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單位同事經常因為工作爭吵,誰都說服不了誰,越辯越激烈,如何才能“以理服人”?

愛聊同事的祥子


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跟人講道理,尤其喜歡辯論、抬槓,我覺得跟人爭辯的時候很有激情,尤其是感覺爭“贏”了的時候,感覺自己很棒,思維特別活躍。

可後來我發覺人家雖然沒說贏我,但再次見到我的時候卻直搖頭,甚至用一種很鄙視的眼光看人,讓我想起了朋友對我的評價:你這個人愛抬槓、詭辯,做什麼都愛找理由,太無趣了。

朋友的評價可謂直擊要害,但我依然故我,可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吧。

後來我娶了老婆,這個老毛病也時常犯,在單位裡跟同事講道理,在家裡跟老婆講道理。同事可能礙於面子,還有出於工作上的需要,勉強還能聽聽,畢竟我大大小小是個主管,但老婆跟同事不一樣,她是我的領導,她可不喜歡聽我講哪門子道理。

所以你可以想象出下面這種尷尬的情景:

往往是我在一邊口乾舌燥的跟她講:“這樣不行的,這個事情不是你說的這樣,應該是這樣的……”我還沒說幾句,老婆就很厭煩的回我:“好了好了,我不想聽,累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總不能強迫要求她聽下去吧?

慢慢的,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我發現自己總是急於表達,總是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都是至理名言,其實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絕對的東西呢?

我看到一些老師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它的道理並不是說在家裡“不講理”,而是要關注彼此雙方的感受,有時候感受比道理要緊迫。

比方說,你老婆/先生生病了,作為老公/老婆,這時候首先是問候、體諒,給與實際的關心和關懷,而不是純粹的給對方講道理:

“我就說吧,讓你不要喝涼水,你就是不聽!”(這有點怪罪的意思)
“趕緊吃藥,不要老是生病。”(他能控制的住嗎?)

諸如此類,在家庭裡是這樣,在職場上其實也是這樣,表面看上去,工作就是工作,要表現的職業化,要“公事公辦”,不應該帶有任何個人情感的做事情。這種認知就是有些問題的,平心而論,每個人心都是肉長的,工作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否則那不就成了直接下指令、不近人情的“鐵面”領導嗎?

我不覺得鐵面好,那跟冰冷的機器沒有什麼分別。人與人之間是有溫度的,一個組織的氛圍也是靠這種溫度去調節的,否則很多工作是做不下去的。所以有老師總結出一句話:處理事情之前,先處理情緒。說的很有道理!(哎呀,我又在說道理了)

因此,不要把退讓、妥協看做是認輸,不要把重視感受當做是老好人,這根本就不是一會事,千萬不要有這樣的錯覺。

所以對工作有一定的爭議,可能是正常的,最多也只是意見不合,但沒有必要爭吵甚至激烈的辯論。很多時候,爭辯贏了的一方反而是“輸了人”,其結果也是輸了,所以兩個人毫無意義的激烈辯論,絕對是一種雙輸行為,我非常不贊成。

很多時候,行勝於言,你越想以理服人,越難服人。想要改變,從現在開始,從真心的關注對方的感受開始。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關注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喻派職言


對於工作當中的爭辯,或許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和觀點。在單位能夠有同事可以因為工作上的不同觀點爭辯,你首先應該為自己鼓掌才對。以理服人,是我們想象中的事情,不要太過於糾結。關於工作中的爭辯,我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工作爭辯對於雙方都是一筆財富。

相信大家聽說過中國的一句老話~理越辯越明。但這句話的實質,並非指單獨的一次辯論,而是指一系列系統的爭辯。所以,辯論本身對於辯論者和真理是有好處的。單次的辯論或經常性的辯論其實也有很多的好處。與同事因為工作通過一次次的爭辯,一是可以讓自己的辯才提升,二是可以讓自己從實踐中學習反應能力,三是可以激活雙方的思想。人和人的爭辯過程,其實是一個雙方快速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讓腦子快速做出反應的過程。它對於爭辯的參與者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機會。爭辯的過程,又是一個雙方互相說服的過程。它鍛鍊了人的口才,鍛鍊了人的反應能力,鍛鍊了人的膽量。所以,我們首先不應該對於辯論或爭吵有什麼偏見。

二、工作中的辯論可以促進職場的友誼。

職場上,最讓人擔心的不是爭吵和辯論,而是一潭死水。一個公司如果沒有辯論,沒有爭吵,這個公司活不太久,因為每個人都抱著明哲保身的態度活著。中國的古話說得好:不打不成交。打,或許不是現代人應有的行為,但“辯”和“吵”,卻應該成為一個公司的主流行為。記得德魯克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經典,原話忘記了,大概的意思是“圍繞著工作和貢獻爭吵與辯論,不會傷了和氣,因為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現在與以前的同事在一起回憶以前“爭吵”、“爭論”的往事時,都沒有覺得有什麼嫌隙,倒是讓那份回憶有了更多的友誼成分。當然,我們不排除與一些“小肚雞腸”的人爭吵和辯論,會導致“結下樑子”。所以,選擇爭吵和辯論的對象就顯得非常重要。

三、選擇辯論對象應該放在第一位。

我在開篇的時候講了,別指望著以理服人。一是沒人願意最後承認自己“輸了”二是“理”根本就不存在,否則就不會有“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這句話的存在了,三是我們都懂得兩個基本的社會道理:最難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兜裡,另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子裡。所以,別想著“以理服人”這件事,它不存在。即便真的公理在你手上有怎麼樣呢?

前一段時間講了一個故事:話說楚國有一個鄉下人,從來沒有見過生薑。有一天跟人爭論說:“姜是長在樹上的。“對方糾正說:“錯,姜是長在土裡的。”這個鄉下人卻固執己見,說:“你去找十個人問一問,我敢以自己騎的毛驢跟你打賭。”然後,他們果真問了十個人。結果十個人都說:“姜是從土裡長出的。”這個鄉下人氣得臉色大變,拂袖而去。臨走時還留下一句話:“毛驢儘管輸給你了,但是生薑還是樹上長出來的。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你遇到不講理的人,非要講理,怎麼能講得通呢?即便真理在你手裡,對方死不承認,你又能如何他呢?

所以,要謹慎選擇爭吵的對象、辯論的對象,否則一開始,你就“輸了”。尤其是不要與“小肚雞腸”的人去爭吵,那等於糟蹋了自己。與這樣的人爭吵和辯論,最後等於自己自討沒趣,怨不得別人。我們一直在說,要“做正確的事”,就是這個意思:在辯論或爭吵一開始,就要看看對方是不是符合自己心願的“爭吵和辯論對象”。尋找有胸懷的辯論對象就是“做正確的事兒”。

小結:以理服人本身並不存在,即便自己手裡有“理”,也無法以理服人,就如剛才講的那個故事裡的“楚人”一樣。最後,證明自己有理的都是隨後的結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能說“理不辯自明”。但是,爭吵和辯論是有意義的,有利於自己辯才的提升,有利於自己反應能力的提高,有利於辯論雙方之間友誼的發展,前提條件是:要選對人。所以,選對人才是根本,別在一開始就犯錯並抱著“以理服人”的念頭與人爭辯,如果是這樣,你一開始就錯了。


耕然夫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下面一個心理測試題:

假設你正在為婚禮做採購,你發現了一條很漂亮的裙子,價格也不貴,你會怎麼辦?請選擇:

A:買

B:不買

心理學家在一項調查中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結果只有25%的人選擇不購買。

第二次的對比調查中,他們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只是選項稍有不同:

A:買

B:不買,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

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決定不購買的人上升到45%。

不得不說,“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這樣的描述,看似沒什麼作用,只是一個裝飾而已,實際上已經把選項給重置了。

對於選擇,有時候覺得很困難,有時候我們輕鬆地做出了選擇,但後者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買”與“不買”,兩個選項看似都佔50%,但因為你相當喜歡這條裙子,在你做選擇前,內心其實已經做出了選擇,而之後一些行為,更多的是給自己找一些充分的理由。

心理學稱之為“自我證實”傾向。

工作中,經常因為一些問題,和單位同事辯論到最後,甚至是吵架,結果誰都說服不了誰,有時候不是越辯論越清晰,而是越辯越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討論陷入僵局。

不知樓主是從事什麼行業的,關於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如何廝殺網上已經描述得淋漓極致了,有的程序員甚至都曾有過拿刀砍產品經理的想法。

下面我們來看程序員和產品經理不和諧的地方:

項目實施之前

  • 產品經理沒有畫流程圖,只是口頭闡述,表述也並不清楚。

程序員對此流程有疑問:“出現這種情況你有沒有想過?”、“這裡怎麼會有兩個結果”、“還有這裡有可能為導致其他環節”等,產品經理的邏輯沒考慮全面,導致後面開發比較被動。

  •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溝通需求時,要能清晰表達需求的業務邏輯,需求必須是具體和明確的,不能模糊兩可。

  • 不明確需求的價值,不知模塊功能的真實價值。

對程序員合理提問的問題,只會說,“客戶要的,我也沒辦法”,“老闆要的”,簡直成為了傳話筒,相反,那些能有理有據的為客戶分析這樣的做的利弊的產品經理,通常會在技術員眼中是牛逼的。

  • 忽略業務上的細節,沒有去追溯這個需求的初衷,對業務細節不明確。

  • 評估工作量不合理

有些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容易犯這個錯,我評估過了,基本都沒有問題。我以前做移動客戶端時,項目經理會先讓我們技術員大致先評估一下工作量,然後自己再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微調整。個人覺得這樣做,比較靠譜,特別是針對外包項目,但大多項目經理都是自己評估工作量。

記得有次年底,公司接了個項目,客戶要求在年底前出個版本,結果工作量評估什麼的,一團糟,一個會員模塊評估工作量 3天,會員模塊裡面包含 登錄註冊,會員管理,支付模塊,優惠券模塊等,加上接口聯調,這麼短的時間從零開始,很難完成的?最後項目延期到年後還遲遲沒能發佈一個可觀的版本。

有的產品經理喜歡拋繡球,要是碰到技術上難題,技術員承諾了研究一下應該可以實現,要是結果沒能實現,產品經理認為自己就沒責任了,把責任推卸給技術員了。沒有和技術員同舟共濟。

項目實施過程

這裡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何為Scrum

Scrum是迭代式增量軟件開發過程,通常用於敏捷軟件開發。Scrum包括了一系列實踐和預定義角色的過程骨架。Scrum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同項目經理類似的Scrum主管角色負責維護過程和任務,產品負責人代表利益所有者,開發團隊包括了所有開發人員。

Scrum裡的表現就是sprint內的非受迫需求變更,要是產品經理自己前期沒有理順好需求,中途突然變更,容易導致的勞動浪費,俗話說“沒有變更就沒有傷害”,要是有的程序員急性子的,就容易幹起來了,當然,如果是外部市場變了,大家都可以接受。

PM沒有決策能力,往往被運營、合作方、老闆或者上司所左右,權衡來權衡去導致需求總變更;系統分析都做完數據庫設計都完成的階段了,需求又變了。

亦或是:

  • 每每加班時,產品經理自己先溜了,有的需求不清晰需要溝通,找不到人影。

  • 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喜歡幫技術決定技術方案,越俎代庖了,會降低技術員的積極性。

  • 有的產品經理明明不懂技術,卻總喜歡技術員說“這個實現起來應該很簡單吧”,“這個其實很簡單具體細節我不管“,“把這個改一下,趕緊發佈版本出來“

有人在稱讚世界上存在過的偉大的產品經理,同時又有很多人倜儻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想做經理?產品經理,可真是捷徑。不管聰明與否,不管年輕或者年老,都可以做的事情。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矛盾的本質,個人認為是產品經理日益頻繁的需求變更與分配給程序員的開發時間不會動態增加的矛盾。

技術的想法過於簡單,認為這一個版本只實現這一次的需求,有新的變更請放到下一次迭代。所以技術討厭不靠譜的產品經理在一個版本內反覆修改同一個需求;產品經理討厭技術沒有積極迅速實現他的每一次需求變更。

這就好比文官和武將的矛盾了,武將認為,汝一介書生,安知兵家之事。我等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你呢,只會憑三寸不爛之舌,有何本事?

文官認為,汝一介武夫,安知天下之事。武將,勇若關張,論一城一池之爭,獨當十萬大軍。而文官,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可說動天下,不費吹灰之力下敵國八十城。

對程序員來說,技術是手段,需求是目標。對產品經理來說,需求是手段,用戶是目標。對老闆來說,用戶是手段,盈利是目標。認知不同,定位不同,也就有了矛盾。

誰比誰強,誰本事更厲害其實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能共同協調把事情做好。


洪生鵬


職場全能說認為:身處職場當中,每一個人都希望是辯論家,而且是贏的那一方。但是在職場當中很難做到贏的那一方,因為所有的人都想贏,尤其是語言的辯論。我們更建議不要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也不要和那些永遠不會認輸的人去做辯論。如果有這樣的時間,不妨努力的工作,不妨提升自己的基本業務和水準。

職場當中的辯論者

不知大家有沒有見到過,在職場當中的確有一部分人很爭強好勝,他們爭強好勝幾乎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在語言的便利上。

因為語言基本上是零成本以及零消費的,似乎張嘴就能來,尤其是在自己吃飽喝足之後,想要來一個堂堂正正的語言辯論並不是非常困難。

所以這種看起來不是非常困難的語言辯論,往往會給很多辯論者帶來一系列的感官刺激以及一系列的挑戰。

但是在職場的辯論環節當中,似乎有一部分鮮為人知,而這一部分就是:這一場辯論究竟能夠給你帶來什麼?

  • 辯論帶來的口舌之利

在職場當中我們會發現:銷售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落魄不堪,恰恰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或者一家企業當中的銷售業績非常不錯的話,他在公司當中的地位是直線上升的。

說一句很不地道的話,科研人員研究出某個物件很不錯,要恭喜他,公司領導要好好的獎賞他。研究出來的這個東西如果銷售不出去的話,那麼這個東西和一塊廢鐵有什麼區別?

而公司當中的銷售,便是通過自己的運作方式,通過諸多的外在環境的調節,以及自己本身的職場經驗,把這些廢鐵變成金銀財寶,變成可以為公司帶來利益帶來巨大盈利的物件。

而一旦銷售能夠妥善的做到這一塊,那麼這個銷售員工在公司當中的地位幾乎是僅次於公司領導的。正是因為銷售有著這樣的身份,有著與之對等的地位,已經決定了銷售員工他們本身的口舌便利,在公司當中具有一定的先決條件。

我們總是在說:上面有人做,所以下面有人在效仿。銷售也是這個道理,銷售行業的業績、銷售的薪資足以讓很多人眼紅,而很多人也希望在生活當中能夠成為口舌之利的人,把別人說得啞口無言。

儘管這種所謂的把別人說的啞口無言和銷售並不相關,但是與銷售卻有著本質的相似之處。那就是:永遠自己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用自己對這一方面把別人錯的那一方面給壓下去。

  • 辯論帶來的成就感

大約在三年前我也曾經參與過辯論隊伍,並且是獲勝的那一方。講真的,當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當把對方說得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時候,真的有一種非常爽的舒暢感。

這種感覺不亞於完成了幾篇畢業論文,不亞於在畢業論文的申辯中得了一個A。因為這種成就似乎其他人很難感受,不單單是你贏了,而且贏得乾脆、漂亮、利索,這些是在辯論的過程中所能夠給辯論者的一種外在刺激感。

而大家所知道的:一旦牽扯到外界刺激感就很難戒掉。比如菸酒能夠給人一種外界刺激感,辣椒也是如此。同樣的道理,像口香糖、檳榔等等等等這些物件都可以給人外在的刺激感,而這些外在的刺激感一旦沉迷過深就很難自拔。

現如今,辯論也是外界的一種刺激感,只不過這種刺激感並不是刺激自己本身的,而是在情緒上的刺激、在感官上的刺激以及對諸多榮譽方面的刺激。

  • 辯論的衍生效應

如果大家看過一些類似於動作片的電影、電視劇的話,就會發現:裡面的主角永遠只會有一種性格,這種性格叫做不服輸。

在漫威裡面的美國隊長也曾經說過這句話:哪怕我打不過他,我也絕對不會認輸的,因為我認輸一次的話,在往後的每一次鬥爭我都會認輸,但是隻要我堅持下去,我就一定能夠有打敗他的那一天。

相比較而言,職場不是動作片,也不是電影,比電影要文明一些,只不過文明也有著文明的比拼方式。我們沒有辦法拿起拳頭去打別人,但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嘴把對方說哭,把對方說的認輸,把對方說得五體投地。

而這種所謂的用語言去攻擊別人,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讓別人認輸,就屬於我們今天所探討的辯論的衍生效應。

大家總會說:好像只有辯論賽才有辯論,只有大型的電視節目,比如在2000年的時候舉行了一個亞洲的大型辯論,只有這種高大上的節目才是辯論。在平時和同事進行吵嘴,並不是辯論,恰恰相反,在生活當中的每一次對話、在生活當中的每一次據理力爭,都屬於辯論的環節。

辯論為什麼要贏?

既然談到了辯論,有一點就沒有辦法忽視了,大家都在做辯論,為什麼一定要強調辯論要贏,而不是辯論要輸呢?說不過你那就不說了唄,打不過你那就跑唄。

的確有一部分人就是這樣做的,打不過就跑,說不過別人就不說,只不過在職場當中除了這兩個人辯論之外,周圍還有一大圈的人,他們起到的是一個微觀作用。不得不承認,圍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激發人的鬥志,因為在這麼多人看著你的時候,你要是想認輸,你要是想撒丫子往外跑似乎有點不太地道,更要命的是非常的丟臉。

而在職場當中大家又都是好面子的人,又都抹不開面子,也不願意丟這個臉,所以一來二來的很多人就不願意去認輸,也不願意去低頭認錯,更多的時候哪怕知道自己的辯論已經輸了,也在那裡迎頭死盯著,臉不紅心不跳,張嘴繼續說。

通過上文我們就會發現辯論有幾大特性,而這幾大特性所帶來的圍觀衍生效應,就決定了絕大多數辯論情況下,每一個人都是想贏的,這是一個要了親命的問題。

因為當所有的辯論者都想贏的時候,根本不符合實際的理論科學,畢竟雙方之間只能有一個人勝利,另一個人是失敗的。只不過如果那個失敗的人一直不認輸的話,就會帶來很多麻煩。

大家如果看過早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就會發現:朱時茂打陳佩斯的時候按照劇情打一下他就應該倒下,但是打了十餘下、打了二十幾下,他還是沒有倒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辯論衍生的要贏之後所帶來的複雜困難問題。

大家都想贏,而且都不想輸,哪怕根本贏不了的前提下,仍然在苦苦堅持著。消耗的不單單是你的時間,也是所有人的時間,但是好像所有的人都不在乎,因為大家非要看出誰贏誰輸呢。

說不服別人還有必要說服別人嗎?

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就比較有趣了,在職場當中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說不服他了,我們已經知道和他探討的話,根本就沒有結果的情況下,還有必要說服他嗎?如果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當然沒有必要說服他了,畢竟根本就說不贏他,還說個毛毛蟲啊。只不過身處深山當中似乎永遠不知道這個山的高低,而在辯論的環節當中,即便知道自己說不服他,也要努力的說,大膽的說,字斟句酌的說。

之所以出現這樣大的差距,是因為萬一能夠說服他呢?

而很多人毀就毀在了這個萬一上,因為他們萬一了好久,萬一了很長一段時間,仍舊沒有說服他。

同樣的道理我們來看看:如果一個人明明已經獲勝,而另一個人沒有獲勝,那麼為什麼他沒有獲勝的前提之下,依然在堅持著,依然在努力著,依然沒有認輸呢?

  • 不認輸的可能一:要面子

這就屬於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問題,兩個人的周圍一圈人都在圍觀,如果自己這個時候認輸了,再往後還怎麼在同事當中站起身子來?再往後還怎麼和自己喜歡的女同事聊聊天?

很多人把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甚至連晚飯都顧不得吃了,站起來小嘴一張巴巴就開始講,講三個小時、講五個小時一點都不累。

但是表面上看起來不累的他,真正累不累還得從他的內心來看。有的人就是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而且一個也不往外吐。

而在職場當中被這種面子困擾,被這種面子左右更多的時候被這種面子攪的翻雲覆海的話,對於他的職場發展而言並沒有多大的好處。

  • 不認輸的可能二:沒有辦法就坡下驢了

這一點就不能夠埋怨人家不認輸了,因為在一定情況之下:很多人都希望就坡下驢,你得給個臺階,我才能往下邁。

但這個時候就有某些缺德的人,一個臺階都不給,就這麼直接讓你往下蹦。往下蹦下去,自己的腿八成要摔折了,既然如此那還不如不蹦了,雙方之間死磕到底。

所以我們會發現:在真正的辯論的過程中,即便贏了也要想盡辦法給對方一個臺階,也要想盡辦法給對方一個坡,讓他能夠就著坡把驢下了去。

一旦把一個人擠到死角上面,狗急了還跳牆呢,更何況是人呢?這個時候反咬你一口,照樣也是難受的很。

  • 不認輸的可能三:關係到原則問題

這個時候他不會認輸就有點曖昧了,他不認輸也永遠不可能認輸,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對的。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真理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自己認為對沒有辦法讓所有的人都認為對。

所以一些人會在自己的原則問題上死不退步,哪怕自己被逼到絕境依然不會退步,認輸是不可能的。

我們應該怎樣做?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環節了,這個環節叫做怎樣做?我們提出問題並且分析問題,但最終所有的落腳點都必須依託在:怎樣解決問題上。

簡單來講,在職場當中如果遇到這種問題的確非常的頭疼,而且非常容易惱羞成怒,畢竟明明我已經辯論贏了,為什麼你還死鴨子嘴硬一點都不認輸呢?

但是不認輸也就不認輸了,你不認輸的前提之下還把我整的很沒有面子,雙方之間老死不相往來都是輕的。

但是這個時候,針對於職場當中的諸多矛盾,以及職場當中某些沒有辦法詳細闡述的可能,我們更建議員工分成如下四步去做。

  • 第一步:雙方各退一步

如果舉一個非常不恰當的例子,這個時候已經變成了狗咬狗一嘴毛的狀態了,兩隻狗的嘴裡面都有點毛而且死不撒口,如果再這樣糾纏下去的話,一會兒全身的毛都沒有了。當然這樣的例子非常不恰當,畢竟人是人,狗是狗,只不過單純的拿一個物種進行舉例的話卻非常的有效。

而這個時候雙方之間各有損傷、各有傷害,簡單來講辯論從來不是說單方面的贏或者說單方面的輸,除非兩個人階級等級差距非常的大,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絕大多數情況下平級之間的辯論、平級之間的爭吵永遠是贏的那一方損失利益比較小,輸的那一方損失利益比較大,僅此而已。

而這個時候雙方已經被擠到了同一條線上,在這條線上,雙方之間誰也不讓。但是這兩個人如果都非常的勇敢,而且都互相不讓的話,只能會一同掉到臭水溝裡面去。

畢竟職場當中很難做到勢不兩立,也很難做到不死不休,這個時候你面對的並不是你的敵人,而是朝夕相處的小夥伴。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妨簡單想一下:一個人在激動的時候很有可能做錯事,而且做很多的錯事。既然會做很多的錯事,這個時候雙方之間各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

  • 第二步:找準關鍵點

一旦當同事之間的爭吵達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雙方之間就會漫天漫地的進攻敵人,只要是自己同事所說的任何一句話,自己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拆他的臺,去說他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但真實情況可能嗎?人非聖賢,人也非惡人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劣勢,不可能全範圍的攻擊的。攻擊對於自己也只是百害而無一利,更多的情況下沒有辦法集中自己的精力,也沒有辦法讓自己冷靜思考。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深吸口氣,趁著剛才的冷靜各退一步,在此前提之下找準關鍵點,你們要明白雙方之間辯論、雙方之間衝突的最關鍵的那一個點是什麼,找出這個點之後再做其它的分析和利弊比較。

  • 第三步:無關緊要的辯論,儘量不要辯論

我曾經打過一場辯論賽,也有資格以辯論賽的形式來告誡大家:在辯論場上每一次辯論都是頗費心機的,想必在職場當中也差不多。

我們就會發現在職場當中一旦去爭吵,一旦去辯論,所需要耗費的精力是巨大的,而這一部分精力極有可能影響你在職場當中的發展。更多的時候,員工可能會以另一種眼光來看你,沒想到這個人這麼爭強好勝,沒想到這個人這樣的得理不饒人。

即便你的辯論失敗了,而且非常的慘,博得了大家的同情,大家也會這樣想:沒想到這個人這樣窩囊廢,這個人在職場當中這樣一文不值。甭管你是贏是輸,大家都會有挑剔的地方,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辯論的過程中並不單單是輸贏的問題,而更多的是損失遠大於自己的利益收穫。

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像這種無關緊要的辯論,比如中午吃什麼飯,吃哪家食堂的飯,公司的這個領導好還是那個領導好,這樣的問題能不辯論就不辯論了,他們願意說就說去吧,自己坐在一邊喝著茶水打著盹多好。
  • 第四步:有條理的去解析

一旦這個辯論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而且必須自己赤膊上陣的話,你一定要知道:一不可以全方位打擊,二來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叫做有條理的去解析。

什麼叫做有條理的解析呢?簡單來講:任何一個辯論都是有問題的。他提出一個什麼問題,然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最後提出自己的認知態度,但是這個時候你就要分析一下他提出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中間的那一部分:分析環節是否是正確的。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分析環節往往會出錯,而分析環節往往又是一個薄弱點,只需要我們懟住這一個點進行進攻就可以了。但是進攻的時候也不可以漫無目的的進攻,更多的時候是有條理的進攻,進行分條的進攻。我們告訴他:一怎麼樣,二怎麼樣,三怎麼樣。這樣有條理的解析,對於自己在職場當中的辯論有得天獨到的好處。

職場啟示錄

身處職場當中,相互之間你來我往,有利益爭鬥也好,有著不同的觀念也好,都屬於正常範圍內。

在這個正常範圍內,我們不建議也不鼓勵員工去做辯論,因為涉及到辯論難免會有撕破臉皮的情況,而更多的時候,甭管你是輸還是贏,都會給人帶來非常差的印象。

有這樣的時間精力不妨多想想:自己在工作當中還有哪些地方沒有做好,自己在工作當中還有哪些部分需要進步一下,這些東西要想好了,對於自己的職場發展而言有著更大的便利。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持續輸出優質職場文化,全方位解析職場難題,希望大家關注@職場全能王!


職場全能王


以理服人就別想了,就這種情況最後能用情商化解都不錯了,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

你們能經常性的由討論問題變成觀點爭執到最後的爆發出爭吵,這不是能夠輕易地做到以理服人的,因為之前的爭吵就充分證明你兩誰也說服不了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所以你要放棄互相以理服人的這個念頭。

但並不是沒有解決的方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職場靠情商的緣故,同時你還想著今後你們之間能夠平等和諧溝通的話,用情商來化解將是唯一的出路。

下面我就來講講具體怎樣應用情商來操作:

既然是同事,那麼平時就先從家長裡短方面開始著手,你們可以先不去聊工作,可以換個話題去談,比如談談理想啊,說說生活啊,家庭孩子另一半,明星八卦大偵探這些都是聊天的內容,這麼做有個好處就是聊著聊著你們之間就會有了共同的話題,就會開始惺惺相惜,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其他問題的解決都可以商量著來。

你說這一招不行,我話少沒那麼多的談資,那我來給你出第二招,就從自己主動打掃辦公室衛生開始,幫助同事擦乾淨桌子,倒杯熱水開始,乃至最後送點小禮物,這樣做了慢慢你會發現,哇塞,這是什麼情況,這也太神奇了,我也其實沒幹啥,可我們遇到問題再不吵了,彼此之間客氣了很多,這要放在平時,肯定早就吵開了。

沒辦法,你不需要去搞懂為什麼,這就是人性,這麼做反正就是能達到這個目的,這就夠了。

和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情商,就事論事當然好,可萬一要是人家對你已經開始有了成見,任憑你說的多好,理由多充分,觀點多準確,可能你說第一句話時人家就沒有打算去聽,所以這樣做只能是徒勞無功。

對待同事要如春天般的溫暖,這話簡直就是真理,能和你爭吵的面紅耳赤的同事我認為更加要用心去對待,畢竟人家肯花時間和精力去與你爭論,要遇到一般點的同事,怕是二話不跟你說,擺開了和你冷戰的架勢,這是最要命的,不怕吵著說話,就怕不說話,因為這樣下去時間久了,你也不知道對方心裡想的是啥,兩人之間的隔閡也就越來越深。

綜上,當爭執不可開交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讓不算輸也不丟人,可以試一試用愛心、關心外加耐心來解決一下,相信這樣是能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的!


甄小喵


題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針對你的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有時候光是“有理”,是很難“服人”的;你應該多聽、多處、甚至是“求同存異”。


1、為什麼要“多聽”?

職場不是辯論場,我們沒有必要非要說服對方,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把工作推進下去。為了更好地溝通,我們首先要學會“多聽”,一方面可以弄明白對方要表達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表達對對方的尊重。

不要心存“一定要駁倒對方”的心理,這樣一開始就將自己放在了溝通中“不利”的位置。


2、為什麼要“多處”?

我們大多數人,都存在著“先入為主”和“對人不對事”的問題。如果討厭一個人,那麼他說的什麼都是不對的。我覺得你現在的問題,不是“沒理”,而是沒有和同事處好私人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和這幾個方面入手:

  1. 多和同事交流,尤其是私下交流,建立朋友關係
  2. 多稱讚對方,讓自己保持低姿態,獲得對方的好感;
  3. 當關繫到位了,溝通起來,自然會事半功倍。


3、為什麼要“求同存異”?

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和社會背景是不一樣的,自然在觀點上會存在差異。在職場上,我們要學會“求同存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不用一定要爭出個“黑白對錯”,我們只要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就行;
  2. 當爭論太激烈的時候,試著先擱置爭議,當心平氣和後,再進行討論;
  3. 實在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讓領導去拍板或者集體投票決定


總結

在工作中,和同事觀點不一致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我們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多從人際關係入手。與同事處好關係,再加上一點溝通技巧,我們就能夠解決和同事“經常爭吵”的問題。


照亮職場


想要以理服人的前提是,你們要有同樣的利益點,有相似的價值體系、認知體系。

需要你先去嘗試解釋別人的理論,如果他覺得你解釋得對,你再指出他理論中的瑕疵、漏洞和錯誤。


如果他承認這些錯誤並決定接受你的新意見,你就可以開始口若懸河大談你的理論了。如果他抱著這種“隨便你怎麼說我就是不改”的態度,就別說了,他已經挺招人煩的了,你就別招他煩了。


你要知道不是在跟他辯,而是在跟他前幾十年所有經歷形成的價值觀辯,甚至還試圖讓他改變,這是很難的,辯得越多,就會激發你們之間更多的對立的,如此費力不討好的活沒有必要浪費時間。


總之“以理服人”有兩個必要條件,1是你瞭解對方,2是對方願意聽你。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所以,你需要的不是想著如何以理服人,不是一味的情緒宣洩,而是想明白你們在吵什麼、辯什麼、目的是什麼?掌握好溝通方法,工作起來會高效順暢很多。


當然,這就不得不提職場中強調最多的一個詞:情商


高情商不是溜鬚拍馬、事故圓滑,而是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及時察覺別人的情緒,非常理智,有共情力,有原則、有風度,能認真傾聽,跟他溝通非常舒服


我自己不是情商很高的人,所以也沒辦法對高情商做出合理的定義,以上對高情商的形容都是對我之前老闆的,只要跟他共過事的,基本都很服他。


僅以工作來說,他的高情商體現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並且也知道怎樣的行為能快速達到目的。


如果他需要快速解決問題,那麼他可能會突然爆發出比這個事件要強烈幾十倍的脾氣,一嗓子上去,順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把對方給搞懵了。


如果他想爭取旁觀者的認可,那麼他就會避免一切髒話,咬住對方邏輯的漏洞或者某個對方在意的點,反反覆覆刺激對方,直到對方放棄。


如果他想跟對方達成共識,那麼他會在溝通過種中不斷總結對方的想法,不會去否定,他會順著你的想法去溝通,並一點一點的帶入自已的想法,慢慢的把對方拉到自己的邏輯框架下,而後做出讓步。一旦對方承認了自己設定的前提,就立刻借坡下驢,給足對方面子。


跟員工溝通中,他會認真傾聽你的方案,即使他不認同,也會站在員工的角度去理解你的想法,然後提出他的想法,知道什麼樣的場合,展示什麼樣的情緒,能夠最有利於達到自己的目的。跟他一起共事的好處就是高效,工作當中不會有過多沒有意義的爭論。


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對高情商定義,我覺得挺準確的,基本跟他符合



所以,你和同事之間爭吵,不需要通過辯論來弄清晰,而是控制好情緒,搞清楚目的,認真傾聽,理解同事觀點的前提下,找到最有效的溝通方法,解決問題,達到目的就行了,他服不服你不是重點。如果真想他服你,也不需要通過“以理服人”,之後的工作中你只需要保持這種溝通方式,不說服你,但至少會越來越認同你。



【我是“阿姨加碗飯\

阿姨加碗飯


在工作中因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偶爾發生爭執或爭吵實屬正常,如果經常發生這種情況那就不正常了,如果經常都是你和其他同事爭吵那就更不正常了。誰都看明白了,你在單位也就是一個執行者或者是建議者,絕對不是決策者。好的建議或意見可以直接向主管領導反映啊,為什麼要和他人發生爭執甚至爭吵啊,有不同的的意見或建議正常,有利於工作,但決策權在領導層。如果你經常和某一個同事吵,說明你不是出於工作,你是出於個人恩怨。如果你和其他同事都吵,那就是你這個人能力和人品問題,最次是溝通能力欠缺,自以為是。如果整個部門都這樣遇到不同意見或建議就爭執不休,吵個沒完,說明你們的領導也是個飯桶。最後,我還是建議你多從自身找找原因,學學職場上如何處理好與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如何掌握溝通技巧,做到遊刃有餘。


dww12345687


和同事經常吵架,不管是什麼原因,你的性格不會太好,這樣的人在單位不會有好人緣,想要“以理服人”也不是通過吵架可以解決的。

01吵架是無能者的表現


你可以向周邊看看,有什麼樣的人喜歡吵架,經常吵架,是那些脾氣不好的人,怨天尤人的人,別人都是錯的,只有我自己是對的,這真應了那句話,滿大街都是歪脖樹,只有你一顆樹是直的。


這樣的邏輯思維怎麼可以做到“以理服人”,因為你的理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得出的,急迫中人的思維是混亂的,特別是在吵架的過程中,特別容易出現語言過激傷人的情況,那時雙方都吵急了,還有什麼理可說。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凡是經常吵架的人,工作水平不會太高,而且工作也不是積極主動的人,因為他總是帶著一種委屈的心情在幹工作,這樣的情況怎麼可以提高能力水平。


02你經常與別人吵架嗎?


如果你經常與別人吵架,你需要找心理醫生看看了,這樣的心裡狀態肯定會影響你的工作與生活。

1.你看問題偏激嗎?


平時自己注意一下行事的風格,是否想問題總與別人不一樣,有偏激的行為嗎?如果經常發現有這方面的問題,就要引起注意了。


2.你吵完架心裡壓力很大嗎?


相信你自己也清楚,每次吵完架就會感到氣憤難消,常常自己會在回家後一直想著這件事,有時幾天都不能釋懷,這樣的心裡壓力怎樣骨幹好工作呢?


3.你的人緣好嗎?


如果你只是與一個人吵架,可能是你對這個人有看法有意見,導致你只要與他討論工作就心裡來氣,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


如果你還與不少的同事都吵架,就要注意了,肯定是你自己出現了問題,從自身找找原因,讓自己從那樣的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03怎樣改變與同事吵架的情況


吵架不好,最主要的是控制好自己,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呢i?


1.離開現場


當要吵架的時候,你可以深呼吸一下,首先不說話了,然後走出去,在樓道里走走,或到樓下的公園走走,等你的不滿或激烈爆發的情緒緩和了,再回來與同事談談具體的事情,你發現吵架的想法沒有了。


2.提前想好討論的問題


之所以吵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理由不能說服對方,這時你要從自己方面找原因,對討論的問題提前列出提綱,看看怎樣說才能更為有理有據,當對方反駁的時候,怎樣回答才能不會吵架,這樣的方法多做幾次,你會發現吵架的次數少了,甚至不會在發生了,因為你是理智的處理問題,而不是帶著情緒處理事情。


3.吵完架反思


這是對事後處理問題的比較好的辦法,不能抄完了自己就生悶氣,一則傷身體,再則不解決問題。


準備一個記錄本,把吵架的前因後果記錄下來,分析每個環節的境況,看看自己是否在某個環節做的過分了,並提出自己今後需要改進的方面,時間久了,你會有一套自己處置問題的方法。

4.確實是別人的問題


即使是這樣的情況,我們也不能當著單位人的面大吵大鬧,那樣顯露出你的低水平,素質也不會搞,別人有可能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最好控制自己,不要做傻事。


總結:在單位吵架,不管是誰的責任,就是你再有理,也顯示了你的低素質,對個人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要杜絕吵架的情況,除了分析原因之外,要從離開現場、事後分析等方面找出自己的方式方法,遠離吵架。


職場同步


職場怎樣以理服人,讓同事們聽你的,我建議這麼做。

如果你是主管,決策前廣開言路,決策時一錘定音

你是主管,有決策權,但是不可獨斷專行。事先多徵求大家意見,集思廣益,到最後,要有主見,敢於負責,敢於用權。在事情進行中,發現問題,隨時糾正,完善之前的決策。主管要有一錘定音的能力和魄力,終止無休止的爭論,防止經常性的議而不決,導致效率低下,成本增加。這時候的“理”,一是事先的充分討論,二是主管的權威,用這個理讓人服。

如果你是普通同事,學會佔“理”,以理服人

由主管裁決。同事之間是平級的,可以互相交流,進行思維碰撞,但是遇到觀點不一致時,不急躁,不衝動,擺事實講道理,把正確的觀點說出來即可,無需同事認同。你們的話主管聽到了,由主管決定採納與否。此時的“理”就是主管認同你的意見,讓同事們聽你的。

由主管來表述。可以將你的觀點通過主管之口說出來,增強建議的有效性。通過當面彙報,或者微信等渠道,事先把你的想法告知主管,不需要在集體討論時由你來說。職場賦予主管的身份和地位在,你的想法變成主管的意見,在同事聽來效果就不一樣了。此時的“理”就是主管替你說話,以主管的威信讓大家聽你的。

樹立威望,爭取話語權。想平級同事聽你的,僅僅憑我說的是對的,還不足夠。你要有資歷,年齡和閱歷會增加你話語的分量。你要有能力,你說出的話,你有能力辦到,能力為你話語的正確性背書。你有實證,一次次按你話辦就取得好結果,實際效果支撐你的話語。你為人好,與大家的感情好,大家信得過你,給你面子,願意聽你的……時間長了,你雖然是一名普通員工,但你會成為大家的主心骨,代言人,大家願意聽你的。此時的“理”就是你憑人品和實力,贏得同事們的信賴,讓大家聽你的。



在辯論之外下功夫,做一個善於溝通的人

不要與同事形成辯論式的交流狀態。心平氣和地各抒己見,交流氛圍好,容易聽別人說話,也聽得進去。辯論,激烈辯論,爭吵,無形中把各自的觀點對立起來,很難形成接受對方觀點的環境,不是為真理,而是為面子而戰了。此時容易意氣用事,情緒化,甚至蠻不講理。

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點,哪怕你的觀點是正確的。平級同事之間,沒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不存在必須誰聽誰的。可以提建議,但是是否採納的權利在於對方。即使因為對方不採納你的建議而產生不良後果也由同事自己負責,你沒有義務也沒有權利強迫同事聽你的。這個觀念一定要有,否則就會多管閒事,找氣作,影響同事關係。

除了主管,還可以讓身邊的好同事做你的代言人。可以把你的見解通過在同事中有威望的人來說,增加被他人聽取的可能性。

爭取做辯論雙方的調解人。如果你的同事之間產生辯論,爭執不下,你以中間人的身份出現,在協調雙方意見的過程中,把你的意見融入進去,就容易被他人接受。

不要參與無謂的辯論。為無謂的辯論浪費時間,傷和氣,降低自己的認識水平,不值得。沉默是金。要就不說,要說就力爭無懈可擊。假以時日,可以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樹立有思想有深度且能言善辯的職場形象,讓同事們折服和信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