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方言文化」 为甚汾阳话里有那来多的叠词?

收听语音配合阅读:

经常有外地人说,你们山西人好像很爱说叠词,比如「扣子说成扣扣,盒子说成盒盒,虫子说成虫虫」等等,让人觉得山西人总在卖萌。因为普通话里面,用叠词表达的名词,大多数是在和小孩子说话时候用的「儿语」。然而,在以汾阳话为代表的山西方言里,叠词则不单单是儿语这种使用场景,而是有着很严格的语法作用。其作用主要是「小称」,也就是说,同一个名词单字,单用和叠用时有着明确的大小关系。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例子:


子,一人凳:指较高的凳。凳凳:指比较矮的小凳(或者叫床床,杌杌)

子、脸:比较大的盆。盆盆:一般指厨房装饭菜用到的小盆。

:在语境中一般指做衣服的布匹。布布:指小块的布,或者揩抹布。

:门口,大门:指常规的门。门门:指非常规的小门,比如狗窝的门,大铁门上的小门,柜子的门。

:指真的腿。腿腿:一般指桌子椅子的腿。

子:常规的房屋。房房:不用来住人的小建筑,如储藏室,天台房。

子,铁:比较粗长的棍。棍棍:短小的棍,如火柴棍棍,雪糕棍棍。

,马: 一般的车。车车: 指小型短途运送货物的人力的二轮车,人力三轮车。

: 一般体型的狗。狗狗: 小狗,出生不久的狗娃。

子: 表示车轮。砣砣: 表示小型的圆饼状物体,如玩具车的车轮。硬币叫砣砣钱

子: 装菜的碟。碟碟: 饭桌上放在碗下面的碟。

刀儿:指一般比较大的刀,比如菜刀、砍柴刀。

刀刀:指小刀。比如削铅笔刀刀。


……

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尽管很多方言里都有丰富的叠词,但是在汾阳话,以及周边晋语方言里,叠词的意义更为明确,使用更为严格。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叠词不管老年人还是儿童都会使用,绝非卖萌或者儿语专用。这是汾阳方言自身的语法、构词特征。


「汾阳方言文化」 为甚汾阳话里有那来多的叠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