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件事情自己了解真相,告诉他人,别人不信还谩骂,该如何?

黑水沉舟1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可理喻的人,这与每个人的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社会活动圈子,家庭教育以及个人性格有关。但这样的一些人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在个人的品格个性,观念思想,见识学识等方面,我们不可能做到统一,如果都是统一的,那就不是人了,是工业化的产品了。

林彪曾经对叶群说过这样的话,一件事你不清楚,你就不要去说,如果你清楚了,就没有必要去说了。我认为这句话很有人生哲理,一件事情,如果你知道真相了,你去告诉别人,那也要看接受的对象。先要看他与这件事的关联度,再看他平时的性格和对事物的认知态度。如果这件事情与他有很高的关联度,而他又是个比较偏执的人,那就没必要说了,否则你就是徒增烦恼了。

我以前曾经投资生产一种机械产品,刚开始,我咨询过我的一位朋友。问这个产品市场前景如何,我那位朋友根据他的经验和对市场的了解,给我做了很理性的分析,奉劝我放弃这个项目。由于我当时的固执己见,与他争执了起来,最后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两年以后,证明他是对的,我则用血本无归的代价,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训。自那以后,别人说的话,我都会静静的听着,然后,自己再加以分析和思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有的人个性比较强,比较偏执,只要他不愿接受的事实,不想听的话,你非要跟他说,他会恨你入骨的。如果不想自寻烦恼,有些事情的真相,还是免开尊口比较好,你说呢?


大道明德君子移风


一般情况下,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真相,会有好几种结果。

有人会心怀感激。

不好不坏的情况也是半信半疑的。

最坏的结果就是人家不相信。不相信也就罢了,还谩骂,有点过分。

最后一种情况,只能说明这个真相对于他而言,无法接受。

这个时候,由他去吧。说是自己的责任,至于听不听,信不信,那就是他的选择了。

他不想面对这个真相,是因为在他的心中已经勾画了一个美好画面,不想去戳破这个画面。

许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个真相。让一个丑陋的真相去打破自己的美梦,也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所以说世上有一个说法叫善意的谎言。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妇,明年都会带着六岁的孩子回乡下爷爷家,节假日有空就回,一年至少回去了两三次。

这一年过年的时候,孩子和他的妈妈没有回来,只是爸爸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去,爷爷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姥姥家有事,她妈妈带他去了姥姥家。爷爷奶奶深信不疑。

到了第二年暑假的时候,孩子和她妈妈还是没有回去,只是爸爸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去,奶奶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回答说,妈妈带着他去很远的地方旅游了。爷爷奶奶深信不疑。

就这样过了几年,每次看到只有儿子一个人回来。风烛残年的老人已经不再相信儿子的解释,他们怀疑儿子是不是已经与儿媳过不下去。

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儿子儿媳又一起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回到家时,他们心里才放下了一块石头。

其实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的孙子在六岁的那个暑假,到河边去玩耍,不小心掉在水里淹死了。

这样的真相,他们的儿子一直都在用各式各样的理由,不肯让他们知道。作为儿子清楚的知道,这样的真相对于老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毁灭性打击,说不得。

比起一个残酷的真相,许多人还是愿意选择接受一个善意的谎言。


荷叶三两枝


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你自己了解某一事情的真相,但其他人並不知晓,要不要说,要不要挑明真相,要分析利弊,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位领导干部,拉一位下属的手,有暧昧行为。这时候你怎么办,向组织反映,私下说出去,显然都不合适。

想想看,他是领导,有职有权,而自己是一般干部,既使说的是实话,当时情况下,大家会选择相信谁,结果不言而喻。所以,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

同样,你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是否告诉他人,要根据情况而定。

如果说出真相,利大于弊,有利于大家,有利于受害人,既使暂时不被理解,遭人谩骂嘲笑,也要实事求是地说出真相。

反之,条件不成熟,说出后弊大于利,既使再实亊求是,也只能保持缄默,装做不知,把亊情放在心里,到将来需要时再公布。

当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就烂在自己的肚子里,永远成为秘密。

我的回答,希望能帮你排疑解惑。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