顯赫、森嚴的秦廷上視死如歸,大義凜然。而與他同去的秦武陽是個殺人犯,可謂強壯如牛,心狠手毒,見到秦王后卻被嚇得心驚膽戰,被秦王看出了破綻。

這個故事旨在說明正氣在胸和單純勇敢或亡命之舉是有根本的不同的。

”夫戰,勇氣也。“ 這是春秋時代魯國軍事家曹劌論述戰爭勝敗因素時的精闢之論。凡真正研究過技擊的人都知道”技擊之道,氣勢當先“ 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雙方互搏,勢均力敵。如若膽怯氣餒,勢必精疲神亂,心慌手軟。如果膽壯氣足,則強攻硬搏,勇往直前,自然會處處主動,穩操勝券。古今中外的實戰老手無不重視技擊時的氣勢修煉。薌齋先生對此更是有著精深獨到的體會和見解,在他的遺著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論述,如:“晴空鷹鵠下雞場,翻江倒海不用忙”、"一旦大敵林立,在我如入無人之境”和“勢如龍駒扯絲韁,谷應山搖一齊撞”等。他本人的氣勢已經到了使國外高手遇到他凜然如電的目光而“完全失去了自信”,在聞聽他龍吟虎嘯般的發聲時“猝然驚恐”,從而達到聲擊和目擊制勝的神武之境。薌齋先生在武學文獻中開篇名義:“拳道之大,實為民族精神所需要,學術之國本,人生哲學之基礎,社會教育之命脈。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發感情、改造生理、發揮良能,使學者神明體健,利國利群,固不專重技擊一端也。”由此可見大成拳的氣勢來自於民族的浩然正氣和為捍衛真理勇於獻身的精神。

在實作訓練時,要做到思想高度集中,毛髮如戟,有一觸即發之感。要在虛無中求具體,練習時面前無人似有人,實作時面前有人似無人,不管出拳踢腿,必須神在手前,意透敵背,做到”人未動,意先動,步過人,身奪位“,通過鍛鍊逐漸養成淸逸大勇的氣魄。精神意念和氣勢的訓練,在大成拳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沒有精神意念和氣勢的作用,就沒有大成拳,更談不上大成拳的技擊了。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二、武不善做

實作時要做到四真、五要。四真,即“精神真、意念真、力量真、動作真”,換句話說就是要在訓練時設想一個零點正的敵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習者的功力水平,培養岀良好的競技意境和熟練的拳技,從而達到大敵當前心不慌,氣不喘,視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的目的。

大成拳的實作要求除了四真之外,還要做到五要:

1. 狠:視敵人如虎狼;神要真,膽要壯;心要毒,手要狠。出手不容情,招招要傷人。

2. 準:耳要靈,目要清;力要實,點要準。出手不落空,招招要擊中。

3. 重:看時機,瞄部位。出招聚吸千斤力,一招置敵於死地。“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4. 快:拳如炮彈,腿如閃電。步似游龍,身如風,遇敵岀手不見手,招招打上人不知。

5. 連:近則手,遠則足;肘打膝頂,抖放推拿,一招得手,式式相隨如影隨形,對手難逃。

實作是雙方從精神到肢體的直接對抗,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更不能你來我往虛偽招架,須具有以下神情和聲勢,即:頭欲撞人,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過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氣要襲人,得機發力,應機發動,則勝券必在把握之中。所謂“獅搏象須全力,獅搏兔也須全力”是也。

故實作時要求習者不管對手是誰,都須全力以赴,務求真切,忌虛偽招架,徒具你來我往之形式,要具備“四真“ 和 ”五要“的要求。首先應從精神上壓倒對方,認真對待,絕不可因輕敵而遭致失敗。要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良好的競技狀態,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出體內各項潛在能量,”應敵猶如火燒身“就比較形象地形容出這種應敵實作時的一觸即發的狀態。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三、要取中入中

"取中入中”也即“守中用中”,這在大成拳 ”推手“中已有詳解,這裡強調的是這一原則同樣應貫徹運用於實作始終。拳諺雲:“拳打丈外不為遠,近者只在寸間變。”指的是實作始終只要對準對手的中心所在,則可掌握主動權。所謂守中並非指單純防禦,而應同時用中;而取中,亦不只是強攻,而是在進攻同時須臾不可離開自身中線。守中用中和取中入中的意義和要領是相同的,只是推手較實作而言相對慢一些,手段以發放為主;而取中入中相對要快,要疾,要猛,要狠。若按常理而論,入中應先具備守中用中的基礎,並形成本能,在全力進攻時自身中線已能自然地形成無懈可擊的狀態,才能做到攻防合一,打顧合一,積極主動,以打擊對方中線為唯—目的。這就要求習者在實戰中無論怎樣出手都要左右相輔助,守中線,保重心。與此同時利用靈活的步法,進退反側,縱橫高低,-

一心一意直奔對方的重心。因此取中入中實為重要應敵要訣,不可忽視。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四、要攻守合一

“攻守合一,打顧合一 ”是大成拳實作中一項重要的技擊原則,在大成拳實作中,既沒有單純的進攻與單純的防守,也沒有單純的進與單純的閃。正如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先生所言:“何為打?何為顧?顧即是打,打即是顧,發手便是處。何為閃?何為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尚美觀。”這裡非常正確地指岀進攻與防守的辯證關係,攻與守是矛盾的統一體,以上所說的打、顧、閃、進都是攻守的含義。在大成拳的實作中,從開始就要求做到攻守合一,要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敢於和對手換拳”。其技擊原則要求在時間上攻擊與防守同時進行,說是進攻又閃開了對方的攻擊路線;說是閃又接近了對方身體。由此可見,攻守合一,不但可以縮短雙方的進攻距離,更可以提高攻擊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擊中對方。此外,攻守合一最能把握戰機,而攻守分離則會錯過時機。因為人們在進攻的時候,也正是他最容易暴露薄弱環節的時候,此時進擊容易奏效。從距離上講,他能打到你的距離,也正是他能夠被攻擊的距離,攻守合一原則的重要性就在這裡。大成拳是左右手齊動的打法,打顧結合,攻守同一,所以在一個拳進行攻擊的時候,另一個拳(或者掌)必定處於防守的位置。“兩手結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關”就是講雙手協調配合所形成的能攻善守的技擊間架。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五、要打實不打虛

”見虛不擊擊實處,要知實處正是虛”,這是大成拳的另一技擊原則。大成拳認為,在實搏中,雙方的攻與守、進與退、虛與實、強與弱等情況都不是絕對的,而是在不斷變化的。防護是嚴密之處往往是最為薄弱之處,看似薄弱之處去進攻反不易見效。因為對其漏洞之處,對方大多有備或本能防護。而其防護最嚴處遇擊,反而使其茫然而無法變化,故只要直撲對方防護最嚴之中線部位,必定能控制其雙臂而使其無法變化。當然,打實不打虛的原則是指對方防護甚嚴而言,如果對方不護中線,亡命而上,切不可顧其來拳,可直接擊其中線或頭部,而解除其戰鬥力。

中國大成拳網絡課堂 實作 4


六、要七拳同進

實作中的七進,一為頭進,頭為六陽之首,乃一身之主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凡一動一進,均不可脫離頭進,故身進頭不可不進。二為膊進,膊是指肩後之肩胛骨,“手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進而手不前”,故上肢欲進,膊必須進,膊進可催膀,使勁力貫通上肢。三為腰進,腰為主宰,轉抖在尾,是全體的發勁之源,故腰不挺,則氣餒不實。腰不進,則力不生,腰不挺,則勁力不出,故腰尤貴乎進。四為步進,變通在心,靈機於頂,進退反側在步。無論七拳或十三勢,其步均為之主宰,況“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則意瞠然無能以施展"。因此,上欲動必下為隨,下欲動而上為領,故步也貴在於進。五為左進,與人交手,三角而站,若欲上右,必先進左,陰陽互為,拳之炒用。六為右進,若站其右,側身而立,欲上左手,必先進右,以右為虛,以左為實。先出為陽,為引;後者為陰,為攻。乃是陰手打人、陽手問路之術。七為全進,一旦要進,段是全體俱無絲毫抽扯遊移這形。上下內外,頭身手足,要全力以赴,一言進,不可有一不進;一言其退,不可有一不收;一言起,不可有一不起;一言落,不可有一不落;總要使全體一貫,相合為一,方為之真進。

總之,實作時要忘了拳法,忘了對手,忘了自己,激發本能,方可穩操勝券。所以實作只能講原則原理,絕不可講應敵招法。

(未完待續)【第四節 實作的速度和力量】



拳 德 道 大 成!

我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