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新疆人喜爱吃馕、想吃馕、甚至离不开馕。关于馕的故事,一百个新疆人会说出一百个不同的故事。在喀什老城的人们这样述说馕的故事:一天不吃馕,心里就发慌;两天不吃馕,腿子如筛糠;三天不吃馕……,走在喀什老城的小巷里、巴扎上,你见到最多的可能就是烤馕、卖馕的馕房了。

新疆的馕品种难以尽述,有大的薄馕、厚的窝窝馕、还有芝麻馕、皮牙子馕,还有肉馕、油馕、希尔曼馕等等。馕的前身是家家户户在土炉余烬里烤制的馍,后来发展成了在炉内面打制的发面饼,最后成了现在在馕坑里烤制的馕。据有关资料显示,馕在很早就出现于吐鲁番地区,在历史上曾是(至今仍是)居于此地内地汉人与其他各民族的共同食品之一。考古人员在哈密五堡发现的原始社会晚期阶段(约公元前1000年)氏族公社墓地、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且末国文化时期(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初)墓葬、鄯善县苏贝希公元前500年的墓葬以及洛浦县山普拉公元200多年前的墓葬中都发现了各种形态的馕,这些馕虽然不一定用小麦面粉作原料,与现在的馕有一定的差异,但足以说明馕在新疆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做客老城人家,主人首先会用“馕宴”款待你,铺满大炕的餐布上,放着一大摞各式馕,主人净手后,将馕一分为二,放在你面前,边喝茶,边吃馕,边叙旧。当你走进喀什老城的茶馆,主人首先端来一个热烘烘的馕,然后才会沏来一壶浓香的茯茶,送上一只茶碗,茶客们倒上一碗茶,掰下一块馕饼在茶水里沾泡一下,送进嘴里。在新疆流传着一句俗话:无馕不出门,无馕不见人,无馕不待客。特别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等民族,都是离不开馕。馕是茶点,也是小吃,更是能抵御饥饿救命的干粮。馕代表了超越民族的群体“新疆人”的饮食文化。

早晨老城里的男人们上班或做买卖去了,庭院里的葡萄架下,女人们绣着花帽,拉着家常,相互久久地交谈,倾吐着心里话。葡萄架下的炕桌上时常都会有一盘馕。这天上午,米娜娃扛着一摞早晨信靠的馕走出了老城,她要到已经搬出老城住进楼房的过去的邻居家探访。走在喀什老城你时常会见到,女人双手抱的用大花布裹着的馕,成群结队的人们,馕是探亲访友最普遍最厚重的馈赠品。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中午时分,沙吾提和老婆抬着一筐刚刚打的热馕走去老城小巷,来到吾斯塘博依路上的馕房出售,沙吾提家烤制的馕很受人们的欢迎,一个上午烤出的一二百个馕,到下午下班前就买完了。“我家烤的馕和别人家的馕味道不一样”跟着沙吾提走进他家打馕的小院,一个硕大的馕坑边上堆满了各种木材,几乎占领了半个院子,沙吾提说:“我家的馕都是烧木头烤的,烤出来的馕有了树木很香的味道”。制作馕的原料简单,面粉、盐水、芝麻、洋葱末,戳上古老的花纹,贴进烧汤了的馕坑中烤制,馕更接近粮食的本质,是最真实、可靠的粮食。刚出坑的热馕味道奇妙的好吃,沙吾提用各种木材烤制的馕还涂抹上了一股树木的清香,这对老城人来说可谓是奇妙的味蕾享受。小巷里不仅馕房多,过去几乎家家有馕坑,也都喜欢用木材烤馕,现如今,巴扎上的馕房越来越多,很多老城人都去买馕了。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老城人喜好吃馕、天天吃馕,在这里馕是人们的主食,如同北方人的馍馍,不能每日没有。在新疆不只是喀什人爱馕,新疆各地各族群众也经常吃馕、喜欢吃馕,馕房天山南北无处不见。馕,超越民族的群体,成为新疆人的一种饮食文化。这就是馕,这就是新疆各族人的馕性。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图说新疆喀什老城之:喀什老城馕房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