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国之幸!


她,国之幸!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已派出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女性占多数。她们,不问生死,不问西东,不问芳华,甘愿为我们挡在疫情之前。她们,以非凡的勇气,诠释了当代女性的面貌;也以过硬的专业,成了“保护世界的人”。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向“她们”,我们的同乡英雄致敬!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点击海报为陕西医疗队点赞

有个阿姨说难受不想治了,

我一听嗓子一紧,

忍不住也流下了眼泪。

但我知道,我不能哭,

阿姨如果看到我哭了,

她就彻底没有信心了!

还好我戴了护目镜,

没有人看出来我流泪了。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识别图中二维码为青海医疗队点赞

ICU危重症患者护理,

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吸痰,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术,

配药,穿刺,输液,采血,

采集咽拭子,留置胃管,皮肤护理,

打水,喂饭,发药,翻身,拍背……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识别图中二维码为国家医疗队点赞

2月2日,原本是我的婚期。

五天后,飞往武汉那一天,

是我父亲的生日。

飞机落地后收到男友的消息,

“保护好自己,家里有我”;

父亲则说,“为国为民驰援武汉,

是送给爸最好的生日礼物”,

那一刻泪如雨下。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点击海报为新疆医疗队点赞

来到武汉那天晚上跟儿子视频,

儿子哭得很厉害,

说担心再也见不着我了。

我当时心如刀绞。

因为工作忙,

陪儿子的时间很少,

他一直很缺乏安全感。

我劝不住,

又不想让他看见我流泪,

直接挂断了视频。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识别图中二维码为四川医疗队点赞

我是单亲家庭,

到武汉一线没跟我妈说。

在病区,患者就是我的亲人,

他们有什么心事都爱和我说。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点击海报为广西医疗队点赞

“你是不是也很想家?”

老爷爷问我。

“那你要快点好起来,

我才能早点回家。”

“好。”

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

但这仿佛是一种约定,一个承诺。

我护目镜瞬间就起雾了。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识别图中二维码为吉林医疗队点赞

在前线的队员们心中,

有三个“对不起”:

对不起爸妈,不能好好陪伴你们;

对不起另一半,

瞒着你出征还把家丢给你;

对不起孩子,虽然舍不得,

但医者要履行生命的意义。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点击海报为河北医疗队点赞

有位年逾七旬的大爷,

在出院前坚持给我们写感谢信,

大病初愈,

他写字的手都是颤的……

看似是我们在医治病患,

但患者又何尝不在

激励鼓舞着我们呢?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点击海报为甘肃医疗队点赞

有位患者担心

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给他们介绍了患者

对方说自己“急坏了”,

又说“好在你们来了”。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点击海报为安徽医疗队点赞

记得这一幕:

两位老人的手

颤巍巍握在一起,

爷爷说到“要吃东西”,开始哽咽,

“要吃东西,要吃东西”,泣不成声……

奶奶轻声说,“要坚强点,听医生话”……

心里不是滋味,英勇的家人们,

千万人心手相连,

暖春已至,抗“疫”马上胜利了!

她,国之幸!

荐读丨更多故事点击海报为上海医疗队点赞

等樱花盛开时,

想带着全家来武汉,

来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

“说星星很亮的人,

是因为没看过医护人员的眼睛。”

为了带你看清比星星还亮的眼睛 ,

央视新闻新媒体邀请

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大白”,

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

郑重地为他们拍下留念照,献上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